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株洲市休闲农业的现状与对策论文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54245450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株洲市休闲农业的现状与对策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株洲市休闲农业的现状与对策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株洲市休闲农业的现状与对策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株洲市休闲农业的现状与对策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株洲市休闲农业的现状与对策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株洲市休闲农业的现状与对策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株洲市休闲农业的现状与对策论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农农 业业 大大 学学高高等等教教育育自自学学考考试试本本科科生生毕毕业业论论文文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政策的研究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政策的研究学生姓名学生姓名:考籍号:考籍号:年级专业年级专业:农学农学指导老师及职称:指导老师及职称:教授教授 学学 院院:农学院:农学院 湖南湖南长沙长沙提交日期:年月提交日期:年月l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政策的研究学 生:指导老师:(学农学院,长沙,410128)摘 要:目前株洲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及打造知名品牌、缺乏科学的合理规划、资源挖掘乏力、规范管理滞后、生态环境受损、乡村气息淡化、休闲活动单一及从业人员

2、观念落后等问题。休闲农业再进一步发展中,必须落实规划先行、科学规划的要求;加强政府直接管理行业间接管理,严格资源和环境保护,深入挖掘乡村自然与人文资源,做好“农”字文章,是休闲农业发展强盛之路的必要措施。关键词:株洲,休闲农业,问题,对策1 前言休闲农业是近年来国内外休闲产业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正成为都市居民休闲消费的一个心热点。20 世纪 3040 年代休闲农业最早发端于意大利、奥地利等地,随后在一些欧美国家发展起来。在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较早的地区是台湾,在大陆地区,休闲农业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发展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产业之一1-3。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

3、,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但整体上缺乏规范的,科学的,引导和管理,在政策上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跟不上快速发展的步伐,部分企业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产品单一,缺少高素质人才5。根据休闲农业的一般特征,结合株洲市的实际情况,指出其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及取得的成就,系统分析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劳动力素质偏低,资金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8。彻底揪出阻碍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以便探索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策略。2 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株洲市是工业强市、农业大市。现有耕 228、4 万亩水田,209、5 万亩旱田,旱 地 189 万亩,人均耕地面积

4、0、62 亩,大体是“七山半水三分田,半分农业与庄园” 。l株洲市属于中亚热带湿润调气候区,光热雨量充足,地土肥沃,物种资源丰富,盛 产柑橘、梨子、萘李、茶叶、紫皮大蒜等名特产品。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为主体的休闲农 业。把休闲农业作为促使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来抓。2.1 规模稳步扩大株洲市休闲农业起步于 20 世纪 90 年代,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以初具产业规模且经济效益比较明显。据不完全统计,2008 年全市,现有休闲农业庄园,职工总人数 3121 人,年接待游客 1534 万人次,实现经营总收入 2

5、1024 万元,利润总额 4138万元,上交税金 1059 万元。涌现了神农生态园、醴陵市福仙山庄、攸县地杰山庄。攸县皮佳洞仙境乐园、茶陵神龙度假村、炎陵桃源洞珠帘山庄、酒埠江官田山庄等省五星级休闲农业庄园厂家、四星级休闲农业庄园厂家、三星级休闲农业厂家。休闲农业由于适应市场需求,而且又投资小、回收快等特点,从一开始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促使了休闲农业由从前的“一家一户”的农家乐,改为农业庄园企业为主的产业规模式化发展,全市已形成了“一环、三代、一线、二点”(相见本论文页)”为主的四大休闲农业特色领域。2008 年 3 月,湖南省休闲农业协会成立,标志着湖南省的现代农业和现代

6、旅游业相结合的高效农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新亮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省委、省政府关于 2009 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把发展休闲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农民增收拓宽新的空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株政办发20094 号文件及株洲市鼓励休闲农业发展的八项优惠政策(株政发201022 号)都指明了休闲农业发展前景是广阔。为株洲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确定了方向,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及发展环境。据笔者统计,株洲市休闲农庄的床位总数 2009 年为 1628 床,2010 年为 2014 床,仅

