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规划常用方法,1、战略集合转移法(SST) 2、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3、企业系统规范法(BSP)各种方法的主要思路和步骤,1.1战略集合转移法( SST),背景 战略目标集转换法是威廉·金1978年提出的,他把整个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信息集合”,由目的、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如管理的复杂性、重要的环境约束)等组成,其基本出发点是将该集合转换为MIS战略与目标1.2,管理信息系统战略制定过程,MIS战略制定,识别组织的战略集 描绘出各类人员 识别每类人员的要求 定义每类人员识别系统相应的使命及战略 解释和验证组织的战略集,将组织战略集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 根据组织目标确定信息系统目标 对应组织战略集的元素识别相应信息系统战略的约束 根据信息系统目标和约束提出信息系统战略,2.关键成功因素法(CSF),关键成功因素法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 由哈佛大学的William Zani和MIT的John Rockart提出的 关键成功因素法基本概念: 在一个组织中的若干能够决定组织在竞争中获胜的区域(或部门)思考,什么是关键因素? 你认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因素是什么?,2.1关键成功因素法(CSF),关键因素 企业所在行业的成功因素; 企业自身的成功因素; 关键成功因素的来源: 行业的特殊结构; 对汽车制造业可能是制造成本控制; 对保险业是新项目开发和工作人员的效率 竞争策略、行业地位、地理位置; 环境因素; 暂时性因素,2.2关键成功因素法(CSF),关键成功因素法的基本步骤 目标识别; 识别所有成功因素; 树枝因果图(鱼刺图) 确定关键成功因素; 专家调查法 明确各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2.3,企 业 目 标,,,,,,,,,,,,,,,,,,,,,,,,,,,,,,,,,,,,,2、CSF识别,3、指标识别,4、数据字典定义,,,,,1、目标识别,2.4关键成功因素法(CSF),,2.5关键成功因素法(CSF),CSF的分析工具--树枝因果图,3.1企业系统规划法(BSP),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BSP) BSP产生于70年代,是由IBM公司发明的。
该方法的思路是:先自上而下识别系统目标,识别企业过程,识别数据,然后再自下而上设计系统,以支持目标企业目标,系统目标,企业过程,系统功能,数据分析,信息结构,数 据,,,,,,,,,识别,设计,,3.2企业系统规划法(BSP),BSP法的原则 (P122) 支持企业的目标 表达企业各管理层次的需求 战略规划 管理控制 操作控制 向企业提供一致的信息 对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变化具有适应性 信息系统的战略实现从子系统开始,3.3企业系统规划法(BSP),BSP法的工作步骤 立项 准备工作 调研 定义业务过程(定义管理功能、定义企业过程) 业务流程重组 定义数据类 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确定系统开发顺序 形成最终研究报告,BSP法的工作步骤,准 备 工 作,调 研,定 义 业务 过 程,业 务 流程 重 组,定 义 数 据 类,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确定系统开发优先顺序,开发建议书及行动计划,,,,,,,,BSP方法的核心,业务过程指的是企业管理中必要且逻辑上相关的、为了完成某种管理功能的一组活动刻画未来信息系统的框架和相应的数据类其主要工作是划分子系统,可以用U/C图,找出哪些过程是正确的,哪些过程是低效的,需要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进行优化处理,还有哪些过程不适合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特点,应当取消。
数据类是指支持业务过程所必需的逻辑上相关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类是按业务过程进行的,即分别从各项业务过程的角度将与该业务过程有关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按逻辑相关性整理出来归纳成数据类三种方法的比较,CSF法能抓住主要矛盾,使目标的识别突出重点但这种方法只是在管理目标的确定方面比较有效,而在目标的细化和实现方面则作用甚小;关键因素主观确定有随意性 SST法从组织的各类相关者的利益角度识别管理目标,比较全面但是在突出重点方面不如CSF方法 BSP法通过定义业务流程引出系统目标,可以定义出新的系统以支持业务流程,即把企业目标转化为系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