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斯。。。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312804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密斯。。。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密斯。。。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密斯。。。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密斯。。。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密斯。。。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密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密斯。。。(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现代建筑大师。1886 年 3 月 27 日生于德国亚琛。童年时随当石匠和泥瓦匠的父亲学习石工手艺。19081911 年在建筑师 P.贝伦斯处工作。1919年开始在柏林从事建筑设计。19261932 年任德意志制造联盟第一副主任。19301932 年任德国公立包豪斯学校校长(见包豪斯)。1937 年到美国。19381958 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后改名伊利诺伊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1969 年 8 月卒于芝加哥。 密斯范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提出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理论,创造出简洁、明快而精确的建筑形式处理手法,把建筑技术和艺术统一起来。他于 1959 年获英

2、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1960年获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因设计芝加哥湖滨公寓(19481951)于 1976 年获美国建筑师协会 25 周年奖。 建筑观点 “少就是多”,他 1928 年发表的这一名言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创作特色。“少”是针对当时仍很流行的繁琐的古典装饰手法提出的,因为这种手法阻碍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多”是揭示了在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可能创造出来建筑上的简洁精确的丰富效果。他设计的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1929),创造了既能分隔又可连通的“流动空间”,后来又发展成为“全面空间”。他说“建筑物的用途是经常变化的,但因此而把它推倒重来就划不来。所以,我们把沙利文的口号形

3、式随从功能颠倒过来,建筑一个实用而又经济的空间,再使功能去适应它。”他企图创造出一种没有阻隔的大空间,以便随意变动隔墙来满足不同要求。他在 1950 年为美国伊利诺伊工学院设计的建筑馆(又称“克朗楼”),长 67 米,宽 36.6 米,没有柱子和承重墙,顶棚和幕墙都悬挂在四榀大钢梁之下,设计教室、管理员室、图书室、展览室都布置在这个大空间内,仅用一些不到顶的隔墙略加分隔。一些需要独立的房间如厕所、贮藏室则布置在半地下层。 密斯密斯范范德德罗,罗,L.L.密斯密斯范范德德罗,罗,L.L.建筑风格 密斯范德罗应用简洁精确的建筑处理手法,要求施工质量严格准确,讲求建筑材料的高度精致,突出现代工业生产

4、能够达到的新的美观效果。他主张钢框架建筑采用全玻璃的外墙以显示新型结构的特色,创造了“玻璃摩天楼”。他设计建造的纽约西格拉姆大厦(19541958)显示出这种效果;包铜皮的精细骨架和大片玻璃幕墙映照出周围建筑和天空,明快而高雅。密斯的这些独创的手法,在 5060 年代曾广泛流行,被称作“密斯风格”。但密斯本人有时不顾客观条件把这些手法绝对化。他为一个单身女医生设计的住宅法恩斯沃思住宅(19451950),是一座用八根钢柱支持一片地板和一片屋顶板的玻璃盒子;除中心有一小块封闭空间用作厕所、浴室和机械设备间外,主人生活起居都在周围敞通的空间内,使用当然不便。他的作品见彩图。 密斯密斯范范德德罗,罗

5、,L.L.密斯密斯范范德德罗,罗,L.L.密斯密斯范范德德罗,罗,L.L.密斯密斯范范德德罗,罗,L.L.密斯密斯范范德德罗,罗,L.-L.-配图配图密斯范德罗作品密斯范德罗法恩斯沃思住宅二十世纪只有很少的建筑家达到这种最高的境界崇高,建筑巨匠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就是这极少中的一位。密斯是一位神秘主义建筑家,他的建筑遗产被许多迷所包围,本文就是试图从一个世界密斯研究所没有涉及到的领域,寻找密斯的精神源泉。 2001 年在纽约两大美术馆,分别举办了密斯在美国(Mies in America)和密斯在柏林(Mies in B

6、erlin)的展览,这是至今为止对密斯生涯中两个重要时期的作品所进行的全面回顾。虽然密斯被人们并列为二十世纪三大建筑巨匠之一(柯布西耶和莱特),但是密斯和其他两位建筑巨匠有着本质的区别。从表面上看,密斯酷爱钢铁和玻璃,那些用这两种材料建造的摩天楼,被视为钢铁男性的象征,纵观密斯一生的作品有始终如一的坚持,那就对崇高性的表达。 崇高论 康德认为,崇高是一种“绝大”的“量”的概念。例如沙漠和星空,巨大的金字塔所具有的广和大让人感觉到他的崇高,还有火山所带来的破坏力,咆哮的海,暴走的冰山都会让人感觉自然的力所具有的崇高。然而康德认为前者是“数学性崇高”,而后者是“力学性崇高”,像北方浪漫主义那种敬畏

