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基本农田培训课件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4358776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标准基本农田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标准基本农田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标准基本农田培训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与项目管理要求,二一二年九月,ZJTDZL,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与项目管理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和标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管理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程序,ZJTDZL,高标准基本农田定义,集中连片,抗灾能力强,生态良好,设施配套,高产稳产,高标准基本农田,一定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后达到规范要求的原有基本农田和新划定的基本农田。,ZJTDZL,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

2、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ZJTDZL,建设目标,总体目标提高基础设施配套程度,改善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生态景观,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持续利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具体目标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节约集约利用; 增加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 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促进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ZJTDZL,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和标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

3、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其他工程,具体由土地整治工程体系表来体现。,ZJTDZL,建设内容,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其他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ZJTDZL,建设标准,ZJTDZL,基本要求,通过科学合理开展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田间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田间管理和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需要。 1.合理布置耕作田块,保持各项工程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田间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2.注重节约集约用地,规定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应不高于8%; 3.建成后的耕地质量等别达到所在县的较高等级;

4、4.基础设施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5年。,ZJTDZL,技术要求,土地平整工程,土地平整工程指为满足农田耕作、灌排需要而进行的田块修筑和地力保持措施。具体规定如下:,1.应合理规划田块、提高田块的归并程度,实现耕作田块相对集中; 2.应根据地形条件、耕作方式、作物种类等综合确定耕作田块规模; 3.应实现田面平整,水田格田内田面高差应小于3cm;水浇地畦田内田面高差应小于5cm; 4.耕作层土壤应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08)的规定,耕作层厚度应达到25cm以上,有效土层厚度应达到50cm以上; 5.地面坡度为525的坡耕地宜修建梯田,梯田化率不应低于90%; 6.田坎应有配套工程

5、措施进行保护,宜因地制宜地采用土坎、石坎、土石混合坎或植物坎等保护方式。,ZJTDZL,技术要求,灌溉与排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指为防治农田旱、涝、渍和盐碱等灾害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具体规定如下:,1.水资源利用应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严格控制开采深层地下水,禁止使用未经处理的污水进行灌溉; 2.水源配置应综合考虑地形条件、水源特点等因素,宜采用蓄、引、提、集相结合的方式; 3.应根据灌溉规模、地形条件、田间道路、耕作方式等要求,合理布置各级输配水渠道及渠系建筑物,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应低于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的规定; 4.灌溉设计保证率应根据水文气象、水土资源、

6、作物种类、灌溉规模、灌水方式及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应参照下表及地方用水定额标准确定; 5.排涝标准应满足农田积水不超过作物最大耐淹水深和耐淹时间,应由设计暴雨重现期、设计暴雨历时和排除时间确定; 6.地下水位较高和土壤盐碱化地区,排水标准应符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的规定。,ZJTDZL,技术要求,田间道路工程,田间道路工程指为满足农业物资运输、农业耕作和其他农业生产活动需要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具体规定如下:,1.合理确定田间道路密度,满足农业机械化和生产生活便利的需要; 2.田间道的路面宽度宜为3m6m,生产路的路面宽度宜为3m以下。在大型机械化作业区,田间道的路面宽度可适

7、当放宽; 3.田间道路通达度指集中连片田块中,田间道路直接通达的田块数占田块总数的比率。平原区应达到100%,丘陵区不应低于90%。,ZJTDZL,技术要求,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指为保障土地利用活动安全,保持和改善生态条件,防止或减少污染、自然灾害等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具体规定如下:,1.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应与田、路、渠、沟等有机结合; 2.农田防洪标准应采用以乡村为主的防护区防洪标准,重现期应为1020年一遇; 3.农田防护面积比例指通过各类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受防护的农田面积占建设区农田总面积的比例。农田防护面积比例不应低于90% 。,Z

8、JTDZL,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程序,制定并下达年度建设计划到各市,各市将任务分解到县,各县开展基础调查,编制年度建设计划,经县政府同意后报市,编制市级建设计划,经市政府同意后报省,评审论证,编制可研和规划设计,县级初验,编制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项目实施,竣工验收,编制省级年度实施方案,省,市,县,工程施工,市级验收,两厅抽查,备案,汇总后将全市情况报省厅,监督各地项目实施,并及时将建设任务月报报省厅,监督各地项目实施,基本农田划定和后期管护,ZJTDZL,潜力调查,调查范围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基本农田整备区,潜力分二大块 一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已建标准农田(主要潜力),

9、二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内2011年底前未开展标准农田建设的和基本农田整备区内,立地条件符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的区块,ZJTDZL,潜力调查方法,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图,标农上图入库成果,2011年底以前开展标准农田建设的区块,标农占补图件,新一轮规划中位于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内的区块,已建高标准基本农田,暂定为:2011年底前已验收的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区块,不适宜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优先选择在800万亩粮食功能区范围内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2011年底以前未开展标准农田建设的区块,基本农田整备区,结合标准农田置换工作,选择立地条件满足标准规定的地块,优先选择在区域条件好、土地流转有基

