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陆机的《文赋》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398072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陆机的《文赋》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陆机的《文赋》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陆机的《文赋》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陆机的《文赋》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陆机的《文赋》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陆机的《文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陆机的《文赋》(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陆机的文赋,一、陆机其人及其时代 二、神思 三、应感,陆机其人及其时代,陆机,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生于三国吴永帝永安四年(261),卒于晋惠帝太安二年(303)。他出身于东吴显贵家庭,祖父陆逊为丞相,父亲陆抗为大司马,他们都是东吴名将。生于这样的家庭,陆机从小就接受深厚的文化熏陶,博览群书,“服膺儒术”。,陆机其人及其时代,天纪四年(280),西晋灭吴,陆机二十岁。他与弟弟陆云回到故乡华亭,闭门苦学达十余年。其间,写了不少诗文,声名渐渐远播。晋武帝(炎)太康十年(289),陆机与陆云一同到了洛阳去寻求功名,到洛阳之后,遍访洛阳名士。他们首先拜访的是著名文学家张华,在张华的引荐

2、下,结识了很多名人。,陆机其人及其时代,陆机与权贵贾谧亲善,参与了文章二十四友。当时,著名文学家潘岳也在其中,陆机与潘岳齐名,号潘陆。陆机曾经做过太子洗马、著作郎等,这都是靠贾谧的引荐。西晋八王之乱爆发后,陆机又依附王室权贵成都王司马颖,在司马颖的推荐下,做过平原内史。因此,后人又称陆机为陆平原。太安二年,成都王司马颖发兵攻打长沙王司马乂,以陆机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与司马乂战于鹿苑,兵败被诬遇害。年仅四十三岁。,陆机其人及其时代,陆机是当时杰出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文赋是他的文学理论著作。关于这篇文章的写作年代,历来看法不一。杜甫醉歌行有诗:“陆机二十作文赋,汝便小年能赋文。”,陆机其人及其

3、时代,文选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机少袭领父兵,为牙门将军。年二十而吴灭,退临旧里,与弟云勤学,积十一年。誉流京华,声溢四表,被征为太子洗马,与弟云俱入洛。司徒张华,素重其名,旧相识以文。华呈天才绮练,当时独绝,新声妙句,系从张、蔡。机妙解情理,心识文体,故作文赋。”(文选P761,上海古籍出版社)只是讲二十岁吴国灭亡。,陆机其人及其时代,陆云与兄平原书之九云:“文赋甚有辞,绮语颇多;文适多,体便欲不清,不审兄呼尔否?”又说:“感逝赋愈前。”可见,文赋与感逝赋是同一时期的作品。感逝赋就是今天所存叹逝赋。在这篇赋的序中,陆机这样说:“昔每闻长老追记平生同时亲故,或凋落已尽,或仅有存者。余年方四十,

4、亡多存寡;昵交密友,亦不半在。”(同上P724)可见,文赋是陆机四十岁以后的作品。,神 思,神思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的艺术思维范畴,这一范畴是刘勰固定下来的。刘勰文心雕龙专门有神思一篇,集中而完整论述神思的理论内涵和创造价值,规定了神思的意义。实际上,这一概念在曹植的宝刀赋中就已经提出(赋中有“摅神思而造像”之句),但不具有后来神思的完整意蕴。陆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并运用“神思”这一概念,但是,却最早明确阐发了这一创作理论的内容。因此,陆机是神思理论的实际创造者。,神 思,陆机充分意识到神思起始发展的特点:“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

5、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摅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浅浸。”在陆机看来,神思开展的前提是虚静。作家艺术家在进行艺术思维时首先要保持内心的虚静,使自己的思想情感保持集中。,神 思,陆机神思理论的独特意蕴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凭虚构象。由于中国传统史官文化的影响,古人对历史写作尤其注重,人们普遍推崇“实录”的创作方法,即按照事物的原本面貌去描摹、刻画,历史观念远远领先文学观念。即使在陆机的时代,这一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与陆机同时的著名作家左思就坚持这么一种态度。在三都赋序中,他讲到他写作三都赋的体验:“余既思摹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风谣歌舞,各附

6、其俗;魁梧长者,莫非其旧。”“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匪本匪实,览者奚信!”这是典型的实录!这不是文学创作的方法,而是历史写作的方法,是对王充创作观念的继承。,神 思,陆机认为,文学是虚构的。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应该做到“虽离方而遁圆,期穷形而尽相”。什么是“离方”、“遁圆”?这就要求文学创作不要拘泥于事物的表面形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学想象。就像王元化解释的那样:“方者不可直言为方,而须离方去说方;圆者不可直言为圆,而须离圆去说圆。”(文心雕龙创作论,上海古籍出版社)也就是说,不求其形似而求其神似。只有做到了“离方遁圆”,才能“穷形尽相”,即准确、艺术地表现事物的形象。

7、清人刘熙载说:“按实肖像易,凭虚构象难,能构象,象乃生生不穷。”(艺概诗概),神 思,第二,重视和强调情感因素。神思的过程离不开情感,神思/想象的过程一直有情感参与着,没有情感的参与,文学的神思/想象不可能成功进行。陆机非常精通此理,在言说神思的时候,他说“情曈昽而弥鲜”,言外之意,情感贯穿文学创作的始终,情感无处不在。这导致陆机对文学本质特征认识的革命。他说:“诗缘情而绮靡。”文学创作的冲动本来就是情感激发的,是情感推动着文学的创作。“诗缘情”是一个响亮的宣言,它标志着中国传统“言志”观念独霸天下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文学本质特征认识的进步。,应 感,应感是文赋讨论的又一个重要的艺术思维范畴。

8、这一范畴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陆机比较充分地认识到应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形象地描述了这一艺术思维的特征。他说,应感是一种莫名其妙的艺术思维现象,它的到来是不可预期的,它的离去同样不可预期。当应感到来时,一切创作意象都变得十分清晰,无数美妙的想象停留在胸际;语言像泉水一样从唇齿中流出,使自己的笔很难完全记录下来;幻觉中的物象出现在眼前,幻觉中的声音回响在耳边;这一切仿佛都是真的,使作家进入一个神仙的境界。而当应感消逝,一切都变得鸦雀无声,笔底枯涩,精神恍惚,苦苦思索也难以寻求到所要得到的物象,自己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应 感,应感是一种奇妙的心理活动,这一心理活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

9、点:1、突发性。应感的到来是突发的,没有任何先兆。它突然迸发,力量非常强劲,而且不受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活动的空间范围非常大,具有异常的活跃性。2、神秘性。陆机称这种现象“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让人无法预期,是人力所不能控制的,就是言述这种现象的神秘性。人们无法理解这种现象,但又不得不承认这种现象的创作价值。3、创造性。应感的到来能够使作家艺术家的创造能力发挥到极致,使他的文思如泉涌,进而,很快地创作出艺术价值很高的文学艺术作品。这就决定应感是一种理论价值很高的理论,应感能够成为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应 感,应感现象不是神灵赐予的,它是人的潜意识的突然呈现,是作家、艺术家长期积累、长期体验的结晶,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是作家艺术家情感的反映。这一现象涉及复杂的心理学问题,今天的心理学发展仍然很难准确、全面地揭示这一现象的真实面目。但是,我们并不能以此否定这一现象的科学意义。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中,它的存在价值是无法抹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