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郭慧宇校长讲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4413578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复习郭慧宇校长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语文复习郭慧宇校长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语文复习郭慧宇校长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语文复习郭慧宇校长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语文复习郭慧宇校长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复习郭慧宇校长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复习郭慧宇校长讲稿(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鞍山二中 郭惠宇,2010安徽卷考试说明解读及应对建议,考试说明解读,考试说明的扫描,考试说明的变化,09年课标卷总体特点,2010年考试说明的变化,【现代文阅读】替换了9篇现代文阅读示例,删去1篇阅读示例。 【古代诗文阅读】更换1题名句默写,更换4篇文言阅读文本,更换2篇诗歌鉴赏题。新增爱莲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蜀道难 【语言文字运用】更换22题语用题,删1题标点符号题,其中更换的“识记汉字”题目中,有1题含字音和字形。 【作 文】更换6题,删去5题。,一、“题型示例”作了大量的替换、删减,二、古代诗文默写篇目有改变,长诗增多,难度增大,三、增

2、加了09年语文典型试题分析重点分析阅读题目重点研究创新题目重点关注难度系数,四、作文发展等级“深刻”说明文字中,将“鼓励见解深刻,鼓励见解多种多样。” 一句改为“鼓励见解精辟、独到。 ”,启示:1、除了“古代诗文阅读”比较稳定外,删改后阅读示例的阐释更加丰富,类别更加全面。2、语用题注重具有创新性能力的考查题目。3、作文例题明确为三种形式,简单明了。材料作文的审题值得关注。4、典型试题的分析有助于了解考生应试中存在的问题。,2010年“江南十校”作文题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按要求作文。假如你不够快乐 汪国真假如你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来短暂为什么 还要栽培苦涩打开尘封的门窗让阳光雨露洒遍每

3、个角落走向生命的原野让风儿熨平前额博大可以稀释忧愁深色能够覆盖浅色这首小诗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作文。要求(1)要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作文。(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典型题目的回顾与反思,下图有三个板块,请先用一句话对三个板块的内容作整体概括,再各用一句话作分别概括。(7分),【图文转换题】这类题目既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甚至想象能力,又考查综合表达能力。尽管都是图文转换类的题目,却各自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向和能力要求。0.62,语用题1,广东卷,山东卷,浙江卷,安徽卷:将文字信息图示化,重在考查对信息的把握

4、和整理能力。广东卷:调查统计的两个图表,重在考查对图表信息转换成文字的连贯和准确的能力,其新意在于将阅读图表的信息与上下衔接的内容结合起来,指向更加明确,难度也有所降低。山东卷:考查学生对漫画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表达的能力。浙江卷:拟写摄影图片的解说词,对画面内容形象生动的解释是解题关键。四个图文转换题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强烈生活气息,又反映出新课程注重思维品质,提倡创新的思想。图文转换形式是一种检测学生观察、判断和思维能力的很好方法,也是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常常使用并需要加以培养的一种能力;学会将自己思维的结果以准确的文字形式加以定位,是现代阅读的基本能力,因此,这类题目依然会成为高考的热门题目

5、,而且在形式上还将会有新的变形。,12、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答案】董师傅是一位的普通木工。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命题立意】本题侧重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0.45,小重山 端午元舒頔(d)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汨罗江为湘水支流。,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

6、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寓有的庄严、崇高蕴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诗人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0.39,19.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新春对联:上联 下联 教师办公室对联:上联 下联 【答案】新 春 对 联:翠柳迎春千里绿黄牛耕地万山金教师办公室对联:桃李满园春绣锦芝兰绕阶座凝香0.35,特点一:着力体现时代鲜明色彩,悉心关注学生心灵成长。,09年试卷特点,应对建议,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时代眼光,让学生在考场与试卷来一次美丽的约会

7、,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于考试心态产生积极的作用;其实,了解更多的讯息,对于写作的意义就更大了,因为一个人写作能力的大小有时不取决于写作的技巧,更多的是取决于一个人内在的情感与素材储存的丰富与否。,材料来自生活的空间,一切流动的生活只要悉心地去感知他,就有可能产生热烈的创造欲望,汩汩滔滔的文思才情。事实上,一个人内在的情感模式储存的越丰富,心理结构的建设越完善,对新鲜材料发现的能力也就越强 。,材料出自个人的积累,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内存”,调动起个人爱好的兴趣,让写作不再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次“旧友”的重逢,一次心灵的释放,一次激情的碰撞,不要结束曾经的“美丽的约会”。,材料出自有效的准备,为

8、避免材料使用的扁平,提高材料运用的多维度、多侧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有个性化阅读一两本名人传记或一些人物评传类的文章。,特点二:贴近新课程理念和形式,着力加以培养的一种语言运用能力、表达能力:注重主观试题的出题成色;着意形成一些实用的、有思辨性的、颇具创意的语用题目。,高考复习需要技术含量。我们要改变讲知识津津乐道,教能力懵懵懂懂的现象。要善于将学生思维暗箱中问题抽离出来,把解题的过程环节掰开揉碎地进行分解。,应对建议,研究探究题,第一类 理解性探究结合文本对问题说出自己的理解,作出一定的解释。2009安徽第14题(2) 第二类 分析性探究对作品作不同角度的阅读和挖掘,以求得作品的丰富

