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演示教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4346227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204 大小:9.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经济学演示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4页
发展经济学演示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4页
发展经济学演示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4页
发展经济学演示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4页
发展经济学演示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经济学演示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经济学演示教案(2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经济学,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中心任务是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条件、过程和规律,以及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二、发展中国家的特征,1.劳动生产率低 2.人均收入低、贫富差距大 3.人口出生率高、赡养负担重 4.文教、卫生条件差,识字率低 5.对农业和初级产品的依赖 6.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二元结构,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任务,一、经济发展的内涵 经济发展除包括人均收入上升以外,还意味着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 帕金斯等人指出,结构变化中有两种变化最重要:一种是国民生产中农业的份额缩小和工业的份额扩大,另一种是农村人口百分比的减少和城市人口百

2、分比的增加。,不平等的减少或消除 生活质量的提高 经济和政治体制变迁,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 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 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二、经济发展的衡量,美国经济学家莫里斯1977年提出的“生活质量指数”(PQLI,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 PQLI包括三项指标,即人在1岁是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识字率,二、资本形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G=S/C G为经济增长率 C为资本产出比率 S为储蓄率,“大推进理论”。罗森斯

3、坦罗丹提出的。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农业劳动力剩余、收入低下和资本投资规模太小。二要摆脱贫困、失业和收入低下等困难,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怎样工实现工业化?必须增加资本投资,必须全面地、大规模地在各个工业部门,尤其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资本。通过这种全面投资的“大推倒”,来冲片经济贫穷落后和停滞的困境与束缚,推进整个工业部门的全面、迅速的发展,从而实现工业化,达到经济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收入水平提高,并且分配公平的目标。,“大推进”理论强调了工业化使经济发展的中心和目标,说明了大规模的资本形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对于人们认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状,找出其拍拖贫困落后的道路,具有

4、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是,这种理论过分强调了工业化和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社会分摊资本并非都是不可分的。第二,全面地大规模投资首先由资源的限制。第三,全面发展工业受到生产的配合要素稀缺的约束。第四,大量投资集中于工业部门,忽视了农业等部门的发展。最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也表明“大推进”并不切合实际,其可行性是值得怀疑的。,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起飞”的三个条件:一是投资率即资本积累率达到10%以上,二是建立其能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体系,三是必须伴随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变革。,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从资本的供给来看,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

5、收入 从资本的需求来看,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 三、资本形成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实证分析,第三章 人口与经济发展,第三节 人口流动 一、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美国人,1915年出生于英 属的西印度群岛的圣卢西亚。 1937年于伦敦大学获得了学士; 1940年获伦敦大学博士; 1938年1948年在伦敦大学任讲师; 1948年1958年曼彻斯特大学杰文斯政治经济学教授; 1959年1963年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经济学麦迪逊客座教授。,刘易斯的“二元结构模型”,经费景汉与拉尼斯补充修订后成为“刘易斯

6、-费-拉尼斯模型”。,城市与乡村在收入上的悬殊差距使农村的潜在失业人口走上了通往城市之路。 原因: 第一,城市工资与乡村收入差距大大地扩大了。 第二,在不少国家,乡村学校教育的加速发展,使得青年人的进城势头更猛。 第三,发展和福利开支不成比例地集中于城市,使得城市更具有吸引力。,刘易斯模型缺陷:只是把农业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理解为被动地输送劳动力,而忽视了农业部门自身发展对于整个经济的基础作用。费景汉和拉尼斯指出了这一不足,强调了农业在促进工业增长中的作用,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出现剩余产品是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的先决条件(农业生产剩余可以满足非农生产部门的需要)。,理论价值:一是揭示了城市工业部门与

7、乡村农业部门在结构上、经济上的差异。二是论证了将两个部门连接起来的劳动力转移过程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缺陷:假设前提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不相吻合,三、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和乔根森模型都包含了这样一个假定,即城市中不存在失业,任何一个愿到城市工作的人都能在现代工业部门找到一份工作。在这一前提下,劳动力流入城市的迁移决策仅仅取决于城乡实际收入差异。托达罗从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和城市失业同步增长的矛盾现象出发,提出了自己的人口流动模型。,Mt = f ( P.Wu Wr ) f 0 式中,Mt 表示在t其从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数 P为在城市找到工作的概率 Wu为城市工作水平

8、 P.Wu为预期的实际工资 Wr为农村的实际收入 P.Wu Wr即为预期的城乡收入差异 f 0表示人口流动是预期收入差异的增函数,基本特征:(1)促进人口流动的基本力量,是相对收益和成本的理性经济考虑,还包括心理因素。(2)迁移决策取决于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城乡实际工资差异。预期包括两个因素:一是工资水平;二是就业概率。,(3)获得城市就业机会的概率与城市就业率成正比,而与城市失业率成反比。(4)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就业机会的增长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甚至可能扩大城市与农村预期收入的差额。,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政策含义:(1)应尽量减轻城乡机会不均等的现象(2)如仍按照传统的解决城市失业的

