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规划院映秀镇恢复重建城市设计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336935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6.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济规划院映秀镇恢复重建城市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同济规划院映秀镇恢复重建城市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同济规划院映秀镇恢复重建城市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同济规划院映秀镇恢复重建城市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同济规划院映秀镇恢复重建城市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济规划院映秀镇恢复重建城市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济规划院映秀镇恢复重建城市设计(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汶川地震灾后映秀镇恢复重建城市设计,第一部分 说明文字一、背景分析二、定位研究三、主题策略四、重点地段设计五、控制指标六、实施建议,一、背景分析,1、区位及范围1.1、区域位置 映秀镇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边缘,汶川县城南部,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是阿坝州的重要交通枢纽和门户重镇。 它也是川西、川北旅游环线的分水岭,东接都江堰、南邻汶川漩口镇、西靠卧龙自然保护区、北通汶川县城及阿坝州各县。镇区距离汶川县城威州镇55公里,距离都江堰市45公里(都汶高速公路修通后仅13公里),距离成都市区88公里。213国道、303省道和即将修通的的都汶高速交汇于此。1.2、规划范围 本次城市设计范围以映秀镇灾后恢复

2、重建恢复规划确定的镇区范围为主,主要包括中滩堡、渔子溪、枫香树、黄家等村的用地,规划区面积约1.91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约82公顷,规划人口为1.05万人。,中国四川,汶川县行政区划,映秀镇行政区划,规划范围,川西层面,2、现状条件分析 1、现状建设情况,震后震区现状图,现状居住 现状板房安置集中于四个区域:鱼子溪樱桃坪、渔子溪岷江西岸、中滩堡、黄家院。 黄家村由于道路不通,无法完成板房施工建设。帐篷区集中分布在黄家村范围内。,现状道路 新国道G213都江堰至映秀镇段已经抢通,但北上汶川县城地段受损严重;省道S303损毁情况严重,无法通车;镇区内道路以震后抢修新建的道路为主,其中铁军大道和滨

3、河路为镇区主要道路。,现状环境 现状环境受地震影响,镇区各主要山体呈现不同程度的损害。镇区普遍出现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现象,地面植被耕地等受损严重。,2、建设用地评价评价因子 选取工程地质、地貌地形、水文气象、基础设施走廊四方面对规划区范围内用地进行用地评定。综合评价 一类用地:为适宜建设区,包括现状已初步平整的板房和救灾帐篷区,地质条件较好,主要分布在岷江西岸。用地面积31.86公顷。 二类用地:需要一定工程施工可建设区,包括现状的震后未拆除危房和未清理的废墟以及渔子溪坪的山坡台地。用地面积40.78公顷。 三类用地:不适宜建设区,包括地震断裂带两侧200米范围,地震后周边山体的次生灾害

4、区域,110KV及以上高压走廊,地形坡度大于25%的地区以及紫坪铺水库(岷江)历史最高蓄水海拔877米淹没范围。用地面积83.33公顷。,用地评价图,高程,坡度,工程地质,现状危房、废墟,市政设施走廊,水文,结论 必须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采用依山就势,灵活多变的布局原则。,映秀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2008-2011)镇区用地规划图,3、上位规划解读 3.1、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3.2、汶川县地震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纲要3.3、汶川县映秀镇总体规划(2007-2020)3.4、映秀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2006-2011)(1)发展战略:旅游带动战略交通优先发展战略 和谐发展战略(2)

5、城镇职能:休闲旅游业、生态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县域公共交通换乘中心县域水电业服务基地区域旅游综合服务节点(3)城镇性质:“5.12汶川大地震”的纪念及遗址旅游中心、川西北地区的旅游门户重镇、汶川县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观光基地。(4)用地规模:规划区面积约191.48公顷,其中建设用地约81.78公顷。(5)人口规模:10500人(6)功能结构:一心、两轴、三组团(7)空间结构:两轴、两带、六节点(8)用地布局:居住时空延续、集中成规模、特色化行政让利于民、带动后进地区商业提升旅游配套档次、服务半径合理文化突出地震纪念、提升旅游配套档次文物古迹保持标志性场所的原真性、充分利用不可建设用地绿地亲

