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矛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334965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矛盾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矛盾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矛盾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矛盾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矛盾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矛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矛盾(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2010.5.10,内容提要,生态经济系统矛盾基本理论,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矛盾表现,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矛盾成因,案例及矛盾解决措施分析,4,1,2,3,1.生态经济系统矛盾基本理论,相关概念回顾,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矛盾,内容,特点,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就是经济发展需求的无限性和生态系统供给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平衡,生态效益vs. 经济效益,生态经济基本矛盾具有决定性、普遍性、复杂性和可控性的特点。,2.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矛盾表现,人类经济需求,经济系统废弃物排放,生态系统资源供给,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和调节能力,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矛盾的表现,人口增长与环

2、境容量,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人口过多的后果严重,经济增长与资源缺口,化石能源 淡水、土地、森林、野生动植物等可再生资源,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概念 二者之间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造成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制约经济发展,2.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矛盾表现,3.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矛盾成因,3.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矛盾成因,经济发展需求的无限性和生态系统供给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矛盾,4.案例及矛盾解决措施分析,河北坝上草原生态农业,橡胶种植与热带雨林,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矛盾案例I河北坝上草原生态农业,坝上生态系统概况,坝上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原生

3、状态的自然生态系统。曾是“风吹草低见牛羊”所描述的自然景象,具有极高的生态旅游价值。 生态系统功能:毗邻首都,环护京津,是京津的天然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其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京津的大气环境和水源安全。,第一次矛盾冲突,清同治元年(1862年)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公开宣布出售坝上仅有的封育了200多年的围场原始山林;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将围场尽数招垦,坝上地区的原始森林从此不复存在。,第二次矛盾冲突,新中国成了后,50年代末、60年代初和70年代初的三次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垦殖,使得原始草原生态又遭到巨大破坏。特别是大跃进时期。人口增加,耕地增加,种植业发展

4、,畜群膨胀,结果是草原面积急剧减少,草地质量急剧退化,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第三次矛盾冲突(ing),文本见备注,就坝上草原而言,产生和激化矛盾的原因有: 1.经济发展模式没有根据生态系统属性有效改变和适应 2.产权的不明晰加剧矛盾的激化 3.政策的极度不稳定性起到了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内在协调机制无法有效发挥 矛盾的核心是:经济发展要求和生态环境客观属性之间的矛盾,以占坝上总面积70%以上的坝西4县(张北、康保、沽源、尚义)为例:20世纪末21世纪初,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9%,第二产业占29.3%,第三产业占27.8%;农业内部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11.1亿元)的57.

5、8%,畜牧业占36.3%,二者合计占农业总产值的95.1%;林业和渔业分别只占3.3%和1.6%。农牧业是坝上经济支柱产业。,区内条件恶劣,干旱、冰雹、风沙、霜冻十分频繁。 坝上高原地带性土壤主要是栗钙土,土层薄,有质含量低,质地疏松,一旦失去了林草的保护极易蚀沙化。,经济发展模式没有与生态环境相适应,公共地的悲剧加重了矛盾的激化坝上草原的产权并不明晰,公共地的悲剧,政策的不稳定性加剧了矛盾缓解的难度,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来,坝上曾提出过“以粮为纲”、“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牧农结合”、“农牧林结合”、“以农为主、多种经营”等多种不同的发展指导方针。这种决策上的多变和失准固然受不同时期的

6、政治任务和治国方略的影响,同时也是由于有地处气候、民族、农牧业过渡带的特殊地理位置造成的经济发展指导方针具有多变性的特点,但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定位不准才是决策多变最根本的原因。,矛盾核心,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矛盾,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人类垦殖开发活动与自然生态自我还原能力的矛盾。 归根到底,人们发展经济,急切脱贫致富的意愿VS 生态系统客观的基本规律之间的矛盾,解决途径,1.生态系统功能定位需要更好的定位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把坝上生态系统的功能自觉不自觉地定位在生产功能上,试图通过其自身资源的开发达到解决由于人口增长和贫困所带来的全部问题的目的。

7、结果是生态功能丧失,生产功能不可避免地走向衰退,生活功能的发挥也受到限制,人们的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恶化。,过于重视生产功能&忽视生态功能,转变观念 坝上生态农业建设首先需要指导思想上要有一个根本转变。即从以经济开发为主转变到以生态效益为主,逐步恢复草原生态。 就坝上草原的生态效益而言,应该从更高的角度认识,尝试转移性财政补贴或许是一个途径。,2.补偿机制的建立,加强京津冀的联合与合作,建立稳定的资源补偿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基本原则,协调和建立资源补偿机制问题。京津给予上游地区的补偿资金可考虑取自水费,由三地协调机构负责管理,并以订立合同的方式约束各方,上游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下游则按一

8、定标准给予补偿。,2.合理规划和发展优势产业,摆脱“开荒种粮”的传统模式和“以工致富”的传统理念,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绿色食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建立生态型经济结构; 尝试发展旅游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减轻过度的一产比重(特别是畜牧业和种植业)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发展对草原生态系统压力较轻的产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深化农牧业体制改革。遏制坝上草场退化、沙化、荒漠化,从根本上讲不存在技术问题而主要是体制和机制问题。与之相配套,坝上地区必须转变传统的畜牧业粗放经营方式,逐步实现由天然草场向人工草场转变,由自由放牧向舍饲棚养转变。充分调动农牧民爱护草原、保护草原和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彻底根除“大

