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54244508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8.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2013年4月,目 录,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的发现,1981年6月,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发布报告:在1980年10月到1981年5月期间,先后发现5例病例,经检查确诊得了“卡氏肺囊虫肺炎”,免疫功能极度衰竭,患者均为男性同性恋。 1982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正式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为该病命名,英文简称为AIDS,即艾滋病。,病 原 学 特 征,HIV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中的慢病毒亚科。艾滋病病毒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艾滋病病毒非常脆弱,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差。

2、艾滋病病毒只能在血液和体液中活的细胞中生存,它们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能生存数小时至数天,对温度很敏感,5630分钟就能杀灭它,温度越高,时间越短;高温、干燥及常用消毒剂(如碘酒、酒精或医院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消毒药品)都可以杀死这种病毒,甚至用自来水冲刷,水中的余氯就会使它失去活性。紫外线对HIV杀灭作用不强。 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昆虫(如:蚊子、跳蚤等)体内存活。,艾滋病病毒基因变化多样,具有迅速变异能力。 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系统。 一旦侵入机体细胞,病毒将会和细胞整合在一起终生难以消除。 艾滋病病毒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中。 如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尿液、乳汁、脑脊液

3、等体液中,其中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浓度最高。,病 原 学 特 征,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受一定条件的限制。 只有带病毒的血液或体液从一个人体内直接进入到另一个人体内时才能传播。和乙肝病毒一样,进入消化道后就会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所破坏。 含有艾滋病病毒的离体血液可以造成感染。 研究证明,离体血液中艾滋病病毒的存活时间决定于离体血液中病毒的含量,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在未干的情况下,即使在室温中放置96小时,仍然具有活力。即使是针尖大小一滴血,如果遇到新鲜的淋巴细胞,艾滋病病毒仍可在其中不断复制,仍可以传播。病毒含量低的血液,经过自然干涸2小时后,活力丧失;而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即使干涸2-4小时,一

4、旦放入培养液中,遇到淋巴细胞,仍然可以进入其中,继续复制。,病 原 学 特 征,是一种病死率高的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目前还没有疫苗和特效药。但现有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 床 特 征,感染成功,抗体转阳,诊断艾滋病,死亡,- 4-8周-,出现症状,8-10 年,1年 ,0.5-2年 ,HIV抗体-,HIV抗体+, 无症状,有症状,HIV抗体+,艾滋病,感染艾滋病后的自然发展过程,9,临床症状(多样化),发热和乏力 慢性腹泻 体重减轻 淋巴肿大 各种机会性感染 继发性肿瘤,痛苦的艾滋病人,艾滋病:Kaposi肉瘤,AIDS:消瘦,艾滋病:恶性淋

5、巴瘤,艾滋病 病人的面部肉样瘤,鹅口疮/真菌性口炎,人类对HIV没有自然免疫力,极微量的病毒进入血液即可使人感染。人普遍易获感染。但传播途径明确,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传播:,一、性接触传播,阴道性交、口交; 经性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性伴侣越多,感染的危险越大。,男女,男男,双性,艾滋病毒经性途径传播效率很低,结果:单阳夫妻一次性活动的传播风险0.0012,二、经血传播, 经静脉注射吸毒传播 经血或使用血液制品传播 医源性感染,影响HIV经血液传播效率的因素,三、经母婴传播, 宫内感染 围产期感染 母乳传播,三种传播途径的有效性不同:,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三种传播途径的重要性

6、不同:,艾滋病流行现况,1981年 第一次报告 5例艾滋病人,世界艾滋病流行31年概括,2012年 存活感染者/病人3400万人 每年新增感染者/病人250万,1985年 报告首例感染者,中国艾滋病流行27年概括,截至2012年10月底 累计报告感染者/病人50余万例 现存活38余万例 在治病人15.8余万例,2005-2011年艾滋病疫情估计(万),吸毒者,暗娼,嫖客,普通人群,儿童,源头人群,桥梁人群,一般人群,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范围的变化,中国艾滋病疫情呈现以下五个特点:,经性途径已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男男同性性传播比例上升明显。 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严重。 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

7、艾滋病死亡人数增加。,截至2012年年底: 全省新报告HIV阳性者 2786例;新报告阳性数较2011年上升15.6%; 累计报告HIV/AIDS 11512例 ; 现存活HIV/AIDS 7633例,其中HIV4707例,AIDS 2926例。 2012年,全省报告报告现住址为浙江省的死亡178例。,全省2012年艾滋病疫情特征,浙江省2007-2012年新确诊报告HIV/AIDS及增长情况,现随访,死亡,每年新报告,我市艾滋病流行特点:,艾滋病职业暴露 预防与处置,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 工作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可以传播HIV的体液,体液中病毒颗粒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 血浆或血清精液阴道分

8、泌物唾液尿液,感染HIV的危险性,暴露源 感染数 感染HIV 针刺皮肤 9/3628 0.2% 针刺源自无症状感染者 0/148 0.0% 针刺源自AIDS患者 4/889 0.4% 粘膜暴露 1/1007 0.1% 完整皮肤暴露 0/2712 0.0%,影响HIV在意外伤害情况传播效率的因素,增加感染的危险因素,接触血液量大 受损伤口深 造成伤口的器械上有明显的血迹 器械曾插入静脉或动脉内 接触的患者在事故后60天内死于AIDS HIV培养物, 黏膜皮肤 病人处于急性感染期,安全预防措施,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医务人员推荐普遍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一句话:在为病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时无