9、办法,在创造城市就业机会的同时,不努力搞农村收入和增进农村就业机会,就会出现一种离奇的现象,更多的城市就业带来更高水平的城市失业。,(3)不宜过分扩大教育事业,特别是中、高等教育事业的投资,否则会进一步加剧人口流动和失业。(4)应适当控制工资补贴与政府直接雇用人员的数量。(5)要从城市就业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制定综合性的政策,关键在于摆脱只重城市的偏见,应注重农村的发展。,第四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一、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 (一)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人力资本这个概念是有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TSchultz) (197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提出的。,舒

10、尔茨,美国人,1902年出生在南达科他州。1960年,舒尔茨当选美国经济学学会会长。1972年被美国经济学会授予最高荣誉勋章沃克奖章。197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舒尔茨提出:对于现代经济来说,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更为重要。正是由于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概念,从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中资本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完备定义。,(二)人力资本的定义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又称人口素质或质量,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人的生产能力,除了先天具有的主要是后天获得的。,(三)人力资本投资为了形成或提高人的生产能力,需要花费代价和支出。

11、这种支出的结果是形成人力资本,因而称为人力资本投资。物质资本投资转化为“资产”或“资本存量”,而人力资本投资的转化则不同,其转化的形式大体有:,1.健康资本存量 指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或身体素质,包括身高、体重和“健康时间”(无病时间)等因素。这种存量部分来自先天的遗传,但绝大部分来自后天获得的健康投资。 2.知识存量 是人所具有的智力、知识、能力、技术等。它是教育投资转化而来的。,3.就业资本存量 是由就业投资转化而来的。就业投资是指为装备新增的就业劳动力所购置的机器设备、厂房等的支出。这种投资往往采取物质资本投资形式,转化为物质资本存量,成为就业资本存量。,(四)人力资本的形成1、用于教育方

12、面的支出2、用于保健方面的支出3、用于劳动力国内流动的支出4、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二、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对于经济发展具有更关键的作用。6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考定了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一、关于外资利用效率。在405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物质资本决定理论的指导下,大量吸收外资,以求经济的迅速发展。然而与在二战中受到严重创伤的欧洲和日本相比,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对此,一些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原因在于人力资本的巨大差异,西欧国家和日本在战争中物质资本遭受严重的损失,但是这些国家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的人民并没有消失,这些国家利用外国资本的

13、能力很强,一旦有大量的物质资本与既有的人力资本结合,经济就会很快的恢复和发展。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教育水平低,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低,人力资本质量差,对外资的吸收能力低,因此大量的引进外资并不能较快的提高经济效率。,第二、关于余值增长率。5060年代,一些西方经济学家为了说明各国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对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最后一致的结论是:国民收入增长率大于国民资源的增长率,二者之间的差额被称为余值增长率。对于导致余值增长率即经济增长率高于投资增长率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规模报酬递增规律的作用,另一个就是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且后一种因素被认为是主要的因素,第三、关于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关

14、系。一些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收益率进行了经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所收的教育年限与其所获得的收入成正比变化关系。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收入水平基本上反映了劳动生产率水平。这就从教育与收入的关系上有一次看到了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第二节 教育与经济发展,一、发展中国家教育的特点和问题1、公共教育费用增长迅速,但人均占有水平仍然很低。2、入学人数增长迅速,但辍学率很高。3、教育结构不合理,基础教育被忽视。4、教育内容不合理,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舒尔茨视教育发展为因,经济增长为果。 他首先认为教育机构本身即具有经济功能:1.进行科学研究,改进生产

15、技术,直接或间接的贡献经济增长; 2.发掘与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对于经济增长颇具价值; 3.培养具有适当的理想与态度的工作者; 4.增进学生或工作者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期以减少失业机会; 5.培养各级师资及科学家,以造就国家所需的各类人才。,舒尔茨研究了美国教育投资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结论是,美国教育对国民所得增加的贡献估计为33%。 丹尼森研究美国1929-1957年,教育对经济的贡献为43%。 总结:1.教育提高了人民的知识水准,易于接收新的观念,摈弃旧的积习,养成服务的良好习性与态度。 2.教育改进了就业人口的素质,人口素质高了,生产力就会提高,就业机会会更多,经济发展将加快。,三

16、、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1、教育的成本和收益(1) 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看,教育的成本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教育费用,另一部分是学生因为上学而放弃的收入。教育费用又分为:公共费用和私人学费。学生放弃的收入是指学生由于上学而可能放弃的收入,即学生上学的机会成本。( 2)教育的收益包括教育给社会带来的收益与教育给个人带来的收益。,2、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任何一个未来年份预期收入的现值可定义为:其中, NPV= t 年内收入的现值 ct = t年内的净现金流量r = 折现率 t = 计算年数,如果要计算某一项教育投资的净现值,则只要将计算年限内所有预期收入的折现值相加便可得到。其计算公式为:计算过程中,首先算出净现金流量ct(用收益减去成本,成本包括教育费用和因上学所放弃的收入),再对ct进行折现。计算净现值NPV,如净现值大于零,则这项投资是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