9、意蕴。2009江苏第14题: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第三类 鉴赏性探究就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主要表达特色或相关的需要思考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发表自己的见解。09辽宁卷11(4)题: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第四类 评价性探究作品的核心内容或某种观点态度进行探究,作出评价、阐发。可以是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作出评价,可以是对审美取向作出评价,也可以是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的评价等。2009年福建卷(甲)14题 请结合阿庆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的观点。 第五类 申发性探究对原文的某些观点作出引申发

10、挥,提出自己的见解,写出自己得到的启示。这类探究,既要注意文本的观点,又要参照已有的经过实践检验的观点和生活的逻辑。09年山东卷(一)22题: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案例:让诗歌鉴赏答题更规范。 语言分析法。重点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意象语言: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 感情语言

11、:独、缥缈、恨、寂寞、冷 象征语言:拣尽寒枝不肯栖 意 境:孤独、凄凉但又有坚定信念,研究答题规范,炼字三步解答。 (1)释义 (2)情景再现 (3)作用(意境、情感、表达技巧)。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 辽宁卷) 东 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lu)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学生误解: (1)渲染全诗的意境,营造一个氛围,便于诗人的抒情。 (2)山虽多大石,但诗人仍喜爱,即

12、暗指诗人的命运坎坷,但诗人却能自乐其中,执着追求,“铿然”一词,既指真实的曳杖声,又指诗人那“铿铿然”的气概。,正确解析 (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2)“铿然”指声音响亮有力,它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学生误解: (1)渲染全诗的意境,营造一个氛围,便于诗人的抒情。(2)山虽多大石,但诗人仍喜爱,即暗指诗人的命运坎坷,但诗人却能自乐其中,执着追求,“铿然”一词,既指真实的曳杖声,又指诗人那“

13、铿铿然”的气概。,(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揣摩“忽”字的妙用。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解析“忽”有忽然、出乎意料之意。少妇梳妆打扮后登上翠楼,忽然看到了闯入眼帘的柳色,这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触景生情,情因景生。,研究语用新题型,研究类型化的语用题对联类、图表类、仿写类、评点类、改错类、扩缩类、广告类,研究呈现过的语用题,研究生活中的语用元素,特点三:重视语文的基本

14、能力和基础知识,调整试卷的整体难度,增强与新课程理念的粘合度,命意意图从重视知识转向重视能力的方向。,高考复习需要些许理性。要降低解题预期,要调整用卷难度,要研究答题规范,不在难度上显能耐,争高低。要努力建构复习的层次,完成从“把书读厚”到“把书读薄”直至“变书为纲”的过程。,应对建议,案例:作文升格训练有人说:诗歌的最高境界是静穆,而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安静,丰富的安静。面对充满声音和狂热的世界,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安静”的可贵。请以“安静”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静在心中惟有认识到“静在心中”,才能缔造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题记那是小学毕业的暑假

15、,我随父亲来到绍兴,我不知道绍兴盛产什么,但听同学说过那儿的苦丁茶,宽宽大大的叶子,很有种大家闺秀的感觉,但我面前的苦丁茶。使我对它的印象一扫而空,不禁让我脑海中生出“细腻”这个词,密密的,小小的,却有一种小家碧玉的舒心,又仿佛是一杯尼亚加拉瀑布冲开的香茗,清香间散发着澎湃的气息,我不禁为它所吸引。看着它,透明得玻璃杯中,茶叶分出了层次,在密密的丛林中,慢慢地,静静地,下沉,跌落看着它,我的心绪由散漫集中了起来;看着它,仿佛身边的一切喧哗,一切尘世的喧嚣都离我远去,这世上仿佛只剩我一人;看着它,心中的一切惆怅、阴霾也随风而逝,原来,静在茶中。一杯茶,一个梦幻般得江南小城,仿佛喧嚣总是与它们隔绝

16、,仿佛尼亚加拉瀑布般的气势与它们格格不入。看到这个美丽与幽静的水乡,会让我们不禁静下心绪欣赏这个“静”界。,是啊,这样的“静界”应该在我们的人生中被保留。人生路上,无数的挫折与坎坷,无数的曲折与荆棘,它们刺得我们血淋淋,却仿佛痛醒了我们的意识,告诫我们,这就是生活,可能前进一步会后退三步,但不骄不躁地对待这样的人生才会使我们在静中寻找真谛,虽然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只是把锋芒熔成了美丽的辉光,训练我们在瀑布前品尝香茗的“静”的境界。是啊,这样的“静”界应该为走在时代的前锋的人所青睐,在追赶时尚的脚步时,留下自己心中那片净土,学会在破碎中寻求完美,学会在高分贝中寻求寂寞,学会在燥热中寻求阴凉,这样的境界,虽然难以到达,却是训练我们成长的良药,如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杯茶,一个梦幻的江南小城,仿佛世间的喧嚣,人间的沉沉浮浮,起起落落,都与它们隔绝,无论时间与空间,它们总是续写着自己的生命,原来,静,就在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