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和精神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334656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经和精神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易经和精神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易经和精神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易经和精神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易经和精神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易经和精神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经和精神分析(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易经和精神分析,张同延,盘古开天辟地,河图和洛书,“龟卦易辞”,早先,先民对天地宇宙的认识方式,首先是“龟卦易辞”,龟卦问天是一种神秘的仪式或技术,过去认为龟甲上面有许多的刻画痕是一些“文字”,即“甲骨文”,它们主要跟语言的产生有关,实际上龟甲上的是符号,对它们的解释现在看起来,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表达,而是代表着一种征兆,需要进一步的解读。首先要对龟甲或骨甲(牛、羊及各种动物的骨甲)凿洞,然后在火上烧烤形成各种纹路,这些纹路构成符号,这些符号具有象征意义,对这些象征的解读过程就是占卦,可惜的是古人的这种解读技术现在已经失传,据考证,连山、归藏可能与龟占有关,而易经是巫,是系辞、卦辞,它讲的不是

2、占卦而是讲象,卦也是一种图形符号,而且是有规律的符号,比如八卦、六十四卦就是各种有规律的图形组成,它所表达的意义则是变化万千,它是一种对宇宙天地的探索,它不是讲命和运,而是讲数和理,寻求宇宙变化的规律,既有唯物的也带有一定的辩证法,著名的数学家莱布尼兹就提出了易经的伟大就在于它的二进制的进位规律,一些科学家发现,无巧不成书,六十四卦之数正好对应着生物遗传中间充分体现遗传信息、秘码的双链结构就是六十四卦之数,易经和各为揭秘。,龟卦 符号 文字,“易”是象形字,“易”是象形字,它是由月亮之上的太阳变化而来;“经”字的含义类似一个综合各种因素的棚极系统。易经就是变化的极性,代表着生命的光明和黑暗两种

3、力量、白天和黑夜、精神和物质、男和女、天和地等两极构成太极图。在说文解字中,“易,蜥蜴堰蜒,守宫也,象形。”,守宫称为壁虎,在墙壁为壁虎,在草则为蜥蜴。蜥蜴属于爬行动物,有四肢,生活在草丛里岩缝壁中或树洞中,一般俗称四脚蛇、石龙子、变色龙,借“易”为名,大概取其善于变化的特点。 周易博大精深,辞意奥远,但它是通过卦意来微言精义,探索宇宙人生,而这主要依靠卦象来表达。卦是周易的基础与核心。卦是什么?易纬中说“卦者,挂也。言悬挂物象以示人,故为之卦。即训卦为挂,这是音训,但是卦字并没有悬挂的意思,音虽同但意难通。,“易”是象形字,八卦以阴阳为基本,猜阴()阳()的方法是以用土制成的东西,这东西的两

4、个面来代表阴阳,一为平或凸出者,另一为凹者,占卜之时,投掷于地,两块同是平凸面或凹面向上,则画,若一为平凸面向上或凹面向上,另外一个是相反则为,投掷三次,便成一卦。其物为土制,其数为二,故称圭,该字从二土,用于占卜。卜字的表意,遂成“卦字。 还有一种说法,把卦同古天文观测联系起来,古代的先民在水平的地面上竖柱,利用悬绳使之与地面垂直,观察太阳在日出和日落时柱子在地面上的投影,这两个影子,与以柱为圆心、柱长为半径所画的圆的两交点连线就是正东西方向。从考古学上发现,我国的殷商时代,最初的圭,是用泥土堆垒而成,后来改用八尺标竿,为了使标竿保持垂直,便在标竿上系一条绳子,绳子下面悬一重物,其形象颇象卜

5、字。这技术开始为测定方位,后来演化为测天象、定节气,测人事。,古代的先民在水平的地面上竖柱,把卦同古天文观测联系起来,容格和分析心理学,容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是瑞士著名精神病医生,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出生于瑞士乡村新教牧师的家庭,受过严格的医学训练,毕生从事人类心灵奥妙的探索;对佛洛伊德学说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并提出极有影响的集体潜意识概念;平生著作极丰,其研究涉及人类文化思想广泛领域,在表述上具有神秘晦涩的特色。晚年的自传回忆、梦、思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的一生潜意识自我实现的故事。,“个性化”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分析心理学,容格认为,人要在社会中立足,必须具

