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齐素萍康复治疗技术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388235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9.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合齐素萍康复治疗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适合齐素萍康复治疗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适合齐素萍康复治疗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适合齐素萍康复治疗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适合齐素萍康复治疗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适合齐素萍康复治疗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合齐素萍康复治疗技术(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节 Brunnstrom,Brunnstrom技术是由瑞典治疗师Signe Brunnstrom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技能进行了长时间的临床观察与分析,结合大量文献资料而提出的。她集中在脑卒中后偏瘫后的评定和治疗上,尤其是在评定上。提出了脑损伤后恢复的6个阶段,并利用这个规律创建了一套治疗脑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方法。,在中枢性瘫痪的初期治疗阶段,Brunnstrom主张利用各种原始反射和异常运动模式,将其作为促进手段诱发出协同运动模式,然后再训练患者抑制、修正协同运动模式,逐渐向分离运动发展,最终恢复随意运动。,运动控制的基本理论1、控制2、协调3、反馈,二、原始反射,(一)、紧张性反射 由脑

2、干调节的原始体位反射,可以使人体保持局部或者整体平衡。包括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紧张性腰反射。,1、紧张性颈反射 :颈部移动时所反射的紧张性反射。 (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是指当身体不动头部左右转动时,头面侧的肢体伸肌张力增高,肢体伸展;头枕侧的肢体屈肌张力增高,肢体屈曲,如同拉弓射箭姿势一样,故又称为拉弓反射。,(2)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TNR) :当颈屈曲或伸展时,两侧上肢产生与颈同样的运动,下肢产生相反的运动。,2、紧张性迷路反射(TLR):又称前庭反射,表现为当头处在中间位时,仰卧位会使伸肌张力高,四肢容易伸展;俯卧位会使屈肌张力高,四肢容易屈曲。,3、紧张性

3、腰反射(TLR):腰向左侧旋转时,左上肢屈曲、左下肢伸展;相反右上肢伸展、右下肢屈曲。,(二)正负支持反射 足趾触地时下肢伸肌紧张、下肢伸直,并且伸肌同时收缩,使下肢和关节稳定,方便站立和负重。 是婴儿站立和行走的先决条件; 该反射使下肢能承受体重,从而允许另一侧下肢屈曲。,自动步行反应(反射性行走),(三)、本体感觉牵引反应 上肢任何一个关节屈肌的牵张可引起或易化其他各关节屈肌的收缩。 (四)、抓握反射 (五)、本能回避反应 (六)、苏克现象,联合反应,1、联合反应:是指若使身体的健侧主动收缩时,可以诱发患侧肌肉收缩收缩。临床表现为肌肉活动失去自主控制,伴随痉挛的出现而出现,而且痉挛的程度越

4、高,联合反应就越强。 2、在偏瘫早期非常明显,特别是当患者用力活动来维持平衡或避免跌倒时,甚至打哈欠、咳嗽、打喷嚏时就会出现。中、后期会逐渐减弱、但往往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而不完全消失。 3、联合反应的固定痉挛模式使得各种功能活动更加困难,缺乏随意运动。 4、在对偏瘫患者进行治疗时,一方面要引出联合反应但是不应让他身体的任何部分过度用力。,1对侧性联合反应(1)上肢(对称性)健肢屈曲 患肢屈曲健肢伸展 患肢伸展(2)下肢(相反性)- 相反性联合反应健肢屈曲 患肢伸展健肢伸展 患肢屈曲(3)下肢(对称性)(雷米斯特反应)健侧内收(内旋) 患肢内收内旋健侧外展(外旋) 患肢外展外旋,2同侧性联合反应患

5、侧上肢屈曲 患侧下肢屈曲患侧下肢伸展 患侧上肢伸展,(二)共同运动 是随意启动动作,但是以固定的异常模式表现,患者运动既是随意又是不随意。患者在进行任何活动时,都不能选择性地控制所需的肌群,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所以他的运动是刻板的、定型的。多发生于脑卒中后25周。,共同运动,一般来讲,共同运动都伴有肌张力异常,临床多表现为肌张力增高甚至痉挛,而且以一种固定的运动模式进行。偏瘫患者中常见的共同运动模式有上肢屈肌共同运动模式和下肢伸肌共同运动模式。,共同运动,0 1 2 3 4 5,周围性瘫痪 (量的变化),中枢性瘫痪 (质的变化),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 逐渐显著 痉挛,分离运

6、动 精细动作 逐渐恢复 速度运动,Brunnstrom恢复六阶段理论,三级:手指钩状抓握,四级:侧捏侧捏及松开拇指,四级:肩00 ,肘屈肘900, 前臂旋前/后,四级:手触腰,四级:肩屈曲900 充分肘伸直,球形握,圆柱形握,同向抓握,指伸展,肩前举过头,肩外展900 ,肘 伸直,前臂旋前,五级,五级:肩屈30900肘伸 前臂旋前/后,对捏,6级,2级: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内收肌收缩),3级:髋膝踝协同性屈曲或伸展,4级:坐位屈膝90度以上,或在足跟不离地情况下踝背屈,5级:站位患腿可屈膝伸髋或在伸膝下踝背屈,6级:髋从中间位进行内旋动作10次所需时间,首先测健侧,患侧在1.5倍以上,二、临床

