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适宜技术课件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355998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适宜技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适宜技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适宜技术课件(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牟定县中医药适宜技术讲座,牟定县中医院董琼岚,中医药适宜技术,口 疮,口疮定义,指口腔粘膜上发生的表浅、如豆大的小溃疡点,又称口疳、口痈等。,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 周期性反复发作 溃疡大小不等,数目一个至数个。 剧烈疼痛 自限性,口疮特点,口疮病因、病机,口疮,虚证,实证,心脾积热 (与阿弗它口炎相似),阴虚火旺 (相当于复发性口疮),祖国医学认为,口为脾窍,舌为心苗,肾系舌本。,口疮病因、病机,心脾积热,积热化火,火热熏蒸,口舌溃烂,发为口疮,口疮病因、病机,阴虚火旺,阴不制阳,虚火上炎,口舌灼烧,溃烂成疮,口疮诊断要点,根据临床体征(舌、颊内粘膜,唇内粘膜及上腭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大

2、小不等的溃疡为特征)和复发性、自限性等病史规律进行诊断。,对大而深且长期不愈的溃疡,应警惕癌肿,需活检以明确诊断。,口疮辨证论治 心脾积热,证候:口腔粘膜有如黄豆大小的溃疡点,数目较多,甚者融合成片,疮面色黄白,周围粘膜红肿明显,中央凹陷,妨碍进食,全身或有发热,口渴口臭,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数等症。 治则:清心泻脾,凉血理疮。 方药:凉膈散。川大黄、朴硝、甘草各20g,山栀子仁、薄荷叶(去梗)、黄芩各10克,连翘40g。,口疮辨证论治 心脾积热,临床运用:心经热盛为主:导赤散,以清心泄热,导热下行。脾胃火热偏盛者:清胃汤,清脾泄热,凉血解毒。,口疮辨证论治 阴虚火旺,证候:口腔溃疡点多生于

3、舌根部或舌下,数目较少且小,疮面灰白,周围粘膜微红微肿,稍有疼痛,进食时较明显,溃疡此愈彼起,连绵不断。全身或见舌燥咽干,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治则:滋阴补肾,清降虚火。 方药:知柏地黄丸。知母 40g 黄柏40g 熟地黄160g 山茱萸 (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 60g 泽泻 60g,口疮辨证论治 阴虚火旺,临床运用: 心肾不交者: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滋阴养血,清降虚火,交通心肾。 心脾两虚者:归脾汤,补益心脾。 病变反复,日久不愈者:八珍汤,气血双补。,口疮适宜技术,大枣10枚 白矾10克 苦瓜叶10g 青黛10g 冰片3克 大枣去核,将白矾打碎放在大枣中,于

4、火上煅至白矾枯白,大枣焦黑为度。冷后再加入干苦瓜叶,共碾细末,然后加入青黛、冰片,置乳钵中碾成极细粉末,装瓶密封备用。用冷开水含漱后,将药粉撒布患处,每日12次。,口疮适宜技术,外治法: 1.实证: (1)用冰硼散、锡类散、朱黄散外涂。 (2)可用黄连、细辛各等分为末,擦患处。 (3)防风、甘草、双花、连翘、荆芥等量水煎含漱。,口疮适宜技术,(4)西瓜浆水,徐徐含饮;或西瓜皮烧灰,含之。 (5)冬青树叶浸水中,洗净,取几片含口中,轻轻咀嚼,勿嚼烂,含2030分钟,吐掉,每日34次。 (6)生蒲公英,水煎服。 (7)黄柏、青黛各等分,冰片少许。共研为末,竹沥汁调匀,敷患处。,口疮适宜技术,虚证:

5、 (1)柿饼霜,敷患处。或加薄荷,冰片少许,共研为末,涂患处。 (2)用柳花散或青吹口散外敷患处,每日56次。 (3)玄参丸:玄参、天冬、麦冬各等分,为研末为丸,如弹子大含化。,口疮适宜技术,(4)吴茱萸末或附子末,以热醋调成糊状,夜敷双足涌泉穴,次日去掉。 (5)生附子,生半夏,研末,生鸡蛋清调作饼贴两脚心。 (6)天冬,麦冬,玄参,甘草,水煎或研末为丸含化。 (7)漱口后,用养阴生肌散:牛黄、黄柏、龙胆草、雄黄、青黛、冰片、甘草,敷患处。,口疮适宜技术,针灸疗法:选廉泉、承浆、地仓、颊车、合谷、曲池、足三里等穴,每次取2穴,各穴位交替使用,实证用泻法,虚证用平补平泻法,或悬灸。,口疮适宜技

