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S反相器工作原理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54307184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MOS反相器工作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CMOS反相器工作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CMOS反相器工作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CMOS反相器工作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CMOS反相器工作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MOS反相器工作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MOS反相器工作原理(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5 CMOS电路,3.5.1 CMOS反相器工作原理,3.5.2 CMOS反相器的主要特性,3.5.3 CMOS传输门,3.5.4 CMOS逻辑门电路,3.5.5 CMOS电路的锁定效应及 正确使用方法,图3-5-1 CMOS反相器,D,G,S,S,G,D,vO,VDD,TL,T0,vI,3.5.1 CMOS反相器工作原理,CMOS反相器由一个P沟道增强型MOS管和一个N沟道增强型MOS管串联组成。通常P沟道管作为负载管,N沟道管作为输入管。,两个MOS管的开启电压VGS(th)P0,通常为了保证正常工作,要求VDD|VGS(th)P|+VGS(th)N。,若输入vI为低电平(如0V),则

2、负载管导通,输入管截止,输出电压接近VDD。,若输入vI为高电平(如VDD),则输入管导通,负载管截止,输出电压接近0V。,图3-5-2 CMOS反相器电压传输特性,vI,vO,O,VDD,VDD,VDD+VGS(th)P,VGS(th)N,3.5.2 CMOS反相器的主要特性,电压传输特性和电流传输特性,CMOS反相器的电压传输特性曲线可分为五个工作区。工作区:由于输入管截止,故vO=VDD,处于稳定关态。工作区:PMOS和NMOS均处于饱和状态,特性曲线急剧变化,vI值等于阈值电压Vth。,工作区:负载管截止,输入管处于非饱和状态,所以vO0V,处于稳定的开态。,表3-5-1 CMOS电路

3、MOS管的工作状态表,CMOS反相器的电流传输特性曲线,只在工作区时,由于负载管和输入管都处于饱和导通状态,会产生一个较大的电流。其余情况下,电流都极小。,CMOS反相器具有如下特点:,(1) 静态功耗极低。在稳定时,CMOS反相器工作在工作区和工作区,总有一个MOS管处于截止状态,流过的电流为极小的漏电流。(2) 抗干扰能力较强。由于其阈值电平近似为0.5VDD,输入信号变化时,过渡变化陡峭,所以低电平噪声容限和高电平噪声容限近似相等,且随电源电压升高,抗干扰能力增强。(3) 电源利用率高。VOH=VDD,同时由于阈值电压随VDD变化而变化,所以允许VDD有较宽的变化范围,一般为+3+18V

4、。(4) 输入阻抗高,带负载能力强。,图3-5-4 CMOS输入保护电路,vO,VDD,TP,TN,vI,C1,D2,N ,D1 D1,C2,P,P,P,N,R,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1) 输入特性,为了保护栅极和衬底之间的栅氧化层不被击穿,CMOS输入端都加有保护电路。由于二极管的钳位作用,使得MOS管在正或负尖峰脉冲作用下不易发生损坏。,考虑输入保护电路后,CMOS反相器的输入特性如图3-5-5所示。,vO=VOL,VDD,TN,RL,vI=VDD,TP,IOL,图3-5-6 输出低电平等效电路,图3-5-7 输出低电平时输出特性,VOL(vDSN),O,IOL,(iDSN),vI(vGSN

5、),(2) 输出特性a. 低电平输出特性,当输入vI为高电平时,负载管截止,输入管导通,负载电流IOL灌入输入管,如图3-5-6 所示。灌入的电流就是N沟道管的iDS,输出特性曲线如图3-5-7 所示。输出电阻的大小与vGSN(vI)有关,vI越大,输出电阻越小,反相器带负载能力越强。,VOH,VDD,TN,RL,vI=0,TP,IOH,图3-5-8 输出高电平等效电路,图3-5-9 输出高电平时输出特性,vSDP,O,IOH (iSDP),vGSP,VDD,b. 高电平输出特性,当输入vI为低电平时,负载管导通,输入管截止,负载电流是拉电流,如图3-5-8所示。输出电压VOH=VDD-vSD

6、P,拉电流IOH即为iSDP,输出特性曲线如图3-5-9所示。由曲线可见,|vGSP|越大,负载电流的增加使VOH下降越小,带拉电流负载能力就越强。,电源特性,CMOS反相器的电源特性包含工作时的静态功耗和动态功耗。静态功耗非常小,通常可忽略不计。CMOS反相器的功耗主要取决于动态功耗,尤其是在工作频率较高时,动态功耗比静态功耗大得多。当CMOS反相器工作在第工作区时,将产生瞬时大电流,从而产生瞬时导通功耗PT。此外,动态功耗还包括在状态发生变化时,对负载电容充、放电所消耗的功耗。,TP,图3-5-10 CMOS传输门及其逻辑符号,VDD,C,C,vO/vI,vI/vO,vO/vI,vI/vO

