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MRI检查技术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415409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27.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颅脑MRI检查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颅脑MRI检查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颅脑MRI检查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颅脑MRI检查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颅脑MRI检查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颅脑MRI检查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颅脑MRI检查技术(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影像学教研室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颅脑MRI扫描技术,适应症 颅脑外伤 脑血管疾病 颅内肿瘤 先天性发育异常 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萎缩等 颅内感染 脑白质病 颅骨骨源性疾病,扫描技术 扫描体位:常规取仰卧位,头先进,双手置于身体两侧,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头置于线圈内,眉间线对线圈中心,定位线对线圈中心标线及眉间线。头部两侧用海绵垫固定。颈短及肥胖病人两肩尽量向下且臀部垫以棉垫抬高臀部;婴幼儿头部较小在颈、背部垫软垫,使头部尽量伸向线圈中心。体位摆置一般以舒适、宽松为主,以适应较长时间检查。 使用线圈:头颅专用线圈(头颅正交线圈或多通道磁敏感线圈) 常用脉

2、冲序列及扫描参数:(见下表),颅脑常用序列及扫描参数(1.5T), 2D FSE(TSE) T2WI:是最基本的扫描序列 2D SE T1WI:基本扫描序列 T1 FLAIR:最基本的扫描序列。信噪比好,脑灰白质对比度佳,对解剖结构的显示比SE T1WI序列好。目前常规扫描T1 FLAIR序列。 T2 FLAIR:抑制在常规SE或FSE 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的脑脊液,以防邻近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内的病灶被高信号的脑脊液所遮盖。具有T1WI像脑脊液呈低信号、T2WI病灶多为高信号的特点。近年来其已基本替代了质子密度加权像。 DWI:反映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情况、弥散方向(diffusion dire

3、ction)。横轴位相位编码方向为前后向,与其他横轴位扫描相位编码方向不同。, 扫描方法:颅脑常规扫描方法有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1)首先采用3plan快速定位成像序列同时扫出横、矢、冠状三平面定位图。2)再在上面的定位图上设置不同的成像:A.横轴位:以矢状及冠状位做定位参考像。在矢状位定位像上横轴位定位线应平行于前颅凹底(平行于前-后联合的连线);在冠状位定位像上横轴位定位线平行于两侧颞叶底部连线,以保证图像左右对称。扫描范围从后颅凹底到颅顶,包含鼻咽。可在扫描层面范围下方设置预饱和带,消除血流搏动伪影。T1WI与T2WI层面要保持一致。,B.矢状位:以横轴位及冠状位做定位参考像。在横轴位

4、定位像上矢状位定位线与大脑正中矢状裂(纵裂)、脑干及延髓平行;在冠状位定位像上矢状位定位线与大脑正中矢状裂、脑干平行;在矢状位定位像上调整视野范围。扫描范围根据大脑的左右径及病变大小而定。C.冠状位:以横轴位及矢状位做定位参考像。在横轴位定位像上冠状位定位线与大脑正中矢状裂垂直;在矢状位定位像上冠状位定位线与脑干大致平行(要求较宽松);在冠状位定位像上调整视野。扫描范围是病情包含病灶或全脑。, 图像处理:常规成像一般不需要特殊后处理,颅脑常见病变的MRI特殊检查要求,1、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脱髓鞘病变,多侵犯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脑干、小脑及脊髓。中、青年女性多见。除扫横

5、轴位T1WI、T2WI外,还应加扫矢状位及冠状位T2WI,后者显示斑块分布及“垂直征”较为显著。T2 FLAIR对病灶的显示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增强扫描可鉴别病变是否处于活动期。活动期病灶DWI显示为高信号。有视力下降症状时要加扫双侧视神经,做增强轴位、斜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并加脂肪抑制技术,层厚34mm,层间距0.3mm。,2、颞叶癫痫及颞叶病变为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海马硬化是颞叶癫痫的常见病因。海马萎缩是诊断海马硬化最常见及可靠的指征。因此,检查能清晰显示海马解剖至关重要。除常规扫横轴位T1WI、T2WI外,还应加扫斜冠状位FSE T2WI或T2 FLAIR,层厚4mm,层间距1mm,定位时

6、定位线要垂直于海马长轴,范围包括整个颞叶及海马。,3、桥小脑角区病变平扫除常规横轴位T2WI、T1WI外,还需做冠状位FSE T2WI薄层扫描,根据病灶大小决定扫描层厚和层间距。增强扫描轴位、冠状位T1WI薄层扫描,冠状位加脂肪抑制。,4、颅脑中线病变颅脑中线解剖结构包括脑干、松果体区、垂体区、鼻咽部及第三脑室、第四脑室、中脑导水管、丘脑等部位。扫描时除常规横轴位T2WI、T1WI外,还应扫SE序列T1矢状位薄层,层厚3mm,层间距0.3mm,必要时加做冠状位FSE T2WI。脑积水疑中脑导水管处梗阻,扫T1矢状位薄层3/0.3mm,显示解剖结构更佳。,垂体瘤,颅咽管瘤,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中

