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七大手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54418898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149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49页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质管理七大手法(1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质管理七大手法,品质管理七大手法,工作及生活中难免碰到问题,一旦发生问题而不立即解决,小问题也可能变成大问题。然而解决问题是要用方法的,而品质管理手法就是能协助我们迅速而且正确解决问题的利器之一。一般问题解决的程序约可分为搜集整理归纳分析判定决策等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手法可供搭配使用。如果能够充分了解QC手法且运用得宜,就能搜集到正确有效的资讯,并作出精准的判断。,品质管理七大手法,品质管理七大手法,新品质管理七大手法:1.关联图2.KJ法(亲和图)3.系统图4.PDPC法(过程决定计划)5.箭线图6.矩阵图7.矩阵数据分析法,品质管理七大手法,1.搜集:须根据事实或数据说明工具包括:检

2、查表(Check List)、散布图(Scatter Diagram)、层别法(Stratification) 2.整理:分析问题之所在,作为判断重大问题的依据。工具包括:柏拉图(Pareto Diagram)、直方图(Histogram) 3.归纳分析:主要针对原因与问题的关系,探讨其相互关系与潜在的真因。工具包括:特性要因图(Characteristic Diagram) 4.判断决策:针对问题所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对策,加以处置。工具包括:特性要因图、统计图中的管制图(Control Chart),特性要因图,一、定义当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我们将这些要因加

3、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而且有条理的图形,这个图形称为特性要因图。由于形状就像鱼的骨头,所以又叫做鱼骨图。,例,特性要因图,特性要因图,二、用途1.问题的整理2.追查真正的原因3.寻找对策,特性要因图,三、特性要因图的制作方法 1.决定问题或品质的特性特性的选择不能使用看起来很抽象或含混不清主题。 2.决定大要因须是简单的完整句,且具有某些程度或是方向性。,特性要因图,3.决定中小要因。 4.决定影响问题点的主要原因。 5.填上制作目的、日期及制作者等资料。,特性要因图,四、分类,特性要因图,五、应注意事项1.脑力激荡。2.以事实为依据。3.无因果关系者,予以剔除,不予分类。4.多加利用过去搜集

4、的资料。5.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并依结果提出对策依5W1H原则执行。,特性要因图,6.依据特性別,分別制作不同的特性要因图。 7.大要因通常代表是一个具体方向。 (如:人、机、料、法、环境)中要因通常代表的是一个概念、想法。小要因通常代表的是具体事件。,特性要因图,柏拉图,一、定义根据所收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籍以寻求占最大比率之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柏拉图,二、用途从柏拉图可看出哪一项目有问题,影响度如何,以判断问题之症结所在,并针对问题采取改善措施,故又称ABC图。,柏拉图,三、柏拉图的制

5、作方法1.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2.决定收集数据的时间,并按分类项目,在期间内收集数据。3.依据分类项目,进行数据整理,并做成统计表,如下。,柏拉图,柏拉图, 注意 各项目按发生数量的大小排列顺序,“其他”项排在最后。 “其他”项不可大于前三项。 若“其他”项大于前三项,须检讨是否有其他重要要因未提出,对“其他”项进行细分。,柏拉图,4.绘制柏拉图 横轴取发生项目。 纵轴取发生件数及发生率。 依发生件数的大小顺序由左而右绘出柱状图。 绘制累计曲线。 5.计入必要的事项如标题,数据搜集期间等。,柏拉图,例:统计表,柏拉图,例:柏拉图,柏拉图,四、作用1.掌握问题点。2.掌握重要要因。3.确认改善效果

6、。,柏拉图,改善效果之确认,改善后,改善前,效果,柏拉图,五、效果确认的柏拉图制作要诀 1.必须两个柏拉图并排,分为改善前与改善后。 2.搜集数据的期间和对象必须一致。 3.季节性的变化应列入考虑。 4.对于改善项目以外的要因也要加以注意。,检查表,一、定义以简单的数据、容易了解的方式做成图形或表格。表中记有检查的必要项目,只要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就可做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之用。,二、分类1.记录用检查表:又称改善用检查表,常用于不良原因和不良项目的记录。2.点检用检查表:又称备忘点检表,常用于机械设备于活动作用的确认。,检查表,检查表,例:记录用检查表,检查表,例:点检用检查表,

