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课件 经济学原理0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90244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课件 经济学原理02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课件 经济学原理02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课件 经济学原理02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课件 经济学原理02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课件 经济学原理02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课件 经济学原理0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课件 经济学原理02(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公选课 2010(秋),郭新帅 中国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 统计与金融系,2,Lecture 02,1. 经济学的发展:流行教科书告诉你 2. 经济学的发展:作为一个真正体系的经济学 3. 实证主义对经济学的影响,3,1.经济学的发展: 流行教科书告诉你,4,经济学的发展:大概脉络,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约1750-1870) 代表人物:Smith, Ricardo, 代表作: Smith国富论(1776)边际革命(Marginal revolution, 1870) 代表人物:Jevons, Menge

2、r,Walras新古典经济学 (Neoclassical economics,约1870-) 代表人物:Marshall 代表作: Marshall 经济学原理 (1890-),主流经济学的发展,5,凯恩斯革命(Keynesian revolution) 代表人物: Keynes 代表作: Keynes货币、利息与就业通论(1936)新古典综合(Neoclassical synthescs,二战后) “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 代表人物:Samuelson 代表作: Samuelson 经济学,主流经济学的发展,6,古典经济学,源自亚当斯密,中经李嘉图、穆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

3、理论体系,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 批判了重商主义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批判了重农主义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认为一切物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7,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laissez-faire)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缺陷:以生产费用解释价值之决定(客观价值论!),8,边际革命,提出主观(即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理解经济现象的基础。 代表人物:英国人Jevons、奥地利人Menge

4、r、和法国人Leon Warlas (1870,1871),9,新古典经济学,“边际革命”之后逐渐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代替了古典经济学成为当时经济理论的主流。以Alfred Marshall为代表人物。其“均衡价格论”既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传统,以生产费用解释价值决定,又融合了以边际效用解释价值决定的边际效用新思想,故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在继承古典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的同时,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10,凯恩斯革命(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革命”使得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实现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分野,从而在理论体

5、系上划分为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和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凯恩斯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鼻祖。,11,凯恩斯革命(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创新包括: 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假定及其理论基础“萨伊定律”,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均衡 导致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 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在于“消费倾向、流动性偏好和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12,凯恩斯革命(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建议: 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增加投资,刺激经济,弥补私人市场的有效

6、需求不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消除产生失业与危机的基础。,13,新古典综合派 (Neoclassical Synthescs),又称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Post-Keynesian Mainstream)。二战后产生于美国,是在诠释、扩展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融合新古典经济学而形成的。 新古典综合派试图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量经济范畴基础上,用新古典的个体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去构造一个所谓统一的新经济学体系。又称:“现代经济学”,“现代主流经济学(mainstream economics)”,14,2.经济学的发展: 作为一个真正体系的经济学,15,年轻的经济学,经济学是所有科学当中最年轻的。在过去的两百多

7、年,虽然有许多新的科学从古希腊人所熟悉的学问中成长出来,可是 那不过是在旧学问体系中已有了地位的部分知识,现在成为独立的学科而已。研究的领域划分得更精细,而且也用些新的方法,但领域本身并没有扩大。,16,年轻的经济学,而经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这个领域是以前不能接近的,而且也从未想到的。从市场现象的相互依赖和因果关系中,发现了它们的规律性,这超越了传统学问体系的范围。,17,上帝 vs.自然,自古以来,哲学家们一直是热心于探索上帝或自然想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实现些什么目的,他们寻求人类的归宿和演化的法则。 但他们这些努力完全失败了,甚至那些摆脱了一切神学倾向的思想家也是如此,因为他们都被一个错误

8、的方法所害。 他们是把人类当作一个整体来处理,或以其他的整体概念(如国、民族或教会等)来处理。他们十分武断地建立了一些目的,以为这样的一些整体一定是趋向于这些目的的。,18,上帝 vs.自然,他们不能圆满解答下面这个问题: 是些什么因素使得各种各样的行为人,不得不为达成他们所谓的整体的不可阻挠的演化所要达成的目的而行为。他们曾用一些无可奈何的说法来解答这个问题 神透过圣灵启示,或透过代表神的先知,或透过神化的领袖,而作的神秘干涉、预定的和谐、注定的命运、或神秘的“世界精神”或“民族精神”的运作。也有思想家说到,在人的冲动中有个“自然的巧妙”驱使他不知不觉地遵照“自然”所指定的路径走。,19,政

9、治的观点,另外有些哲学家比较实在 他们不去推测自然或上帝的意旨,而从政治的观点来看人事 他们一心一意想建立一些政治行为的规律,好像是作为政治的和政治家的一种技术。 有些思想家拟出一些野心勃勃的大计划,欲彻底改革和重建社会。 比较谦虚的人,则满意于收集历史经验的资料而加以系统化。,20,政治的观点,但所有这些,都是充分相信在人事中,没有像在以前的推理中所曾断定的和在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中所曾发现的那样的规律和不变的现象。他们不去寻求社会合作的一些法则,因为他们认为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组织社会。如果社会条件不符合改革者们的愿望,如果他们的理想国无法实行,那就归咎于人的道德不够。一些社会问题被当作伦