7、,C,C,TG,C,vO/vI,vI/vO,C,TN,3.5.3 CMOS传输门,CMOS传输门是由P沟道和N沟道增强型MOS管并联互补组成。,TP,图3-5-11 传输门高、低电平传输情况,VDD,C=0,C=VDD,vO,vI=VDD,TN,D,S,S,D,CL,TP,VDD,C=0,C=VDD,vO,vI,TN,S,D,D,S,CL,(a) 高电平传输,(b) 低电平传输,传输门传输高电平信号时,若控制信号C为有效电平,则传输门导通,电流从输入端经沟道流向输出端,向负载电容CL充电,直至输出电平与输入电平相同,完成高电平的传输。,若传输低电平信号,电流从输出端流向输入端,负载电容CL经传

8、输门向输入端放电,输出端从高电平降为与输入端相同的低电平,完成低电平传输。,Y,VDD,T1,B,TP,图3-5-12 CMOS与非门,TP,A,TN,TN,T4,T3,T2,Y,VDD,T1,B,图3-5-13 CMOS或非门,A,T4,T3,T2,3.5.4 CMOS逻辑门电路,CMOS与非门、或非门,当输入信号为0时,与之相连的N沟道MOS管截止,P沟道MOS管导通;反之则N沟道MOS管导通,P沟道MOS管截止。,上述电路虽然简单,但存在一些严重缺点:(1) 输出电阻受输入端状态的影响;(2) 当输入端数目增多时,输出低电平也随着相应提高,使低电平噪声容限降低。,解决方法:在各输入端、输

9、出端增加一级反相器,构成带缓冲级的门电路。,带缓冲级的与非门是在或非门的输入端、输出端接入反相器构成的。,VDD,EN,图3-5-15 三态输出CMOS门 结构之一,A,Y,VDD,TN,TN,TP,TP,三态输出CMOS门,三态输出CMOS门是在普通门电路上,增加了控制端和控制电路构成,一般有三种结构形式。,第一种形式:在反相器基础上增加一对P沟道TP和N沟道TN MOS管。当控制端为1时,TP和TN同时截止,输出呈高阻态;当控制端为0时,TP和TN同时导通,反相器正常工作。该电路为低电平有效的三态输出门。,EN,图3-5-16 三态输出CMOS门结构之二,A,Y,VDD,1,TN,TP,A

10、,Y,&,TN,TP,VDD,EN,TN,TP,第二种形式和第三种形式:,EN,图3-5-17 三态输出CMOS 门结构之三,A,Y,VDD,TG,A,图3-5-18 漏极开路输出门,VDD1,B,VDD2,RL,漏极开路输出门如图3-5-18所示,其原理与TTL开路输出门相同。,CMOS电路以其低功耗、高抗干扰能力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工作速度已与TTL电路不相上下,而在低功耗方面远远优于TTL电路。,P+,N+,N+,N+,P+,P+,N+,P+,R,RW,T2,T4,T6,T3,T1,T5,RS,P阱,N衬底,VSS,S2,G2,D2,D1,G1,S1,vO,vI,VDD,图3-5-1

11、9 CMOS反相器结构示意图,3.5.5 CMOS电路的锁定效应及正确使用方法,CMOS电路的锁定效应,图中的T1T6均为寄生三极管,是产生锁定效应的原因。,R,vI,vO,VDD,VSS,T5,T6,RW,T1,T2,RS,T3,T4,P阱,(N衬底),图3-5-20 CMOS锁定效应等效电路,寄生三极管等效电路中,T1和T2构成了一个正反馈电路。在CMOS电路中如果发生了T1、T2寄生三极管正反馈导电情况,称为锁定效应,或称为可控硅效应。,CMOS器件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1) 输入电路的静电防护措施:运输时最好使用金属屏蔽层作为包装材料;组装、调试时,仪器仪表、工作台面及烙铁等均应有良好

12、接地;不使用的多余输入端不能悬空,以免拾取脉冲干扰。,(2) 输入端加过流保护措施:在可能出现大输入电流的场合必须加过流保护措施。如在输入端接有低电阻信号源时、在长线接到输入端时、在输入端接有大电容时等,均应在输入端接入保护电阻RP。,(3) 防止CMOS器件产生锁定效应措施:在输入端和输出端设置钳位电路;在电源输入端加去耦电路,在VDD输入端与电源之间加限流电路,防止VDD端出现瞬态高压;在vI输入端与电源之间加限流电阻,使得即使发生了锁定效应,也能使T1、T2电源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致于损坏器件。如果一个系统中由几个电源分别供电时,各电源开关顺序必须合理,启动时应先接通CMOS电路的电源,再接入信号源或负载电路;关闭时,应先切断信号源和负载电路,再切断CMOS电源。,表3-5-3 各类数字集成电路主要性能参数比较表,各类数字集成电路主要性能参数的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