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课前预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4410569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7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课前预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二物理课前预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二物理课前预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初二物理课前预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初二物理课前预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课前预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课前预习(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 ,振动停止,发声 。 2、声音的传播需要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作为传声介质;真空不能 。声音在介质中以 的形式向周围传播。 3、声速的大小与 有关,还跟 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 中传播最快, 中较快, 中较慢。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第一章,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指声音的 _,音调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 决定的;频率_,音调 _;频率 _ 音调_。 2、频率:发声体_振动的_叫频率,单位为_ ,符号为_。大多数人的频率范围是从 _到 _ 。 高于_ 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_ 的声音叫次声波。 3、响度是指声音的 _,响度与发

2、声体的_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 _ ;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距发声体越_,响度越大。 4、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相同,也能分辨 它们,这是因为它们的 _ 不同。不同发声体的_、 _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定义: (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_、_和_的 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人们以_(符号为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 等级,_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3、控制噪声的途径 (1)防止噪声_(2)阻断噪声的_ (3)防止噪声_。 4、声音的利用

3、 (1)可以利用声音传递_,如回声定位; (2)可以利用声音传递_,如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一、光的直线传播 1、能够_的物体叫光源,光源课分为_光源 (如太阳、萤火虫)和_光源(如电灯、蜡烛)。 2、光在_中沿直线传播 。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 形成,_都可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光沿直线传播规 律的应用:_、_等。 3、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采用的是_法。 4、光速:光是以有限的速度传播。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速度不同。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的速度。物理学中 用字母c来表示,c=_m/s=_km/h。,第二章,二、光的反射 1、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表面_回去的现象叫_。

4、 2、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_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3、光路图及各部分名称:,4、光的反射定律:_。 光在反射时光路是_。 5、将反射分为_和_两类,这种方法叫分类法。这两种反射都遵循光的_。平时说黑板”反光”是该处发生了_;我们能从四面八方看到同一物体,是该物体表面发生了_。,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 (1)原理:_。 (2)特点:像与物体大小_;像与物体到 镜面距离_;像与物体的连线_镜面;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 2、生活当中还常见到_面镜和_面镜。它 们的作用和在生活当中的例子。,四、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_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5、 2、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_;(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3)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角_ 入射角;(4)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 角_入射角;(5)光垂直于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 _。(6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_的。 (7)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_。 3、光的折射现象举例。,五、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各种颜色的光, 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这几种色光依次是 _。 2、光的色散说明白光不是_。 2、色光的三原色是_,颜料的三原色是 _。颜料的混合规律和色光的混合规律 是_。 3、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决定的,不

6、透明 物体的颜色是由_决定的。,六、看不见的光 1、三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为_ 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照这个顺序排列起来, 就是_。 2、太阳光由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组成,光谱中红光之外 的是_,紫光之外是_,它们均属于 不可见光。 3、自然界中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_。红外线的 _强、_强。 4、红外线的应用:_、 _、 _ 、 _。 5、紫外线的特性: (1)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 (2)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 (3)紫外线的荧光作用强,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 1、透镜分为两类:中间_边缘_的叫凸透镜, 对光有_作用;中间_边缘_的叫凹 透镜,对光

7、有_作用。 2、透镜的基本概念:(1)主光轴(2)光心(3)焦点(4)焦距 3、如何简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4、透镜的光路图:,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试验时,应在 光具座依次放置_ 、_ 、 _,并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目 的是_。 2、凸透镜成像规律:,二、生活中的透镜 1、成像规律总结:焦点F是成_像和_像的 分界点,2F 处成_实像与_实像的分界点, 即: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成实像时(uf ) :物距减小,像距_,像也_;成虚像时:(uf)物距减小,像距_,像也_。即:焦点以外,物近像_,焦点以内,物近像_。 2、照相机的

8、构造、原理 3、投影仪的构造、原理 4、放大镜的原理 5、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四、眼睛和眼镜 1、眼镜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2、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_,折光能力太_,像成在视网膜的_。近视眼要用_矫正。 3、远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_,折光能力太_,像成在视网膜_。远视眼要用_矫正。,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的目镜、物镜都相当于一个_, 物镜成_、_的_像,目镜成 _、_的_像。 2、望远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_、 _的_像,目镜成_、_的 _像。,4.1温度计 1、温度是表示物体_的物理量。 2、常用的液体温

9、度计是根据_的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把_规定为0度,把标准大 气压下_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_,每_代表1。 4、使用温度计之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_和_. 如果不观察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 5、温度计的使用(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 不能碰到_;(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 后要_,待温度计的示数_。(3)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视线与_ _相平。 6、体温计为什么可以拿出人体读数?,4.2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2、晶体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3、晶体有

10、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4、熔化吸热、凝固放热。,4.3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要吸热。2、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4、液体要沸腾必须达到两个条件: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5、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6、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7、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8、找出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来加以区别,采用的是比较法。 9、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方法

11、是降温和在一定温度下压缩 体积,4.4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叫做升华。 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叫做凝华。 3、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4、能举出升华、凝华的例子。,一、电压,1、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的符号是U,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1KV=103V,1V=103MV 3、电压表的使用 电压表要与被测用电器并联 电流要从电压表的正极流到负极 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在不知道被测电压的大小时,应该选用大量程试触 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端,测电源电压 4、电压表的读数,第六章,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1、串联电路电压规

12、律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U=U1+U2 2、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相等,且等于干路电压U=U1=U2,三、电阻,1、什么是电阻?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符号R表示。 2、单位是欧姆,简称欧() 1K=103 1M=106 3、电阻与那些因素有关? 决定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系。,四、变阻器,1、什么是变阻器? 阻值可以改变的电阻叫做变阻器 2、滑动变阻器 原理:利用导体长度不同对电阻的影响滑动变阻器有4个接线柱,接线的时候要遵循“一上一下”的原则 滑动变阻器中起作用的电阻是那段? 滑片与下面接线柱接导线的那一端之间的电阻

13、丝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办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在综合解决。 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三个因素:1.材料,2.长度,3.横截面积 首先控制1和3,使他们不改变, 这时候就只有一个变量2, 我们就可以研究出导体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探究出其它因素对电阻的影响,电流表和电压表,电流表的电阻很小,电压表电阻很大,有时候我们可以把电流表看成一根导线,把电压表看成一根断开的导线。这样分析就可以使电路简化。,A,V,第7章 欧姆定律,7.1探究电

14、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电路图:,第一步:保持电阻不变,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滑动变阻器 的作用是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第二步:保持电压不变,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持电阻R两端的电压不变)结论: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 电阻成反比。,7.2欧姆定律及其应用,1、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数学表达式:I=U/R,其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U-电压-伏特(V) I-电流-安培(A)R-电阻-欧姆() (3)变形公式:U=IR和R=U/I 2、电阻的串联 (1)特点: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2)原因: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长度 (3)规律: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R1+R2) 3、电阻的并联 (1)特点: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本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2)原因: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3)规律: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倒数之和(1/R=1/R1+1/R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