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城镇化发展ppt(资本论作业)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4257155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亚市城镇化发展ppt(资本论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三亚市城镇化发展ppt(资本论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三亚市城镇化发展ppt(资本论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三亚市城镇化发展ppt(资本论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三亚市城镇化发展ppt(资本论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亚市城镇化发展ppt(资本论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亚市城镇化发展ppt(资本论作业)(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亚市城镇化发展,陈海慧 旅游管理2班 S201101S101113,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这一历史过程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第二,城镇化是第二、三产业向城镇聚集发展的过程;第三,城镇化是地域性质和景观转化的过程;第四,城镇化包括城市文明、城市意识在内的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和传播过程。概括起来表

2、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人的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演变;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城镇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城镇规模的扩大以及城镇经济社会、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二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三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时间特征,表现为过程和阶段的统一,以渐进为主;二是空间特征,表现为城镇结合,以镇为主;三是就业特征,表现为亦工亦农,非农为主;四是生活方式特征,表现为亦土亦“洋”,以“洋”为主,亦新亦旧,以新为主。从世界城镇化发展类型看可分为发达型城镇化与发展型城镇化

3、,其特点是不一样的。包括重庆在内的中国西部均属发展型城镇化。发展型城镇化有5个特点:一是城镇化原始积累主要来自于农业;二是城镇化偏重于发展第二产业,而非发展第三产业;三是城镇化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四是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主要是推力而非拉力;五是城镇化中城市贫民占有很大比重。,这十年来,三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这十年,统筹城乡稳步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这十年,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这十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领先,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一、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经济总量实现大跨越。2002-2011年,三亚市经济连续十年实现了10%以上的增

4、速,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全市生产总值由2002年41.99亿,连续跨越了100亿元、200亿元台阶,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83.75亿元,是2002年的6.8倍,扣除物价因素,十年年均增长15.5%。2002-2006年间,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年均增长13.0%。尤其是2003年,三亚市克服了“非典”对旅游业带来的严峻影响,经济增速达11.5%。2007年后,三亚市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速。2007年,三亚市以党的十七大召开为契机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生产总值增速达22.2%,创十六大以来历史新高。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速回落到17.2%。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

5、和影响,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措施,经济增速稳定在17.2%。2010年,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下,政策效应集聚释放,经济增速达到20.3%。201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加之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政策效应趋于平稳,经济增速回落至14.2%。,人均生产总值大幅提升。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人均生产总值也快速增加。2011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6107元,是2002年的5.7倍,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13.3%。按照平均汇率折算,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1187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8686美元,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迈

6、出了坚实的一步。,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2002-2011年十年间,三亚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不足5亿元迅速增长到50亿元。2007年、2008年、2011年三亚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突破10亿、20亿、50亿元大关, 2011年达50.03亿元,相当于2002年的15.1倍。十年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4.8%,增速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19.3个百分点,尤其是2007年、2010年分别实现了58.4%、58.0%的高速增长。同时,全市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生产总值的含金量不断提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

7、2 年的7.9%提高到2011年的17.6%,年均提高近1.1个百分点。,二、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旅游产业发展成绩斐然。十年来,三亚市始终坚持以旅游立市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旅游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创新推出高端旅游产品,不断完善旅游接待及配套服务设施,积极完善旅游市场监管和服务机制,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城市知名度,旅游业实现快速发展,旅游经济效益明显提升。2011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000万大关,达1021.07万人次,是2002年的3.7倍,年均增长15.6%;旅游总收入达160.71亿元,是2002年的5.7倍,年均增长20.7%,高于旅游接待人数增速5.1个百分

8、点。2011年底,全市列入统计的旅游宾馆(酒店) 223家,比2002年增加147家。其中,五星级(含相当于五星级)宾馆39家,比2002年增加33家;四星级(含相当于四星级)宾馆38家,比2002年增加23家;三星级(含相当于三星级)宾馆29家,比2002年增加12家。拥有客房37341间,是2002年的3.3倍;拥有床位65221张,是2002年的3.0倍。全市共有5A景区2处,4A景区5处。,热带特色农业水平逐步提升。十年来,三亚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和补贴力度,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集中力量发展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热带花卉、南繁育

