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异常行为与干预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4250364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异常行为与干预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儿童异常行为与干预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儿童异常行为与干预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儿童异常行为与干预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儿童异常行为与干预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异常行为与干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异常行为与干预(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异常行为与干预,田文雁 特教老师 湖北省残疾儿童康复中心,重点了解,什么是行为? 什么是异常行为? 干预的原则和方法,什么是行为?,人类行为的定义 1.行为就是人们所说所做所想 2.可测量:行为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测量(频率,持续时间,强度) 3.可观察,可记录:行为可以由别人或行为人自己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 4.行为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别人和自己) 5.行为受自然规律支配 6.行为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儿童的异常行为的界定,与实际生理年龄不符,与当地文化背景不符 2.持续时间长,出现的频率高 3.影响自己和他人学习,安全等 4.偏离常态,儿童异常行为的表现

2、与干预,一.发育过程中的行为问题 1.吮吸手指 病因:不适当的环境或不良的教育方式所致 干预:改变生活习惯,培养多种兴趣。在手上涂抹苦味汁。 2.咬指甲: 临床表现:3-6岁起病,至成年。双手的指甲被咬的精光,同时伴有多动,睡眠不安,抽动,挖鼻孔等。 病因:教养不当,精神过度紧张有关。或缺乏某种维生素元素 干预:在手指上涂抹苦味汁,或行为干预,一般岁年龄增长可以自愈。,发育过程中的行为问题,依赖性行为: 临床表现:紧紧依偎在成人身旁,不能自己独处,不能做决定,总希望旁人帮助,害羞。 病因:与环境有关,与成人的养育态度,生活环境有关。2-3岁时若缺乏父母正常依靠,则可造成严重的依赖。 治疗:心理

3、治疗。,拔毛发癖,临床表现:无故拔出自己的头发,眉毛,或体毛,但不伴随有其他精神症状。同时相关的医学治疗无效。 病因:不明,可能与情绪焦虑,抑郁有关。 母子关系不佳也有关。 治疗:缓解紧张情绪。,发育过程中的行为问题,退缩行为 临床表现:孤独,退缩,胆小。害怕 病因:可能与素质,教育及环境有关,溺爱,或缺乏爱。 治疗:重点在于教育及改善环境,行为治疗。,发脾气,临床表现:大哭大闹常常无法劝止,一定要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发脾气过于频繁。 病因:教育不良,过度溺爱。 治疗:教育,行为治疗:暂时隔离法。,儿童注意力缺失/多动症(ADHD),特征:不专注,多动,冲动 不专注:指注意力不集中在固定方向与

4、目标,对需要长时间专注的工作产生反感。 多动:指儿童躁动不安。 冲动:指过快和没有考虑就行动。 问题情境:要求长时间专注,进行有目标的活动,以及在社交场合。 不明显:儿童在进入新的,刺激的情境与成人单独相处,诊断,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 不符合儿童的现阶段发展 被评估为不适当 起病在7岁之前 排除其他精神疾患。,其他资料,ADHD占学龄男孩5%-10%,女孩的比例是男孩1/4. 病因:与遗传有关脑部轻微受损生理生化功能障碍 治疗:药物治疗有一定的作用特殊训练,行为治疗,行为治疗方案,1.基础训练:仔细看,仔细听,仔细复述,将观察到的内容表达出来,以及反应控制和语音调整行为 2.技巧训练:组织行为的

5、技巧以及应用时自我教导。 3.传授相关知识:个别化的传授知识和孩子掌握的情况与将治疗的成果运用在学校情境的知识吸收有关。 4.培养社交能力:减少社交困难,并建立利他行为. 5.给父母的指导:以资源取向的观点引导父母,更有组织地处理,并协助孩子达成目标。,儿童语言障碍,一.发育性语言障碍:由于发育延迟所造成的语言障碍。分为表达性语言障碍和感受性语言障碍。 表达性语言障碍临床表现:儿童到了一岁多还不会喊“爸爸”“妈妈”,患儿与其他人交往,常常喜欢用手势及眼神,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及需要。儿童能理解他人的简单指令。 感受性语言障碍:儿童虽然一岁半了,但仍不能理解给他的指令,对语言的听觉反应差,配合手

6、势,表情时,有情绪反应。 听力正常,语言内在功能发育正常,人际关系正常,智力正常,没有脑器质性病及五官疾病。 治疗:语言功能的特殊训练。,发育性语音不清,指患儿构音不清,但又没有发音器官或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疾病。 临床表现:有些韵母和声母发音不清,例如:“商量”读成“三两”。 缓慢的读单词可能正常,较快地读长句子显得不正常。 患儿无能力自我纠正。 多数患儿没有语言发育迟滞。 病因:与神经系统发育延迟有关,也可能与遗传素质有关,也与环境不良有关。 治疗:语言矫正治疗。,口吃,俗称结巴, 主要由呼吸肌,喉肌及其他与发声有关器官的紧张与阵痉挛所造成。 临床表现:讲话不畅,阻塞,重复。 病因:某些生物基

7、础的变异。小癫痫发作,共济运动暂时性失调。 治疗:部分患儿岁年龄增长,口吃自然消失,部分患儿经过语言纠正治疗后,可以好转。,选择性缄默,临床表现:起病于3-5岁,与陌生人不讲话,与熟悉的对象可以讲话,讲话正常,与人交往时,仅用手势,点头或摇头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仅用“是” “不”“ 要”等单词。 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病因:没有脑器质性原因,常常是由于明显的的心因所至。 治疗:心理治疗,家庭配合。,儿童进食障碍,婴儿反刍chu 神经性厌食 贪食症 异食僻,儿童睡眠障碍,梦魇:指儿童以做噩梦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睡眠障碍。 夜惊:多数儿童在入睡半小时左右,突然尖叫,哭喊,常从床上坐起,面色苍白,呼吸迫促,脉搏加快。 夜游症:患儿在熟睡中,突然起身,双目向前凝视但是视而不见。 病因: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遗传素质,心因性,颅内感染或脑外伤后遗症。,儿童遗尿与大便控制不能,遗尿症:指5岁以后仍然在夜间入睡后,或白天不能控制自己排尿,因而尿湿床单,被褥和裤子。 大便不能控制:指儿童在4岁以后仍不能自行控制大便,而没有明显的器质性原因。 病因:遗传性因素,婴幼儿时期排尿(排便)习惯训练不良,强烈的精神刺激,心理紊乱。 治疗:行为疗法,排便习惯的训练,药物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