6、有健康的个性,个性既与先天遗传有关,也与共同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有关。容格是较早重视人格独立和个性全面发展的精神分析家。个性化的过程,来自内外两种因素的 驱动,内因来自于人的“自性”,“自性”要求人格的各组成部分实现统一、和谐、圆融整合;但个性化过程又需要在社会环境的作用下进行,社会环境既可促进也可能影响和干扰“自性”要求的实现。精神世界的三个层面:。意识“象征性的光明”,意识的作用就是辨别、区分自我和非我、主体与客体以及态度上的肯定和否定等。个人无意识与情结,容格认为个人无意识产生的原因有三种情况。过去曾被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淡忘,直至在意识中消失而变成无意识。如生活中的熟人、朋

7、友的名字。原则上可以被知觉,但因缺乏意识的理解而没有被知觉的内容。因内心冲突而形成的无意识,这是个人无意识最主要和最基本的部分,它是在个体化的过程中产生,令人痛苦的思想、悬而未决的问题、人际间冲突和道德焦虑等,它们导致了个人的内心冲突,并且受到意识的压抑,称为“情结。,容格与卫礼贤,荣格领会中国传统文化,是与卫礼贤(Richard Wilhelm)的帮助分不开。卫礼贤居留中国长达20年之久,深通中国古代哲学,还将易经译为德文,当时被认为是最好的德文译本。1920年荣格与卫礼贤相遇,成为学术至交。可以说,荣格最有原创性的一些观念,都与东方思想有关。荣格自己也承认,他的某些观点根本上源自东方思想的

8、启蒙,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同时性原理”之于易经。荣格对他晚年才敢公然提倡的这项原理非常重视,因为如果同时性原理可以成立的话,那么人类建构知识的基本设定因果律,就要受到很大的挑战。荣格认为同时性原理除了可以从心理分析的案例中获得佐证外,主要是易经提供了最为完美的理论基础及程序运作。,容格研究易经,荣格全面探索和研究易经,开始于20世纪初的一个夏季,他决心要弄明白“易经中的答案是否真有意义”。当时,他被自己所见到的“惊人的巧合”迷住了:他发现答案有意义乃是常例。从1920年,荣格开始在治疗中采用易经中所描述的方法,疗效甚显。到1925年,荣格的非洲之行结束,他已经完全熟悉了易经,并对其富有意义的答

9、案毫不怀疑了。关于如何占问易经和对所得答案如何评价,荣格有过这样的描述:“我只是将三枚小铜板轻掷空中,然后它们掉下、滚动,最后静止不动,有时正面在上,有时反面在上。这种技巧初看似乎全无意义,但具有意义的反应却由此兴起,这种事实真是奥妙,这也是易经最杰出的成就”。荣格极高地赞誉易经:“很可能再没有别的著作像这本书那样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生动气韵。”,同时性原理与占筮,荣格对易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心理状态下通过占筮得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结论乃是常有的事,这与他多年的个人经验和临床所看到的情况潜意识中浮现出的心理事件有时会以意味深长的方式与外部事件相巧合正好吻合。所以,他认为正规的占筮活动可以将人的

10、潜意识以象征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显示出心理世界与现实世界奇妙的对应性和平行性这是一种与因果律完全不同的联系,荣格称之为“同时性原理”。,筮法与占问过程正是同时性现象的体现,荣格认为易经的筮法与占问过程正是同时性现象的体现。尽管拈取蓍草或抛掷硬币以起卦的方法,纯属偶然,但是这并不妨碍所得卦爻的涵义,与起卦人主观所要了解的事件在性质上相契合。荣格说:同时性原理认为“事件在时空中的契合,并不只是几率而已,它蕴涵更多的意义,一言以蔽之,也就是宏观的诸事件彼此之间,以及它们与观察者主观心理状态之间,有一特殊的互相依存的关系”1(第209页)。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观察者如何通过“随机”起卦,却能使所起卦爻的

11、涵义与自己主观所希望了解的客观情境相契合呢?荣格的回答是:“易经认为要使同时性原理有效的唯一法门,乃在于观察者要认定卦爻辞确实可以呈现他心灵的状态,因此,当他投掷硬币或者区分蓍草时,要想定它一定会存在于某一现成的情境当中。”1(第210页)这就是说,观察者只有通过坚定诚信的心念来实现卦与事的契合,此乃“唯一法门”。,共时性现象,荣格所说的共时性现象确实存在。如梦中遇到某位从未见过面的人,后来见面时发现那人果如梦中的模样。又如梦中考试的试题与第二天考场上的试题一般无二等等。这一类的事情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遇到,更不是随时随地可以出现,但某些人关于这类事件的亲身感受也绝非杜撰或虚妄。荣格认为,同时

