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创新法律文化实现法治现代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321197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创新法律文化实现法治现代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论创新法律文化实现法治现代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论创新法律文化实现法治现代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论创新法律文化实现法治现代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创新法律文化实现法治现代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创新法律文化实现法治现代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论创新法律文化实现法治现代化浅论创新法律文化实现法治现代化 导读:创新法律文化实现法治 现代化 【摘要】在非经济现代化领域中,法治现代化显得尤为重要。 市场经济的运转需要法治,法治的开展以一种法律主治的新文化 法治文化为基础,而法治文化的形成又离不开法律文化的进步。构 建先进的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是推进 中国法治现代化的灵魂所在。【关键词】法律文化 法治文化 中国法治现代化现代化通常是指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现象,法治与现代 化的结合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建立,社会经济变革而产生的,法治现 代化日益成为学界讨论的焦点。实现法治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统一 的法律体系,而后正确

2、、有效地实施法律。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 法律文化都起着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作用,是法治得以实现的根 本前提。有法律并非就有法治,而法治必须依赖法律。因此关于法 律文化创新理由的研究对推进我国法治现代化具有重大作用。法律文化、法治文化与法治现代化三者关系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的关系。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都是社会文 化的一部分,二者存在隶属关系,法治文化属于先进的法律文化。 法律文化除了良好的法治文化之外,还包括非法治文化,例如具有 两千多年的中华法系,由于“亚细亚生产方式”和宗法文化的影响, 导致刑事法制的发达,这样的法律文化使人们产生了法即刑罚和法 即不平等的观念;再如违反法治平等原则的法律文化,历

3、史上就有 一种种姓法律制度,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这两者皆是非法治文 化。总之,法律文化是法治文化得以发展的前提,而法治文化则是 法律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法律文化、法治文化与法治现代化的关系。法律文化对法治现 代化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作用:一种是先进法律文化带来的正面推动 作用,另一种是落后法律文化导致的负面阻碍作用。先进的法律文 化,能够有效地推动社会法治的进步,加快法治建设的步伐,有利 于推进现代化进程。落后的法律文化,主要是受到几千年封建法律 文化的影响,如今在中国也普遍存在。回顾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 的历程,在法治建设进程中,随处可见封建法律文化阻挠的影子。法治文化的构建是推进中国法

4、治现代化的基石,是突破法律悖 论的精神依据和推动法律进步的重要支撑。通过法治文化的建构可 以树立良好的法治理念,为立法、执法、守法等的实施提供指导和 保障。而法治文化的发展以法律文化为基础,只有对落后的法律 文化进行创新才能构建良好的法治文化。另外,法律文化对其他文 化形态的方向和发展具有主导性作用,为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宗教文化等提供某种背景作用的保障。因此,只有不断创新法律文 化,从而构建文明的、先进的中国特色法治文化,才有望真正实现 中国法治现代化。法律文化的滞后性阻碍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并不是在其社会机体中自然形成的,而是受 外力影响的一种必定而无奈的结果。中国社会真正有

5、作用的法治化 进程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如此短暂的几十年,要想 改造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谈何容易;况且当下推进法治进程的法 学理论界受到中国学术体制管理量化模式的束缚,造成学术腐败以 及知识断层,法律文化的滞后性为我们实现法治现代化带来了重重 困境。法律文化滞后的内在因素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中国目前存 在种种社会理由,究其理由,表面上看是在于制度,实质在于文化。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一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人治”的法 律文化,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第一,传统法律文化形式上表现为工具主义。中国旧社会中 “出礼入刑”、“德主刑辅”、“纲常礼教”等儒家思想盛行。传 统法律文

6、化以儒家学说为理论根据,人们将儒家 的“礼”作为 约束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而将法律视为次要品,只起到辅助作用。 法律成为社会 和国家行政的附属品,缺乏其独有的个性和功能。第二,传统法律文化实用上主张和合主义。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的传统法律文化否认了墨家的“尚同”主张,发扬了“和而不同” 的思想和周易“尚中”的观念。面对充满矛盾、复杂多变的世 界,主张“执两用中”的观点,讲求中庸之道,反对极端的做法。 一方面,承认万事万物皆存在差异,认识到世界是多元化的;另一 方面,对待矛盾持调和态度,主张和为贵,讲忠恕,讲仁爱,倡导 息事宁人,反对冲突,反对争斗。第三,传统法律文化观念上强调集体主义。以家族本位

