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检验与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4417061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检验与实验的设计与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物质的检验与实验的设计与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物质的检验与实验的设计与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物质的检验与实验的设计与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物质的检验与实验的设计与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的检验与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检验与实验的设计与评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质的检验与实验的设计与评价,1、常见离子的检验: (1)OH-: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红色石蕊试纸。实验现象:变红;变蓝;变蓝。 (2)Cl-:AgNO3溶液和稀HNO3。现象: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Ag+Cl-=AgCl。 (3)Br-:AgNO3溶液和稀HNO3。现象:不溶于稀硝酸的淡黄色沉淀生成。Ag+Br-=AgBr。氯水,CCl4。现象:分层,下层呈橙红色。 (4)I-:AgNO3溶液和稀HNO3。现象:不溶于稀硝酸的黄色沉淀生成。Ag+I-=AgI。氯水,CCl4。现象: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5)CO32-:先加CaCl2,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现象:开始有白色沉淀,后溶

2、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32-+2H+=CO2+H2O,CO2+Ca2+2OH-=CaCO3+H2O。 (6)SO42-:稀盐酸和BaCl2溶液。现象: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无现象,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Ba2+SO42-=BaSO4。 (7)SO32-:稀盐酸和品红溶液。现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且气体能使品红溶液退色。SO32-+2H+=SO2+H2O。,(1)H+:紫色石蕊试液;蓝色石蕊试纸。现象:均呈红色。 (2)Na+:焰色反应。现象:火焰呈黄色。 (3)K+:焰色反应。现象: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 (4)Al3+:NaOH溶液。现象: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

3、淀又溶解。Al3+3OH-=Al(OH)3,Al(OH)3+OH-=Al(OH)4-。 (5)Fe2+:NaOH溶液;KSCN溶液和新制氯水。现象:先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先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氯水变红色。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 (6)Fe3+:NaOH溶液;KSCN溶液;苯酚溶液。现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Fe3+3OH-=Fe(OH)3。溶液呈红色。Fe3+3SCN-=Fe(SCN)3。溶液呈紫色。 (7)NH4+:

4、浓NaOH溶液,加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现象: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4+OH-=NH3+H2O。 2.D,【课堂互动区】 【例题1】,【答案(1)分液漏斗 2NH4Cl+Ca(OH)2 =加热=CaCl2+2NH3+2H2O (2)将少量碳酸钙加水充分搅拌,用一束可见光照射,观察是否发生丁达尔现象,若有丁达尔现象则为纳米级,若没有丁达尔现象则不是纳米级。 (3)酸(4)防止装置C的溶液倒吸到装置D中引起试管爆 (5)无尾气吸收装置 (2分),【问题组】1、中学化学实验中利用A装置可以制取哪些气体? 2、评价实验方案通常从哪些方面评价?,【规律总结】1、设计实验方案的方法: (1)明确目

5、的、原理: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弄清题目有哪些新的信息,综合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明确实验原理。 (2)选择仪器、药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能否腐蚀仪器和橡胶、反应是否加热及温度是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等,从而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3)设计装置、步骤: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应具备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实验步骤应完整而又简明。 (4)记录现象、数据:根据观察,全面而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5)分析得出结

6、论: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设计的注意事项 (1)药品和装置是部分或刚好给出还是有剩余:若药品和装置只部分给出,则应需要作必要的补充,若有剩余,则应进行筛选和淘汰。 (2)题目条件有无特殊要求:如采用最简单或最合理的实验步骤,这些要求对我们考虑反应原理,选择药品和装置,确定操作步骤都作了限定,必须高度重视。 (3)实验过程中的隐蔽性操作:如某些必要的干燥、除杂、冷凝等,这些都是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但容易被忽略。 (4)药品的规格:有些题目要求指出药品的名称,这类问题学生最难答准确,如有些药品的准确描述为:硫酸铜粉末、澄清石灰水、酸性

7、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饱和NaHCO3溶液、NaOH溶液等。此外也应注意某些仪器的规格。 (5)会画简单的实验装置图:基于评分客观公正性难以把握,近年高考题很少出现此类题目,但复习时要有所重视。,2、评价实验方案的方法: (1)从可行性方面对实验方案做出评价 科学性和可行性是设计实验方案的两条重要原则。评价时,从以下4个方面分析: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实验效果是否明显等。 (2)从“绿色化学”视角对实验方案做出评价 “绿色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根据“绿色化学”精神

8、,对化学实验过程或方案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反应速率是否较快;原料利用率以及合成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合成过程是否造成环境污染。,(3)从“安全性”方面对实验方案做出评价 化学实验从安全角度常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液体倒吸;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等);防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竖装的干燥管

9、及冷凝管等);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仪器拆卸的科学性与安全性(也从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防泄漏等角度考虑)。,【变式练习1】图中是在实验室进行氨气快速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组合装置,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例题2】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如下:,【问题组】1、中学化学实验中利用A装置可以制取哪些气体? 2、进行物质检验基本步骤有哪些? 【规律总结】实验操作简答题的答题要点“四必须” 一是必须说明使用仪器规格(容量瓶、量筒) 二是必须说明药品用量(少量、适量、足量 ) 三是必须说明操作顺序 四是必须说明现象和结论,(5)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

10、成,可闻到刺激性氨味(或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试纸变蓝),证明产物中含有氮化镁;弃去上层清液,加入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镁。,【变式练习2】,12、(1)HCOOH CO +H2O (2)样品粉末逐渐由黑色变为红色;CO CO2 (3)cab (4)80% (5)将浓硫酸用蒸馏水稀释,称取一定样的样品,样品与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剩余固体铜的质量 CuO+H2SO4=CuSO4+H2O,【课后巩固区】 1、B 2、B 3、C 4、A 5、A 6、D 7、C 8、D 9、B 10、A 11、(1)aihdefgbc (2)排出装置中原有空

11、气,避免其中的CO2对实验产生干扰。 将生成的气体(或CO2和SO2)全部送入后续装置,被充分吸收。 (3)除去SO2,以防止SO2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4)高;50m/(13a) (5)60.3% (6)在B之后再接一个阻止空气中水和CO2进入B的装置,13、(1)c (2)()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吸收未反应完的NH3(答“防止倒吸”或“吸收CO2”不给分); ()过滤 玻璃棒、漏斗、烧杯 ()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能形成较大浓度的溶液,有利于二氧化碳吸收,生成更多的碳酸氢铵。 ()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CO2的吸收率。 (3)86.3% (4)用碳酸氢铵与适量饱和食盐水反应。(或往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往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等。其他合理方法均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