9、论是病人,还是医护人员的血液,体液,也不论他或她是不是HIV阳性或阴性,都应该把他或她当作潜在的传染源加以防护! ! !,预防HBV的职业保护措施完全能应付HIV暴露!,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采取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安全预防措施,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

10、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安全预防措施,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6、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安全预防措施,哪些情况不会发生HIV职业暴露后感染,(1)接触HIV阴性血液、体液; (2)完整无破损皮肤、或无新鲜流血的陈

11、旧性伤口接触HIV阳性血液、体液且及时冲洗消毒后; (3)完整粘膜或皮肤粘膜结合部短时接触少量、低滴度(如HIV血浆浓度低于1500拷贝/毫升)HIV阳性血液或含血性体液; (4)接触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的尿液、汗液、泪液、乳汁、粪便; (5)戴手套直接接触HIV阳性血液、体液等。,哪些情况职业暴露于HIV后感染 的可能性较低,(1)完整皮肤较大面积和较长时间接触HIV阳性血液、体液; (2)浅表皮肤被HIV污染器具碰撞致无出血性轻微刮擦伤; (3)HIV污染的实心针(如手术缝合针等)刺伤表皮且无出血; (4)皮肤粘膜轻微损伤后接触潜伏期感染者、低病毒载量的感染者、正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且

12、未产生耐药性者的血液、体液,或离体时间很长(如24小时)的HIV阳性血液、体液。,哪些情况职业暴露于HIV后 感染的风险较大,(1)皮肤粘膜破损、不完整如炎症、皲裂,深而大的针刺伤和切割伤所致新鲜出血性伤口等接触HIV阳性血液或体液,特别是接触早期急性期HIV感染者或晚期AIDS患者的血液或体液; (2)含HIV血液的有空腔的针具(如注射器、穿刺针等)致深部皮肤或动、静脉穿透伤; (3)皮肤表浅伤但长时间大面积接触HIV阳性血液或体液; (4)HIV阳性血液或体液体内直接注入等。,职业暴露后处置 绍兴市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预案 ,局部紧急处理、报告,评估、报告、随访等,医疗机构职责: 各

13、级医疗机构做好医护人员的培训和个人防护,建立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档案。 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随访等工作。 负责暴露者和被暴露者就诊时的伤口消毒处理;组建本单位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评估组织,进行初步的危险性评估。同时在1小时内向所在辖区疾控中心报告并求诊。 做好有关卫生宣传教育和被暴露者的心理辅导工作。,职业暴露后处置,疾控机构职责: 组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评估专家组,负责对辖区内发生的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的评估与分型工作。开展本辖区有关专业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置知识培训工作。 县(市、区)疾控中心负责本辖区内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流行病学调查、跟踪随访、日常检测工

14、作、指导用药、服药前后咨询及药物的分发等。,职业暴露后处置,职业暴露后应遵循的处理原则,(1)及时处理原则。应尽快对暴露部位冲洗和消毒,服用抗病毒药物越早越好; (2)报告原则。便于对当事人提供医疗和心理支持,并在发生暴露感染HIV情况下,对个人、家庭生活予以救助和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 (3)保密原则。由于可能面临来自各方的歧视和压力,有关知情者应为当事人严格保密,特别是已造成暴露感染的情况下; (4)知情同意的原则。抗病毒药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且预防效果不是绝对的,只能降低意外暴露后感染HIV的发生率。因此,抗病毒药物预防性治疗前应告知当事人有关利益和风险,在其知情同意后使用。,HIV暴露后

15、的紧急处理,1.局部紧急处理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HIV暴露后的紧急处理,2.报告与评估 在进行紧急局部处理措施的同时,有关单位和人员应立即报告当地疾控中心。 当地疾控中心在接到报告后,应在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确认后1小时内,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疾控中心。并制定用药方案,必要时可申请市疾控中心评估专家组给予技术支持。,步

16、骤1:确定暴露级别,暴露物是否是体液、含血体液或其沾染器械,是,否,不需PEP,血液或含血体液,刺,割伤皮肤,完整的皮肤,黏膜或可能有损伤的皮肤,不需PEP,危险度,暴露量,低危 表皮擦伤、针刺,高危 伤口较深、见血液,量小 暴露时间短,量大 暴露时间长,2级暴露,3级暴露,1级暴露,2级暴露,步骤2:确定HIV传染源严重程度,传染源的HIV情况,HIV阴性,HIV阳性,传染源不明,不需PEP,传染源HIV滴度低 无症状、CD4高,传染源HIV滴度高 有症状、CD4低,HIV暴露级别1 (轻度),HIV暴露级别2 (重度),HIV暴露级别 不明,步骤3:预防性治疗的推荐方案,HIV暴露后的紧急处理,3.预防性用药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力争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宜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用药前,抽血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和肝、肾功能,并将该血清留样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