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技术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414321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169 大小:6.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69页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69页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69页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69页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技术(1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武威市中医医院石荣福,主 讲,2,祖国医学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认识,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2,3,现代医学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认识,4,经筋刺法的临床研究,3,现代医学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认识,周围性 面神经 麻痹,1,2,3,4,5,流行病学,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后遗症和并发症,临床表现及诊断,预后,7,6,治疗,4,流行病学Bell麻痹是常见病之一,文献报道美国的发病率为每10万人口25例,欧洲为20例,日本为20例;见于各个年龄组;轻者2-3个月可自愈,重者终身不恢复。 有调查1982年发病率为38.0/10万人口。我国贝尔氏麻痹的患病

2、率均高于国外。其解释尚待研究 Bell麻痹发病面广,地理位置以东经110-120和北纬25-45之间为高发区,长江以北比长江以南发病高。,5,各省市患病率并不一致,以吉林省最高(193. 19/10万),其次河北省(168. 17/10万)、江苏省第三(146. 04/10万);患病率低的省市为福建省(15. 68/10万)、上海市(12. 70/10万)、最低为广东省(9.08/10万);其余省市介于91.07-15. 71/10万之间,如图1所示.,患病率,Bell麻痹发病率、地理分布与患病率大体 相似,亦以吉林、河北、江苏居前三位,而广东最低。,发病率,6,男性患病率为21. 7l/10

3、万,女性为28.06/10万。女性高于男性。患病年龄为各年龄组均有,但在45- 65岁之间患病率最高,50岁为患病率高峰,占21.3%,10岁以下较少。,患病率,发病率,男性为4.49/10万,女性为5.78/10万,女性高于男性,发病高峰在45岁,见图.,Bell麻痹与年龄、性别关系:Bell麻痹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中老年多见,儿童少见。女性略高于男性,但性别差异不大。,7,患病率是指在调查或检查时点,一定人群中存在的新旧病例总数。在人的一生中,只要曾经患过,不论现在的病情是否被控制都包括在内。 它最适用于对病程长的疾病的统计研究上。新旧病例总数包括属于在规定统计期间前发病,延续至本期间内

4、病仍未愈的慢性病和少数急性病。发病率是表示在观察期间内,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新发生某病的频率。观察期间可按年、季、月、旬等,最常用的观察期间是一年。一定人群可以是某一地区的全部人口,也可以是该地区某一性别、年龄组的人口,或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口。发病率用途很广,可反映疾病的流行情况和特点,作为前瞻调查的基点,探索发病的因素,估计防治措施的效果等。,8,Bell麻痹全年均可发病,但有两个高峰,分别于春末夏初、夏末秋初季节:1,926例的发病季节呈2个高峰,3-4月为第一高峰,占13.55%:8-9月为第二高峰,占15.47%。,发病季节,在1,926例Bell麻痹中急性起病1,760例,占91.3

5、8%,亚急性起病115例,占5.97%;起病形式不明者51例,占2.65%. 单侧Bell麻痹者,左侧(53.7%)多于右侧(46.3%)。,起病形式,农村患者多于城市,以江苏为例、南京市患病率为75.95/10万,无锡市为80.41/10万,盐城农村为133.73/10万,淮阴农村为161.26/10万。从职业来看,农民患病率最高,为29.7%。,与患者居住地和职业的关系,9,现代医学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认识,周围性 面神经 麻痹,1,2,3,4,5,流行病学,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后遗症和并发症,临床表现及诊断,预后,7,6,治疗,10,Bell 麻痹的病因,1血运学说,2病毒原性学说,传

6、统的病因和发病学观点是面神经血运障碍,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受风寒或其他原因而发生痉挛 ,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发病。,此学说是目前广泛接受的学说。1972年,MC最旱提出病毒感染是贝尔氏面瘫的病因”假说。1995年,Sugita等用单纯疱疹病毒作耳廓接种,成功地在小鼠动物模型上诱发了暂时性面瘫,为此学说提供了实验证据。,11,Mcgovern提出了面瘫是一种免疫疾病的概念,他认为,面瘫发病机制是一种伴随补体结合的抗原抗体反应。他们给面瘫狗静滴肥大细胞抑制剂,有效减轻了周围性面瘫的程度,且用这种抑制剂治疗早期贝尔氏患者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3免疫学说,12,肿瘤引起的面神经麻痹指发生在颅