6、术,穴位注射法:取牵正、曲池、颊车、足三里,每次选2穴,交替使用,针入有酸麻感,每穴注射当归注射液或维生素B12,2ml,每隔35天注射一次。,口疮适宜技术,预防与护理: 1.怡养心神,防止劳倦情志内伤,节制房事,顾护人体精气;少食辛辣厚味,避免过寒凉,可防止或减少复发。 2.注意口腔清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以减少本病的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定义,感受风温邪毒(腮腺炎病毒),壅阻少阳经脉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其临床主要特征。又名“痄腮”、“鸬鹚瘟”、“虾蟆瘟”。,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解剖位置,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腮腺导管,腮腺导管口,流行性腮腺炎定义,双侧腮腺

7、肿大,流行性腮腺炎定义,颌下腺肿大,流行性腮腺炎定义,腮腺及颌下腺肿大,流行性腮腺炎定义,腮腺导管开口,流行性腮腺炎特点,1.年龄 85%病例发生在515岁之间。 2.季节 冬春为高峰流行季节。 3.传染源: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流行性腮腺炎特点,4.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播;从口传播。 5.预后 (1)获终生免疫力 (2)严重者可侵及神经系统、心脏等重要器官 (3)年长儿及成人可侵犯生殖器官伴发睾丸炎或卵巢炎等。,流行性腮腺炎病因、病机,腮部漫肿坚硬作痛:足少阳胆经经脉绕耳(腮部)而行。邪入少阳,气血淤滞,邪毒循经上攻腮颊故耳下腮部漫肿坚硬作痛。 引睾窜腹(疼痛): 胆经和肝经互为表里,

8、毒热之邪由胆经侵入肝经,疏泄失常,故可伴有脘腹、少腹疼痛及睾丸疼痛。,流行性腮腺炎病因、病机,风 温 邪 毒,口鼻,肺卫,壅阻少阳胆经,气血郁滞,毒聚腮部,痄 腮,少阳经与厥阴经相表里,少阳经之邪内陷厥阴经,变 证,流行性腮腺炎诊断要点,1.发热起病,伴全身不适、厌食、呕吐、头痛和肌肉疼痛。2. 12天后腮腺肿痛。,流行性腮腺炎诊断要点,腮肿特点,腮肿边缘不清,皮肤颜色不改变,无脓液,腮腺管口红肿,三 不 特 点,流行性腮腺炎鉴别诊断,1.发颐(化脓性腮腺炎) 细菌感染所致,无传染性单侧局部红、肿、热、痛,可有波动感腮腺管口有脓液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流行性腮腺炎鉴别诊断,2.痰毒相当于

9、“急性淋巴结炎”可触及肿块,边缘清楚,有触痛,无传染性常继发于扁桃体炎、咽喉炎等,流行性腮腺炎辨证论治,辨证要点:以经络辨证为主,同时辨常证、变证。(根据全身及局部症状,有无并发症出现)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流行性腮腺炎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一、常证 1、邪犯少阳疏风清热、散结消肿银翘散等 (轻微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 ) 2、热毒壅盛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 (腮部肿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全身症重),流行性腮腺炎辨证论治,变证: 1、邪陷心肝清热解毒,熄风开窍清瘟败毒饮2、毒窜睾腹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流行性腮腺炎适宜技术,1.外敷法如意黄金散或黄金膏

10、、玉露膏外敷。 2.针刺疗法取翳风、外关、液门、颊车、合谷、丰隆、足三里、少商。热盛配曲池、外关,睾丸肿大配太冲、曲泉、三阴交、血海。恶心呕吐食欲差配足三里。每次选穴23处,强刺激,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一个疗程。,流行性腮腺炎适宜技术,3.耳针疗法取皮质下、腮腺、内分泌、面颊、睾丸、压痛点等穴23处,用强刺激,留针20分钟,每日1次,6次为一个疗程。 4.放血疗法用三棱针刺少商、商阳穴,放血57滴即可。 5.爆灯芯疗法取粗大灯心草一根,蘸点香油,点着后迅速对准角孙或耳尖穴位点烧一下,必须发生清脆的响声“啪”。,流行性腮腺炎预防,1.流行期间未患病的儿童或有接触史的儿童,可以用板

11、蓝根30g水煎服,连服35天,或针刺颊车、合谷穴1日2次有预防作用,居室内可用食醋熏蒸。家有此患者应隔离到肿胀完全消退。 2.流行期间小儿应避免去公共场所,如外出时戴口罩,勿和病人接触。,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定义,急性扁桃体炎,中医称之为风热乳蛾,是风热邪毒外袭引起的以咽痛或异物感不适,喉核红肿,表面或有黄白脓点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急性扁桃体炎特点,以儿童及青年为多见。 多有外感病史。 起病急、恶寒、高热,可达3940。 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者可放射至耳部 。 易反复发作形成慢性。,急性扁桃体炎局部检查,急性扁桃体炎病因病机,病因:本病的发生,多为风热之邪乘虚外袭,火热邪毒博结喉