7、自然,同时寻求人和自然高度统一的情感,是属于“力学性崇高”。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对“崇高”的论述大大影响了后世,所谓“崇高”,是指具有精神性价值的“高”为主题的表现。那种面对巨大的对象而产生的想像力,以及由于和理性相违产生的不协调所带来的痛苦,然而超越这些痛苦产生新的理念,这个理念让我们获得超越理性的快感,这就是我们从“崇高”中获得的精神产物。近代建筑是由于密斯的努力,承接浪漫主义的精神,通过崇高性的建筑使我们的精神和道德向上。 关于崇高性的表现,美国美术史家罗伯特?罗森勃拉姆(Robrt Rosenblum)把德国浪漫主义最高的代表画家卡斯帕尔?达维德?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Fr

8、iedrich1774-1840)的绘画列为表现“自然性崇高”的艺术,而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巨匠和美术评论家纽曼(Barnett Newman1905-1970)有名的“崇高与现在”的论文,则论述了自己的抽象绘画理论,是从康德的崇高论出发,以及明显受到 C?D?弗里德里希影响而形成“抽象性崇高“的过程,那么本文试图通过对密斯建筑的考察,提出“崇高性建筑”问题。 始终如一 密斯?凡德罗在很长的建筑生涯中,有两段时间的作品最为重要(这与他在柏林和美国这种地理上的位置无关),那就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最后的作品。 人们常常从密斯的作品中去分析和寻找现代主义的建筑语言,例如使用什么样的材料,如何强调

9、柱和梁的关系,怎样让玻璃幕墙后退让出空间,墙和柱分离的手法等等。然而密斯在这些技术和表现还没有具体化之前,即在 1921 年发表了对二十世纪建筑带来巨大冲击性的设计-柏林腓特烈大街高层建筑方案,以及 1922 年发表的玻璃摩天楼方案模型和同年发表的玻璃塔楼方案。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玻璃塔楼方案的尺寸,这是一幅用碳条绘制的巨幅素描,不是一般的那种建筑效果图,完全是一幅独立的美术作品。说是玻璃塔楼,然而没有任何细部表现,只有和周围已存建筑物的比例关系,那种粗犷的霸气可以说贯穿着密斯的一生。在那之后密斯在美国纽约和芝加哥先后建造的摩天楼西格拉姆大厦(1954-1958),和 IBM 公司大厦(1967

10、-1969)的气概都有 1922 年那幅巨幅素描的影子,这说明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年轻的密斯的世界观已经形成。 建筑即信仰 密斯风格密斯风格- -密斯风格密斯风格建筑行为不是要确立一种风格,密斯曾在 1923 年 7 月柏林出版的创作杂志上发表文章,对一切美学的抽象理论、教条、形式主义进行过猛烈的抨击,那么密斯崇尚什么? 密斯认为建筑是一种精神活动,这一点贯穿于他的一生,他在 1930 年构筑(Bauen)一文中写道:“我们必须设定新的价值,固定我们的终极目标,以便我们可以建立标准。因为正确的以及有意义的,对于任何时代来说包括这个新的时代是这样的:给精神一个存在的机会。”这里所说的“终极目标”

11、就是密斯的信仰。 密斯说:“上帝存在于细部”,那么就是说“细部中上帝”,密斯所说的“上帝”就是他的信仰,那么怎样的形式或造型能够体现这种信仰? 埃森曼在为密斯在美国一书所撰写的“密斯和不在场的成形”一文中指出,柯布西耶惯用的圆柱暗示了周围空间无方向地自由流动伸展,而密斯的不锈钢十字形柱则在于含蓄地矢量化四周的“空”。埃森曼的观点从结构上可以讲的通,然而我认为,密斯的不锈钢十字形柱不是结构问题,也不是埃文斯(Robin Evans)所论证的,密斯所谓的结构并非工程意义上的结构,而是一种审美意义上的概念结构的说法,我认为密斯的十字形柱是一种信仰结构。 十字形柱的暗示 巴塞罗纳国际博览会德国馆(19