7、为精神 原则的传统法律文化倡导“宗族集体主义”观念,中国传统社会隆 礼重德、重农抑商、任公而不任私。韦伯认为,“宗族集体主义体 现了一种与近 性法律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亦即强调适应现世 而淡化对现世的理性改造,注重宗法秩序而忽视个体自由,注重实 质公道而排斥形式法原则”。以上归结并不能涵盖所有传统法律 文化的积淀,仅仅是从思维模式以及法律的社会文化基础等方面加 以阐述。法律文化滞后的外在因素学术体制的间接阻碍。法治的进步 和法律文化的创新取决于法学界的理论推进。所以一个健全的学术机制对于推进和实现法治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欠缺健全的 学术机制不可避开会导致学术贡献上的混乱,主要体现在:第一

8、,法学教育目的的功利性。现行法学教育的目的很明确, 要么为培养职业法律工服务,大力提倡报考司法考试,在某种程度 上,似乎法学教育就是为学生通过司法考试而设置;要么为培养理 论研究型人才服务,当然也存在职业法律工创新法律文化实现法治 现代化由的好帮手提供, .同时兼任法学理论研究者的个案。以 上两类人才是目前我国法学教育的培养宗旨所在。即使法学教育设 置的初衷不为此,但实际上却导致这种现象的存在。其结果要么导 致了人才的官僚化,要么导致了人才的学院化,而真正深入民间去 推进法治发展的案例稀少,社会目前状况与理论研究脱节,公共知 识分子都离开了公众,进入了政府机关、单位或者高校,开始其官 场的应酬

9、或者高深莫测的理论研究,不再深入社会做实地调查和为 民众呐喊。第二,学术评估量化管理的失策。在科研评价体系中,科研行 政部门通常会根据量的多少来评定职称,或是决定奖金的发放,因 为量化管理具有标准清晰、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诚然,评估要有 一定的依据,学术的行政管理部门对研究者每年必须在何种“等级” 的期刊,发表多少篇合乎要求的文章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而且还与 评定职称、津贴、奖金等方面挂钩,为了不影响自己来之不易的工 作和身份,研究者只能一味追求数量而非质量。在这种情况下,研 究者不能不以“量”为指标,通过 3 浅论创新法律文化实现法治现代化 导读:创新法律文化实现法治 现代化 n整理提供,希望对

10、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中国特色法治文化, 才会为中国推进中国法治现代化注入新的能量。中国的法治之路还 非常遥远、漫长,充满艰辛,希望通过国家对法治进程所遇困境的 重视,并采取相关补救措施,以期待迎来中国法治现代化的美好明 天。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浅论创 新法律文化实现法治现代化 导读:创新法律文化实现法治现代化文 化的主导作用”,政治与法律,2006 年第 5 期,第 145 页。 许纪霖在华中科技大学第 1326 期人文讲座上的发言,题为“如何 重建公共性: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分化与选择”,2007 年 12 月。 张锡勤:中国传统道德举要,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1、1996 年,第 92 页。 唐晓林:“法治现代化和市民社会的促 成”,行政与法,20 (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 2 期,第 57 页。蒋德海:“论法律文化对其他文化的主导作用”,政治与 法律,2006 年第 5 期,第 145 页。许纪霖在华中科技大学第 1326 期人文讲座上的发言,题为 “如何重建公共性: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分化与选择”,2007 年 12 月。张锡勤:中国传统道德举要,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 社,1996 年,第 92 页。唐晓林:“法治现代化和市民社会的促成”,行政与法, 2006 年第 6 期,第 43 页。卢萌:“科研量化管理体系研究”,中国高校科技, 2011 年第 12 期,第 20 页。邓正来:中国书评第三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第 97 页。罗耀培: 法治的反思与展望,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第 150 页。谢晖:价值重建与规范选择中国法制现代化沉思,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第 271 页。马长山: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年,第 262 页。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 版社,2003 年,第 338 页。田成友,肖丽萍:“法治模式与中国法治之路”,法学, 1998 年第 9 期,第 22 页。责编/王坤娜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