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观照下的语言哲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331709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观照下的语言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观照下的语言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观照下的语言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观照下的语言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观照下的语言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观照下的语言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观照下的语言哲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观照下的语言哲学 陈羽 摘要:当代语言学作为学科确立不过 100 多年的历史,而马 克思主义哲学在此之前,既有对文学语言的积极继承,也有对语言 学方法论意义上的有益借鉴。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观照 下,对于一般意义上的语言哲学进行解析,文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 面的内容:文学语料的客观选取与研读;辩证唯物主义对语言 哲学的启发;历史唯物主义对语言哲学的启发。 教育期刊 关键 词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语言哲学 语言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 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现代语言学作为学科的 确立则以“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对于“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为标示。 索绪尔

2、说过,对于符码来说,“没有正面的规定,只有差别”。在这 一点上,索绪尔倒真是接近马克思、海德格尔的“关系本体论”。 虽然这里论述的是结构主义语言学这一流派的主旨之一,但是扩大 到整个语言学学界,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语言学家和哲学家都 注意到了思考某一现象的总体性。鉴于篇幅所限,本文不可能将所 有的语言学流派进行穷尽式的概括分析,以下将主要以马克思主义 的科学方法论为指导进行论述: 一、文学语料的客观选取与研读 从语体来看,最大的分类为口语和书面语,而书面语中的文学语言 则是语言学丰富的资料来源之一。本文拟单就文学语料方面,分析 马克思对其的关注和相关研读。 1.马克思对文学的关注 马克思在

3、中学时代就扎实地掌握了希腊文和拉丁文,阅读了著名的古希腊、 罗马作家荷马、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柏拉图、西塞罗、维吉 尔、奥维德和塔西佗的原作。 语言和文学的关系,犹如果树上树 干与花叶的关系。文学脱离了语言无所附着,而语言中的重要表现 形式之一则是文学。马克思认为,英国出色的小说家如狄更斯等人, 他们的描写明白晓畅且令人感动,而小说中揭示的政治的和社会的 真理,比那些政治家和道德家合起来所作的还要多。 2.马克思的文 学修养 中国当代作家张贤亮在其名作绿化树中曾经描写过主人 公阅读资本论的心理活动,主人公张永麟出身于小资产阶级的 家庭,从衣食无忧的有产者的少爷突然跌入社会最底层,而且是以

4、被约束的对象进入最朴实的农民阶层,他心理的巨大落差在阅读 资本论后得到了释然:我还没有完全弄懂他说的意义,但他那 明快流畅的文学性的美就紧紧地攫住了我:每一页都有今我叫绝的 句子。他的思维逻辑是严密的,而阐述时采用的却是写诗的大跳手 法和意指手法。 这里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年 代,老百姓(包括主人公章永麟这种特殊身份的人)只被允许阅读 的文本仅限于著作、鲁迅著作或者官方文学。文中 马缨花的形象,厚重如油画,美丽如雕塑。张贤亮在小说中,借用主人公的心理语言艰苦剖析了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命运,而他则自觉 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 3.借用文学语言表达哲学理念 马克思对于莎士比亚戏

5、剧中的语言非常熟悉,他经常拿莎剧中的名 句来说明问题: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 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 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马克思:资本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第 152-153 页;莎士比亚:雅 典的泰门第四幕第三场莎士比亚全集第 8 卷第 176 页)马克 思借用戏剧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哲学理念。即在金子面前,人人拜倒。马克思恩格斯与莎士比亚这本书收集的语料非常广博,可见马 恩的文学修养极为丰厚。再如但丁的“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世 人耳熟能详,但马克思并不介意借用众人皆知的名句,他的文风具 有雅俗共赏

6、的一面。 4.马克思哲学语言中的隐喻与类比 隐喻。 第 179 号科伦日报枯燥无味的社论究竟是海尔梅斯本人写的或 是他的儿子山羊神帕恩写的,让读者去解答吧。但该者首先应记住 一点:希腊的海尔梅斯是一位雄辩之神和逻辑之神。(马克思;第 179 号,科伦日报社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 第 109 页)马克思用希腊神话中神使海尔梅斯同德国反动政论家、 科伦日报编辑海尔梅斯的同名,讽刺了编辑海尔梅斯伙文学 水平低劣。马克思说科伦日报的社论不论是海尔梅斯写的还是 他的同伙不中用的宣传家所写的,反正一样,都是“枯燥无味”。 这里是顺势拈来的类比,而神话中山羊神的形象则让德国的普通读 者理解了马克思的寓

