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东部产业论文转移梯度性论文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54412641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东部产业论文转移梯度性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毕业设计论文)东部产业论文转移梯度性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毕业设计论文)东部产业论文转移梯度性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毕业设计论文)东部产业论文转移梯度性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毕业设计论文)东部产业论文转移梯度性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东部产业论文转移梯度性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东部产业论文转移梯度性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部产业论文转移梯度性论文东部产业论文转移梯度性论文:东部产业转移梯度性分析东部产业转移梯度性分析摘要:通过整理计算粤、苏、浙三省2009年25个行业的梯度系数,对东部地区产业梯度状况进行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了解东部产业结构的现状及特征,为推动东部向中西部进行相关产业的转移提供借鉴意义。关键词:东部;产业转移;产业梯度系数1 引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产业转移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之一,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经济现象。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一些学者把梯度转移理论引入了中国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研究中,将中国总体上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具有较大差异的经济地带。最初,东部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建

2、立在吸引港台地区的外资基础上,投资的行业主要是技术含量低的加工类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国内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这些产业逐渐在东部区域饱和甚至过剩,造成了相当部分的生产能力闲置。近年来,基于市场的实际需求和竞争力的要求,东部开始把一般加工类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它们的廉价劳动力、土地及原材料,降低成本,开拓当地的市场;另一方面东部地区可借此机会优化产业结构,集中精力发展信息产业,金融保险等高新技术产业。本文对东部代表性地区和产业产业梯度的分析与研究更有利于东部产业的转移与优化升级,对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缓解地域间经济差距拉大也有着重要的作用。2 产业梯度系数的概念及测算方法产

3、业梯度的概念来源于区域经济学中的梯度概念。区域梯度是一个较大范围的整体性概念,它包括要素并禀赋梯度、经济发展梯度、产业发展梯度、社会发展梯度和文化发展梯度等,产业梯度是区域经济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由于地区软硬件条件的差异和机遇不同,导致地区发展出现差异,这种经济差异直接体现在了产业上面,进而形成产业差距,而三次产业分类的基础使得这种产业差距直接表现为主导产业的不同。戴宏伟最先用区位商(LQ)和比较劳动生产率(CPOR)的乘积来衡量区域产业梯度水平,并称之为产业梯度系数(IGC)。其公式为:IGC=LQCPORLQ=地区某行业增加值占本地区 GDP 比重/全国相应行业增加值点全国 GDP 比重

4、;CPOR=地区某产业增加值在全国同行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地区某产业从业人员在全国同行业总从业人员中的比重。区位商(LQ)表明了某地区某行业生产专业化水平,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中,区位商较高的产业占的比重越大,意味着该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越高。比较劳动生产率(CPOR)则是就整个国家来讲,体现了一个地区技术、劳动者素质发展的综合性水平,它反映1的劳动力在该部门创造的产值(或收入)比重。但是该计算方法遗漏了资本这一非常重要的要素。通常来说,资本和劳动力存在着互为替代的关系。但在一定区域内,劳动力的流动是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而资本的流动则是伴随着产业转移而发生的。资本总是向能实现最佳经济和技术效率的地区

5、转移,因此就会实现在总体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产业有可能在新的区域保持原有的生产函数,实现低成本高利润的目标。由于需要顾及到产业统计数据的可得性,在进行实际应用时,用区域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反映区域产业技术的相对水平;用比较资本产出率反映区域产业的盈利能力。因此,以区位商、比较劳动生产率和比较资本产出率(CCOR)三者乘积作为衡量产业梯度大小的取值将更有说服力。公式可改善为:CCOR=地区该产业增加值占该行业全国增加值的比重/地区该产业平均的资本占全国该产业平均资本的比重。3 粤、苏、浙地区的产业梯度系数分析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被誉为中国经济腾飞的两台发动机。它

6、们是我国东部沿海由北而南的两个重要区域,不仅分别处于长江经济带、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位,而且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这两个区域分别选取广东、江苏和浙地区,通过计算2009年25个产业的梯度系数对东部地区适宜转出的产业进行全面的分析。数据来源于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为统一口径,选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据进行计算,并确定了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等25个行业来分析他们是否适合转移以及在转移中应注意的问题。另外由于自2008年以来,统计年鉴中缺失产业增加值这一数据,本文中用每一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代替了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在工

7、业总产值的基础上扣除中间投入的转移价值,也就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因此用地区分行业总值比全国该产业的生产总值所求出的比例虽然没有用产业增加值计算出来的那么准确,但不会影响到我们对总体情况的分析。通常来说,一个地区的产业梯度系数大于1,则该产业可以被视为当地的优势产业。通过表一中对广东、浙江、江苏三个省份产业梯度系数的分析,对它们各自的优势产业总结如下:广东省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矿冶炼,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其中,作为广东第一支柱产业的电子信息产业,在2008年已经突

8、破了1万亿元的总产值,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兴通讯有限公司也成为该省进行产业转移的代表力量。江苏省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非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化学原料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显然,江苏的工业发达,轻、重工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机械、电子、电力、石化、纺织、食品、建材、造纸等产业发展较快,进行产业转移的潜力相对较大。由于江苏省内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苏南经济比较发达,苏北、苏中比较落后,本着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崛起、加快苏北工业化进程的目标,

9、在当地政府的强力推动下,相关产业的转移会优先考虑本身的苏中、苏北等欠发达地区。因此其产业转移在省内进行的更为明显。而浙江省的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以及电气机械等则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4 总结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以广东、江苏、浙江省份为代表的东部地区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梯度转移趋势十分明显,东部地区因产业升级,发展高、尖、精产业的需要,工业行业都呈现出大幅度萎缩的趋势。另外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供转移的规模并不如以江苏、浙江为代表的长三角明显。当然以上东部产业的转移还需要与该地区的发展情况结合。目前由

10、于东部适合转移的产业中有很多是处在成长阶段并且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因此,扩张性转移和结构升级转移将是未来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主要特征。东部在选出转移产业时应该考虑到这一发展的现实需求。另外现阶段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也应该建立在考虑到同中西部资源要素优势和比较优势产业相结合的基础上,一方面将某个产业中利于中西部发展的产品,以及有利于利用中西部优势资源的产品进行转移;另一方面要将同一产业中有利于西部发展的生产工序向西部转移。通过向西部进行产业区域转移,实现两地的产业分工,进而促进本区域的产业技术升级。参考文献1张可云.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53-55.2戴宏伟.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制造业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4-16.3江南.长三角亟待树立“区域港”概念J.江南论坛,2007,(4).4陈永国,马丽慧.基于产业梯度系数分析的京津冀工业分行业的发展取向J.生产力研究,2004,(1):111-113.5徐忠爱“泛珠三角”经济圈产业梯度转移与结构优化J.特区经济,2006,(2):55-57.6熊必琳,陈蕊,杨善林.基于改进梯度系数的区域产业转移特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7):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