12、核而致。若病久体弱,脏腑失调,邪毒久滞喉核,易致病程迁延,反复发作。 病机:风热邪毒从口鼻入侵肺系,咽喉首当其冲。或风热外袭,肺气不宣,肺经风热循经上犯,结聚于咽喉,气血不畅,与邪毒互结喉核,发为急性乳蛾。,急性扁桃体炎诊断要点,本病的诊断主要从病史、临床表现和局部检查三方面进行诊断: 1、病史 本病发病前常有受凉、疲劳、外感病史或咽痛反复发作病史。 2、临床症状咽喉肿痛,吞咽时加重,发热,伴有全身酸楚,儿童尚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和昏睡。,急性扁桃体炎诊断要点,3、检查喉核红肿,连及舌腭弓、咽腭弓,喉核上可有黄白色脓点。,急性扁桃体炎辨证论治,1、风热外袭,肺经有热证 主证:咽喉干燥灼热,疼痛

13、逐渐加重,伴有恶寒、发热、咳嗽,舌尖红,苔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利咽消肿。 方剂:疏风清热汤加减。 中药:荆芥6g,防风6g,牛蒡子12g,金银花12g,连翘15g,桑白皮12g,赤芍12g,桔梗10g,天花粉15g,玄参15g,浙贝母12g,甘草6g。水煎服 。,急性扁桃体炎辨证论治,2、邪热传里,肺胃热盛证 主证:咽部疼痛剧烈,连及耳根,吞咽困难。伴有高热、口渴引饮、咳嗽痰稠、口臭、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泻热解毒,利咽消肿。 方剂:清咽利膈汤加减。 中药:前胡9g、防风12g、荆芥9g、连翘15g、大力子15g、山豆根6g、元参15g、山栀12g、桔梗12g、甘草

14、6g。,急性扁桃体炎辨证论治,3、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主证:咽部干燥,疼痛微痒,哽哽不利,午后加重,伴有午后颧红、手足心热、或干咳少痰而粘,舌干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肺肾,清利咽喉。 方剂:百合固金汤加减。 中药:百合30g 生地黄15g 熟地黄12g 当归12g 芍药12g甘草6g 贝母12g 麦冬12g 桔梗15g 玄参9g,急性扁桃体炎适宜技术,1、含嗽生大黄10g 生甘草10g 沸水泡服,每日一剂,每日23次。 2、吹药用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中药粉剂(如青黛粉、六一散等)吹入患处,每日数次。 3、雾化吸入用清热解毒利咽的中药水煎剂雾化吸入,每日一到两次。,急性扁桃体炎适宜技术,

15、4、针灸疗法三棱针点刺少商、商阳、耳尖放血 5、手术疗法对于反复肿大者可烙治法或啄治法,必要时手术摘除。 6、西医治疗西医治疗首选抗生素治疗本病。,急性扁桃体炎适宜技术,少商 定位:拇指桡侧甲角旁约0.1寸。 作用:醒脑开窍,清热利咽。 主治: 咽喉肿痛,中风昏迷,中暑呕吐,小儿惊风,癫狂,咳嗽,鼻衄。,急性扁桃体炎适宜技术,商阳 定位:食指桡侧甲角旁约0.1寸。 作用:清热泻火,醒脑开窍。 主治:咽喉肿痛,耳鸣耳聋,中风昏迷,热病无汗,下齿痛,青盲。,呃逆,呃逆定义,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相当于西医单纯性膈肌痉挛,胃肠神经功能症,胃

16、炎,胃扩张,胃癌,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以及胃、食管手术后引起得膈肌痉挛等。,呃逆病因病机,寒邪蕴蓄 燥热内盛肝气犯胃 胃气上逆动膈肝郁乘脾 胃失和降 脾胃虚弱 胃阴不足,病位在膈,与胃关系最密切,与肺、肝、肾也相关。,呃逆,饮食不当,情志不遂,正气亏虚,呃逆诊断要点,1、临床症状诱因:多有受凉、饮食、情志等诱发因素,起病多较急。主证:喉间呃呃连声,声音短促,频频发出,不能自控。兼证:常伴有胸膈痞闷,脘中不适,情绪不安等症状。,呃逆诊断要点,2、临床检查:胃肠钡剂X线透视及内窥镜检查,肝、肾功能及B超、CT等检查等。,呃逆辨证要点,对于呃逆的辩证主要辨寒热虚实四端: 1、虚:呃逆时断时续,气怯声低乏力。 2、实:呃逆声高,气涌有力,连续发作。 3、寒:呃声沉缓有力,得寒则甚,得热则减。 4、热:呃声洪亮,冲逆而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