7、意。 “这种苦役单调得令人丧气,就象息息法 斯的苦刑一样,劳动的重压,象巨石般一次又一次地落在疲惫不堪 的工人身上。”(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第 463 页) 息息法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国王,他因为受罚永远推 运推不到山顶上去的巨石。比喻的力量在马恩文本中随处可见。此 处,文中已经消解了息息法斯作为恶人而受罚的意味,而仅仅用推 永远也推不完的巨石来比喻工人的无休止的劳作。 类比。诗人们 记述,独眼巨人波利菲米斯答应乌利斯,要对他表示友好,那就是 先吃掉他的同伴,最后再吃掉他。 是啊,这也是一种服务和很大的 行善。(马克思资本论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6 卷第 692 页) 上文

8、中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深刻揭露了高利贷者的吃人本质, 而这一本质却掩盖在所谓“后吃”的伪善之下。 皮佩尔一天天越来越 自满和庸俗了,他笑的时候,脸上出现的皱纹,比两个印度地图上 的弯纹还要多。真是个老马伏里奥!(马克思致恩格斯,1854 年 4 月 22 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8 卷第 347 页)马克思 把皮佩尔比做马伏里奥,批评他因庸俗自满而屡出洋相。 马克思的嘲讽用语辛辣而不留情面。令人忍俊不禁。讽刺笔法,似乎在写作 具有批判性的作者笔下颇为常见。如毛泽东、鲁迅。此处的超常类 比,实际也具有夸张的意味。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文学典故 这本书辑录的语料,从圣经到莎士比亚的作品,从格林童话到海

9、涅 的诗歌,马克思恩格斯的引文、隐喻、类比俯拾皆是。 二、辩证唯 物主义对语言哲学的启发 在 1844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各自完 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转变。 这个转变,是他们后来合作的基础。在马克思理论活动中始终贯穿 着一种彻底的批判精神。 反对教条化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中 重要的理念之一,如果能理解这一点,那么,在语言哲学中,所谓 一以贯之的语言分析方法似乎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就拿转换生成语 法来说,乔姆斯基早年创立了这一学说,试图论证所谓的普遍语法, 而所谓先验的儿童习得语法的过程,又难以通过实例加以验证,于 是该学说自身也在不断修正,而在修正的过程中

10、,所谓最简方案, 是近期的成果。 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一 直到 1844 年,马克思在批判和扬弃前人思想的基础上,逐步走向历 史唯物主义。张一兵先生也特别强调,不顾历史发展,同质地看待 思想家的理念具有非法性。 由此,语言观也是如此,针对不同民族 的语言,分析方法的立场的异质性,同一语言观在自身发展过程中 的扬弃性,以及某一语言观的局限性,都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以黄伯荣本的现代汉语为例,学界对这本经典已经展开了一些 批评,比如语料陈旧,分析方法不能与时俱进等等。但是就目前看 来,诸多版本中想要拿出一本与其抗衡,并获得很多高校的认同, 也非易事。黄本现代汉语如果想不被动

11、摇地位,必须与时俱进,更 新语料,并且拓展视野,吸收诸家之长。而其他的同类教材,则可 以在学习或扬弃前人的基础上,获得一席之地。 语言观的辩证法也 是对语言观的不断自否定、他否定,从而进行发展。当然,观点本 身毫无争议的部分,必须要加以坚持和肯定。“常人不是人,而是一 种对人的周围性指引。这种指引,是一种无脸的暴力。”为了避免 这种“无脸的暴力”,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则是语言学应有的态度和 方法论。 三、历史唯物主义对语言哲学的启发 马克思一再强调问 题的解决只能由人们根据特定的环境和条件拉照历史辩证法的逻辑 来解决。语言观的语境问题由此显得特别重要。一般来说,语言学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有两