10、础、产业规模经营有前景、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地区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ZJTDZL,项目选择,提升类,对2001年以后建成的标准农田田间基础设施进行调查,选择集中连片的、不完全符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需按“缺什么、补什么”进行提升的,作为提升类项目区块,ZJTDZL,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管理要求,新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行项目管理,各类工程符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1,项目内耕地为基本农田,2,年内竣工验收的,3,田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工程量、有资金投入,4,有图纸、有坐标,能满足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报备要求并在年内完成报备,5,已建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不得充作新建任务,6,

11、ZJTDZL,认定类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管理要求按照项目原投资渠道、投资计划和管理办法进行管理,认定程序项目竣工验收后,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及时将项目立项、验收文件、竣工图纸等相关资料汇总,报市级国土资源和财政部门,市级国土资源和财政部门组织认定并出具认定意见,ZJTDZL,提升类和建设类项目:立项,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2、水资源有保障,水质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的规定,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无潜在土地污染和地质灾害,3、建设区域相对集中连片且耕作距离适中,耕作条件便利,适合机械化耕作,4、具备建设所必需的水利、交

12、通、电力等骨干工程设施,5、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积极性高,立项条件,ZJTDZL,提升类和建设类项目:立项,1、县级人民政府将建设任务下达给乡镇,2、项目选址,以乡镇为单位组报项目,3、编制可研与规划设计,4、县级人民政府委托县国土局统一组织项目可研与规划设计评审,5、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立项,6、报市国土局备案,7、市国土局将立项情况汇总后报省国土厅,立项基本程序,ZJTDZL,提升类和建设类项目:立项,立项材料要求:按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立项验收申报材料的通知(浙土资办200987号)文件要求组织。 提升类项目简化立项程序:县级人民政府要在监管到位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简化

13、立项程序,如可使用项目原有竣工图件作为立项前现状图,项目可研和规划设计内容可简化、评审可一并开展;立项材料在满足报备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ZJTDZL,提升类和建设类项目:实施,实施主体:以乡镇为主体组织项目实施。 实施基本要求: 1.依据规划设计成果,制定施工组织方案,选定主要工程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明确控制性工期和进度安排计划; 2.编制施工进度、资金、质量和安全等控制计划,落实控制措施,对可能偏离施工计划的影响因素提出应对方案; 3.严格控制规划设计变更,对不可预见因素引起的变更应进行论证,形成论证意见。,ZJTDZL,优化实施方式,在强化政府主导和完善制度、明确责任、监管到位的前提

14、下, 允许各地探索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实施方式,科学优化和合理 简化项目实施方式,工程招标,对提升类项目工程招标可采用邀请招标、若干项目 同类建设工程捆绑招标等方式,工程监理,可采用监理专业人员指导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 村民代表进行监督检查的方式,简化相关监理资料,以补代投 以补促建,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参与项目建设,探索 “以补代投、以补促建”,将提升类项目或其中的部分 工程按核定的预算价承包给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ZJTDZL,市级国土资源和财政部门组织,县级国土资源和财政部门组织,省国土资源厅和省财政厅组织,提升类和建设类项目:验收,县级 初验,市级 验收,省级 抽查,ZJT

15、DZL,提升类和建设类项目:验收,验收内容:建设范围、建设规模、工程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耕地质量、土地权属调整情况、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资金使用与管理等。 验收依据:应以批准的项目规划设计及变更、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为依据。,ZJTDZL,提升类和建设类项目:验收,耕地质量评定:应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TD/T 1004-2003)、 农用地定级规程(TD/T 1005-2003)开展评定。验收材料要求:按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立项验收申报材料的通知(浙土资办200987号)文件要求组织。,ZJTDZL,设立保护标志,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标志牌、界桩设立,上图入库等相

16、关工作。在基本农田整备区内开展的认定类和建设类项目,应按照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322011)的规定进行基本农田划定。划定的基本农田应进行编号,落实保护责任,设立保护标志,实行永久保护。,ZJTDZL,信息报备,部明确要求“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情况进行集中统一、全面监管,在线实时报备工作” 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将升级完善,土地整治项目和其他相关项目涉及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信息(包括其他部门开展相关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府组织农民或其他使用者开展建设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信息、土地复垦项目和增减挂钩项目等产生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信息)将在系统中进行报备,ZJTDZL,信息报备:填报内容,地方各级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其他相关项目涉及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信息,报备阶段分为计划与预算下达阶段、实施阶段和验收 阶段。信息包含补充耕地信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信息、 灾毁耕地复耕信息等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水利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