6、水性、充分结合防灾减灾要求工业选择性保留环保、附加值高企、优化二产,为了更好的落实总体规划,城市设计阶段需要深化以下方面: 强化岷江东岸国道213复线的作用,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 都汶高速出入口位于断裂带上,因此必须增加跨岷江通道。 发展旅游业,提升居民收入,需要开放渔子溪两岸作为公共服务区。,二、定位研究,全国灾后恢复重建样板 广东援建典范,“把映秀建设成为全国灾后恢复重建样板” “把映秀建设成为广东援建典范”,抗震教育纪念园地 安居乐业宜人家园 山水风光魅力小镇,纪念意义:主导功能分区、城市肌理分区、重建模式分区,生态宜居示范,重建进程示范,纪念体系示范,产业持续示范,建筑形态示范,安全体

7、系示范,汶川地震灾后映秀镇 恢复重建城市设计,规划总目标,规划主题,规划分目标,规划主题分解,家园内涵:环境设施布局、旅游休闲系统、安全体系架构,小镇特色:映水秀山铭城、民族特色提炼、新老镇区融合,规划通过生态宜居、产业持续、纪念体系、安全体系与建筑形态等方面树立典范,为其他灾后重建地区树立新标准。分目标一:生态宜居示范 充分注重自然山水格局,使“山、水、城”的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和谐对话,凸显“三山两水夹一城”的整体生态宜居。 山雄奇壮阔的背景以大山为依托,面山而居,眺望山峰挺拔、郁郁葱葱。体验居于山中宽广的胸襟。水秀丽悠远的脉络以江溪为脉络,毗水为邻,近观江水奔涌、溪水潺潺。感受居于水岸悠远

8、的意境。城闲居世外的桃源以闲适为气质,世外安居,融入惬意生活、无拘无束。感受居于桃源畅快的情趣。,建议近期启动项目:,规划将生态重建和生态修复作为震后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映秀三面环山中间临水的生态资源,提出”三山二水夹一城“的城市生态景观格局,通过一条完整的生态通廊来链接各个生态要素。依托周围山体、穿城水系作为映秀镇整体背景,通过生态廊道创造整体连贯的自然开敞空间,结合山脊绿带、山谷绿带、滨河绿带为生态走廊,将城市外围的自然森林引入城市。结合城市开敞空间、公园路以及绿道、蓝道网络设计,使之相互渗透。将映秀镇城市与山水自然景观形成和谐统一体。呈现“山、水、城”合一的网络生态结构。,二台山、渔

9、子溪上坪生态恢复 生态廊道建设 河岸绿化整治 滨水居住区,分目标二:产业持续示范 映秀镇震前因借便利的交通,旅游产业已有初步发展,震后的恢复重建无疑进一步增加了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灾后观光旅游成将成为其旅游的主要特色,旅游产业是镇区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在镇区北部的产业区(以药厂为核心)可进一步发展包括传统医药、地方纪念品在内的旅游特色产品加工业,旅游产业成为跨震前、震后良好发展的得到后续利用的产业典范。,建议近期启动项目:,建设滨水休闲步行街和商业步行内街,发展四合院农家乐。 规划采取“前店后宅”的居住商业模式,更有利于镇区人民参与到镇经济发展中。,纪念建筑、纪念地的后续利用: 鉴于纪念建筑

10、所处位置周边的优越环境品质,应融入休闲养生观光功能。以保障纪念建筑的长效运行。 对部分遭受地震破坏但可改造利用的建筑物,在进行加固整修后可改造为艺术展览馆,为举办各类艺术展览提供平台。 地震后遗留的桥梁、巨石、山体等自然景观为开展徒步、攀岩、自行车越野等户外运动提供了绝佳的场地,通过举办全国乃至国际性的户外运动赛事吸引参赛者与观众。,地震旅游为主体 把地震旅游的开发摆在首位,形成以地震旅游资源开发带动区域内其他旅游资源的开发,成为地区的名片,是映秀旅游业获得成功的必然选择。休闲旅游为依托 作为对地震旅游的重要补充和支撑,休闲旅游拓展了映秀旅游以地震为核心体系的深度和广度,效法丽江地震后迅速发展

11、的先例,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风情街区,增加娱乐、餐饮、住宿与酒吧等功能要素,拓展游客在映秀旅游的选择面,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为支撑 利用映秀优越的自然条件与地方特产推行生态旅游,以生态农业为重点,对传统特色食品、药品与纪念品进行重新包装,增加特色产品生产的可参与性以激发游客的兴趣,在提高旅游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丰富旅游内涵。创意旅游为补充 利用丰富的地震遗留资源,利用独特的遗址建立户外运动设施与艺术展览场地,定期举办大型户外活动与艺术展览,吸引游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参与,提升映秀的城市品质与知名度。,分目标三:纪念体系示范 映秀镇灾后恢复重建强调了 “纪念” 性,主旨在于感谢抗震重建中,世

