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会计信息不对称论文博弈关系论文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54413496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会计信息不对称论文博弈关系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毕业设计论文)会计信息不对称论文博弈关系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毕业设计论文)会计信息不对称论文博弈关系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毕业设计论文)会计信息不对称论文博弈关系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毕业设计论文)会计信息不对称论文博弈关系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会计信息不对称论文博弈关系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会计信息不对称论文博弈关系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计信息不对称论文博弈关系论文会计信息不对称论文博弈关系论文:会计信息不对称下博弈关系研究会计信息不对称下博弈关系研究摘 要:主要是探讨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出现的各方博弈情况,首先介绍了什么是会计信息不对称及博弈论的一般概念,其次分析了各方在会计信息不对称下博弈的原因并借助模型并得出一些结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关键词:会计信息;博弈论;操纵1 会计信息不对称和博弈论简述1.1 会计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不对称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对同一会计信息的不同使用者对该会计信息的了解程度存在差异。造成这种不对称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环境上的原因,企业经营者无疑对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更加清楚,因为他们处在企业

2、内部,而政府、股东等外部信息使用者由于置身企业之外,从而决定了他们难以像企业经营者一样清晰准确地知晓企业的财务状况。其次是会计本身的原因,会计是人为系统,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产物,在将客观经济事实通过人为加工的会计信息来反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偏差,对会计信息是否正确地反映了经济事实,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基于自身的局限性往往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1.2 博弈论的一般概念博弈论研究当某一经济主体的决策既受到其他经济主体决策的影响,而且该经济主体的相应决策又反过来影响到其他经济主体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博弈论的指导思想是:假设你的对手在研究你的策略并追求自己最大利益行动的时候,你如何选择

3、最有效的策略。占优战略指无论其他博弈者采用何种战略,该博弈者的战略总是最好的。占优均衡是指在两个 (或全部) 博弈者都采用了占优战略而达成的均衡状态。纳什均衡是一个在其他博弈者的战略给定时,没有一方还能改善自己的获利的状况。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性均衡。2 会计信息不对称下的博弈分析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有政府、投资人、债权人,内部使用者有管理者当局;供给主体表面上是企业的会计部门,实际上是还是企业的管理者,因为,虽然生成会计信息的是企业的会计人员,但会计人员是企业的成员,是为企业管理当局服务的,管理局比会计人员更关注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和结果,当然会参与乃至干涉会计信息的生成和传递。由于

4、管理阶会在不同程度上干预会计人员,甚至在会计信息生成的程中左右会计人员, 因而将会计信息提供的主体定位于理阶层比定位于会计人员更合理。因此,在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会计信息不同使用者之间不完全信息博弈实际上是信息外部使用者与内部管理者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博弈。我们从会计信息外部使用者中找出一个典型代表即投资人,与管理者进行分析。企业投资人与管理者之间实质上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因而决定了两方存在着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投资人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设法让管理者不偷懒,股东无疑想使企业管理者按照自己的利益选择行动,但投资人不能直接观测到企业管理者选择了什么行动以及是否工作努力,能观测到的只是另一些变量,这

5、些变量由企业管理者的行动和其他的外在的随机因素共同决定,因而充其量只是企业管理者行动的不完全信息。股东的问题是如何根据这些观测到的信息来奖惩企业管理者,以促使其选择对股东最有利的行动。可以看出,股东对企业管理者实施奖惩的依据是他观测到的不完全信息,这个不完全信息对投资人与管理者双方都很重要,因此,必须在相当程度上确保这个不完全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这就产生了投资人的第二个目标即要求管理者诚实而不说谎,但是企业管理者具有要说谎的内在要求,当由于管理者自身原因而导致企业经营不佳时,管理者会尽量利用会计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向投资人展示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而将不利于 自己的信息予以隐蔽,以便获得投资人给予的只