7、一年的时间就增长了386 床,随着株洲市的休闲农庄及床位数的增加,其接待能力也迅速增长,接待收入也相应攀高年收入平均增加率达 50%左右(见表 1、图 1)。(1 顾客的需要促使规模扩大,2 政府的支持促使规模扩大,3 休闲业自身的竞争促使规模扩大。以此三点展开论写)l2.2 地域相对集中株洲市休闲农业几年发展较为迅速,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多以钓农家鱼、住农家房、吃农家菜、观农家景和干农家活为主体,烧烤、棋牌、登山、疗养等多种农业休闲形成相结合的产业化格局;规模也从最初的几十家发展到千家。并形成了一环:城市核心区向外辐射 5-10 公里,发展城郊型休闲农业。主要是依托现代农业,借助一定的农村基础

8、,通过自然和人工构造农业景观来吸引消费者。三带:向北依托长株高速、迎宾大道、时代大道,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要求,依托云峰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华强主题公园、省市科研院所,贯穿科技休闲主线,建设具有观赏性、知识性、参与性的现代农业科普休闲产业。重点发展云龙新区百里花卉苗木产业带以及株洲乡村特色小吃一条街。向西依托京珠高速、株洲大道、武广客运专线,株洲西站拓展天易示范区,依托建设以神农生态园为龙头、以龙门寺为龙尾的葡萄、垂钓、花卉等产业为支撑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向南依托中环南线、枫溪伏波大道、城际铁路七头冲站以及渌口片区,白井片区、包括航电枢纽,空灵岸等沿江一线,重点建成百里水产走廊产业带,发

9、展河蟹、鳜鱼养殖、河蚌育珠、休闲渔业等水产养殖功能区,打造沿河农业与渔业休闲产业建设民俗文化、乡村体验等多种形式结合的立体化休闲农业产业。向东充分得用仙庾镇名胜古迹优势,依托湘莲产业、道教文化、湘东文化等建设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休闲娱乐产业带。着重打造“荷塘月色”项目中的“仙湖映月” 、 “庾岭仙踪” 、 “渔樵耕读”三大特色板块,将荷塘区建设成生态文明示范区。一线:106 国道沿线从醴陵到炎陵,贯穿一条绿色百里林廊、茶廊及一批优质果园。依托神农福茶有限公司、醴陵雅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炎陵高山乌龙茶场等企业,规划建设集茶叶观光博览、茶艺茶道表演、学术交流、茶文化博物馆、大型茶祖神农雕像、休闲旅游产

10、品展示等活动为主,结合娱乐健身、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等休闲农业产业。依托株洲市湘龙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株洲市松本林化有限公司、炎陵振盛木业有限公司、炎陵县盛发胶合板厂、炎陵中冠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发展以生态、竹木产业为主的休闲农业。依托特色水果产业和基地,建设休闲果园,开放成熟期果园供消费者认养果树、观景、赏花、摘果等农事体验活动。做透山水田园风光的文章,充分赋予休闲农业以观赏、娱乐、消费、贸易、文化等功能,把农业生态功能的开发与新农村建设以及旅游文化的开发有机结合、融为一体。N 点: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工业旅游资源、宗教文化资源、考古等l资源。如:空灵岸、龙门寺、资福寺、革命烈士罗学瓒之墓、茶陵革命

11、老区等地,主要发展观光、教育休闲农业,使休闲消费者在休闲度假的同时,领悟红色文化,深受爱国主义教育。2.3 功能多元化我市休闲农业目前可划分为下述九种类型:1、农庄经济型。主要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鲜气候,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为游客特别提供度假休憩、游乐、就餐、住宿等服务内容,满足游客回归自然,享受宁静安逸的田园生活需求。重点发展天元区神农生态园、云龙区沙坡里生态农庄、云龙区清荷生态园、株洲县锦绣谷生态园、炎陵县十都镇蜜花生态园、天元区紫薇山庄等。2、特色产业型。依托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或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展示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使游客在休闲过程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利

