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城镇化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资源环境与城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392778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省城镇化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资源环境与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某省城镇化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资源环境与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某省城镇化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资源环境与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某省城镇化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资源环境与城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某省城镇化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资源环境与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省城镇化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资源环境与城(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某省城镇化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论文 第 1 章 绪论1.1 问题的提出 200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列茨(Stiglits)曾预言,中国城 市化和美国高科技将成为影响 21 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 2 大事件, 并指出“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且将产生最重 要的经济利益”1-2。新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 展2011 年末城镇化率总量达到 51.27%(2012 年国家统计局城 镇化报告),且以年均 1%的速度在递增,每年将近有 1300 万的 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其规模和速度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3-4。区域经济也得到了飞

2、速发展,近些年的经济增长始终保持在 8%以上的速度,2012 年全国城镇人均收入水平达 26959 元,较 2011 年相对增长 12.6%,城市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驱动 力之说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为认可,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 济发展战略措施当中中央与地方政府纷纷制定各式各样的城市 化发展战略,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绩考核指标而在全国各地掀起了 一场轰轰烈烈的城市化“造城运动”、“圈地运动”。这种粗放式 的城市化战略无疑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问题交 通拥挤、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水体污染、社会两极分化、城 中村、贫民窟等5-12。世界各国城镇化发展规律表明,城市化进程 整体上

3、可以概括为一条规则(抑或不规则)的“倒 S 型”曲线,且 依据城市化率(人口城市化率)而大体划分为初始阶段、加速阶段 和平稳阶段三个历史时期,其中 30%界定为加速阶段的判断点;与 此同时,生态环境表现为一条非规则的“U 型”曲线,在初始及加 速发展阶段,生态环境质量在下降,而到了后期开始好转。据此可 以说中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离城市化倒“U”型 曲线的平稳阶段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这就意味着更多的诉求和 更大的潜在危险必然需要更多的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与水资 源)、更大强度的经济发展水平以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同样必然 导致更多生活垃圾、工业废渣、废气、废水的排放、以及更为严峻

4、的基于人多地少而潜存的“粮食安全”危机。当前中国这种快速粗 放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无疑已成为中国社会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性制约因素5,10,11。如何在推进城镇化战略的同时,实现生态环 境的良性发展,进而实现二者的协调共性、共赢是当前可持续发展 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现阶段也为开展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最佳时机和有力素材,从这个视角来 说,选取典型样本城市展开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研究具有重 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诉求。 吉林省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位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在联合国 开发计划署积极支持的图们江国际合作开发中居于重要地位,具有 发展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优越区位条件;

5、在国内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 (吉林省粮食商品率、粮食人均占有量和各种肉类人均占有量均位 于全国综合排名的第一位)和工业发展的职责。近些年来,在国家 城镇化宏观发展战略的安排和号召下,吉林省的城镇化水平得到了 快速的提升2010 年底,全省城镇化率水平达到 53.3%,超过全 国平均城镇化率水平 3 个百分点,城镇人口规模达 1483 万;城市 规模和城市体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与完善其中 20 万以下的 小城镇数目为 16 个,中等城市规模数(20-50 万人口规模)目为 8 个,大城市(人口规模 50-100 万)、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超过 100 万)数目分别为 2 个和 1 个,城镇体系相对完

6、整,基本符合 金三角的分布法则;区域经济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全省 GDP 首 次超过 10000 亿元,全年 GDP 增速达 14%,超过全国平均增速 。但由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生态功 能退化、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据 2004 年全国第三次荒漠化与沙化 监测数据表明,吉林省水土流失面积达 315 万公顷,几乎占全省总 面积的 17%)、“三化”问题严重(据 2004 年第三次全国荒漠化 和沙化监测数据,全省荒漠化土地面积为 20.26 万公顷,沙化土地 面积为 71.07 万公顷,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 1.08%和 3.79%)、水 环境污染严重(2009 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

7、4.12108 t)等13-17。 换句话说,吉林省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且对生态环境造成 了巨大的危害与影响,严重制约着其可持续发展之路。加上国家生 态城市、紧凑城市宏观发展战略和吉林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布局的 实施,意味着对全省开展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问题的互动关系研究势 在必行。换句话说,以吉林省为样本单元研究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 耦合协调分析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实现意义。第 2 章 基础理论研究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1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研究由来已久。根据对问 题的关注程度大体可以将其研究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一)起步尝试研究阶段 19 世纪末期,英

8、国学者伊 霍华德(EHoit of Growth增 长的极限19和丹.米都斯等人发表的There is the OnlyOne Global 只有一个地球20等著作表述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令人担忧 的前景。这段时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问题的互动研究也得到了充足 的发展与提升,生态学家、经济学家、规划学家等多维的关注为后一阶段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土壤。第 3 章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体系13 3.1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体系 13 3.1.1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 13 3.1.2 指标体系构建 14 3.2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耦合模式判别 15 3.2.1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

9、的演变模式. 15 3.2.2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模型. 16 3.2.3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模式的判别方法 18 第 4 章 吉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评价19 4.1 研究对象、数据与处理 . 19 4.1.1 研究对象 . 19 4.1.2 数据与处理 . 19 4.2 吉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状况. 21 4.3 吉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模式判别 . 25 4.4 吉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模式的成因解析 . 26 4.5 吉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27 第 5 章 结论与展望28 5.1 主要研究结论 . 28 5.2 研究特色和可能的创新点 29 5.

10、3 研究不足与展望. 30结论基于城市化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的耗散结构体特征属性,文中 运用熵变方程对 2001-2011 年的吉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耦合作用模式进行了判别,并在模式识别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建议, 结果表明: 1)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是一个交互耦合系统,彼此间的物质能量及熵 的交换转化,决定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程度,故此运用系统熵变理论探寻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耦合作用模式具有显然的 优势。 2)城市化是一个基于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交互耦合的复杂过程, 强调人的能动性、经济的带动力及空间的承载力,为此文中从人口- 经济-空间城市化 3 个层面构建吉林省城市化综合评价

11、体系,具有一 定的代表性。 3)生态环境子系统具有压力-敏感-弹性的内在属性在外界扰动 (人类的各种生产、生活活动)的作用下,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及 由此做出调节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属性特征,故此文中借鉴 PSE 模 型构建压力-敏感-弹性指标,以表征城镇化进程中对生态环境子系 统的作用程度、方式及其外在表征与内在调节压力通常表现在 用水、用电、能耗和用地上,而敏感性基于现阶段(尤其是吉林省) 工业主导的产业结构,选用工业生产中粉尘、二氧化硫等指标来表 征,至于弹性指标主要体现在垃圾处理率、森林覆盖率及污染资金 投入量上。 4)基于熵值法的 2001-2011 年吉林省城市化发展水平表明该研究 时期表现为一条显著的上升曲线,其间人口城市化具有一定的阶段 性特征其中人口城市化 2001-2004 年呈较快的上升阶段, 2005-2009 年呈缓慢的下降趋势,2010-2011 年又出现较快的上升 趋势,而经济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表现为一条明显的上升曲线;指 标权重表明经济城市化在主导整个城市化进程,但是人口城市化水 平最次,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前城镇化进程过于注重经济发展, 而相对忽视人的需求,导致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效率低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