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321131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论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论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论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论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浅论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宪法意识是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中, 培养和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正成为时代发展的强烈要求。本文对培 养和提高公民宪法意识的必要性及途径作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 公民; 宪法; 宪法意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集中规定了国家的 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在国家法律体系中 处于核心和统率地位, 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活动的最 高行为准则。在中国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 公民 宪法意识水平急需进一步提高。所谓宪法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具 体表现形式, 是人们关于宪法现象的知识、观点、心理和思想的总

2、 和。它包括人们对宪法的本质、价值、功能的看法, 对现行宪法的 要求和态度, 对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的认识以及对宪法的权威 性的认识等。公民的宪法意识是推动宪法实施和国家民主、法治进 程的重要精神力量论文, 也是衡量国家法治成就的重要标准。在中 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过程中, 我们应把培养和提高公民宪法意识 置于十分突出的位置。 提高公民宪法意识的时代要求 当代中国的 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然而我们必须 清醒意识到法治的实现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过程本论文来源于 lw.nw.free 机毕业交流平文 fr.n 百平台平台业设计论文文,计算.n 文 毕.n 百万计算,业论机毕

3、论文百, 甚至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增强 公民的法律意识对于法治的实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宪法意识 作为法律意识的核心组成部分必将在其中处于首要地位。胡锦涛同 志 2002 年 12 月 4 日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二十周年大会的讲 话中强调要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和宪法权威, 对广大公民 学习宪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提高公民宪法意识是实行宪政、 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依法治国, 首 先意味着依照宪法治国。实行宪政, 是当代国家的普遍做法, 也是时 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实行宪治离不开宪法的最高法律权威的 确立以及人们形成的普遍的对宪法的信仰, 自觉做到按照宪

4、法的规 范、原则、精神行事, 使宪法得以真正贯彻实施。从实际情况看, 我 国公民的宪法意识尚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宪法是人民意志的最集中 体现, 它所反映的人民意志具有终极性。宪法确定了国家权力的行 使方式并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国家权力的行使必须符合人民的意 志, 促进和保障人民的根本权益。国家权力来自于人民, 人民是国家 权力的所有者。它虽然是由不同的国家机关分别行使, 但最终要靠 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执行。这部分公民宪法意识水平的提高, 对于 正当合法地行使国家权力至关重要。宪法实施的主体虽是广大人民 群众, 但从现阶段看, 国家机关公职人员依照宪法的原则精神公正执法则显得更为关键。普通公民对宪

5、法、法律的信任依赖于宪法、法 律得以公正贯彻实施。对此, 我们需要澄清对宪法的一些片面认识。 在我国, 有些公民认为宪法高高在上, 把宪法看成是党的纲领性文件, 甚至否认宪法是法律, 曾出现了一种所谓不怕违宪、只怕违法的不 正常现象。这些错误认识对形成正确的宪法意识是一个障碍。 首先,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当然是法律,22 具有 法律的一般特征并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也即宪法规范当然地具有 国家强制力; 其次, 宪法进入司法领域是大势所趋, 建立宪法诉讼制 度是实行宪政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2001 年 8 月 13 日的“齐玉 苓诉陈晓琪”案, 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中

6、,第一次直接适用了我国宪 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相关规定, 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虽 然法学界对批复有颇多争议, 但它对人们全面认识宪法,树立宪法意 识客观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确立和 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 再加上司法实践经验的 总结,算机费毕业论毕业, 建立我国宪法诉讼制度的条件已渐趋成 熟。因此, 广大公民必须正确认识宪法的地位及作用, 能够懂得运用 宪法武器同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和现象作斗争, 实现宪法的应有价 值。2、提高公民宪法意识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客观 L15 论文,毕业 论文文论文平台百百算机毕,毕业论文业论计,毕业要求列宁说: “宪法

7、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1 世界各国宪法虽在结构和内 容上有所差别,但关于国家权力的行使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均有规 定, 其中对公民权利的规定及保障其实现是根本目的。所以宪法向 来有公民权利保障书的美称。从宪法的产生可以得知, 宪法并非自 然生成之物,而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人们对民主的追求而有意识 构造的产物。宪法是为了规范和约束国家权力而产生的, 其根本目 的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我国宪法在规定公民基本权 利方面正不断向前推进。在 2004 年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中, 已明 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宪法原则确立下来。另外, 在保护公 民财产权方面也有重大进步等等。宪法的