7、枢神经细胞瘤,5、脑膜病变除常规扫横轴位T2WI、T1WI外,还应加扫T2 FLAIR,疑有脑膜病变应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T1矢状、冠状、横轴位至少有一个序列加脂肪抑制技术,抑制头皮脂肪显示脑膜病变更佳。,6、急性脑梗死疑有急性脑梗死在常规扫描(横轴位T2WI、T1WI,矢状位T2WI)的基础上,加做弥散加权成像(DWI)。超急性脑梗死属于细胞毒性水肿阶段,MRI常规扫描诊断较困难,在DWI上表现为明显的高信号。DWI结合ADC图可更加准确地诊断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7、脑脓肿疑有脑脓肿除常规横轴位T2WI、T1WI外,需行增强扫描(包膜期脑脓肿增强扫描为环形增强)并加扫DWI,包膜期脑

8、脓肿由于脓腔内脓液蛋白含量高,致使水分子受大分子蛋白物质牵拉,水分子活动受限,因此DWI表现为高信号。,8、脑转移瘤疑有脑转移瘤除常规横轴位T2WI、T1WI外,需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注射双倍或三倍对比剂剂量可增加病灶信号强度,提高小病灶的检出率。增强扫描前一定要平扫T1WI,看病灶有无出血。坏死囊变脑转移瘤、高级别胶质瘤及脑脓肿增强后常表现为环形强化,因此有时需加扫DWI及在水肿区行MRS检查,以鉴别诊断。,9、胆脂瘤(表皮样囊肿)除常规扫横轴位T2WI、T1WI,矢状位T2WI外,还应加扫DWI。因为表皮样囊肿内液体成分含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脂质成分,致使水分子受大分子蛋白物质牵拉,故水

9、分子活动受限,因此DWI表现为高信号。,10、鼻及鼻窦病变除颅脑常规横轴位T2WI、T1WI外,还需做冠状位、矢状位T2WI扫描。扫描范围包括全组副鼻窦(上颌窦、额窦、筛窦及蝶窦)。,11、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除颅脑常规横轴位T2WI、T1WI外,需行增强扫描并做DWI。因部分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细胞密度高,细胞外间隙小,故水分子活动受限,DWI呈现高信号。,12、三叉神经三叉神经扫描时定位线应包括桥脑上下缘,并行薄层T2WI及3D T1 SPGR序列扫描,TR 35、TE 7、FA45,层厚1mm,层间距0mm,矩阵256192,NEX 1。使用层面内零穿插技术(ZIP512或ZIP

10、1024)增加重建矩阵而不增加采集矩阵,不增加成像时间。图像重建后可3D观察桥前池段三叉神经与血管的关系。,颅脑MRA扫描技术颅脑MRA应以颅脑MRI为基础,先行MRI成像,再行MRA成像 适应症:可用于显示动脉瘤、血管狭窄和闭塞、动-静脉畸形及其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可以显示脑内血管内动脉期、毛细血管期和静脉期;可显示肿瘤血管的血供情况及肿瘤压迫邻近血管结构并使之移位的情况,为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的信息。 扫描体位:(同常规颅脑扫描) 使用线圈:头颅专用线圈(头颅正交线圈或多通道磁敏感线圈) 常用脉冲序列:采用3D/2D-TOF-MRA、3D/2D-PC-MRA及3D-CE-MRA成像序

11、列技术成像,3D-TOF-MRA:主要用于流速较快的动脉血管成像线圈与序列:选用头颅线圈或头颈联合阵列线圈;采用3D-TOF-FLASH快速梯度回波序列扫描扫描方法及参数:在矢状面图像上设置3D-TOF-MRA横断面扫描块,层面与多数颅内动脉总行垂直或成角,或与前-后联合连线平行;在冠状面像上与两侧颞叶底部连线平行;在横断面像上调整视野。预饱和带设置在颅顶,以饱和矢状窦及其引流静脉血流。对动-静脉畸形病例,取消预饱和带,可同时显示动-静脉畸形的动脉、畸形血管及引流静脉。运用流动补偿技术,以增强血流信号及消除流动伪影。扫描参数因场强、机型等而有所不同。影像处理:将所得原始图像进行MIP重建,产生