12、性现象不属于因果关系,“但他们之间必定存在着别的某种联系”。就是说,同时性现象的出现一定有它的根源和道理。对此,荣格没能给出周全的实证性的解释。事实上,这正是摆在当今科学和哲学面前的一项有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首先是应当勇敢地、实事求是地承认这类现象的存在。荣格正是这样做的:他长时期关注这类现象,并尽可能地给予理性的理解。他说:“藉着因果律,我们可以解释两相续事件间的联接关系;同时性却指出了在心灵与心理、物理事件间,时间与意义上都有平行的关系,科学知识至今为止,仍不能将其化约为一项共通的法则。同时性这个词语其实一无解释,它只陈述了有意义的巧合之兴起,就其本身而言,此种巧合之发生可以说是偶然的,但它

13、既然如此不可能,我们最好设想它是立足于某种法则,或是奠基在经验世界的某些性质上面。然而在平行事件间,却发觉不到因果连接的痕迹,这正是它们所以具有概然性质的原因所在。在他们之间唯一可以认定,也唯一可以展示出来的环扣,乃是一种共同的意义,也就是一种等价的性质。,没有上帝的“预定和谐”,在易传的世界图景中,没有上帝的“预定和谐”。但是,易传认为天地万物为太极所生,以阴阳为本,宇宙从根本上是和谐统一的。“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乾彖)尽管万物“各正性命”,但是它们同由乾道予“正”,因而能够“保合太和”,相互合作、相互映照,以各种方式,在各种水平上相互沟通。既然在“同气相求”的作用下,

14、“天垂象,见吉凶”,“变化云为,吉事有祥”,那么由此可以想象,世界万物的每一次变动,人事的每一次升沉福祸,都必定会有许多与之具有等价意义的另一些事物相伴而生,如果把它们联贯起来,则会织成一个变动着的可以相互映照、相互解说的“网络”世界。圣人正是受此启发而“象之”,“则之”,从而创造出八卦六十四卦和一套占筮的方法。系辞上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可见,易经六十四卦象及卦爻辞就是一个与宇宙万物生化具有等价意义的象征性模型。,“知识主义者与理性主义者

15、”不适宜占卦,这不意味着易经的体系不属于知识和理性,而是说,它完全属于另一套知识和理性。同气相求和由此产生的同时性现象,不属于因果必然性系统,因此习惯于西方传统科学理性的人,不能理解占筮,从而会产生怀疑甚至排斥心理。而问卦所依赖的正是心灵之气的感应,如果以怀疑排斥的心理对待,发出的气必定产生隔断阻碍的作用,那还怎么可能灵验呢?,问卦人心必须诚,首先,问卦人要有强烈提问的愿望和信心。从“其受命也如响”之“受命”可见,问者的意念很坚定。这一点荣格也注意到了。他说:“要想定它一定会存在于某一现成的情境当中”。意念坚定,发“气”才有力,“感”才能有“应”。其次,问卦人心必须诚,揲蓍之时当屏除杂念。“是

16、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系辞上)“神物”谓蓍草和六十四卦,“斋戒”谓澄静以显湛然纯一、肃然敬惕之心。只有这样,才能“明其德夫”,即贯通主客,明察来事。蒙卦卦辞说:“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渎则不告”,不是因为得罪了神灵,而是不诚敬之“气”为逆气,会阻碍所问之事与所起之卦联通。中庸也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至诚如神。”,问卦人必须心诚,第三,问卦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在静谧中,与相关人的心灵相通。“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智,

17、神武而不杀者夫!”“神武而不杀者”,指极智慧而又深以民之忧为忧的圣人,惟有这样的人才能创造易经筮法,也才能灵验地应用它们。荣格深知,问卦是一种心灵(无意识)的沟通,所以关于问卦人的主观条件,他同样非常重视。他说:易经彻底主张自知,而达到自知的方法却很可能百般受到误用,所以个性浮躁、不够成熟的人士,并不适合使用它,知识主义者与理性主义者也不适宜。只有深思熟虑的人士才恰当,他们喜欢沉思他们所做的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物。但这样的倾向不能和忧郁症的胡思乱想混淆在一起。 易经的精神对某些人,可能明亮如白昼;对另外一个人,则晞微如晨光;对于第三者而言,也许就黝暗如黑夜。不喜欢它,最好就不要去用它;对它如有排斥心理,则大可不必要从中寻求真理。荣格实际上强调了“至诚”的重要。尤其应当注意的是,他提出“知识主义者与理性主义者”不适宜占卦。这丝毫不意味易经的体系不属于知识和理性,而是说,它完全属于另一套知识和理性。同气相求和由此产生的同时性现象,不属于因果必然性系统,因此习惯于西方传统科学理性的人,不能理解占筮,从而会产生怀疑甚至排斥心理。而问卦所依赖的正是心灵之气的感应,如果以怀疑排斥的心理对待,发出的气必定产生隔断阻碍的作用,那还怎么可能灵验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