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知识复习与规范答题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402832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257 大小:3.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知识复习与规范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57页
诗歌鉴赏知识复习与规范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57页
诗歌鉴赏知识复习与规范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57页
诗歌鉴赏知识复习与规范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57页
诗歌鉴赏知识复习与规范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知识复习与规范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知识复习与规范答题(2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9/12,1,诗歌鉴赏知识复习与规范答题,2018/9/12,2,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一、考点要求: 1、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018/9/12,3,二、考点阐释,1 鉴赏形象要点,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2018/9/12,4,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的实物载体或事件动作(心理、神态)。,捕捉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社会寓意,理解蕴涵在形象中的思想情感或观点态度。,2018/9

2、/12,5,诗歌意象的作用,营造氛围(如琵琶行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借景抒情(这是诗歌惯用的“伎俩”,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2018/9/12,6,塑造意境(其与“塑造背景或环境”有所不同。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对于读者

3、而言,也只有“临其境”或“入其境”才能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2018/9/12,7,衬托人物节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

4、”,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2018/9/12,8,以景衬情(这种作用在诗歌中亦常出现,其表现为诗人用意象颜色的浓淡衬托情意的浓淡,这种方法又往往与谐音双关的表达技巧相关联。如李白的春思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句,就是用桑草之“碧”“绿”衬托想思情浓,“丝”“枝”分别与“思”“知”谐音。还有用悲景衬悲情、用喜景衬喜情或用喜景衬悲情,如杜甫的登高一诗,是用悲景衬悲情,而其绝句江碧鸟逾白则是用喜景衬悲情)。当然,这些作用在诗歌中并不具

5、备独立性,一首诗歌中,所有的作用可能都兼而有之,这就要求在鉴赏时,不能顾此而失彼。,2018/9/12,9,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我们要通过形象来挖掘探寻诗人的情感心志。,2018/9/12,10,小儿垂钓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 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2018/9/

6、12,1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 的环境。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寒冷、寂静(或:冷峭),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2018/9/12,12,常见人物形象,1、英雄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作者或借英雄

7、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如曹操短歌行;或借古人得志反衬自身蹉跎岁月碌碌无为,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或用之体现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如范仲淹、辛弃疾、陆游、岳飞等人;或借此表达对古人的景仰之情。,2018/9/12,13,2、谪客文人骚客被贬谪到偏远之处,多有羁旅行役之作,往往借景抒情,抒发贬谪之悲,飘泊之苦、怀才不遇之感,宦海沉浮之叹。,2018/9/12,14,(08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注】 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

8、时所作。(1)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屈原,白居易,2018/9/12,15,(2)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答:内容:漂泊的旅思;谪官的愁思;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年华易逝的伤感;浮沉宦海的厌倦。 特点: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以“羁绪”领起全篇。,2018/9/12,16,3、游子辞故土,游异乡,睹物而伤情,顿生亲人之思、家园之恋。明月、笛声、草木花卉,乃至季节更替都会触发其内心情感。,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018/

9、9/12,17,4、隐士 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赞美田园美好,吟咏情性。相关的意象常有菊花、青松、钓客等。,2018/9/12,18,5、闺妇 闺妇独守空房,每在夜深人静之际或季节更迭之时,别离的苦情、对游子的思念、凄冷寂寞的悲伤或美人迟暮之感便油然而生,另外还有作者假托思妇闺情寄寓自己人生感慨的。,2018/9/12,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答:照应诗题;表

10、现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主人公彻夜不眠;衬托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 (2)“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答:承前启后。承上句长夜不眠,故而引起望月,为思夫做铺垫。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2018/9/12,20,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激愤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

11、边塞报国或反对征伐的形象。,2018/9/12,21,如何分析人物形象?,知人论世,关注背景。,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 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 一片伤心画不成。,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答:(1)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2018/9/12,22,(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答: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

12、,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能画成的。,2018/9/12,23,(08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抓人物形象特点(语言神态、动作、心理)。,201

13、8/9/12,24,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中归去!,2018/9/12,25,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 中女主人公形象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第一句是

14、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有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2018/9/12,26,人物形象鉴赏的思路切入点 和答案组织落脚点,(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 (2)诗中形象的特点有哪些 (3)形象中寄寓的作者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怎么样,2018/9/12,27,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指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试分析这首词的人物

15、形象。,2018/9/12,28,第一步 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思想性格)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第二步 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有时简略)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第三步 指出形象的意义、 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2018/9/12,29,南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问题:诗中的锦里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锦里先生是一位头戴“乌角巾”的清寒隐士。虽有“园收芋粟”,境况却不富裕。家中的儿童习惯于笑语迎客,可见他虽耿介却不孤僻,是个安贫乐道之士。他家的庭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因平日无人惊扰,见人来也不惊飞,可见他平日生活的和谐、宁静。锦里行者居家在环境清幽的江村,很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活,客人来访,主人殷勤接待,客人尽日淹留,直至相送于月下,可见主人的诚恳和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