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借贷调查研究 方案设计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4220052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借贷调查研究 方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大学生借贷调查研究 方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大学生借贷调查研究 方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大学生借贷调查研究 方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大学生借贷调查研究 方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借贷调查研究 方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借贷调查研究 方案设计(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大学生借贷调查研究 方案设计2目录目录第一章 绪论4 1.1 选题背景4 1.1.1 国内借贷背景 4 1.1.2 大学生借贷背景 5 1.2 概念界定.5 1.2.1 网络借贷5 1.2.2 线下借贷6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6 1.3.1 研究目的.6 1.3.2 研究意义.6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性 .7 1.4.1 研究内容.7 1.4.2 创新性.7 第二章 文献回顾及经验研究 7 2.1 概述.7 2.1.1 借贷方式.7 2.2 借贷分析8 2.2.1. 借贷现状分析 .8 2.2.2 大学生网络借贷和线下借贷问题分析9 2.2.3.大学生网络借贷和线下借贷成因分析9 2

2、.2.4.大学生网络借贷和线下借贷对策分析9 2.3 新兴金融产品借贷工具认知 10 2.3.1 大学生对新兴金融产品的认知特点10 2.3.2 大学生对新兴金融产品的行为倾向特点10 第三章 研究框架11 3.1 研究整体思路11 3.2 研究方法.12 3.2.1 问卷调查法 .12 3.2.2 访谈法.12 3.3.3 电话调查.13 3.3 研究模型13 3.3.1 研究模型13 3.3.2 研究假设14 第四章 调查方案设计 14 4.1 研究对象与样本容量 14 4.1.1 研究对象的确定 .14 4.1.2 样本容量的确定 .14 4.2 研究地点15 4.3 抽样方法15 4.

3、3.1 判断抽样.16 4.3.2 分层比例抽样 16 4.3.3 简单随机抽样 1634.4 问卷数据录入与整理 .16 4.5 调查进度安排.17 4.6 人员分工与安排 .18 4.7 调查经费预算18 第五章 误差方案设计 19 5.1 误差控制.19 5.2 抽样误差.19 5.3 非抽样误差.20 附录 1 参考文献.22 附录 2 调查问卷.23图表索引 图表 1 研究整体思路.12 图表 2 马铃薯模 型13 图表 3 抽样方 法.15 图表 4 人员分工与安 排18 图表 5 调研经费预算.184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1.1 选题背景选题背景1.1.1 国内借贷背景国内借贷背

4、景民间借贷是指在非金融主体之间进行的拆借行为,在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下,个人、企业 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流动,而金融机构在贷款上的严格要求使得众多主体只能望而却 步。民间借贷的出现,就是弥补当前的经济体系,为那些被金融机构排除在外,但又确实 需要足够资金的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因而,可以说,民间借贷是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 而存在的。但是,民间借贷的发展却是法律所始料未及的,也因而在发展过程中,它是缺 乏应有的限制和约束,是存在诸多的问题的。据 2010 年的调查,我国当前民间借贷数额占 据了包括正规金融在内的借贷市场的 5.6%,达到了 2.4 亿万元。以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 为例,2008 年

5、该院共受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933 件,2009 年共受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1112 件,同比增长 19.19%;2010 年共受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1192 件,同比增长 7.19%;2011 年受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1194 件,同比略有增长。此外关于某基层法院近五 年的立案标的数据也可表明,2009 至 2011 年度民间借贷案件立案标的基本持平,平均额 度为 2500 万元上下,而 2012 年、2013 年民间借贷案件立案标的相较于 2009 至 2011 年的 2500 万元,分别增长了 66%(4150 万元) 、184%(7100 万元) 。以上数据表明,实践中涉 案标的超过