12、个大的层面可以分析,即历时的和共 时的。历时的如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比较(如广韵音韵体系与现 代汉语语音的对照),共时的可就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来对语言现象 进行分析。而其中流派众多。 站在印欧语系的立场上,无疑会得出 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词性没有英语明确的结论,但是如果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我们会发现,汉语词语的多功能性是其重要特点,而多 功能当中看其主要功能,会对我们确定词语的词性有帮助,至于其 次要功能是否能使其获得某一词性,得看该词语出现的频率,被认 同度有多高,以及生命力如何。(当然,也得注意其词汇意义,以 及结构关系) 比如近些年出现的副名结构“很中国”“特男人”“很淑 女”,后面的这些名词

13、有人认为具有了形容词的特征,但是不能因为 这些名词具有了描述性的语义特征,就简单地认为它们转化为了形 容词,理由如前。 1.马克思主义及相关理论中的生成性 共产主 义宣扬手段的普及性。共产主义信条草案草拟于 1847 年 6 月 9 日的伦敦,当时的秘书是海德,主席是卡尔席尔。 这一草案,采 用了问答式来拟定,问题和回答都简洁明确,令人耳目一新。 如第 22 个问题:共产主义者摈弃现存的宗教吗? 答:共产主义则是这样 一个发展阶段,它使一闭现存的宗教成为多余的东西,并归于消亡。 在 1847 年,共产主义同盟成立之初,领导人们就将普及这些思 想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加以贯彻执行。因为受教育程度不高

14、的劳动 者们,对其用太多专业哲学理念的术语,完全起不到推广和传播的 效果。而问答式,做到了细则化,明确化,简易化。而在共产主 义同盟章程中特别指出,同盟分为支部和区部,其中第十条中提 到“各支部彼此不得相识”。从问答式草案以及这条规定可以看出, 当时的大语境使得共产主义的信条普及时,既要注意到针对普及对 象的大众性,又要注意到组织关系的机密性,而后者是保证政党纯 洁性以及使之能够存活并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 从相似到表象。 福柯以为“词语反映对象、主体投射和拟人化客体。”概念义主要 指一个词语的理性色彩,即“人对物的客观塑形”,而附加义则是一 种“主观语言投射”,比如情感色彩、语体色彩。(如红色

15、在中国的 特别寓意),在语境中,某一词语的主客观的内涵和外延都不尽相 同。(一位马来西亚同学说她们过年时,发“青包”,用绿色的纸包 钱。) 关于客观事物,就笔者所见,应存在好几种类型: 其一是可 见可感的物质世界,而对于客观外在事物的模拟,这也是汉民族早 期造字法以象形字为主的原因之一,象形字的理据在于模拟自然界 事物的外形,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容易沟通理解。即使是当下,婴 儿在牙牙学语时,对于名词和动词的掌握也比抽象的代词容易。 (对于 3 岁的孩子,“阿姨叫你把糖给她吃”这句话,孩子有时会难 以转换其中的人称代词) 其二是口耳相传的物质世界,即并没有亲 见。如笔者从来没见过真正的埃菲尔铁塔,

16、但是并不能否认它的存 在。其三是无形的物质世界,如空气、粉尘、阳光。 其四是人们的 心理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投射,如唯心论者创造出的神的世界。而 唯心论者多坚持一神论。 人们从事物的直接认识转向语言从客观世界的抽离,即语言成为再现式的表象是福柯的主要观点之一。“词与 物”的构序是主观与客观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具有异质的区别,主要 表现为抽象与具体,一般和特殊。 2.象征性概念 黑格尔常说,一 个纯真童稚的孩子与一个饱经世事的老者说出同一句话(能指), 所指将完全不同。说话人由于阅历和经验的差异,在对同一事物 的理解上,所指即该事物的概念义会有所不同。如“年轻”这个概念, 不同年龄的人对其的范围具有模糊性的理解。象征义则存在于主体 对于客观事物的抽象中。 拉康以为“树”的概念并不代表具体存在的 某一种树,而只有去除了一切具体实体,作为象征的概念才能得以 存在。在语言学中,一般认为,“树”为上位词,各种树为下位词。 个人觉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