7、三、检查表的制作方法1.决定要搜集的数据和项目。2.决定检查表的格式。3.决定记录形式。4.决定搜集数据的方法。,检查表,检查表,四、使用记录用检查表时应注意:1.检查搜集完成的数据应马上使用。2.数据是否集中在某些项目或某些时段是否因时间的经过而产生变化?周期性变化的特殊情形也要特別注意。3.如有异常,应马上追究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检查表,4.迅速判断,即刻行动。 5.是否随着改善而有变化? 6.适当保留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记录,以便日后比较。 7.可利用柏拉图加以整理,以便更进一步掌握问题的重心。,层别法,一、定义对观察到的现象或所搜集到的数据,按照它们共同的特征加以分类、统计的一种分

8、析方法。层別法为一概念性的方法,可配合其他品质改善方法一并使用,透过分层搜集数据,找出品质改善的最佳方法。,层别法,二、层别的对象于项目 1.时间的层别小时别、日期别、周别、月别、季节别等。2.作业者的层别班别、操作方法别、熟练度别、年龄别教育程度别等。3.机械设备的层别机型别、场所别等。4.作业条件的层别温度别、压力别等。,层别法,5.原材料的层别供应商别、产地别、材质别、保存期间别等、6.测定的层别治具别、测定方法别、测定者别等。7.检查的层别检验员别、检查方法别、检查场所别等。8.其他良品与不良品别、包装方式别、运输方式别等。,层别法,三、使用步骤 1.确定目的。 2.掌握影响问题的因素

9、及范围。 3.决定层别项目、设计表单。 4.层别观察事实并记录、分类、绘制相关的图表。 5.寻求差异点,找出真正原因之所在。 6.导出结论。,层别法,四、使用时应注意1.在收集数据之前就应使用层别法 在解决日常问题时,经常会发现对于收集来的数据必须浪费相当多的精神来分类,并作再一次的统计工作。如得到不适合的数据,又要重新收集,费时又费力。所以在收集数据之前,应考虑数据的条件背景后,先把它层别化,再开始收集数据。,层别法,2.QC手法的运用应该特别注意层别法的使用QC七大手法中的柏拉图、检查表、散布图、直方图和统计图都必须以发现的问题或原因来作层别法。 例如制作柏拉图时,如果设定太多项目或设定项

10、目中“其他”项所占的比例过高,就不知道问题的重心,这就是层别不良的原因。3.管理工作上也应该活用层别法,散布图,一、定义把互相有关联的对应数据,在方格纸上以纵轴表示结果,以横轴表示原因;然后用点表示出分布形态,根据分布的形态来判断对应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散布图, 这里讲的数据是成对的,一般来说成对数据有三种不同的对应关系1.原因与结果数据关系 如,施肥量与水果产量2.结果与结果数据关系 如,身高与体重3.原因与原因数据关系 如,父亲身高与母亲身高,散布图,二、目的 知道两组数据之间是否相关及相关程度。 已经各种可能影响原因层别绘制散布图,可找出最适合的原因。 检查是否为不相关。,散布图,三、

11、散布图的制作方法1.收集相对应数据,至少三十组上,并且整理写到数据表上。 2.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画出纵轴与横轴刻度,计算组距。 4.将各组对应数据标在坐标上。 5.记录必要事项。,散布图,例:身高与体重散布图,散布图,四、散布图的判读,(1)正相关,如上图所示,当X增加,Y也随之增加,也就说原因与结果有相对的正相关。,散布图,如上图所示,点的分布较广但是有向上的倾向,这个时候X增加,一般Y也会随之曾加,但非相对性,也就是就X除了受Y的影响外,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着X,有必要进行其他要因再调查,这种形态称为弱正相关。,(2)弱正相关,散布图,如上图所示,当X增加,Y随之减少,而且

