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专题生活与消费

上传人:luoxia****01805 文档编号:54357355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专题生活与消费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2013高考专题生活与消费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2013高考专题生活与消费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2013高考专题生活与消费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2013高考专题生活与消费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考专题生活与消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专题生活与消费(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模块 经济生活 经济生活,专题 1 生活与消费,高考试题将主要聚焦在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从社会现实看:价格波动,以及对价格的调控,人民币汇率变动,扩大消费需求将成为高考的重点。所以我们在复习中注意: 结合汇率变动认识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学会计算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区分货币的基本职能。 结合信贷消费,认识信用工具的作用。 结合房价以及我国抑制房价的措施,认识有关价格的知识。 结合科学发展观和居民生活的变化,特别是立足我国扩大内需的具体措施,认识影响消费的因素和绿色消费、科学消费 。,【考向预测】,考点一:货币,(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流通工具,主干整合,难点突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物价、

2、货币购买力,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货币购买力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能买到的商品或支付劳务费用的能力。它的高低取决于货币价值和商品价值。当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或劳务价值提高,货币购买力下降;反之,货币购买力上升。当商品或劳务的价值量不变,而单位货币价值下降时,货币购买力也下降。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购买力的高低取决于纸币发行量与货币需求量间的差距大小,纸币发行量超过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量,货币购买力就会降低。,【保定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调研】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一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30%,纸币发行量不变,则该国1元纸币的购买

3、力约等于原来 元的购买力。在这个时间段,该国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0. 85 物价上涨 B 1.18 投资减少 C 0. 78 投资增加 D. 1. 29 物价持续下跌,【解析】假设变化前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次数都为1,则变化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110%)(130%)11130.846,由于纸币发行量不变,因此该国1元纸币的购买力约等于原来0. 85元的购买力,即纸币的购买力下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A,(1)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大于市场流通中所 需要货币量,会导致通货膨胀。抑制通货膨胀一般 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减少财 政支出,增加税收,

4、提高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 利率。(2)通货紧缩:纸币的发行量小于市场流通中所 需要的货币量,会导致通货紧缩。防止通货紧缩一 般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增加 财政支出,减少税收,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存款 准备金率。,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率计算公式: 1、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1通货膨胀率) 2、通货膨胀率=(现在已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贬值率的计算公式为: 1、货币贬值率=(现在已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现在已发行的货币量。

5、2、货币贬值率= =(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 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1货币贬值率),(2008全国卷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B,高考回顾,2010四川卷 为克服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发行量,向金融机构注资,引发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是否发生了通货膨胀,必须看是否出现( ) 流通中

6、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超过纸币的发行量 商品价格总额超过价值总额,货币持续贬值 国家发行的货币数量超过上一年发行的数量 物价总水平不断上涨使居民购买力普遍下降 A. B. C. D. ,高考回顾,B,2012大连模拟 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待售商品数量增加10%,价格水平下跌4%,货币平均流通次数由5次减为4次。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若该国要保持币值稳定,流通中的货币量应( )A增加32% B增加26.4% C增加40.8% D减少6%答案 A 解析 流通中的货币量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假设原来有的商品数量为A,单价为B,流通中的货币量为W。那么W(AB)5。假设现在的货币量为X,那么

7、X1.1A(14%)B4。两式相比,可知X1.32W,由此可知答案为A。,(二) 国际贸易中的汇率变化,1. 人民币与外币汇率的变动,注意:人民币币值变动与外币币值变动是相反的,同一货币币值与汇率的变动是相同的。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升高,外币币值贬值,外汇汇率降低。,主干整合,2. 人民币币值变动的影响,3. 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1)对内: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可以实现出口企业的稳定发展,从而维护我国经济的稳定。协调出口、投资、消费结构,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减小国外市场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稳定物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持我国高额外汇储备不贬值,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利益。(2)对外