12、三维血管解剖图。重建后MIP图像可做任意方位、角度旋转重建。,2D-TOF-MRA:主要用于矢状窦、乙状窦的静脉血管成像线圈与序列:选用头颅线圈或头颈联合阵列线圈;采用2D-TOF-FLASH快速梯度回波序列扫描扫描方法及参数:在矢状面和横断面图像上设置2D-TOF-MRA冠状面扫描块,范围包含全颅外缘,在冠状面像上调整视野。预饱和带设置在颅底下方,消除动脉影像。扫描参数因场强、机型等而有所不同。影像处理:(同3D-TOF-MRA)2D-TOF-MRA与3D-TOF-MRA比较:2D-TOF流入饱和效应小,可采集较大范围,流动-静止对比好,对慢性血流、血流方向一致的血管显示好;2D-TOF层面

13、厚,空间分辨率差,相位弥散强,弯曲血管信号丢失,3D-TOF层面薄,空间分辨率高,对复杂弯曲血管的信号丢失少;相同容积2D-TOF较3D-TOF成像时间短。,3D-PC-MRA:线圈与序列:选用头颅线圈或头颈联合阵列线圈;采用3D-PC相位对比梯度回波序列扫描扫描方法及参数:在横断面和冠状面图像上设置矢状面扫描,层面与大脑正中矢状裂平行,范围包含全颅外缘。在矢状面像上调整视野。扫描参数因场强、机型等而有所不同。影像处理:(同3D-TOF-MRA)具有:仅血流呈高信号,背景抑制优于3D-TOF;空间分辨率高;成像容积内信号均匀一致;有很宽的流速敏感范围,可显示动脉与静脉;能定量和定性分析,但成像

14、时间较长,可用于分析可疑病变区的细节,检查流量与方向,大量血肿未吸收时,观察被血肿掩盖的血管病变。,2D-PC-MRA:线圈与序列:选用头颅线圈或头颈联合阵列线圈;采用2D-PC相位对比梯度回波序列扫描扫描方法及参数:取冠状面扫描,范围可视兴趣血管而定。扫描参数因场强、机型等而有所不同。影像处理:直接获得血管造影像,无需特殊处理具有:仅血流呈高信号;采集时间短,可用于显示需极短时间成像的病变,亦可用于筛选流速成像,用于3D-PC-MRA的流速预测。对欲行3D-PC-MRA靶血管做2D-PC-MRA,在短时间内可预测其大致流速,然后再行3D-PC-MRA。多用于静脉系成像。,3D-CE-MRA:

15、主要用于颅脑大面积血管病变。可在不同时相观察到动脉或静脉病变,亦可做减影显示病变。线圈与序列:选用头颅线圈或头颈联合阵列线圈;采用快速动态采集3DFLASH梯度回波序列扫描扫描方法及参数:取冠状面扫描。先行矢状面3D快速扫描(蒙片),受检者体位不变,快速团注剂量为0.2mmol/kg体重的Gd-DTPA,并进行连续2次以上的动态多期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开始时间是CE-MRA成败的关键,一般按Ts=Tt-1/4Ta(Ts是扫描开始时间,Tt为对比剂通过时间,Ta为数据采集时间)因场强、机型而异。影像处理:将注射对比剂后的多期扫描图像对应减去注射对比剂前的图像(蒙片),即得到只有对比剂高信

16、号的血管影像,再将其进行MIP重建即可产生连续的三维血管造影像。,鞍区MRI扫描技术 适应症:垂体微腺瘤和垂体腺瘤、鞍区肿瘤及感染性疾病、血管性疾病、骨源性疾病、外伤等。 检查前准备:(同常规颅脑MRI扫描) 扫描体位:(同常规颅脑MRI扫描) 线圈及序列:线圈同颅脑MRI检查。序列常规采用横轴位T2WI、高分辨、薄层矢状面T1WI、冠状面T1WI及T2WI扫描。如需鉴别鞍区病变的出血或脂肪成分,则需加做T1WI-FS序列。 常用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见下表),脑垂体常规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1.5T), 扫描方法:垂体常规扫描方法有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冠、矢状面层面分别平行并经过垂体柄。1)首先采用3plan快速定位成像序列同时扫出横、矢、冠状三平面定位图。2)再在上面的定位图上设置不同的成像:A.横轴位:以矢状及冠状位做定位参考像。定位线在矢状位定位像上与前颅凹底平行;在冠状位定位像上与两侧颞叶底部连线平行。行全颅脑扫描,观察有无其他病变。B.冠状位:在矢状位上定位,定位线垂直于鞍底。范围包括垂体前、后叶。C.矢状位:在冠状位及横轴位上定位,定位线平行于大脑正中矢状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