9、制种等特色农业,加快国家南繁基地和国家冬季菜篮子基地建设,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逐步提升。2011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55.53亿元,是2002年的2.9倍,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十年间年均增长11.3%。2011年底,全市拥有龙头企业15家;实施“商标富农”工程,完成注册农产品商标29个,“南山寿果”、“斯顿芒果”、“红礼哈密瓜”等已成长为我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十年来,三亚市始终坚持以旅游为龙头的产业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不断加快热带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推进房地产业和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游艇、邮轮、免税购物等旅游新业态发展,积极培育总

10、部经济、智慧经济、现代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十年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5%,高于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29.8:19.3:50.9调整为2011年的12.6:22.1:65.3,一产比重下降17.2个百分点,二、三产比重分别上升2.8、14.4个百分点。,三、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基础建设成就巨大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十年来,三亚市投资规模持续扩大,20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58.30亿元,是2002年的18.3倍,年均增长37.2%。2002-2012年十年间,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0亿元,是1992-2001

11、年十年的7.5倍,投资规模之大、增速之快为历史之最。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服务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强,投资结构逐步优化。2011年第三产业投资达到341.04亿元,是2002年的29.5倍。第一、二、三产业的投资结构由2002年4.9:14.4:80.7调整为2011年的1.2:3.6:95.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结构的优化,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十年来,三亚市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基础设施日益改善,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2011年,全市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4.64亿元,是2002年的14.3倍,年均增长34.0%;十年

12、间共完成基建投资690.94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1.6%。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快。立体化交通网络格局初步形成,先后完成了三亚湾路、迎宾路、凤凰路、吉阳大道、绕城高速公路等城市路桥改建扩建项目,东环铁路三亚段建成通车。南山货运港正式开港,凤凰岛、三亚河、半山半岛等邮轮、游艇基地相继投入运营。凤凰国际机场改扩建不断取得进展,2011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成为全国地级市中航空运输的领头羊。水利水务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建成大隆水利枢纽工程,实施东、西部供水工程建设,西部崖城水厂和东部海棠湾水厂相继建成运行。,四、统筹城乡稳步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城镇化进

13、程不断加快。十年来,三亚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2011年城镇化率达到了67.2%,比2002年提高了20.5个百分点,分别比全省、全国高出16.7、15.9个百分点。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对扩大内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起了巨大作用。,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十年来,三亚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在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同时,全面推进农村茅草棚户、危旧房改造和农村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主村道100%硬板化,加快推进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

14、,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加快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建成文明生态村584个(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覆盖率达到了65.6%,槟榔村荣获“全国文明生态示范村”称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十年来,三亚市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强城乡统筹规划,充分发挥三亚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合理引导生产力布局和要素流动,做强、做大重要节点区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雏形基本形成。十年间,鹿回头等片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亚龙湾旅游度假区的高端酒店相继投用,国际声誉显著提升。海棠湾“国家海岸”规划先行、快速推进,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建设的新亮点。,五、民生质量持续改善,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 城乡居民收入

15、快速增长。十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政府对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三亚城乡居民收入得到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大关,达到了20472元,相当于2002年的3.3倍,年均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2011年达到7582元,相当于2002年的2.7倍,年均增长11.5%。,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十年来,三亚市以统筹城乡就业为中心,通过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就业服务保障体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16、。2003年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累计达20.8人,其中,2011年完成34568人,是2003年的3.5倍。2004年以来,全市累计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1.2万人,2011年达到16148人,是2004的3.3倍。,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十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和社会保障体系地不断完善,三亚市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5721元,是2004年的2.7倍;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达1952元,是2004年的2.7倍,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13.9%,比2004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4491元,是2002年的3.6倍。城镇居民恩格

17、尔系数为42.8%,比2004年降低了2.5个百分点,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9.3%,比2002年降低了8.7个百分点。从每百户拥有耐用消费品情况来看,每百户拥有汽车量城镇、农村分别达到14、2辆,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数城镇、农村分别达到65、10台。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和国家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居民消费能力大幅上涨,加之旅游业快速发展及离岛免税政策带来的旅游消费不断扩大,三亚市消费品市场明显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成跨越式发展。200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0亿元,到2007年就达到了30.70亿元,到2011则达到86.01亿元,实现年均增长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