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情境探究型课件全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399705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情境探究型课件全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情境探究型课件全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情境探究型课件全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情境探究型课件全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情境探究型课件全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情境探究型课件全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情境探究型课件全解(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思想品德,授课目录,学习目标,心灵感悟,课堂导入,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个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地将施舍的钱物用力地甩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根据这件事,许多网友发表了评论。,请你以“乞丐有尊严吗?”参与讨论。,议一议:乞丐有尊严吗?,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绝不能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哪怕他只是一个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手时已经轻贱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但是你,作为一个旁人,均无权因此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2,

2、3,能够说出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能够正确区分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具体行为表现。,能够叙述侵害公民人格尊严和名誉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情境体验,郭老师的行为不是对小光的负责,而是对小光进行侮辱、体罚的行为,侵犯了小光的人格尊严权,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王律师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小光的父亲认为12岁的孩子没有人格,且可以随意体罚,这是一种人身依附的错误观

3、点,同时,也违反了法律的规定。,法律规定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尊严权。,新知探究,一、人格尊严不可辱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人有思想、有自尊、有受人尊重的需求。现代社会,法律赋予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 1、什么是人格尊严权?,任何人,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有还是贫穷,也无论其是高官还是平民、是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这一权利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2、人格尊严权的内容与重要性,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其他人格权如生命健康权、自由权

4、等均从不同方面维护、保证人的尊严。,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3、侵犯人格尊严要承担什么责任?,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有关的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九十九条 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

5、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第一百条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第一百零二条 公民、法人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法人的荣誉称号。,1、名誉的含义,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如:诚实或奸诈、善良或邪恶、正派或卑鄙、精干或笨拙、真诚或虚伪等,这些社会评价综合起来构成一个人的名誉。,那么,良好的名誉有什么作用?,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2、良好名誉的作用,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看重名誉的民族,崇尚“士可杀而不可辱”,以自己的主观努力追求一个好名声,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继承这一传统,做受人尊重和赞誉的人。,每一个人都处

6、在社会评价中,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好的方面)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良好的名誉不仅可以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以获得经济利益。,有个美国商人并没有犯罪记录,但是,有人却在“雅虎”网站恶意诽谤他是一名罪犯,从事地下非法交易。网上的恶意攻击最终导致他破产。这个商人向法院以诽谤罪起诉诽谤者,法院最终判决他胜诉。1、这个案例说明名誉集中体现了什么?2、侵犯他人名誉权的后果是什么?3、公民享有名誉权的意义是什么?4、好的名誉对我们有什么好处?,面对不公平的评价:我们一方面要从事实出发,证明事实真相;另一方面,要有保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对于诽谤,侮辱等侵犯名誉权的行为,要拿起

7、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好名誉的取得取决于什么? 2、好名誉是否能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 3、侵犯他人名誉权的危害是什么? 4、什么是名誉权?它的主要表现是什么?,P36页,畅所欲言,大伟,小明的行为只是情绪失控,以后注意培养自制力就行了。,小辉,小明的行为违反诚信准则,只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大伟将小明的行为简单地归结为心理问题,是片面的。既没有认识到小明行为的严重性,也不利于小明改正错误。应意识到,如果因嫉妒而诽谤他人是违法的。,小辉只看到了小明行为的不道德,而没看到其行为违反了法律,缺乏法律意识。因此,其观点是不全面的。,小敏,小明的行为既不道德,又违法,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8、“身正不怕影子歪”“和为贵”,我应该主动找小明谈谈心。,大江,小敏的看法比较全面。小明因嫉妒而污蔑大江作弊,致使一些同学怀疑大江的人品不仅有悖道德,也是违法的。是侵害大江名誉权的行为。,大江采取与小明协商的办法行使自己的名誉权,这样既能融洽同学关系,又能够较好得维护自己的名誉权。,第一百零一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3、侵害名誉的行为的危害性:,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表现。不过品行优良者并不总是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人的名誉权常常会受到侵害。有时,一个诚实的人会被污蔑成骗子,以致蒙受奇耻大辱,社会评价降低,精神异常痛苦

9、。,侵害名誉的行为不仅践踏了他人的人格尊严,而且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破坏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各国法律毫无例外地赋予公民保护自己名誉的权利。,小立长得矮胖,有人给他起了个“武大郎”的外号。对此小立心里很不好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利用别人的身体缺陷或缺点起外号的做法有损别人的人格尊严,会破坏别人的名誉,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既违背了社会道德,又触犯了法律 。,案例中的保安的行为侵犯了小华的什么权利? 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样判决? 判决商场:公开赔礼道歉,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 侵犯了小华的名誉权、隐私权等,1、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主要有哪些? 2、这些行为有什么后果?

10、 (1)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都属于侮辱行为; (2)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是诽谤行为。 凡此种种,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又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侵权者轻则受到道德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4、名誉权的含义及主要表现:,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它为人们自尊、自爱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我们有权利用自己的良好声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贬低;有权在名誉受侵害时,依

11、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5、侵害名誉权的表现形式与后果:,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这些行为,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又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的形象的不道德行为。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那么,这些行为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呢?,心灵感悟,当公民的名誉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公民应该怎么做呢?,当公民的名誉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公民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害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如因非法侵害造成财产和精神上的损害,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民事责任 ),大四女生穿太厚,被举报“怀孕”,行为提升,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法律是如何规定的?,课堂小结,一、人格尊严不可辱 1、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内容、重要性 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1、名誉的含义及良好名誉的作用 2、名誉权的含义及主要表现 3、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及后果,当堂达标,1、公民的名誉和公民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属于公民的( )。 A、人身自由 B、人身权利 C、人格尊严 D、基本权利,C,2、任何非法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都是( ) A、犯罪行为,都应受到刑法处罚 B、违法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违纪行为,都应受到纪律处分 D、不道德行为,都应受到舆论的谴责,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