12、界人民和全国人民的同心协力给予的帮助。 规划环绕地震遗址建设纪念林,方便参观者步行进入和近距离感受,局部可设置供游人种树纪念的地块。 结合纪念场所、设施和城市标识,镇区形成一个完整的震后纪念示范体系。,规划结合环形生态走廊,修建环形步道系统,形成主要的纪念体系,串联各个纪念教育设施,并且结合两条主要水系,“T型”展开服务功能。,建议近期启动项目: 水口纪念广场 漩口中学遗址博物馆 渔子溪上坪抗震纪念馆 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抗震建筑试验区 岷江纪念雕塑群 新镇城市标记 岷江东岸追忆平台,“大地的颤抖让世人记住了这个小城的名字” 知名度的提升带来了旅游业的“井喷效应”,规划结合各种要素最大效益的发挥

13、映秀镇旅游业,推动纪念教育示范性。1、利用地震新资源,如具有科考、科普价值的地震遗迹,具有警醒、纪念意义的地震遗址以及后来产生的人文类碑记、石刻和纪念建筑物、展览实物、人物事迹等资源,开发为具有垄断性的旅游产品。2、有计划地积极推出地震主题旅游活动,增加受灾区域与非灾区区域的城市与乡村、山村之间交流,资金与信息的融通,带动灾区的经济发展。3、利用老城区废墟遗址建设纪念公园,规划博物馆、地震教育主体公园等,将科普教育、纪念与游憩旅游活动结合起来,发展全国性的地震教育基地。,分目标四:安全体系示范抗震安全体系体系由生命安全网络和生命基础设施两部分构成。安全网络点、线、块、面体系 结合城镇绿化广场开

14、放空间、水系及道路系统,构筑以生命线、安全中心、安全点和安全通道等组成的网络系统。同时提高城镇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煤气、热力、消防等系统的抗灾能力。安全基础设施综合防灾救灾 在安全网络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消防、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通讯、应急医疗救助等设施点要求,做到平时安全有效、灾时快速救援。,建议近期启动项目: 213国道复线 沿山环线 保障备用水源 消防站 污水处理厂 医疗中心 防洪工程设施,道路系统安全: 保障城区双出入口;加强城市道路密度;街坊内部增加疏散通道 功能布局安全: 公共服务用地的合理选址;重大基础设施选址;居住区避险防灾模块设计、 支撑体系安全: 双水源系统;双电源系统;城

15、区防洪体系建设,分目标五:建筑形态示范 1、抗震建筑试验区 镇区建设过程中,除了对整体建筑形态综合规划布局之外,可以选取局部地块,考虑安排建筑师集群设计街区,由国内外著名建筑师发挥各自特长率先建起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建筑,成为更大范围内建筑建设的形态示范,同时也成为镇区旅游业发展的一处具有吸引力的亮点。,建议近期启动项目: 建筑试验区 藏羌民居群落,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也许是不可磨灭的伤痛,需要人类自己去用心治疗,去积极的总结、思考和创造,那么,作为知名建筑师或建筑团队,在地震之后到底能做些什么?因此,在我们的建筑示范板块,我们将要做头一件事就是建造集群设计的抗震建筑试验区,即集合数位建筑师或建

16、筑团队之合力,打造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建筑试验区,该试验区抗灾建筑可以在理念、结构、造型、取材乃至地域性等等维度有着无限外延的建造方式,本质上却秉承共同的话语,那就是“为灾害疗伤”。“集群设计”的抗震建筑试验区,将给建筑师一个为灾区人民而创作的机会,同时集百家之所长而更好的推进抗震建筑的研发工作,为指导映秀乃至其他灾区城镇的重建家园起到典范作用,汶川、北川等其他灾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合适自己的推广建筑。,2、节能环保 灾后恢复建设中尽量利用本地材料,尊重传统习惯,保证高质量高速度的建设;尤其是对电力供应、污水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要强调节能环保。,建议近期启动项目: 结合山地绿化的简易污水处理设施 太阳能、风能等干净能源的利用 就地选取建筑材料,刘家琨: 我希望“再生砖”是一种只要愿意,人人都能动手生产的低技低价合格产品:就地取材,手工或简易机械就能生产,免烧,快捷,便宜,环保,因地制宜,尺寸随机,适应性强,无名有用,不受专利掣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