12、28-1929)是密斯的代表作,人们对整个主厅承重结构只有八根十字形断面的钢柱,所有大理石墙和玻璃隔断背叛传统结构关系,以及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流动空间印象深刻。然而这座建筑对于密斯来说最重要的是创造了不锈钢十字形柱的结构,这个结构成为象征密斯的符号,看到这个符号就让我们联想到密斯的一切,他就是密斯的信仰,即十字形柱是基督教信仰的暗示。 密斯崇尚的在欧洲中世纪基督信仰思想发展史上极其著名的神哲学家圣奥斯定(St.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说过:“在巡礼的状态中活着”,那些和墙分离的十字形柱,为那些有着基督信仰的人创造了一种可以巡礼的环境,这就是十字形柱的暗示。真正影响

13、密斯的人 说到密斯的信仰必须返回到十八、十九世纪的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当人们研究密斯的时候,常常积极地出现卡尔?弗里德里希?辛克尔(Karl Friedrich Shinkel 1784-1841)的名字,当然 K?F?辛克尔是对密斯有过很大影响,但是由于研究者们多重视密斯建筑形式的文脉,因此忽略了密斯建筑的本质,即和这些建筑有着精神传承关系的德国浪漫主义思想。其实对密斯建筑的崇高性有着绝对影响的,是和辛克尔同时代的画家卡斯帕尔?达维德?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1774-1840)。如果说辛克尔是十九世纪德国浪漫主义最大的建筑家,那么弗里德里希则是十九世纪德国浪漫

14、主义最大的画家,然而真正左右密斯建筑精神走向的则是弗里德里希。 浪漫主义绘画:像一首圣歌 弗里德里希通过风景画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那种绘画题材性的风景画表达了对大自然神性的憧憬,十字和十字架在他的绘画中反复出现,而且都是左右居中的位置。弗里德里希早期绘画作品中多出现具象的哥特式教堂和十字架,然而到了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具象开始向暗示性手法演变。比如那些停泊在海上降下帆的船,裸露出十字形桅杆,以左右对称的黑色松树代替哥特式教堂,左右居中有极细十字框的正方形窗口,天空中出现十字光芒,弗里德里希对光的精细控制,和表现纯静深远的空间,好像一首圣歌荡漾在被弗里德里希的绘画完全俘虏的空间中

15、。 弗里德里希在欧洲绘画和精神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美术史家认为,弗里德里希那幅表现在崇山峻岭的风景中,远山上有一个在十字架上受难的基督的绘画“Riesengebirge的早上(1810-11)”,是第一位有基督教绘画以来,通过绘画把基督送回自然中去,强调大自然的神性战胜人间的画家。其实弗里德里希的浪漫主义绘画不仅对二十世纪的艺术,还对二十世纪的社会政治产生过巨大影响,例如那幅 1818 年的“雾海上的流浪者”(The Wanderer above a Sea of Mists 1818),就是激发希特勒从政的刺激剂。弗里德里希对建筑家密斯的影响,是浪漫主义思想在二十世纪建筑界的延伸,因此了解密

16、斯和弗里德里希绘画的关系是解析密斯思想的关键。 窗的暗示 即使弗里德里希表现的是普通的日常风景,也有神秘的暗示。例如 1805-06 年的作品“弗里德里希画室的窗”和 1805 年的“画室的窗”,1822 年同样表现窗口的风景“窗边之女”,画面的正中都有两扇窗户,上面的窗户都是有十字窗框的正方形窗,特别是 1822年那幅画中的十字窗框非常细,几乎不起结构作用,特别奇怪的是,上面的窗户没有窗板,下面的窗户有窗板。罗伯特?罗森勃拉姆的研究认为,上面的正方形窗户是基督信仰的神圣空间,下面是世俗的窗户,那个十字架就是基督信仰的暗示。 这些暗示影响了神秘主义抽象画家蒙特里安(Piet Mondrian)、梵高(Van Gogh)和墨西哥建筑家巴拉干(Luis Barrgan)等人。当我们理解了弗里德里希反复表现具有十字特征的物体真正的含意之后,就不难理解密斯十字形柱的由来,以及这一结构所具有的暗示功能。 浪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