数学本科论文浅论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活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429875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本科论文浅论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数学本科论文浅论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数学本科论文浅论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数学本科论文浅论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数学本科论文浅论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活动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本科论文浅论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本科论文浅论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活动(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目目 录录引言引言 1.一、安排数学活动的意义一、安排数学活动的意义 1. 二、数学活动开展的动力二、数学活动开展的动力 2.(一) 、数学活动的素材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使学生充满兴趣而乐于探索 3.(二) 、活动的组织形式要灵活,课堂氛围要活而不乱 3.(三) 、设计恰当的数学问题,注意数学问题的应用与拓展,形成开放的知识体系 4.(四) 、活动中要给学生暴露想法的机会,对学生要进行人性化的评价 4.三、安排数学活动必须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三、安排数学活动必须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4.(一) 、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活动安排多与少的关系 4.(二) 、要处理好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5.(三

2、) 、要处理好活动中深与浅的关系 5.结束结束 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7.2论文摘要要:新课程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程改革为教师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同时要求教师思想活跃,肯动脑筋,善于钻研,努力探究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要重新激发自身活力,并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引导学生完成从“主动学习”向“学会学习”的过渡.要在数学教学中真正确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把数学教学从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多重的师生之间的数学活动。课堂教学中安排恰当的数学活动,可以真正关注到学生的需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数学活动的动力来自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

3、因,即使学生自觉参与数学活动的内在动力,那就是兴趣。怎样使学生热爱数学,对数学充满兴趣呢?我想,内因必须要外因去诱导。一是教师要创设好的情境,使学生带有悬念,激发求知欲;二是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有价值,能学以致用;三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成就感,充满信心。而这一切都要老师去调动,需要老师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要素激励诱发。另外,安排数学活动还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活动安排多与少的关系。一节课到底安排多少数学活动呢?这一切都应该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无论“多”或“少”,都要合情合理。要处理好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以何种形式完成某一数学活动,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只能是形式服务于内容,而

4、不能是内容跟着形式走。要处理好活动中深与浅的关系。设计数学活动时,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既让学生在活动中有强烈的思维冲突,获得发展,又不至于望尘莫及,不知所措。关 键 词 : 课堂教学 数学活动 动力 关系1浅论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活动浅论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活动李莉 皮亚尔曾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 作开始数学教学。 ”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 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 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所以我们要在数学教学中真正确立起学

5、生的主体地 位,必须把数学教学从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多重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 的数学活动。什么是数学活动?数学课程标准仅作了基本理念的阐述,所 以广大教师的认识不尽相同,下面就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谈谈笔者对课堂教学 中数学活动的理解和认识。一、安排数学活动的意义我们先看一个“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教学实例,执教的老师先利用多媒 体展示了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平移的例子,然后引出平移的概念和相应的子概 念,并提出问题:图形平移前后,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的基础上,归纳出平移的基本性质,接着讲解例 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的基本性质,最后请学生做“随堂练习

6、” 。课堂上 出现的问题:除了学生在最后 5 分钟做“随堂练习”外,学生其余时间只能 “看”或“听” ,教师讲解偏多,由于学生没有自主性地参与到平移的下定义 过程和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因此教师所提的问题容量偏小,教学前设想的 “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 平移基本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并没有在课堂上表现出来。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 这里 强调的是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理解和运用数学,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形成、 发展过程。因此,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是改变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而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真

7、正“动”起来,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切实安排好“数学活动” ,在数学活动中,实现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然而,在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制约着这一理念的实 施,一是教师原有的课堂教学习惯和思维方式;二是设计“数学活动”的技能 和智慧。在数学课堂上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从涉及到的学科知识来看, 内容具有广泛性。 探究性活动不同于其他内容,它强调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 渗透和联系整合,使学科知识趋向综合化,整体化,如:第八章多边形.中 “瓷砖的铺设”一节,它不仅与三角形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等有着密切的关 系,还渗透了数学,美术等学科,还有概念后面都标注了英语单

8、词,这些多是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7 月第 1 版,第52 页。2专业术语。在信息网络时代,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信息量越 来越大,就要求教师是一个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新型教师,更要求我们教师自 身要不断发展,不断学习。从教学目标来看,课程突出探究性。它把学生的探究活动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安 排在教材中,如:我们已经看到不少平面图形可以铺满地面,实际情况还有许 多,现在请你参与下面的探索活动: a:收集生活中用平面图形铺满地面的实例。 b:想一想,为什么用一种正多边形铺满地面时,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 边形三种? c:用

9、任意一种四边形能铺满地面吗?如果能的话,试一试画出草图,说明你的 想法。 d:设计一种用平面图形铺满地面的美丽图案,与你的小伙伴比一比,看谁设计 的更有新意。 这样努力使学生通过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的问题,理解正三角形、正方形、 正六边形乃至任意三角形、四边形能镶嵌地板的道理,发现拼成一个不留空隙 又不重叠的平面图形的关键是围绕着一个点的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相加等于 360 度,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必要的数学方法,进一 步认识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欣赏美丽图案的同时,使学生了解 数学的内在美,了解许多复杂图案都是一些基本图形拼成的,鼓励学生根据自 己的爱好,设计各种美丽