9、锅草”,3.明晰产权,减少公共地悲剧,案例分析:西双版纳的橡胶种植与热带雨林保护,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矛盾案例西双版纳的橡胶种植与雨林保护,背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我国云南省南端,是我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 近20年来,西双版纳以热带雨林气候和丰富的水热资源为依托,形成了以橡胶和茶叶为支柱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发展。 但是,随着橡胶种植的面积迅速扩展,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 沟谷干枯,雾天减少,灾害性天气频发。,矛盾产生和发展,经济系统需求无限性:高额利润刺激橡胶种植热潮:2元/kg(1994年) 18元/kg(2006年) 生态系统供给有限性:橡胶生长环境要求高

10、,原始橡胶数量少 20世纪90年中后期起,弃“田”改“胶” & 毁“林”种“胶” (能种的地方都种了,不能种的地方也种了 ) 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新造橡胶林地达 300万亩,农民自行开发有林轮歇地 285万亩,侵占国有林和集体林种植橡胶1 5万亩。全州植胶总面积从1988年的116万亩增加到了2006年底的630万亩, 占该州面积的22。,于是,经过我国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矛盾激化,橡胶林扩张,天然热带雨林逐渐被吞噬,生态环境惨遭厄运。缺水 破坏生物多样性 区域气候改变 大面积森林病虫(橡胶白粉病)天然橡胶产业受挫,基本矛盾产生的原因,自然生产力更新的长周期 vs社会生产力更新的短周期适

11、应经济增长的技术路线vs自然生态平衡,自然生产力更新的长周期 vs社会生产力更新的短周期,生态经济周期规律:自然生产力更新长周期与社会生产力更新短周期的矛盾通常要造成一种生态供给不能满足经济需求的生态滞后效应。,经济再生产:橡胶转化为轮胎等产品只需几天或几个月。 生态再生产:橡胶树栽植68年才可割胶,经济寿命35-40年,生长寿命约60年。 林地被毁后自然更新周期需几十年以上。典型草原开垦撂荒后, 也要二、三十年才能自然复原。水土流失1厘米表土, 自然恢复需要1-2 百年。 长的自然生产力更新周期显然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再生产对资源的要求。 人的无止境的需求促使主观能动性发挥作用, 科学技术发展和

12、生产力提高使得社会生产力更新周期还有缩短的趋势。,适应经济增长的技术路线vs自然生态平衡,社会经济技术活动:首要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因此总是力图强化生态系统的经济功能, 而简化其生态结构, 降低其生态功能。 生态系统:只有维持其复杂的生态结构, 保持其较高的生态效能, 才能使系统趋于稳定, 实现平衡发展。,大部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农业技术, 在损害农村生态平衡。 机械化生产、大面积地单一种植造成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水土流失。 农药的使用破坏物种多样性。(过度使用硫磺粉,原来田间、箐沟里多不胜数的蚂蟥已经基本绝迹 ),解决途径建议,市场化运作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与

13、经济系统的对接。从产业发展受自然生态规律与社会规律双重制约的客观实际出发,注重经济目标、生态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吻合,建立结构有序、功能最佳、良性循环的绿色生态经济,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态环境保护决策机制。科学规划土地,不能以短期的市场价格来驱动整个产业的无序发展。 发展旅游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平衡破坏要靠生态技术和环保产业来防止和修复。,解决途径总结,基本思路,生态生产力,提高生态生产力,生态生产力是生态资本产生生态收入的能力。生态资本产生生态收入都离不开土地。根据生态生产能力与生态生产用途的不同,土地可分为可耕地、牧草地、森林、水域、建成地和化石能源地六种。其中生态生产能力最强的是森

14、林和可耕地。,(1)增加森林、可耕地面积增加森林面积的途径可以有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增加可耕地的面积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直接增加可耕地面积,然而这种方式一般是以其他生态生产性用地的减少为代价的,不宜采用;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土地的生态收入;一是减少可耕地的占用,由于城市的建设占用的土地往往是肥沃的可耕地,因此这会大大减少可耕地的生态生产力。,(2)其他措施进行建成地生态建设,比如增加绿化面积,进行生态村生态县建设;进行水域保护,保障水域生态生产力的稳定等措施。,平抑对生态生产的需求,平抑对生态生产需求的途径比较多样化,但是,平抑本身对于解决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作用在短时间内往往收效不大,主要原因是:消费刚性。具体来说,可以采用的途径有针对居民的低碳生活方式、针对经济系统的产业结构调整、针对社会生活的生态文明理念。当然还有更多,不穷举。,解决措施效果自评估,环境容量存在极限,无论科技如何发达,这个极限是不可以超越的。,在人类生活水平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科技水平和人口增长问题,否则人类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上面的措施也终将显得杯水车薪。,小组成员 :潘晓丽 薛蒙 夏爽 金朱钢 杨宾燕,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