6、100 万元已经稀松平常。 (一)政府对民间借贷管制过严(一)政府对民间借贷管制过严 在法律上否定了民间借贷的合法性。当前民间借贷规模日益扩大,并且涉及范围越来 越广,但是法律在民间借贷的规定并没有给予明确规定,我们说这是法律的空白。但是民 间借贷的发展已经早已有之,法律仍未加以规范,这就不是法律的空白,而是法律消极地 进行否定。我国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实施的是业务特许,也就是只有得到相关监管机构的批 准才能实施任何融资行为,当然,对未经批准的即为非法。从我国的情形来看,我国的民 间金融处于机构监管之外,因而它的存在也是不具有合法性的,虽然在 2001 年已经解除对 外资金融机构的限制,但对国内民

7、间资本所采取的手段依然是严格的监管,至今也未在法 律上将其正名。 (二)民间借贷法律不完善(二)民间借贷法律不完善 我国当前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是不完善的,这种不完善从法律体系上来看,即关 于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只是在几个司法解释中简单地进行了规定,并且这种规定只是从民 法的角度来看的。民间借贷更多的是属于金融领域的范畴,但我国当前的金融相关法律, 比如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他们是没有对民间借贷作出过规定,对民间借贷的处理也是含 糊的,是不明确的。 (三三)高利贷扰乱金融秩序高利贷扰乱金融秩序 我国现阶段民间阶段的发展,正是高利息民间借贷繁荣的重要阶段,也就是俗称的高利贷。 高利贷作为民间借贷的种现

8、象是民间借贷的非健康发展趋势,但也是民间借贷在自由发展下 必然会产生的问题,高利贷的大量出现对我国金融秩序的维护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但是,高利5贷在我国的出现也是具有必然性的。 (四四)借贷盲目引发经济纠纷借贷盲目引发经济纠纷 无法从正规金融获得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他们的庞大规模带来了民间借贷的繁荣。民 间借贷为中小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令诸多中小企业得以生存、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 极大的推动作用。民间借贷的极大优势,如简单、灵活被中小企业者大力发扬,也让越来越多 的中小企业者主动或被动地选择民间借贷,甚至开始盲目相信民间借贷会为自己企业的发展 带来助力,但盲目借贷所带来往往并非仅仅如此。的

9、确,民间借贷能快速满足企业的融资需要,但 当企业不能认清其存在的问题,而是盲目地认为,只要具备资金,企业就能获得拯救,就能得到 发展,这种想法却是极其错误的。当企业通过借贷所获取的资金进行投资生产,而当企业经营 盈利不能赶上民间借贷贷款利率所需要支付的利息时,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只能是毫无希望, 这种高强度负债的企业又能有多少时日的生存期限。1.1.2 大学生借贷背景大学生借贷背景(一)(一) 借贷信息铺天盖地。借贷信息铺天盖地。 一些借贷公司的放款信息在高校校园宣传栏、墙壁、寝室走道等公共场所以及 QQ 群、微 信朋友圈上随处可见。 “无担保、无抵押,当日放款”等诱人的贷款广告被清理后,马上又

10、 会被贴上。不仅如此,大学生借贷推广兼职,也在里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借贷信息 时时冲击着大学生的眼球。 (二)(二) 借贷公司乱像频发。借贷公司乱像频发。 为了吸引学生贷款,放款者提出各种优厚条件,无需贵重物品抵押、无需担保,只需提供 学生证和身份证复印件就可签借款协议。有的甚至只需提供身份证、学生证和一张银行卡, 再留下老师、同学的电话即可。随着校园借贷的蔓延,借贷公司也频出新招,从起初的 “无担保、无抵押”变为触目惊心的“拍个裸照,立等可取” 。由于国内放贷人的门槛较低, 只要能拿到营业执照,就可以开一家网络借贷公司。一些平台甚至打着电子商务公司的幌 子,实际上是以分期的名义放贷。更有

