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蜀道难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86782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6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蜀道难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蜀道难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蜀道难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蜀道难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蜀道难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蜀道难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蜀道难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蜀道难 教学目标掌握诗歌创作手法;背诵 教学重点理清层次;理解内容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语句;背诵 教学方法讲述为主、师生互动 学法指导讨论、记录教具(资料) 多媒体电脑、展示台 板书设计见后 作业课后练习;练习册教学后记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明皇,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帝赐食, 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酒徒饮于市,帝坐沉香亭子

2、,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 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 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永王璘都督江陵,辟为僚佐。璘谋乱,兵败, 白坐长流夜郎,会赦得还。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往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 李白的诗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奔马。在他的 诗里,他的梦中,李白抖去一切凡间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的 神思在时空之中毫无拘束地游行。李白的诗纵放自如,想落

3、天外,上天入地,真幻参杂。奇特的 夸张,瑰丽的色彩,神话故事,轶闻传说,熔铸于诗篇中。然而他的诗句又如出水芙蓉,不假雕饰。构成其飘逸豪放、雄奇洒脱的艺术风格。他最擅长七言歌行和绝句。他的绝句被后人奉为唐 人绝句的典范。杜甫对李白极为倾服,对他的诗歌曾给予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十二白二十韵 ) 。 二、文章介绍 1、解题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 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绵阳、德阳 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2、图片介绍 3、朗读感悟 4、具体学习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领起全文

4、,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一叹高而难行(2)思考: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 分三层: 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 “四万八千岁”为夸张 叙述; 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 第三层叙述蜀道来由。 (3)二叹险而可畏(4)三叹战祸之烈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不乏其人。从而引出对政治形势 的描写,化用张载的语句,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揭露蜀中豺狼的“磨牙吮 血,杀人如麻”,既写猛兽,又影射政治凶煞,一语双关。唐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 后正潜伏着危机, 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表明国事的忧

5、虑与关切。 (5)总结:三、难点突破 1、噫吁唏,危乎高哉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思考:作用? 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主旨句出现了三次: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击主题,为全诗奠定 了雄放的基调。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 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 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轻易前往。此句有钩 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 主旨句在前, 副句在后。 副句概括了上文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

6、祸之烈,跟开篇 相照应。以此结束全诗,兴味无穷。 开辟之难度越之难安居之难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 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 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 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1、 一个主旋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 两处用典:(1)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语出汉代杨雄的蜀王本纪

7、)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语出晋代张载的剑阁铭 ) 3、 三种主要情感:(1)表达对国事的深切忧虑和关切。 (2)表达热爱祖国河山的感 情。 (3)表达入署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 4、 四种主要的写作手法:(1)夸张的笔墨:例如,五丁开山的神话,“连峰去天不 盈尺”、“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扪参历井仰胁息”等等。(2)散文化的句式: 文中句式有三言、 四言,也有长达十一言的句子。 杂言的句子, 使文章的节奏多变化, 张合自由。(3)细节的动作描写:例如“青泥何盘盘以手抚膺坐长叹。”一段, 它描写了山路的曲折盘桓,描写了人的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样子,惟妙 惟肖。 (4)衬

8、托的手法: 例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山 川互衬)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黄鹤、猿猱反衬山川之险。 )又如,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烘托蜀道之难。“枯松倒挂倚绝壁”衬托绝壁之险。 2、思考 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风云变幻, 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 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 在大剑山和小剑山 之间有一条 30 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 因其地势险要, 易守难攻, 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 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

9、句, 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 警惕战乱的发生, 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 揭露了蜀中豺 狼的“磨牙吮血, 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 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 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四、小结文言知识1 、重要实词 危乎高哉(形容词,译为“高”) 不与秦塞通人烟(名词,山川险要的地方) 可以横绝峨嵋巅(动词,可译为“横渡,横穿”)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动词,译为“迂回,绕道”)锦城虽云乐(云:动词,说;乐:动词,可译为“享乐”) 2、重要虚词 难于上青天(介词,译为“比”) 开国何茫然(多么)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嗟

10、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为什么) 3、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匪:同“非”) 4、词类活用 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动用法,译为“为, 发愁”) 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译为“使, 凋谢”) 砯崖转石万壑雷(转:使动用法,译为“使, 滚动”) 侧身西望长咨嗟(西: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 5、文言句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介词结构后置) 五、拓展引申 1、 (2005 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 间 连 下 榻 , 天 上 接 行 杯 。 醉 后 凉 风 起 , 吹 人 舞 袖 回 。 注 乾元

11、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4 分)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 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 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 答“雁别秋江去”, 言之成理亦可。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 分)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 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

12、味深长。( 意思对即可 ) 2、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 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尾 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1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答: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 “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 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

13、”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 别的心情。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3、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 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 答:手法是反衬和用典。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 两处: 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 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读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1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 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 从内容看,都是写。 从抒情手法看,李诗, 王诗。 (2) 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 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 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李诗豁达(旷达,乐观) ,王诗离愁中带洒脱(只答“离愁”“洒脱”“伤感”亦可) 5、(2004 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 飞急。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15、(1) 古典诗词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空“ 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 使主题更加 鲜明。(2) 关于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 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 望自己归去的情景; 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 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 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 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 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 归乡和思妇盼归

16、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6、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 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 的不可抑 制的激愤情绪; 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 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7、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三、四句突作转折, 从苦闷中转到爽郎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一“送”,一“酣”,点出 了 “饯别”的主题。“蓬莱”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