6、有在经营业绩良好情况下才能得到的高额薪酬,当管理者经营业绩良好时,管理者出于担心股东将提高衡量业绩标准的考虑,即担心自己成为“鞭打快牛”现象中的快牛,可能将优良的业绩掩藏一部分,使展示于的业绩不至于过高地超过投资人制定的业绩衡量标准,从而为谋求长远利益留有余地。只有在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才可能出现说谎,但投资人要消除这种由于会计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是要付出成本的。当投资人设计出一个机制用于消除会计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时,衡量这个机制优劣的标准在于它所产生的收益是否不小于它所支付的成本,对管理者恰好相反。关键在于双方找到一个均衡点。任何机制都存在信息不对称,人们能做的是让信息不对称

7、的双方在动态中博弈,博弈中无最优之说,只有均衡可言。这样就出现了管理者与投资人之间的博弈。博弈参与者及支付表达式上表给出了表述:企业的管理者对会计信息是操纵或不操纵;投资者是审计努力或审计不努力。支付表达式中,c 代表投资者的收益; b 代表投资者付出的成本;G 为管理者操纵会计信息成功后所获得的利益 (G 远大于 C);k 代表由于投资者的努力检查并披露管理者的操纵行为所树立的良好信誉而带来的现在或今后的收益(即投资者所属企业的无形资产);F 为投资者披露企业操纵行为后企业遭受的损失; h 为监管机构发现管理者确有操纵行为时对投资者的影响; 为监管机构发现管理者操纵行为的概率; 投资者发现管

8、理者操纵并给予披露的概率, 该概率是监管机构事后监管力度的增函数, 即当 很小时,投资者即使发现企业管理当局的操纵行为,也可能因自身利益而不予披露; p 代表监管机构发现操作行为后管理者遭到的惩罚。假定投资者为 = ( , 1- ),即投资者以 的概率选择审计努力, 以 1- 的概率选择审计不努力; 管理者的会计信息 ( , 1- ),即管理者以 的概率选择操纵, 以 1- 的概率选择不操纵。投资者的期望效用函数:只有当(1)、 (2)、 (3)、 (4)式成立时, 混合战略的纳什均衡解才存在, 此时(1)表示管理者以 *的概率选择操纵会计信息, 也可以解释为有 *比例的管理者选择操纵会计信息

9、;(2) 表示投资者以 *的概率选择努力审计管理者的会计信息,也可以解释为有 *比例的投资者选择努力审计管理者的会计信息。 但是, 若(3)、 (4)式成立时, 则混合战略的纳什均衡解不存在,存在的是纯战略的纳什均衡 “操纵, 不努力”,即管理者选择操纵,投资者选择审计不努力。3 针对上述博弈,采取的应对措施一般而言,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投资人、经营管理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管理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管理者直接管理着企业。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管理者只会提供信息披露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点的信息量,也即信息披露量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要求。许多信息从社会

10、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应该披露,而经理阶层从自身利益出发,操纵会计信息的披露量,从而损害社会利益。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管理者 “偷懒”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即管理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针对会计信息不对称下的各方博弈,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控制:(1)要对公司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进行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 会计法 、 公司法 、 企业会计制度 、 证券法 等法律法规 的宣 传和普及,使单位负责人牢固树立起对单位会计责任负责的风险意识,建立依法理财的思想观念,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2)从制度安排上减少虚假信息

11、的产生,完善上市公司内部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增强董事会内部的制约机制。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对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实施严格的控制,规范公司的财务行为,以此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加强对中介机构的外部监管,要建立以审计监督、税务监督、行政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体系,通过建立起科学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为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和真实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持续的信息公开制度有利于消除会计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抑制内幕交易和欺诈行为,实现信息的透明和规范。信息披露的内容也应该加以改进,建议增加一些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盈利情况的内容。(3)政府可以凭借其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关注 “公共利益” 的 “法定

12、身份” 介入到会计信息的披露中来,对财务报告所披露会计信息的供求关系及其内容与表达方式进行管制。并通过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加大国家的监控力度,对违反规定的企业管理者给予严惩,以保证市场秩序。随着对会计信息的国际化、规范化要求的日益提高,深入揭示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寻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以提高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参考文献1于立金,杨荣本.会计信息不对称下的供求博弈J.会计研究,2005,(10).2王世泉,方 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资本市场,2003.3王建斌,滕 红.财务绩效管理的博弈分析J.会计之友,2007,(1).4罗云峰.博弈论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9).5王则柯,李杰.博弈论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0).6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