11、甚者,有的高利贷团伙打着互联网交易平台的名义, 实际是个人约定,私下交易,往往以私下约定为准,绕过了平台监管。1.2 概念界定概念界定1.2.1 网络借贷网络借贷P2P(Peer to Peer)是一个互联网学理概念,表示了互联网的端对端信息交互方式和 关系发生特征。该交互是在对等网络中实现的,不通过中间工作站平台。相类似的,P2P 网络贷款的模式主要表现为个人对个人的信息获取和资金流向,在债权债务属性关系中脱 离了传统的资金媒介。从这个意义上讲,P2P 网络借贷涵盖在“金融脱媒”的概念里。在传统技术下,受制于气候地理、专业能力和物质成本等因素,大范围的个人对个人 的信息流动和关系发生是很难实

12、现的。自 80 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较低成本地 解决了信息的分散和不对称性问题;而历史数据的积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深化,又使得信 息(数据)的真实性和转化价值得到提升。当这种互联网 P2P 多重价值转化在借贷领域时, 出现了 P2P 网络借贷(下称“P2P 网贷” )模式。在该模式中,存在一个中间服务方P2P 网贷平台。其主要为网络借贷的双方提供6信息流通交互、信息价值认定和其他促成交易完成的服务,但不作为借贷资金的债权债务 方。具体服务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借贷信息公布、信用审核、法律手续、投资咨询、逾期 贷款追偿以及其他增值服务等。有些 P2P 网贷平台即使通过相关形式(银行或第三方支

13、付 平台账户)提供了资金的中间托管结算(非必须,最好隔离)服务,也依然没有逾越“非 债权债务方”的边界。 网络借贷目前普遍被理解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借贷,并笼统称之为 P2P 网贷。这种观 点值得商榷,并可能在研究与监管中造成困惑。本研究认为,互联网金融,及其具体表现 形式之一的网络借贷,首先是基于互联网思想的金融,技术是作为必要支撑,而非只是金 融技术的互联网形式化。互联网的思想是点对点的信息互联,网格化的关系联接,从而形成信息交互,资源共 享,优劣互补,并从这些数据信息中挖掘出价值。P2P 网贷的模式正符合了这个核心,即 公众化点对点信息交互和资金流动。在这种模式中, (信息和资金)交互双方

14、呈现多对多的 形态,且参与者极其广泛,借贷关系密集复杂,特征正如毛细血管般的线下民间借贷。另 一方面,P2P 网贷更是跨越了地域和关系网络,实现了陌生人之间的互联。在这个意义上,P2P 网贷形式并非只是一种技术,而是理念与方式的革新,展现了金 融脱媒和互联网的结合在个人端的巨大能量。若是仅以技术化形式来看,阿里小贷和各大 银行远程互联网审贷模式都可以称为网络借贷。但这两者只是“网络技术借贷” ,并不是基 于网络的思想的。网络的概念应该是超越计算机技术本身的。这种基于网络技术的借贷往 往都表现为审贷技术的升级,借贷中的双方参与者结构和产生的客观效果并没有实质改变。1.2.2 线下借贷线下借贷线下

15、 P2P 模式是指线上模式借贷流程中的审核、贷款发放等流程放在线下进行。线下 模式审核和银行贷款审核方式无二,一般需要抵押物,募集资金由线上模式平台自主支配, 贷给借款人,目前大多数 P2P 理财平台其实都是线下模式。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1.3.1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团体,是即将走上的社会的人群,对将来的社会发展趋势有决定 性作用。现今大学生借贷已经是很频繁的现象,通过调查研究大学生的借贷情况,目的是 从中了解到现今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偏好的借贷方式以及对不同借贷利率的接受程度等信 息,从中获取出未来借贷市场的发展方向。1.3.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在了解掌握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借贷方式等信息的情况下,可以为新兴的借贷公司的 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同时预测出将来社会上的主流借贷方式以及借贷产品;可以为已 有的借贷公司提供转型升级的重要数据来源,摆脱传统的线下借贷方式,运用互联网+模式。71.4 研究内容与创新性研究内容与创新性1.4.1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随着大学生消费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进行借贷行为来满足自己超前消费 的偏好。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借贷行为以及还款行为的调查了解,通过线上线下发放问卷以 及电话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建立了相关模型得出大学生这个潜在 的消费群体对借贷的看法以及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