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找规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425567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找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找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找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找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找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找规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时 教 学 设 计教学内容找规律(1)授课时间118-9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的过程。 2.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主要教学理念 及选用的教学 方法(含辅助 教学手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 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 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 和合作交流。教 学 过 程 设 计一、设置情景,游戏导入 1、出示儿歌人有两个宝 (1)教师: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动手又动脑。请 同学伸出自己的一只手,观察有几根手指?再看看每两根手指之间有几

2、个 空档?一共有几个空档?从手指和空档中,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交流后得出:手指数有 5 个,空档是 4 个,手指数比空档数多 1, 空档数比手指数少 1,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空档。 (3)教师:对,同学们刚才发现的,是一种间隔排列的现象。其实生活中象 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兔宝宝家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从学生都知道的儿歌出发,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知不觉就 获得了知识,且为后面的例题运用规律分组打下了基础。 ) 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1幻灯片出示例题: (1)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兔宝宝家,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这时候的回答可能是无序的。 (2)教师:刚才同学们看到了

3、很多物体,那你能不能用刚才学的像手指和空 档这样间隔排列的规律来给这些物体分分组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分组成:手帕和夹子 蘑菇和兔子 篱笆和木桩 (3)教师:同学们分得真好,看来你们今天真的是动手又动脑,那老师想再 考考你:你们把这 6 种物体分成了 3 组,他们每一组的两种物体之间到底存在 什么关系呢?你能说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听吗?教 学 过 程 设 计学生先分组说一说, 再小组汇报:中间的物体总比两端的少 1,两端的物体 总比中间的多 1 (4)最后大家一致得出:每组两种物体都是间隔排列的。 (5)教师总结,引导完善:当两种物体排成一排,呈间隔排列时,中间的物 体总比两端的少 1,两端的物体总

4、比中间的多 1。 教学“试一试”: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 一个圆。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1)学生先独立动手操作,再小组交流。 (2)通过小组交流,来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思考:如果摆了 12 根小棒,应该摆几个圆?摆了 8 个圆,应该摆几根小 棒? 教师:其实像这样间隔排列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多的。 (1)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关于间隔排列的优美图片,再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这 样的例子。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谈话: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真不少,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吧。 1练一练: 马路一边有 25 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之间有一个广告牌

5、。一共有几个广 告牌? 把一根木料锯 3 次,能锯成几段?如果要锯成 6 段,要锯几次?为什么? 2游戏: 请 5 位女生先到讲台前,教师问:再请几位男生就能使每两位女生中有一个男 生?(生答 4 位)男生上来后,先让他们按要求排好。然后师再问:如果再上 来 1 位男生,且不能增加女生的人数,还要符合每两位女生中有一个男生的要 求,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得出可以环形间隔排列。 四、总结评价,延伸规律(略)学生学习水平多元化目标评价(含教学目标检测)1、小学生思维的智力品质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年龄特征。 2、学生能自己的亲自实践。3、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教学反思:10 月

6、 10 日期中考试 10 月 11 日评讲试卷课 时 教 学 设 计教学内容找规律(2)授课时间1114 15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 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 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 3、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主要教学理念 及选用的教学 方法(含辅助 教学手段)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目标是深层理解。学习者要结 合自己原有的经验体系来学习探索新知识,将新、旧知识 联系起来,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

7、起来, 看他们是否一致,解决了它们之间的冲突,也就形成了新 的知识体系。教 学 过 程 设 计一、导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找规律,找到了什么规律,你能举例说一说 吗?(指名回答)这一节课我们将运用间隔排列的物体数量间的关 系,也就是我们上节课找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课 题) 二、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的情境图。 提问:从情境图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2、出示第(1)个问题:林荫道长多少米? 提问:要解决这问题,需要利用题目中的哪些信息?观察情境图, 再想一想,你会列式计算吗? 3、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 组织讨论: (1)计算林荫道的长度,应该把每段的长度与树的棵树相乘,还 是

8、与林荫道被分成的段数相乘? (2)在两头都栽树的情况下,林荫道被树分成的段数与树的棵数 有什么关系? (3)这道题应该分成几步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出示第(2)个问题:兔子做操的队伍长多少米?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5、提问:比较(1) 、 (2)两题,在物体的排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 方? 学生的回答并板书:物体个数1段数 每段长度段数总长度教 学 过 程 设 计三、教学“试一试” 1、做第 1 题。学生独立解答,一人做在小黑板上,全班共同订正。2、做第 2 题。 (1)谈话:这道题中的林荫道指的是哪一条林荫道,全长知道吗?(2)学生尝试计算,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 (3)指名

9、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并说出每步算出的是什么。 (4)提问:这道题与例题的第(1)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 相同的地方? (5)教师小结:这两道题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四、教学“想想做做” 1、做第 1 题。 (1)指名读题。 (2)谈话:先想一想走廊的两端放花和不放花一样吗?如果不一 样,那么两端放花时,花的盆数与段数有什么关系?两端不放花时, 花的盆数与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3)学生独立计算。 (4)展示不同情况的算法,共同订正。 2、做第 2 题。 (1)谈话:学校准备在长 80 米的跑道一边和边长 20 米的正方形 草坪四周植树。如果让你们当家作主,提出你的植树方案。 (2)各小组讨论植树方案并填表。 (3)各小组展示植树方案,全班评议。 五、全课总结。学生学习水平多元化目标评价(含教学目标检测)1、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2、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经验。 3、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反思:紧扣反馈调控,使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另外对新知认知过程的设计,还特别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全面性,注重利用认知过程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各种能力,这是值得称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