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4409307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1、公平是什么 ?,观点一: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人人平均、不存在差别才是公平。,观点二:公平不在于没有差别,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如果差别给人以激励,使经济具有活力和效率,又不影响社会稳定,就是公平。,探究问题:,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2、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基本内容) 收入分配公平,改革开放30年以前,居民收入都增加了,但是收入差距普遍存在,而且收入差距在扩大。,收入分配 的公平,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差距不能过于悬殊,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1)体现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分配公平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

2、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分配公平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为什么要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注重公平),(3)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注重公平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消费水平,从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4)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目标。(5)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3、怎样促进收入分配公平?,自主探究:,2007年各国职工工资总额占GDP比重,1997至2007年,在GDP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从10.95%升至20.57%,企业盈余从10

3、.23%升至31.29%,劳动者报酬却从53.4%降至39.74%。,材料一:,材料二:,1、这体现了在我们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什么问题?,2、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该问题?,必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企业效益增长,工资却不涨,企业工人劳动报酬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中国的最低年收入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 ,甚至低于32个非洲国家,中国最低工资是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职工工资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8.18%。23.4%的职工5年间未增加工资。,国民收入 在物质生产部门的分配 (初次分配),劳动

4、者的 报酬,企业 (集体),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相关链接: :国民收入的分配,再分配,财产税,个人所得税,社会福利,转移收支 如财政教育 支出、扶贫支出,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调节手段进行,重点调节地区、城乡、部门、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防止收入差距过大,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针对这些现象,该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取缔非法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完善社保体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政府,废止农业税,200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央企高管限薪令” 2007年1月1

5、日起年收入 超过12万要自行作纳税申报,取缔非法收入,2008年3月1日我国的个税起征点由1600上调至2000元 2011年9月1日个税起征点上调至3500元,3、如何实现社会公平?,(1)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全体人民的收入都有所增长。(根本途径)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3)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理顺国家、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工资)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

6、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4)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5) 统筹城乡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收入差距(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打破行业垄断,缩小行业收入差距;缩小群体收入差距。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7、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巴西现象:50-70年代,经济迅速发展,带来了高效率,但分配严重不公,后来经济出现多年负增长。,巴西贫民窟,巴西现象对我们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有什么启示?,二、兼顾效率与公平1、效率的含义 (1) 效率=,资源的节约,社会财富的增加,投入,产出,(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2)提高效率意义,公平: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分悬殊,要求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投入,产出,1个和尚,2个和尚,3个和尚,桶水,桶水,桶水,看图回答:什么在增加?什么在减少?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做大蛋糕(效率),分好蛋糕(公平),(1)一致性:,强调

8、不同方面。,2、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2)又存在矛盾:,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没有效率为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普遍贫穷!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回顾历史,“大锅饭”式的公平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洞察现实,据国家统计局3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实际增长11.2%,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但同时,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严重存在,我国将把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作为政府“十二五”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在我们国家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处理得好吗?,3 、为什么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

9、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4)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4、怎样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

10、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公平,效率,保证,基础,目标,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才能,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邓小平,“先富” 与 “共富”国家允许和鼓励 即共同富裕,不是 一部分人和地区 同时、同 步富裕, 通过诚实劳动和 是有差别的富裕 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拓展延伸:,注: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一个指标。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国际上通常将0.4作为警戒线。 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 在0.2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 在0

11、.30.4之间,表示相对合理; 在0.40.5之间,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在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材料:1990年至2010年我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表,我国已成为世界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收入分配 与社会公平,社会公平的 重要体现,兼顾效率与 公平(效率 与公平的关 系),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是什么),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怎么办),为什么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为什么) 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怎么办),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为什么),效率的含义 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课堂小结:,1、关于社会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社会成员收入要平均 B要充分保

12、护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益权C要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D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D,课堂巩固,2、以下反映初次分配中有利于社会公平的措施是( )A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B取消农业税C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D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A,(08江苏卷)3、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这说明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B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A,5、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拉大趋势,分配不公问题已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就必须( )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生产力 坚持完善分配制度 加大收入调节力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扩大就业,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A B C D,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