7、内或颅外的肿瘤直接或间接侵及或压迫面神经从而造成的面瘫。外伤性面神经损伤医源性(手术后),颞骨骨折或面部外伤感染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如中耳炎、腮腺炎、带状疱疹 先天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或颞骨及面神经管发育畸形,其他面神经麻痹的病因,13,现代医学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认识,周围性 面神经 麻痹,1,2,3,4,5,流行病学,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后遗症和并发症,临床表现及诊断,预后,7,6,治疗,14,病理面神经麻痹的病理变化早期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和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部分病人乳突和面神经管的骨细胞也有变性。发病机制 其一:感染或风冷等因素的刺激导致局部缺

8、血,水肿,受压影响面神经微循环障碍;其二:面神经干内神经纤维的损伤、变性从而失去生理功能。,15,现代医学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认识,周围性 面神经 麻痹,1,2,3,4,5,流行病学,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后遗症和并发症,临床表现及诊断,预后,7,6,治疗,16,临床表现及诊断,病史采集,临床表现,物理检查, 功能评分,1,2,3,4,4,电生理检查, 鉴别诊断,5,6,17,面神经麻痹的原因 伴随症状有无面神经支配区的疼痛或感觉障碍,有无听力、味觉及泪液改变及以及伴发的眩晕病史面神经麻痹的发病时间及治疗史急性发病或隐形发病,首发或复发,有无治疗情况。患者的心理因素:注意对面神经麻痹患者心理因

9、素的考虑和治疗,18,临床表现及诊断,病史采集,临床表现,物理检查, 功能评分,1,2,3,4,4,电生理检查, 鉴别诊断,5,6,19,面神经麻痹,运动神经,副交感分泌神经,感觉神经,障碍,表现为,症状表现,闭眼困难、口角偏斜、听力受累,泪腺、下颌下腺及舌下腺分泌及味觉障碍,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所有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闭眼、皱额、蹙眉,眼闭合不全,眼有露白,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嘴歪向健侧。耳后可有自发性疼痛及压痛,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外耳道疼痛或感觉迟钝及疱疹等。,20,面神经管内损害 因膝状神经节前的面神经管内鼓索神经受累,除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外,还出现同侧舌前

10、2/3味觉障碍或丧失,唾液分泌障碍;镫骨肌支以上受损时出现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和听觉过敏。,不同部位的面神经损害出现不同临床症状。,21,膝状神经节损害 除表现有面神经麻痹、听觉过敏和舌前2/3味觉障碍外,还有患侧乳突部疼痛、耳廓和外耳道感觉迟钝、外耳道和鼓膜上出现疱疹,唾液和泪液分泌障碍,称亨特综合征(Hunt Syndrome),系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茎乳孔以外病变 则只出现上述典型的周围性面瘫体征和耳后疼痛。,22,临床表现及诊断,病史采集,临床表现,物理检查, 功能评分,1,2,3,4,4,电生理检查, 鉴别诊断,5,6,23,静态检查,额部 额部皮肤皱纹相同、变浅或消失;眉目外侧

11、对称、下垂。,右侧额纹变浅,消失,24,眼 眼裂的大小,两侧对称、变小或变大,上眼睑是否下垂,下眼睑是否外翻,眼睑是否抽搐;眼睑肌张力对称、松弛或增加;眼睑有否肿胀。眼结膜是否充血、溃疡,瞳孔是否等大。,右侧眼裂增大,25,面颊 鼻唇沟变浅、消失。鼻孔的大小,两侧对称、变小或变大。面颊部对称、平坦、增厚或抽搐、皮下脂肪厚度两侧是否对称。,右侧唇沟变浅、消失,人中左偏,26,口口角是否对称、下垂、上提或抽搐;口唇是否肿胀。人中是否偏斜,下颏是否平坦,伸舌舌表面有否裂纹。,口角下垂,双唇左偏, 口裂不规则,27,抬眉运动 检查额枕肌额腹的运动功能,观察两侧是否对称,特别是眉目外侧部分。重度面神经麻

