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本质论1.关于美术本质的几种解释从美术家或创作主体角度;从 美术家与现实的关系主客体关系;从美术本体形式 角度;(1)从美术家或创作主体解释美术美术是人创造的,在创造过程中,美术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感说 :同 19 世纪浪漫主义艺术运动相关,如法国美学家维隆给艺术下的定义就是“情感的表达”代表是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认为一个人在现实中或想象中体验到的痛苦和快乐,把这种感情在画布上或大理石上表现出来,并使其他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这就是艺术表现说 :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现代表有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其影响波及西方近现代美术至 20 世纪美术的发展克罗齐认为“艺术是幻象或直觉”,理论核心是直觉,把直觉与表现、创造、艺术和美看成是一种东西科林伍德认为“当一件艺术品作为一种食物的创造仅仅在艺术家心灵中的时候,它已经被完美的创造出来了”无意识说 :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现代表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精神病理学家荣格,认为无意识说也是艺术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情感的表现,而是本能无意识的表现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家是能借助创作使压抑的原始性本能欲望表现出来并转移到作品中去的人,而艺术创作则是艺术家原始性本能欲望转化到一种新的方向上去的升华过程。
游戏说: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来的,由席勒加以系统化仅仅从主体去理解艺术,同客体、功利、实践与社会生活相割裂,片面不完整自娱说:认为美术是自我娱乐最著名的是中国元代画家倪瓒的“自娱说”,某种程度上与西方的游戏说有想通之处,强调自由游戏,精神愉悦,但更重视画家的人品个性和绘画的笔墨形式2)从美术家与现实的关系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创作活动与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是对立统一、互为依存的主体是创作活动与审美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客体是主体创作与审美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所以,考察美术,既不能脱离主体,也不能脱离客体理念说 :认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表现,代表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柏拉图认为,现实是美术的直接根源, “理念”是美术的最终根源;只有“理念”才是最高的真实,一切现实事物都是模仿“理念”的,而美术又是模仿现实的,因此美术离理念隔着三层,是理念的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摹仿说 :认为美术是对现实的摹仿认为美术在本质上是对现实的摹仿,实际上也就是承认艺术是对现实的反映巫术说:认为美术是对于巫术活动的摹仿代表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和詹姆士、弗雷泽,认为艺术是一种巫术摹仿,是作为一种控制狩猎活动的手段发生的,目的是祈求狩猎成功。
3)从美术本体—形式解释美术20 世纪初到 50 年代,对美术作品的形式构成、艺术语言和物质媒介的研究,是西方美学的主要流向之一现代形式主义美学的艺术本体论,就是要用诸如色彩、线条、媒介、符号的等形式因素解释美术本质有意味的形式”说:这一理论是英国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提出并极力倡导认为艺术作品的基本 性质就是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作品的各部分、各因素之间的独特方式的排列、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它主宰着作品,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媒介说: 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美国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提出“艺术是媒介”的现代主义艺术命题认 为艺术的本质依赖于它所传达的媒介手段的能力,“媒介”就是作为物质性的颜色、线条和平面等情感符号说 :西方符号论美学对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本质的解释,代表德国恩斯特.卡西尔和美国苏珊.朗格认为“艺术确实是符号体系”苏珊仅把艺术限制在情感形式上,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建立自己的美学理论体系,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异质同构”说: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论、整体论、宇宙论、人类学、物理学场论和心理实验的方法,从一个新的角度说明人的审美经验和解释美术的基本原理。
试图跨越西方传统美学上的主体与客体的对立、情感与外物的对立,在不同领域间建立一种“同构”2.马克思主义的美术本质解释说“本质”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美术的本质就是美术的根本性质,以及美术同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哲学、文学等的内部联系首先宏观地确定它在社会历史中的位置,把它看成一种社会现象、历史形象,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生产形态,看做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能动的、审美的反映的产物;进而指出艺术以其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最终科学地揭示了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的本质和它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3.美术的社会本质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美术与政治、法律、宗教、文学相比较,又有自己的特殊性首先,它们在上层建筑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各以自己特殊的地位和方式与经济基础发生关系其次,它们它们相互之间的作用、影响程度和方式也都不同不同的经济基础上有不同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同经济基础)距离较近的关系密切,距离较远的关系关系疏离美术通过“中间环节”与经济基础相联系,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既密切又有区别美术与政治 的关系从社会历史来看,政治对于美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
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美术,而美术也通过政治基础的媒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美术与道德 的关系道德能影响美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美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各个统治阶级的道德总要不同程度的影响美术家和他们的创作,使美术维护其道德规范进而维护其经济基础另一方面,美术反过来又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美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美术与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美术与同样作为更高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的宗教、哲学之间,也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1.美术与宗教的关系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一定的历史时期相互影响;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即当宗教成为支配的社会意识形态时,对美术的影响是巨大的,从根本上说是对美术的否定,限制美术的自由和独立,而美术也反映一定的宗教观念,给宗教以影响2.美术与哲学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美术产生影响,美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美学观总要指导和影响美术创作,而美术创作又要反过来影响美学观的发展和形成。