12、形态呈现一直线发展的现象,这叫做负相关。,(3)负相关,散布图,如上图所示,当X增加时,Y随之减少的幅度不是很明显,这时的X除了受Y的影响外,尚有其他因素影响着X,这周形态叫做弱负相关。,(4)弱负相关,散布图,如上图所示,点的分布杂乱,没有任何倾向时,称为无相关,也就是说X与Y之间没有任何的关系,这时应对数据进行再次层别化,之后再分析。,(5)无相关,散布图,如上图所示,X增大时,Y也随之增大。但是当X增大到某一值后,Y反而开始减少。因此产生点的分布有曲线倾向的形态,称为曲线相关。,(6)曲线相关,散布图,层别后的散布图,直方图,一、定义将所收集的数据、特性值或结果值,在横轴上适当地区分成几

13、个相等区间,并将各区间内测定值所出现的次数累加起来,用柱形图表示的图形。 柱形要紧密相连,不可有间隙出现,直方图,二、使用目的 1.测知过程能力。 2.测知数据的真伪。 3.测知分配形态。 4.计算产品不良率。 5.调查是否混入两个以上的不同群体。,直方图,6.确定规格界限。 7.规格值与标准值比较。 8.设计管制界限是否可用与过程管制。 9.求分配的平均值与标准差。,直方图,三、直方图的制作方法 1.收集数据并记录。 2.找出全体数据中的最大值(L)与最小值(S) 3.定全距(R)最大值(L)-最小值(S),直方图,4.决定组数 方法一 史特吉斯公式组数:K13.32logn n数据个数 方

14、法二 组数决定参考表(经验法则),直方图,5.定组距(H)RK全距组数 6.求各组上、下组界 第一组下组界最小值最小测定单位2 第一组上组界下组界组距(以此类推),直方图,7.决定组的中心点组的中心点=(上组界下组界)28.制作次数分配表 9.制作直方图10.填上主题、规格、平均值、数据来源、日期等资料。,直方图,例 西瓜重量直方图,直方图,例 小勇跑步用时直方图,43.97 44.00 44.03 44.06 44.09 44.12 44.15 44.18 44.21 时间(秒),直方图,注意事项 1.可根据图案分布形状来观察制品过程是否正常。 2.产品规格分布图案可与目标、标准规格作比较,

15、得到差异。 3.是否有必要再进一步层别化。,直方图,四、形态、形成原因与对策,直方图,直方图,直方图,直方图,直方图,直方图,过程能力尚可,但产品品质稍有变动即会产生不良品,有提高过程能力的必要。,直方图,过程能力足够,产品品质分散宽度完全在规格界限内。,直方图,过程能力不足,中心值偏右。如能将中心值调整至规格中心处,则刚好可以符合规格。,直方图,过程的分散宽度过大,此时须改善过程或检讨规格,而已生产的产品须全数选別。,直方图,某电缆厂有两台生产设备,最近经常有不符合规格值(135210g)异常产品发生,今就A、B两台设备分别测定50批产品,请解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作全距数据的直方图2.作A

16、,B两台设备之层别图3.叙述由直方图所得的情报,收集数据如下:,解:1.全部数据的最大值为194,最小值为119根据经验值取组数为10组距=(194-119)/10=7.5 取8最小一组的下组界=最小值-测定值最小单位/2=119-1/2=118.5最小一组的上组界=下组界+组距=118.5+8=126.5,作次数分配表,2.全部数据之直方图,SL=135,SU=210,A设备之层别直方图,SL=135,SU=210,B设备之层别直方图,SU=210,SL=135,4.结论,统计图,一、定义 统计图就是将繁杂的数据用最简单的图形表示,让使用者易于接受、理解。 统计图能有效的传送情报,易于发现问题的重点。,统计图,二、统计图必须具备的条件 1.看一眼就能完全了解整体状况 2.绘制上力求简单明了 3.让看图的人易于了解与判别 4.图表的尺度、点、线应正确 5.能从中了解问题的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