8、这些规定实质上是人民意 志的反映和客观要求。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公民的权利要求 将会不断增强, 这当然需要在宪法中反映出来。宪法所规定的只能 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它是人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法国 1789 年人权宣言指出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 宪法, 这成为后来宪政的基本思想。在我国, 由于文化传统的影响, 公民的义务观念浓厚而权利意识淡薄, 对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 还缺乏明确的认识, 这是导致宪法意识淡薄及对宪法存在误解的主 要原因之一。只有普遍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 才能正确了解我们每 一个人所享有的这些权利, 才能逐渐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宪法权利的观念。我们已经看

9、到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及人们权利意识的逐步增 强。“非典”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但却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国家 始终把保护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放在第一位。从2003 年中国人权 事业的进展的报告中可以看到: 全国各级人民政府逐步建立健全 发言人制度, 并健全了相关的公开制度, 有力地推动了政府政务信息 的公开透明, 使公民享有了更多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公共事务 的权利。2 从某种意义上说宪法意识的核心就是公民权利意识。 培养公民宪法意识的途径 近年来, 随着我国宪法学的发展和普法活 动的深入开展, 广大公民的宪法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距离宪政 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我国公民在各部门法律意识的发展

10、方面具有 不平衡性特点, 比如宪法意识要低于其他部门法律意识, 虽然很多人 知道宪法处于法律体系中的最高地位。这种公民宪法意识水平与宪 法地位间的不协调状态急需改变。从我国实践看, 培养和提高公民 宪法意识可从以下途径着手。1、以宪法修改为契机为培养公民宪法 意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 突飞猛进, 制定和修改法律的进程也大大加快。宪法当然也需要随 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有人认为我国宪法修改频率过高, 不利于 宪法的稳定。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看法。相反, 宪法的修改正体现了 与时俱进的思想。宪法的每一次修改都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要 求,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1、 并且也是以保证宪法的稳定为前提 的。宪法的修改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 需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 意见和建议。这正是广大公民了解认识宪法的大好时机。在宪法修 改讨论的过程中, 需要进一步扩大公众的参与面。L15 论文-论文- ,毕业要求列宁说:“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1 世界各 国宪法虽在结构和内容上有所差别,但关于国家权力的行使和公民的 基本权利义务均有规定, 其中对公民权利的规定及保障其实现是根 本目的。所以宪法向来有公民权利保障书的美称。从宪法的产生可 以得知, 宪法并非自然生成之物,而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人们对 民主的追求而有意识构造的产物。宪法是为了规范和约束国家权力 而

12、产生的,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我国宪 法在规定公民基本权利方面正不断向前推进。在 2004 年现行宪法 的第四次修改中, 已明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宪法原则确立 下来。另外, 在保护公民财产权方面也有重大进步等等。宪法的这 些规定实质上是人民意志的反映和客观要求。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 进步, 公民的权利要求将会不断增强, 这当然需要在宪法中反映出来。 宪法所规定的只能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它是人权中最基本、最重要 的组成部分。法国 1789 年人权宣言指出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 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这成为后来宪政的基本思想。在我国, 由于文化传统的影响, 公民的义务观

13、念浓厚而权利意识淡薄, 对国家权 力与公民权利关系还缺乏明确的认识, 这是导致宪法意识淡薄及对 宪法存在误解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普遍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 才 能正确了解我们每一个人所享有的这些权利, 才能逐渐在全社会形 成保护宪法权利的观念。我们已经看到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及人们 权利意识的逐步增强。“非典”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但却从另一 个侧面体现了国家始终把保护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放在第一位。从 2003 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的报告中可以看到: 全国各级人民 政府逐步建立健全发言人制度, 并健全了相关的公开制度, 有力地推 动了政府政务信息的公开透明, 使公民享有了更多的知情权、监督 权

14、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2 从某种意义上说宪法意识的核心就是 公民权利意识。 培养公民宪法意识的途径 近年来, 随着我国宪法 学的发展和普法活动的深入开展, 广大公民的宪法意识有了较大的 提高,但是距离宪政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我国公民在各部门法律意 识的发展方面具有不平衡性特点, 比如宪法意识要低于其他部门法 律意识, 虽然很多人知道宪法处于法律体系中的最高地位。这种公 民宪法意识水平与宪法地位间的不协调状态急需改变。从我国实践 看, 培养和提高公民宪法意识可从以下途径着手。1、以宪法修改为 契机为培养公民宪法意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 制定和修改法律的进程也大大加快。 宪法当然也需要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有人认为我国宪法修改 频率过高, 不利于宪法的稳定。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看法。相反, 宪法 的修改正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宪法的每一次修改都反映了广大 人民的意愿和要求,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并且也是以保证宪 法的稳定为前提的。宪法的修改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 需要广泛 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这正是广大公民了解认识宪法的大好 时机。在宪法修改讨论的过程中, 需要进一步扩大公众的参与面。 L15 论文,毕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