4.美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美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上层建筑中处于一种更高更远离经济基础的地位,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紧密而特殊 1.美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观念形态的美术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美术家只有在生活中汲取营养,真实的反映社会真诚的表现对生活的感受,他的创作才有生命力2.美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对社会生活中各领域、各种食物的全面的反映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也可以反映处在一定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哲学思想和审美理想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能成为美术的表现领域和对象这样美术家的创作就有了充分选择的自由和无限广阔的天地5.美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美术是一种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创造世界与创造自身的生产实践活动,具有一般生产活动的普遍性,如自由、自觉、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相统一但是作为“艺术生产”,把人类活动的这些特点表现的更突出、更鲜明,并在改造自然物形态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意识到的认识目的和审美目的美术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在审美创造中,美术把人的主观活动与客观世界高度统一起来,一方面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认识和审美体验物化或对象化到作品中,另一方面又为人类提供精神消费的产品,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最终影响客观世界。
6.美术以 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它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活动,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1.美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所谓美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认识而美术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人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就是人类对社会生活或对世界的一种认识的物化形态从根源上看,美术及一切文学艺术都不是超然于现实而与社会生活隔绝的,的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对社会生活的一种认识的表现我们说的反映”是指对世界的“掌握” ,是能动的,不是被动的美术作品反映社会生活,是作为实践者或认识者的主体对社会生活能力认识的审美表现美术的世界的认识是一种能动的认识,是主体作用于客体并改造客体的艺术加工、提炼、创造的实践过程 2.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美术是以特有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和认识世界的,这就不同于宗教的方式、哲学的方式等“掌握”世界的艺术的方式1)美术与宗教的区别:在真实性这一点上,二者完全不同宗教只需要空虚的幻想,不要求真实的反映世界而真实性是美术的生命,一切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真实性。
至于形象性,虽有相似之处,但从本质上说宗教形象只是宗教观念的外化,是普遍观念的符号宗教对象的神显示的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们膜拜是只能感觉到压迫的力量,而作为美术对象的艺术形象显示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们欣赏的同时也能认识到自身的力量,从而得到审美的享受2)美术与哲学的区别:哲学在本质上是寻求真理的,要求真实的“掌握”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这点与美术相似,但是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与美术不同,美术具体可感、鲜明生动,哲学抽象另外,哲学主要作用于人们的理智,而美术作用于人们理智的同时,还强烈的作用于人们的情感,给人以审美享受7.美术的 视觉形象性美术与哲学等其他的社会形态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它的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性1.视觉形象性是美术的基本特征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也不能称作文艺作品但是美术较之文学、音乐等其他文艺形式,其形象性又有显著的特点,表现的更为突出、更为直接,这就是形象的直观性、确定性和可视性美术表现形式绘画、雕塑等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视觉形象,有确定的形式,是完全明晰的,可以直接为欣赏者的眼睛所把握,所以,视觉形象性是美术的基本特征和根本特点2.视觉形象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美术的视觉形象是美术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认识和创造的结果,同时又是观众的审美对象。
任何美术作品都必须以感性的视觉形态呈现在欣赏者面前,具体的、可感的而不是抽象的美术的视觉形象不仅仅是它的感性形式或感性因素,它还必须以具体的感性形式表现深刻的理性内容,以可感的现象表现深层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3.美术的视觉形象,是美术家按照他对社会生活的独特的审美认识创造出来的,既有客观的现实生活根源,又有主观意识作用,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一方面美术形象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反映,是它的客观基础和现实来源,另一方面又是美术家对生活的独特认识与评价,表现着美术家主观的情感、思想和审美理想8.美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美术的视觉形象作为美术家对社会生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成果,其中一个原因是它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它的能够感染人的力量,都是以真实性为基础的因此,形象的真实性是一切优秀美术作品的基本要求1.美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美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既是说,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实际,这是再现性美术的基本要求和特征再现”指美术家再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表现手法偏重写实或逼真,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摹仿现实。
再现性是美术史上的主要倾向,其作品平易近人,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美术的再现是美术家将他所认识的客观现实,按照美的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充分表达和表现出来2.美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表现的真实美术的真实性另外一层重要的含义即表现美术家主观世界的真实,即真实地表现创作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