8、:维护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减少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贯彻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利润共享,资源互补。,难点突破,汇率计算,要诀-“商品的价格与货币价值成反比”,若汇率为m:n , m不变,n升值x% 则汇率为m:n(1 x%)若汇率为m:n ,m不变,n贬值x% 则汇率为m:n(1 x%),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治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就升值2%,即1美元=8.11元人民币。据此可以计算出升值前100元人民币大约换取_

9、元美元。 A、10 B、8 C、12 D、 14,解析: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换取比率。我国通常采取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必须数目的人民币。升值前1美元能换的人民币为:8.11元1+2=8.2722元。则100元人民币能换的美元为:1008.272212.1美元。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2005年高考全国卷文综试题第25题)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元人民币。1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1个月前( ) A、多支付人民币0.5元 B、少支付人民币0.5元 C、少支付人民币2.5元 D、多支付人民币2.5元

10、,D,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当时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案是 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元 B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 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 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B,(09四川26)小张按1美元换取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000美元,两年后美元换取人民币的的汇率下跌了20%。小张又将1000美元换回人民币。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小张( ) A损失了人民币1600元 B减少了人民币损失1600元 C损失了美元160元 D 减少了美元损失1

11、60元,依据“小张按1美元换取兑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000美元”,推算他拥有1000 8=8000人民币。而依据“两年后美元换取人民币的汇率下跌了20%”,又不难得呈现在1000美元可换人民币为1000 8 (1-20%)=6400元人民币。因此,同两年前相比,小张损失了8000-6400=1600元人民币。故选A。,高考回顾,重点思考,随着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要求的加强,人民币币值变动成为高考的重点。应对此类试题,关键明确两点,一是把握不同货币的兑换,人民币升值,外币贬值,人民币贬值,外币升值。二是认识对进出口的影响,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同

12、时更要结合人民币币值升值,认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必然性。,考点二 价格,难点突破,1、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计算,计算依据,2009全国卷文综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C,高考回顾,(2007全国)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

13、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A、 4克 B、 8克 C、 16克 D、 32克,C,(2008四川卷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lO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lO亿元和121亿元 D12l亿元和121亿元,C,2、经济生活中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1)供给曲线供给曲线表达了价格变动与生产的关系。价格调节生产: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企业获

14、利增多,生产规模扩大;反之,如果价格下降,获利减少,企业生产规模会缩小。所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胜,必须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2)需求曲线需求曲线表达了价格与需求 量的关系。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 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 商品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它 的购买。,(3)需求价格弹性曲线需求弹性曲线表达了价格对不同商品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小,高档耐用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大。由图可知,伴随商品价格的降低,A的需求量变化要小于B的需求量变化,由此可知,A对价格变动反应较小,B对价

15、格变动反应较大。那么A属于生活必需品,B属于高档耐用品。,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1弹性小 生活必需品,1弹性大 高档消费品,想一想: 收入越高而购买越少的消费品是低档消费品还是高档消费品?,(4)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曲线,交叉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他相关替代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灵敏程度。其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另外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P甲,Q乙,替代品,互补品,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物2需求变动百分比物1价格变动百分比,交叉弹性系数可以大于0、等于0或小于0,它表明两种商品之间分别呈替代、不相关或互补关系。可替代程度愈高,交叉价格弹性愈大。,(5)需求

16、变动曲线右图中有两条需求曲线d1和d2,d2曲线比d1曲线所表达的需求更旺盛,因为对应每一个价格,d2曲线上的需求量都比d1曲线上的需求量要大。比如对应于P1价格,d2曲线表达的需求量为Qd2,大于d1曲线表达的需求量Qd1。我们把需求曲线的变动(比如由d1曲线平移到d2曲线的过程)叫做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往往是由于以下原因引起的: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收入水平高了,对某些较高档物品,在同样的价格水平下,当然需求会增大,这就导致了消费曲线向右平移。 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品或替代品。 消费者的偏好。偏好增加了,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当然增加,也会导致消费曲线向右平移。反之亦然。 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预期未来价格会上升,在现期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会增加需求,导致需求曲线右移。反之亦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