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针灸之灸法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261275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6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针灸之灸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走进针灸之灸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走进针灸之灸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走进针灸之灸法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走进针灸之灸法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进针灸之灸法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针灸之灸法ppt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进针灸,-针灸的概念,针法 是指采用针具运用手法刺激人体一定部位(一般是腧穴),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防治疾病的方法。灸法 是指点燃艾绒制成的艾柱和艾条熏灼、温熨体表一定部位,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防治疾病的方法。,-针灸治疗疾病是建立在经络基础理论上,经络 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调节人体各部的通路。,四肢分布原则,左右对称阴经分布于内侧阳经分布于外侧,腧穴,腧穴 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经穴 奇穴 阿是穴,腧穴的治疗原则,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局部作用整体作用,常用腧穴(头项

2、部),百会:督脉,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痴呆,中风,癫狂痫。 玉枕:足太阳膀胱经穴。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主治:头项痛,目痛,鼻塞。 风池穴:足少阳胆经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眩晕、感冒、颈肩强痛。 迎香:手阳明大肠经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主治:鼻塞、鼻 衄、口眼歪斜、面痒、鼻流清涕 、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面神经炎、面瘫。,常用腧穴(肩背部),肩井:足少阳胆经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主治:落枕

3、、肩周炎、颈椎炎、头疼 、颈项肌痉挛,肩背痛,中风后遗症 膀胱经,常用腧穴(胸腹部),膻中:任脉穴。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主治: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 、心悸、噎膈、胸部疼痛、呼吸困难。 中脘:任脉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主治: 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 、便秘,便血,胁下坚痛 ;胃炎、胃溃疡、胃下垂。 神阙:任脉穴。在腹中部,脐中央。主治:腹痛、便秘、久泄、脱肛、痢疾、水肿、 虚脱。禁刺,宜灸。 天枢:足阳明胃经穴。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主治: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腹水、肠麻痹、消化不良、恶心想吐,常用腧穴(上肢

4、),臂臑: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连线上,曲池上7寸 。主治:肢瘫痪或疼痛,肩周炎,颅顶肌肉痉挛。 曲池:手阳明大肠经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 。 合谷: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手腕及臂部疼痛口眼歪斜感冒发热等症。 孕妇慎用,常用腧穴(下肢),环跳:足少阳胆经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肌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脑血管病后遗症,腰腿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 风市:足少阳胆经穴。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主治:腰腿痠

5、痛,下肢痿痹全身瘙痒。现多用于中风后遗症, 小儿麻痹后遗症,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荨麻疹等。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内侧头的隆起处。主治: 下肢痿痹、月经不调、经闭等。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主治: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腧穴的定位,体表定位法骨度分寸法手指比量法,针法概论,

6、针法就是刺法。是指采用针具运用手法刺激人体一定部位(一般是腧穴),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防治疾病的方法。毫针刺法,是针刺疗法的主体,临床应用最广,几乎全身所有穴位均可适用。,毫针的规格,针刺的适应症,呼吸系统疾病 鼻窦炎 、鼻炎 、感冒、扁桃腺炎 、急、慢性喉炎 、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眼科疾病 急性结膜炎、中心性视网膜炎、近视眼、白内障 口腔科疾病 牙痛、牙龈炎 胃肠系统疾病 呃逆、胃下垂、急、慢性胃炎、胃酸增多症、慢性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结肠炎、便秘、腹泻,神经、肌肉、骨骼疾病 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中风后的轻度瘫痪、周围性神经疾病、美尼尔氏综合征、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

7、遗尿、肋间神经痛、颈臂综合征、肩周炎、网球肘、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关节炎、小儿脑瘫。,针刺的进针手法,单手进针双手进针-夹持进针-舒张进针-提捏进针,针刺角度,针刺的注意事项及禁忌症,部位宜忌 体质宜忌-孕妇-内出血- 骨折-急性高热,病情宜忌-危重证候-暂时现象(醉酒、过饱过饥等) 时间宜忌,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晕针滞针弯针断针,电针,电针是用电针器输出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人体经络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电针的操作程序在使用电针机前,必须先把强度调节旋钮调至零位(无输出),再将电针机上每对输出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在两根毫针上。一般将同一对输出电极连接在身体的同侧,在胸、背部

8、的穴位上使用电针时,不可将两个电极跨接在身体两侧,更不应让电流从心脏部位穿过。通电时调节电钮,使电量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切忌由大到小,或忽有忽无,忽小忽大。电量的大小因人而异,一般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临床治疗,使病人出现酸、胀、热等感觉或局部肌肉作节律性的收缩。 治疗结束后,应先将电量降至零值,关闭电源,然后从针柄上除去电极夹,并将刺入组织的毫针拔出。术终还要注意清点针数,检查针刺部位,以免发生遗针或继发出血。,凡用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症均可用电针治疗。其中对癫痫、神经官能症、神经痛、神经麻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胃肠疾病、心绞痛、高血压等疗效较好。在针刺麻醉手术中,电针更有独特的优

9、点。,注意事项,每次治疗前,检查电针机输出是否正常。治疗后,须将输出调节电钮等全部退至零位,随后关闭电源,撤去导线。 电针感应强,通电后会产生肌收缩,须事先告诉病人,使其思想上有所准备,配合治疗。 对患有严重心脏病的病人,治疗时应严加注意,避免电流回路经过心脏;不宜在延髓、心前区附近的穴位施用电针,以免诱发癫痫和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灸法,是指点燃艾绒制成的艾柱和艾条熏灼、温熨体表一定部位,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防治疾病的方法。 灸法的作用特点-温经散寒-扶阳固脱-行气活血-保健强生,灸法的适应症,灸用材料,艾-艾叶是一用多年生的草本菊科植物,生长于山野之间,我国各地都有。 艾柱-施灸时,

10、常将艾绒做成锥形,称为艾柱。每燃尽一个,称为一壮。 艾条-是用桑皮纸包裹艾绒制成的柱状长条。,灸法的分类,艾柱灸直接灸:化脓灸(瘢痕灸)非化脓灸(无瘢痕灸)间接灸:隔姜灸、隔盐灸等。艾条灸悬起灸: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温针灸,灸量,艾柱:每穴3-5壮。 艾条:每穴10-15分钟皮肤潮红、机体有反映、唇红为度。,灸法宜忌,病情宜忌 灸疗虽能助阳,但会伤阴,临床上凡属阴虚阳亢、邪实内闭及热毒炽盛等病证,则应慎用。 部位宜忌 对颜面五官、大血管分布处、心脏部位、血管浅表处、阴部、重要筋腱部位以及功能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直接灸法,对于孕妇的小腹部、腰骶部不宜施灸。,灸后的处理,不要马上接触冷水、冷饮,保持局部干净。 水泡的处理:灸后局部出现水泡,不要擦破,让其吸收;若水泡过大,可用消毒针将水泡底部刺破,放出水液,进行消毒处理,并敷上消毒纱布。,施灸时注意安全,施灸的诊室,应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烟尘污染。 施灸时,防治艾火脱落烧伤皮肤或损及衣物。 灸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面部表情的变化,一旦发生晕厥,要及时处理。 对于过饥、过饱、过劳、酒醉、情绪激动者,不宜立即施灸。,耳针,耳针是指用短毫针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郭穴位,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