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幸福观培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328515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大学生幸福观培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大学生幸福观培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大学生幸福观培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大学生幸福观培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大学生幸福观培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大学生幸福观培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大学生幸福观培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大学生幸福观培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幸福感现状不容乐观,其重要的一个影响 因素就是心态问题。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正确幸福观,如何从心理的 角度对其进行健康的教育,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面前 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的幸福感现状,及其 心理影响因素,并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角度进行了培育探讨。 关键词:幸福观;幸福感;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幸福 感现状不容乐观,其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心态问题。如何培养 大学生的正确幸福观,如何从心理的角度对其进行健康的教育,是 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高校 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幸福观

2、教育,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的精神 追求与幸福追求达成一致。 一、解读幸福感与幸福观 幸福是 指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实践中,由于目标和理想 的实现而感到精神上的满足。它是一种感受良好时的情绪反应,一 种能表现出愉悦与幸福心理状态的主观情绪。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 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包括生活 满意感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可以 看出,幸福感是人们对幸福的感受,其强弱与否与其对幸福的看法 和其人生态度等密切相关,也即幸福感与人的幸福观有着直接的、 内在的联系。 二、大学生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调查 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辽宁省某

3、高校学生 160 人进行了幸福感和心理 健康状况测量,量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总体幸福感量 表(GWB)修订版。回收问卷 160 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 151 份,占被试总数的 94.4%。调查结果使用 SPSS19.0 进行统计分 析3。 (二)调查结果 1.学生幸福感分析 根据修订后的总 体幸福感量表(GWB)的全国常模,将男性得分为 75 分,女性得 分为 71 分以上者确定为总体感觉幸福人群,此分数以下人群确定为 总体感觉不幸福人群。调查结果显示,感到幸福的学生占所调查总 人数的 35.1%,感到不幸福的学生占所调查总人数的 64.9%,具有 不幸福感的学生所占比

4、例远远大于有幸福感的学生,说明大部分学 生幸福感不强。 2.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分析 经分析,学生感觉 有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的人数比例为 8.6%;学生感觉有症状, 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存在心理困扰者的人数比例为 57.0%;学 生感觉良好,心理健康者的人数为 33.1%。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存在 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 3.幸福感和 SCL-90 两变量的相关分析 经相关分析后发现,学生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非常显著地 负相关,系数为-0.474,即 SCL-90 分数越高,幸福感分数就越低, 说明心理问题越多,幸福感就越低。 4.不同类型学生在幸福感和 SCL-90 上的差异比较 (1)不

5、同年级学生在幸福感和 SCL-90 上 的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年级组的学生在幸福感和 SCL-90 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一年级学生和三年级学生、一年级学生和 四年级学生在幸福感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他年级组之间不存在 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一年级学生因为刚刚进入大学,幸福感比 较强烈,而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因为即将面临就业与考研的选择以 及找工作的困难和境遇,因而他们会很少体验到幸福感。在 SCL-90 测验上,一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他年级组之 间不存在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一年级学生经历了高考的洗礼, 其心理健康水平可能会稍逊于二年级学生。 (2)不同性别学生 在幸

6、福感和 SCL-90 上的差异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学生在 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差异显著。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心 理问题,但是女生的幸福感要比男生更加强烈,差异边缘显著。可 以解释为本研究所调查的高校为一所工科院校,男生数量比较多, 而女生的数量比较少,因此,女生可能会相对于男生来讲,感觉很 幸福;此外,女生在主观上容易感知到幸福,会主动去思考自己关 于幸福与否的问题,而男生在这方面没有女生表现得更细腻,因此, 他们不会主动去思考关于幸福的问题。 (3)不同政治面貌学生 在幸福感和 SCL-90 上的差异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政治面貌的学 生在幸福感和 SCL-90 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7、 (4)不同职务学生 在幸福感和 SCL-90 上的差异比较。结果显示,不同职务的学生在 幸福感和 SCL-90 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干部的幸福感要比普通 学生强,心理健康水平高,且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具有统计学的 意义。其原因可能为,身为学生干部的学生在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 优越,因此自信心比较强,容易感知到幸福,且心理状态也自然达 到了愉悦的境况。 (5)不同专业性质学生在幸福感和 SCL-90 上的多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专业性质学生在幸福感和 SCL- 90 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幸福感方面,工科学生的幸福感要弱于文科 和艺术类学生,但理科学生的幸福感却强于艺术类学生。分析其原 因可能

8、为工科学生一般男生比较多,而文科和艺术类学生女生多, 然而理科学生的幸福感却强于艺术类学生,这可能说明理科学生的 幸福感知度要弱些,即很容易感知幸福。在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理 科学生要强于艺术类学生,其原因可能为艺术类学生比较感性,相 比理科学生来讲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6)不同籍贯学生 在幸福感和 SCL-90 上的差异比较。结果显示,不同籍贯学生在幸 福感和 SCL-90 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城镇的学生要比农村的学生体 验到更多的幸福,且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农村的学生。其原因可能 为家住城镇的学生要比农村的学生在生活等方面有优越感,自然会 容易感知到幸福,而且心理健康水平也要高些。 三、影

9、响大学生 幸福观形成的心理因素 从以上的调查中发现,目前大学生的幸福 感普遍偏低,主要是因为其未建立正确的幸福观,不知道如何去评 价和感知幸福。而幸福观及幸福感的形成,其影响因素众多,心理 因素是重要的一个。 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到 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心理因素有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 个性特征、成就动机等。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邢占军就从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社会 信心体验、成长进步体验、目标价值体验、自我接受体验、身体健 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人际适应体验、家庭氛围体验 10 个方面对 我国居民的幸福感加以度量4,其中大多数方面