12、用现代高科技,引进国内外新奇特种植、养殖等农业新品种,展示先进农业技术。重点发展云龙区云田花卉休闲农业示范村等。3、观光采摘型。观光采摘果园是休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积极制定观光采摘果园建设标准,完善建设一批观光采摘示范园,在保障生产优质果品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果园的园林美化景观效果,体现科普、休闲、娱乐等效果。果品生产快速向安全无公害标准转化。结合地方情况,体现当地特色,要积极引进国外新品种,保留地方传统与特色产品,逐步形成优势产业。重点发展天元区湘云葡萄农庄、茶陵县慧科生态园、攸县地杰山庄等。4、自然人文景观型。挖掘当地丰富的人文资源,有效利用自然景观,开发探幽、访古、赏景等休闲项目。

13、重点发展攸县酒埠江龙泉山庄、攸县酒埠江官田山庄、攸县皮佳洞仙境乐园、炎陵县桃源洞珠帘山庄等。5、民俗旅游型。利用农村特有的文化或风俗作为农业观光休闲活动的内容,如农村民俗文物馆、乡土文化活动、民俗古迹、地方人文历史、童玩技艺、丰年祭、乡村博物馆等。6、野营地型。利用帐篷、高架帐篷床、睡袋、汽车旅馆、小木屋等在郊外过夜,享受大自然的野趣及生态环境提供的保健功能、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并参与其他休闲娱乐活动的一种旅游活动项目。l7、农家乐。利用农村特有的文化或风俗作为农业观光休闲活动的内容,如农村民俗文物馆、农村文化活动、民俗古迹、地方人文历史、童玩技艺、丰年祭、乡村博物馆等。以农户家居和农、林、牧、

14、渔及园艺等农村资源为载体的“农家乐” ,是现阶段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也是现阶段最有中国特色的休闲农业。要突出引导农家乐的“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艺” ,逐步规范和提升“农家乐”接待服务水平。重点发展仙庾岭的农家乐、天元区的太高等。8、休闲农业专业村(镇) 。以具有丰富休闲农业资源,交通通达条件较好,有一定经济发展基础的村为依托,有组织地引导农民经营户,开展生态农业观光和餐饮、娱乐、休闲、住宿等休闲活动,按照统一规划和要求,发展休闲接待设施和配套服务,促进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休闲农业村庄是休闲农业的普遍形式,是“农家乐”的集聚区。重点发展株洲县松西子休闲农业示范村、荷塘区荷塘月色休闲农业示范园等。9

15、、乡村俱乐部。会员制是未来休闲农业发展的的趋势之一。选择适宜的地方建立形式多样的乡村俱乐部。如“乡村高尔夫球练习俱乐部” , “垂钓俱乐部” 。2.4 农业特色突出发展休闲农业,要坚持以农为本,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核心。离开了“农”字,就失去了根基,不成其“休闲农业”。以农为本,要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与发展“一村一品”、培育主导产业结合起来,特别重视现有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立体种养、种养加一体化、有机农业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拓展,使之成为休闲观光农业区的重要功能区。以农为本,还要十分重视土地资源保护,千万不能把发展休闲农业建立在牺牲耕地的基础上。此外,我们在强调以农为本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兴

16、旅”。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开发个性化的休闲旅游产品,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突出休闲性,增强参与性,体现娱乐性,使休闲观光农业真正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产业。炎陵县通过发展壮大特色农业基地来发展休闲农业,推动传统农业的提升和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旅共同发展。突出打造炎帝线 1000 亩的三河星光有机蔬菜基地、500 亩的台湾香椿园、1500 亩的三河天平高效蔬菜基地、500 亩的三河园景实业等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项目。耕夫子饭庄发展为集卖农特产和品l农家宴于一体的星级农家乐;鑫发科技生态园现已成为观赏、种植、养殖、休闲、餐饮文化于一体的示范样板;十都镇密花生态园正发展为“以林为本、特色种养、生态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休闲山庄。3 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株洲市休闲农业在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出现了蒸蒸日上的经济现象。但是,休闲农业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利益仍然很低,经过分析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主要存在下述问题:3.1 基础设施落后休闲农业的规模化道路、专业化道路、发展化道路必须有较完善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