12、痹额部平坦,皱纹一般消失或明显变浅,眉目外侧明显下垂。皱眉 检查皱眉肌的运动功能。,动态检查,不能形成额纹,28,闭眼 轻轻闭眼:检查眼轮匝肌的运动功能,观察上、下眼睑的运动幅度及眼睑有无外翻。闭眼时应注意患侧的口角有无提口角运动。用力闭眼:除检查眼轮匝肌的运动功能外,还应检查眼轮匝肌周围的辅助肌肉,如皱眉肌、提上唇肌、颠肌、压鼻肌的运动功能。,面瘫患者动态框周的表现 眼睑闭合不全,露白,29,耸鼻 检查压鼻肌及提上唇肌的运动功能。观察压鼻肌处是否有皱纹,两侧上唇运动幅度是否相同。,右侧不能耸鼻,缩鼻孔,30,示齿 检查额肌、提口角肌、提上唇肌及下唇方肌、须肌、笑肌。注意观察两侧口角运动幅度,

13、口裂是否变形,上、下牙齿暴露的数目及高度。,双唇左偏,示齿减少,31,努嘴 检查口轮匝肌、提上唇肌、下唇方肌等的运动功能。注意观察两侧口角至人中的距离是否相同,努嘴的形状是否对称。 鼓腮 主要检查口轮匝肌的运动功能,同时检查额大、小肌、提口角肌、提上唇肌、下唇方肌、须肌的协同运动功能。,努嘴的形状不对称,32,临床表现及诊断,病史采集,临床表现,物理检查, 功能评价系统,1,2,3,4,4,电生理检查, 鉴别诊断,5,6,33,评价系统的重要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国内、外进行了许多研究,多种研究评价标准不一。因而,各种治疗疗效很难进行比较。主要的问题是缺乏一种准确的、普遍被医务人员采用的

14、评定标准。即我们应该采用国际上公认、普遍被接受的标准进行评定。,目前常有的HouseBrackmann系统, Botman和Jongkees系统,Stennert系统,Sunnybrook模式等,但是HouseBrackmann系统是1984年经美国耳鼻咽喉和头颈外科学会推荐,并被面神经疾病委员会认可,正式采用的统一标准,34,35,临床表现及诊断,病史采集,临床表现,物理检查, 功能评价系统,1,2,3,4,4,电生理检查, 鉴别诊断,5,6,36,肌电图中纤颤电位、正锐波的有无可以判断神经有无损伤。多相神经再生电位的出现表明神经纤维的再生恢复,但不能表明其恢复的程度,也不能准确提示再生是否

15、完全。,肌电图是一种电生理检测,首先由weddell及其同事在1944年用于评价面神经麻痹。,肌电图,37,根据肌电图-面神经病损程度分级标准 轻度:肌电图:轻度失神经性损害。特点:无插入电位延长,有少数失神经电位,多相波增多,最大用力收缩为单纯-混合相。 中度:肌电图:中度失神经性损害。特点:有较多的失神经电位,轻收缩时运动单元电位平均时限延长,波幅降低,并且多相波增多,最大用力收缩时为单纯相。 重度:肌电图:重度失神经性损害。特点:插入电位延长,患者表现为完全性面瘫,最大用力收缩时仅有少量或单个单元电位。,38,电生理诊断可用于判断预后。 神经兴奋性试验(NET):在耳垂下部用0.1ms的

16、方波脉冲,电刺激由茎乳孔出来的面神经干,测量引起面肌收缩的最低阈值并左右侧比较,两侧电流阈值差小于 3.5mA者预后好,大于3.5mA者治疗困难,大于10mA者预后不良,大于20mA无反应则为神经变性。 诱发肌电图(EEMG):用表面电极或针电极置于耳下刺激神经干诱发的肌电图。测量电位的最大振幅,计算出患侧对健侧的振幅比,判断失神经的程度,振幅比在50%以上为(-);10%以上者预后良好;10%以下者,预后不良。,39,临床表现及诊断,病史采集,临床表现,物理检查, 功能评价系统,1,2,3,4,4,电生理检查, 鉴别诊断,5,6,40,分类面神经麻痹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大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诊断要点临证时结合病史、病程、起病形式和典型的体征特点,周围性面瘫的诊断并不困难。同时还需与能引起周围性神经麻痹的其他疾病相鉴别。 定位诊断首先要区别是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还是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还要区分是脑干内还是脑干外。这种明确的定位对疾病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