7、应用,(一)治疗原则,Brunnsrom 期 诱发联合反应出现。 Brunnsrom 期 训练屈伸的共同运动,出现功能性的共同运动 Brunnsrom 诱发和促进分离运动。 Brunnsrom 期 进一步促进分离运动,加强随意性。 Brunnsrom 期 加强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的练习及精细动作练习。,(二)操作方法,1. 卧位训练 (1)良肢位摆放 (2)床上被动、辅助主动运动训练 (3)翻身训练,脑卒中病人体位摆放 仰卧位(尽量少用),1:头部放在枕头上,面部转向患侧。枕头高度适当,不可太高导致胸椎屈曲。 2:患侧肩部垫枕头,防止肩胛骨后缩、上肢用枕头垫高,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伸直

8、(可以握毛巾卷)。 3:髋关节、大腿下、膝关节下垫枕头,防止髋外旋,膝过伸。 因仰卧位受各种反射的影响出现姿势异常,且易出现压疮,因此要尽量减少仰卧的时间,偏瘫病人体位摆放 患侧下方卧位(推荐采用),要点: 1. 枕头高度适当,使颈椎略向健侧屈。 2.躯干略为后旋,背后枕头固定 3.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使肩胛骨着床。4.偏瘫侧上肢:和躯干呈90度角,;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掌向上,手指伸开。 5.偏瘫侧下肢:膝关节略为弯曲,髋关节伸直 6.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后面枕头上 7.健侧下肢:保持迈步姿势,放枕头上;膝关节和踝关节略为屈曲 因该体位可以保持对偏瘫侧的刺激,而且可以预防痉挛,促进早期出现

9、正常分离运动,故推荐采用。但要避免姿势不对导致肩关节压迫。,脑卒中病人体位摆放 患侧上方卧位,要点: 1.躯干略为前倾 2.偏瘫侧上肢:放胸前枕头上,肩关节向前平伸,肘关节伸直,手指伸开。 3.偏瘫侧下肢:膝关节、髋关节略为弯曲;腿脚放枕头上,呈迈步状。 4.健侧上肢:病人怎么舒适怎么放 5.健侧下肢:膝关节略屈曲,髋关节伸直。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床上翻身练习,bobath握手利用惯性翻身 治疗师在肩胛骨和骨盆处给予帮助 翻身时,头由对侧转向运动的一侧,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2. 坐位训练 (1)坐位平衡反应诱发训练,(2)躯干屈曲训练,治疗师可以用双腿夹住患者患腿,防止患腿的外旋

10、伸展,有利于患腿承重,,(3)躯干旋转训练,治疗师两手放在患者双肩,当患者向左侧旋转时,令患者头向右侧做最大旋转;右侧旋转时则相反,(4)头颈部运动训练,(5)肩的运动训练,可以在无痛的情况下增加患者的肩前屈的活动度,(6)髋的运动训练,3. Brunnstrom阶段的训练 训练目的:诱导出患侧的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 (1)对健肢远端施加阻力 (2)对患肢近端牵拉引起屈曲反应(牵伸腕关节) (3)本体刺激,诱发患肢的运动,6. 下肢功能训练 (1)踝背屈诱发训练,(2)伸肌协同运动的诱发训练,(3)屈肌协同运动的诱发训练,(4) 髋关节外展的诱发训练,(5) 髋关节内收的诱发训练,4.Brunn

11、strom 阶段的训练,训练目的:训练对屈伸共同运动的控制,并把这些运动与功能活动相结合,形成功能运动。 (1)训练控制屈伸共同运动肩胛带上提:头颈的屈曲运动叩击斜方肌,诱导胸大肌收缩:肩关节内旋,肘关节伸直,治疗师夹住患者双臂。,4.Brunnstrom 阶段的训练,(2)促进伸肘反应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反射前臂旋前促进伸肘,前臂旋后促进屈肘利用紧张性腰反射叩击肱三头肌,4.Brunnstrom 阶段的训练,双侧抗阻划船样动作,4.Brunnstrom 阶段的训练,(3)训练手的伸腕患者臂上抬时叩击伸腕肌臂外展位置,对手掌施加阻力轻拍伸腕肌,同时让患者伸腕,5.Brunnstrom 阶段的训练

12、,训练目的:促进上肢共同运动的随意运动的分出现 (1)肩和肘 训练患者手触摸骶部训练肩的前屈,当前屈后刺激肱三头肌帮助充分伸肘锻炼在屈肘90时前臂旋前旋后,5.Brunnstrom 阶段的训练,(2)手 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被动屈曲牵拉伸指肌肩前屈90,前臂旋前促进伸指前臂旋后促进伸拇指当能反射性伸指后,可进行握拳和放松的交替进行。,6.Brunnstrom 阶段的训练,治疗目的:促进分离运动,增强手的功能。 (1)肩部功能锻炼上肢外展抗阻,抑制胸大肌和肱三头肌的联合反应被动主动肩前屈和强化前锯肌的作用(2)加强肘及前臂的锻炼(3)强化手的随意运动 拇指与各手指的对指训练、各种抓握锻炼。,6.Brunnstrom 阶段的训练,治疗目的:恢复肢体的独立运动 训练方法:和正常的运动模式一样进行各种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主要是上肢的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的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