10、的图案。 探究是新课程标准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它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 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其中“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探究是不是需要全员参与? 理论概念的探究在初中是否可行?合作探究在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如何实施?如 何避免在探究过程在过早出现两级分化现象?”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不断 思考和探讨,以便构建师生共同发展的模式。可见,课堂教学中安排恰当的数学活动,可以真正关注到学生的需求,实 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具体言之:一、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合作学 习和自主探究学习应该是今后学习的重要方式;二、关注到学生的生活,开展 数学活动可通过学生熟知的实物,抽象概括数学模型,这是让生活走进

11、数学, 使学生感受到无处不存在数学,数学又无时不在服务于生活,实现“生活数学 化,数学生活化” ;三、关注到过程与方法学习,学生学习的目的并不仅仅是 接受一个具体的知识,而是在学习中学到探究知识的方法,在探究中体验数学 的价值;四、关注到学生的个性成长,教师讲,学生听,这是用一个标准对待 所有的学生,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身潜能的挖掘,而在数学活动中并 不能,也不可能要求学生用同一模式去思考研究问题,这实在是对学生个性发 展和情感态度的尊重。二、数学活动开展的动力开展数学活动的基本要求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动”起来,二是使思维 “活”起来,二者相辅相成。有些数学活动开展的冷冷清清,学生心不在

12、焉, 毫无乐趣,这是为什么呢?要使数学活动受到学生喜爱,使活动顺利开展下去,3必须要有使活动开展进行下去的动力,那么什么是数学活动的动力呢?数学活 动的动力来自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即使学生自觉参与数学活动的内在 动力,那就是兴趣。布鲁姆研究的结果认为,兴趣对教育质量达成度的影响达 到 25%。2怎样使学生热爱数学,对数学充满兴趣呢?我想,内因必须要外因 去诱导。一是教师要创设好的情境,使学生带有悬念,激发求知欲;二是学生 感到学习数学很有价值,能学以致用,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成就感,充满信 心;三是学生活动的方式要因人因地而异,有新颖感。而这一切都要老师去调 动,需要老师综合利用各种教学

13、要素激励诱发。下面再具体的阐述一下。 (一) 、数学活动的素材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使学生充满兴趣 而乐于探索就数学知识本身而言,往往是枯燥的,所以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引入就很关 键,必须让知识赋予生命力,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我一进教 室就说:“亚洲飞人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了 100 米跨栏冠军,为亚洲人扬 眉吐气,某人得到消息后一分钟内用手机发短信传给两个人,此两人在一分钟 内每人又分别传给两个人,如此下去,五分钟能传遍多少人次,十分钟能传遍 多少人次,一小时又能传遍多少人次?”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便议

14、论纷纷,各 抒己见,越讨论越有趣,这样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激活了。 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下,数学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精心设计有意义的问 题,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认真观察、大胆猜想、细心归纳。心理学认为,认知 从感知开始,感知是认识知识的门户,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因此,在数学教学 中要多使用自主探索性素材。教“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我拿一包牙签和 竹针(竹针长短不一样)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做实验:(1)用牙签搭一个等 边三角形,你用了几根牙签?(2)用 5 根牙签能不能搭一个三角形?用 4 根 牙签呢?(3)用两根牙签和一根竹针一定能搭起三角形吗?如果能搭,竹针 的长度有什么限制?这样让学生动

15、手实验来感知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比教师 直接讲解要好得多。相反,在一些课堂教学中,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动手实践, 合作交流,忙得不亦乐乎,然而这种数学活动的素材脱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 没有真正带给学生理智上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 (二) 、活动的组织形式要灵活,课堂氛围要活而不乱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营造一种使学生心情愉快、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 生置身于其中,不会感到紧张、沉闷,师生不仅在知识内容上有沟通,而情感 也需共鸣,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们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灵活。在“单次式、 多次式”教学中,我把一些代数式:0,-8,a , -4m , x2 , 2ab , b/2 , 1/x , x2+y2, a+b/2 , 1/x+y 等写在大卡片上,让部分学生每人拿一张卡片挂在胸 前,在教室前方画三个圈,分别表示:单次式集合、多次式集合、既不是单次 式也不是多次式的代数式集合,让这些学生分别站在表示相应集合的圈里,看 哪个学生站得好,站得快,并说明理由,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教“各种四边形的关系”时,我采取了类似的方法,效果很好。形式服务于 内容,课堂教学组织中,要活而不乱,任何组织形式都要使学生思想认识上有 条理,能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不要搞得课堂轰轰烈烈,却使教学过程流于形式。2周竹筠:“对数学教学中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