10、理问题来考虑。他们认为,为着建造理想社会,需要的是优秀的君主和善良的公民。有了善良的人,任何理想国都可以实现。,21,社会合作的法则,由于市场现象相互依赖这一事实的发现,上述见解就被抛弃了。人们必须面对这一崭新的社会观: 在善与恶、正与邪、公道与不公道以外,还可以从另一个视角来看人的行为。 在社会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总有规律在发生作用,如果你想成功,你就得服从这些规律来调整你的行为。假若以检察官(用些十分武断的标准和主观的价值判断来评判事务的人)的态度来接近社会事实,那是毫无用处的。,22,社会合作的法则,我们必须研究人的行为与社会合作的一些法则,如同物理学家研究自然法则。作为一门研究既定关系的

11、科学之对象来看的人的行为与社会合作,再也不被看作应该如何的事情。 这是对知识与哲学以及社会行为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一次革命。,23,古典经济学家,可是,在一百多年当中,推理方法的这种激变所应有的效果大大地受到局限。 原因是,人们以为这些方法只涉及人的行为领域的一个狭小部分,即市场现象。 古典经济学家在他们的研究进程中遇到了一个不能克服的障碍,即显而易见的价值论上的矛盾。他们的价值论是有缺陷的,因而使得他们不得不把他们的科学局限于一个较小的范围。,24,古典经济学家,一直到19世纪后期,政治经济学还是人的行为中“经济”方面的一门科学,也即关于财富与自利的理论。 它所处理的人的行为,只限于由那个被

12、(非常令人不满意地)称为利润动机所激起的行为,而且它声明,此外的行为是其他学科所要处理的。 对古典经济学家所传授的这一思想的转变,是由现代主观学派的经济学来完成的。,25,主观主义革命,主观学派的经济学把市场价格理论变成人的选择行为的通论。 人们有段很长的时期没有看出: 从古典价值论转到主观价值论,决不是以一个较令人满意的市场交换理论代替一个较不满意的。 这个选择通论,远超出Cantillon, Hume, Adam Smith, John Stuart Mill这些经济学家所讨论的那些经济问题的眼界以外。它决不止于讨论人们在“经济方面”的努力为取得财货,为改善他的物质福利而作的努力。它是人的

13、全部行为的科学。,26,人的行为科学(praxeology),选择,是人的一切决定之所以决定。 在作选择的时候,人不只是在各种物质的东西和劳务之间选择。 所有的人类价值都在供他选择。一切目的与一切手段,现实的与理想的,崇高的与低下的,光荣的与卑鄙的,都在一个排序中让人取舍。 人们所想取得的或想避免的,没有一样漏在这个排列之外。这个排列也即等级偏好表(scale of preference)。,27,人的行为科学,这个现代价值论,扩张了科学的眼界,也扩大了经济学研究的范围。 于是,从古典学派的政治经济学里面挣脱出“行为学” 或“人的行为科学”(the science of human actio

14、n)。 经济的或交换的(catallactic)问题,都纳入了一门较概括的科学里面,28,人的行为科学,行为概念/行为公理 人行为,也即使用稀缺的手段去满足未来最迫切的需要人的行为科学的任务 从行为公理出发,推出其全部的含义,29,作为行为学最发达的分支的经济学,经济问题本身的处理,决不能避免从选择行为开始经济学(或者说,交换学catallaxy) 研究与市场交换有关的行为领域 成了一门较普遍的学科“行为学”的一部分,截至现在,是最精密、最发达的分支经济理论的任务 从行为公理出发,(借助于一些辅助性假设)推导出全部的经济学命题,30,3. 实证主义(Positivism)对经济学的影响,31,

15、一战前的经济学,一战前,表述经济学思想的标准方法是撰写专题论著,阐明作者对于经济学体系的愿景(vision)。 这种著作具有许多后来的教科书所欠缺的优点: 1)即使门外汉也能读 2)作者不将自己局限于对当时的流行学说进行紊乱的、过于简化的汇编,而是建立起一个结构严谨的体系,32,一战前的经济学,有时,这种体系是具有原创性的、宏伟的;也有时候是错误的。但至少有一个体系可以让新手学习,供同行采用或批评。 对细节的进一步考究通常被认为不利于将经济科学作为一个整体,因而交给了学术期刊这些著作被学生、有智识的(intelligent)门外汉、以及重要的经济学家阅读,而他们都能从中受益。,33,一战前的经

16、济学,一战前夕一次短暂的爆发 Wicksteed (1910, The Common Sense of Political Economy ) Taussig (1911,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 Fetter (1915, Economic Principles)此后, 这种类型的著作几乎消失了 可以说,直到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所著人的行为(Human Action,1949)出版,这期间没有一部经济学原理的一般性论著出现 或许,方法上最接近的是Frank H. Knight所著 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1921),34,经济学变得支离破碎,以至于分裂到“几乎不再有一门经济学”的程度。我们能发现的,则是无数的相互分离的碎片。 经济学被分割成许多应用领域(如土地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等等), 每一个部门在很大程度上都忽视了其他部门。 更严重的是, “经济理论”也解体了。效用理论,垄断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等,每一部分在各自独立的领域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