10、都属于人的心理因 素的内容,此外还把“心理健康体验”单独提了出来,这更显示了 人的心理因素对于幸福感及幸福观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造成目前大学生幸福感低的原因除了上述调查结果中的不同学生类 型造成的差异之外,从心理层面上的原因有比较心理、没有目标、 消极心态、不知道奉献和过于焦虑等。 四、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 生幸福观培育中的路径探析 (一)加强低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 划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包含职业理想规划、职业选择规 划和学习目标规划。大学低年级学生的主要任务更多的是尽快融入 新的集体,适应大学生活,抓好基础课的学习。因而要大力加强低 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包括职业理想的规划、职业

11、选择的规划和学 习目标的规划。 (二)加强高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 大学 高年级的学生因为会直接面临着考研与就业的选择,以及如何才能 找到理想的工作,因而此时的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态问题,应 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首先,让学生秉承正确的就业观念 非常重要。其次,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就业心理准备。最后,让学 生学会选择。 (三)加强对普通学生的幸福观引导 从以上的 研究中发现,作为学生干部要比普通学生的幸福感要高,因此要加 大对普通学生的幸福观教育。首先可以通过沟通交流或者通过对学 生的幸福感采用自陈量表的形式进行评估,分析出学生本身对幸福 的认识,总结出学生出现错误幸福观的结点,针对这一

12、结点进行心 理辅导5。 (四)加强对于特殊群体的幸福观教育 通过研究 结果得知,农村群体的学生幸福感较低,因此应该加大对以上特殊 群体学生的幸福观教育。首先,应通过多种渠道如心理行为训练等 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其次,多与特殊群体学生进行谈心、鼓励其多 参加课外活动、给予其积极关注等。此外,还可以通过量表测验加 分析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估和指正,从而对其进行幸福观教育。 (五)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 积极心理学家赛里格曼等人研 究发现,有六种美德和二十四种积极人格特质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个 体身上。六种美德是智慧、勇敢、仁慈、公正、律己、卓越,二十 四种积极人格特质是创造力、好奇心、开明、好学、洞察

13、力、诚实、 英勇、坚持、热情、善良、爱心、善于交际、公平、领导才能、团 队协作、宽容、谦虚、谨慎、自律、鉴赏、感恩、希望、幽默、虔 诚。这些积极人格特质在不同年龄的人身上表现会有所侧重,但是 这些积极人格特质对提高人们生活的满意度很有帮助6。大学生群 体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应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 等形式帮助学生形成以上的人格,从而为大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坚 实的基础。【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周边成为 了各种人群众聚集的地方,由于高校周边的特殊性和社会治理相对 滞后性,高校周边安全隐患突出。这既有高校自身教育的因素,也 有社会治理不到位的因素。为此,需要整合各方面力

14、量,创新高校 周边环境治理路径,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关键 词】高校周边 安全隐患 创新 治理路径高校周边环境是指以高校校 园为中心,受到高校辐射带动,并与高校相互影响的自然环境与社 会环境的总和。高校周边环境是因高校而存在,反过来对高校的改 革发展又产生影响。高校周边良好的环境,能有效地促进高校的人 才培养;反之,则直接影响高校的安全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本文 就当前高校周边安全隐患和治理路径创新做一粗浅探析。一、高校 周边安全隐患主要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逐步进 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校生人数的剧增是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最直接的一个表征。

15、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 和高校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高校成为了一个“商机无限”的 地方,因此,高校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吸铁石”,吸引了各式各样 人群的到来。大量人口的聚集和相对滞后的社会治理,使得高校周 边的安全隐患比较突出。(一)高校师生人身安全存在隐患。高校的 聚集功能十分明显,一方面,高校把各类优秀人才和学生招进校园, 另一方面各类捕捉“商机”的人员也聚集到校园周围。聚集在高校 周围的人员十分复杂,有当地居民,也有外来人员;有经商的、打工 的,也有社会闲散人员,还有一些流窜人员、复杂人群的聚集,使 得校园周边环境十分复杂。这些人员中,由于目的不同,或是为了 经济利益的争夺,或是为了土地权属的

16、争议,或是为了个人权益的 争纷,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矛盾激化引发的冲突,对高校和高校 师生的人身安全带来了隐患。在校园周边,林立的各种吧、酒吧、 歌舞厅、小旅馆、出租房等存在着无证经营的情况,经营者与高校 学生之间由些细小矛盾引起的打架斗殴现象也时有发生;还有一些经 营者为降低成本,没有按要求安装和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特 别是消防设施,这给在这些场所消费的学生人身和财产上的安全带 来了隐患。更有甚者,如社会闲散人员、流窜人员,在高校周边游 荡,时刻都威胁到高校师生的安全,尤其是位于城乡接合部的高校, 师生遭到勒索、敲诈、抢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二)食品安全 存在隐患。饮食消费是高校学生最主要消费,高校学生消费的特点 是希望得到“物美价廉”的食品。由于高校学生人数众多,需要各 异,对食品的要求是花样多、变化快,这对于首先要保证不同收入 家庭的学生均能有饭吃、不能随意涨价的学校食堂来说,是巨大的 挑战,无论是人工成本、原料成本等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时刻变化 的需求,这为校园周边的餐饮业带来了“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