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原理课件 第一章 绪论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4216140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3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操作系统原理课件    第一章 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操作系统原理课件    第一章 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操作系统原理课件    第一章 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操作系统原理课件    第一章 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操作系统原理课件    第一章 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操作系统原理课件 第一章 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系统原理课件 第一章 绪论(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操 作 系 统 原 理,中国地质大学计算机学院 张 霞zhangxia_ 电话:18908644643 QQ:10263317,2,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 材: 操作系统原理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庞丽萍编 参考书: 计算机操作系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汤子瀛等 操作系统 电子工业出版社 孟庆昌编,3,操作系统原理教学目标,掌握操作系统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原理。 培养自学能力,开拓思路。要不断总结,通过学习,充分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的重要作用。,4,第一章 绪论,5,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WINX.X(1983年-1995年以前) WIN9X(1995年以后-

2、2001年初) WINNT(NT代表新技术) WIN2000(1999初) WIN2000 Professional Win2000 server(适合部门工作小组或中小公司) Win2000 Datacenter server(功能最强的服务器OS) WINCE(嵌入式操作系统) WINXP ( 2001年商用与家用型操作系统的整合) Vista(2007年1月)要想替代XP可能需要近十年的时间,6,1.1 计算机系统结构 一、计算机系统组成,中央处理机(CPU) 硬件 内存 I/O设备(键盘、显示器、打字机、鼠标)外部设备 存储设备(硬盘、软盘、光盘、磁带)其它设备(MODEM、通信口)系

3、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编译器、数据库管理系统) 软件 应用软件 (CAD、MIS、用户自己开发的系统等)工具软件(软、硬件检测诊断程序),7,1.1 计算机系统结构 二、软件与硬件的关系,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软件是提高计算机系统效率和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它们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 共同发展。,8,1.1 计算机系统结构 三、在计算机系统中必须配备操作系统的目标,裸机:未配置软件的计算机。 操作系统是为了建立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而为裸机配置的一种系统软件。 目标: 1、提供接口:提供一个计算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使计算机系统更易于使用; 2、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地控制

4、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使之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3、改善性能:合理组织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流程,改善系统性能。,9,1.2 操作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一、手工操作阶段用户在计算机上算题的所有工作都要用户人工干预,如程序的装入、运行、结果的输出等。计算机没有配置操作系统。程序员直接与计算机硬件打交道。用机器代码或某种语言编写的程序通过输入设备装入计算机,再由程序员从控制台上通过设置开关或按按钮启动程序运行。 这种早期的计算机存在两个问题:,10,1.人工负责计算机的调度用户使用计算机时,首先向机房负责人说明,由机房负责人为他安排上机时间并预先登记在一张纸上。其中包括各用户几点上机、大约使

5、用计算机多长时间等。2.人工负责作业编排顺序用户自己安排上机所需的各种程序、数据以及上机的步骤。这种操作方式导致:浪费大量的人力和机器的时间,系统利用率很低。 缺点:用户独占资源;资源利用率低;CPU等待人工操作。随着计算机速度的加快,人机矛盾越来越大。CPU与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必须寻求新的办法。,11,二、批处理系统(BATCH PROCESS SYSTEM)简单的批处理模式的中心思想是使用一个监控程序软件。在这种软件控制下,用户不再直接与计算机打交道,而是将自己的作业卡片叠或纸带交给机房的操作员。由操作员将多个作业的卡片或纸带按序成批地放在一个输入设备上。由监控程序

6、自动启动输入设备将一个个作业读入到磁带上,再将一个个作业顺序装入内存,并控制作业的运行处理。从而实现了各作业之间的自动转接,提高了系统效率。,12,手工操作阶段的两个问题已得到圆满解决:一方面由监控程序处理调度问题。一批作业排队,各作业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执行;另一方面监控程序负责作业的编排处理问题。从而不存在空闲的机器时间,减少了人工干预和等待时间。为了使监控程序能代替用户完成对作业的编排控制,系统向用户提供了一套作业控制命令。用户使用系统提供的作业控制语言命令通过作业控制卡或作业说明书的形式把对作业的控制意图提交给监控程序。,13,下图给出了以卡片形式提交作业的一个简单例子。在这个例子中,用户

7、提交一个用FORTRAN语言编写的程序及程序所用数据。其中包括以“$”开始的作业控制指令卡。监控程序使用的几个典型的控制卡如下:,14,控制卡 功能$JOB 启动一个程序$FORTRAN 调用FORTRAN编译程序$LOAD 调用装入程序$RUN 运行程序$END 作业结束卡,15,16,监控程序自动读和识别作业控制卡或作业说明书中的命令,并控制作业的执行。当计算机运行中发生错误或意外时,监控程序通过控制台打字机输出信息向操作员报告。批处理系统的优点是系统吞吐量大,资源利用率高。缺点是作业的周转时间长,用户无法实现对作业的控制。该系统适合处理计算量大的、自动化程度高的成熟的作业。这种简单的批处

8、理在硬件结构上有两种不同的控制方式。,17,18,由于输入或输出是在CPU直接控制下进行的,这样,主机的速度在输入或输出过程中,降低为慢速外设的水平。大大降低了CPU的利用效率。为此,引入早期的脱机批处理方式。2.早期的脱机批处理 为了使CPU从慢速的外设控制中解脱开来, 提高CPU的利用效率,系统增设了一个小型的卫星机专门用来控制外部设备的输入、输出。其模型如下图所示。,19,早期的脱机批处理,20,小型卫星机的作用代替主机完成作业的输入和输出工作:把卡片输入机上的作业逐个地记到输入磁带上,以便主机执行。控制打印机把主机送入输出带上的作业执行结果打印输出。由此可见,采用这种脱机技术后,主机的

9、所有输入输出都是通过磁带进行,而且主机与慢速外设可以并行工作,从而提高了主机运行效率。从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脱机批处理运行得相当成功。,21,脱机技术的实质是用快速的输入输出设备代替慢速的设备。 计算机系统硬件的工作周期,22,三、多道成批处理系统1.多道程序设计技术(MULTI_PROGRAMMING)硬件通道和中断的出现,使得计算机在组织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革。使原先以CPU为中心的体系结构,转变为以主存为中心。所谓通道,它是独立于CPU,专门用来控制输入、输出设备的I/O处理机。它可以控制一台或多台外设完成与主存之间的数据交换。,23,当通道控制设备完成传输后,通过中断机构向CPU

10、报告完成情况。从而,一方面使CPU摆脱了对慢速外部设备的控制操作,另一方面使CPU与外设可以并行操作,提高了CPU的利用率。,24,该技术的引入是为了进一步改善CPU的利用率。 该技术能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有效地改善资源利用率。 定义: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它们在管理程序的控制下相互穿插地运行。 运作方式: 同时把多个作业放入内存并允许它们交替执行,共享系统中的各类资源。当一道程序因某种原因而暂停时,CPU立即转去执行另一道程序。 特点:多道;宏观上并行;微观上串行。,25,1.2 操作系统的形成,26,假设一个计算机系统有256k主存(不包含操作系统),一

11、个磁盘、一个终端和一台打印机。三个作业分别被命名为JOB1、JOB2、JOB3。各作业运行时间分别为5分钟、15分钟和10分钟。它们对资源的具体使用情况如下所示。 作业编号 JOB1 JOB2 JOB3 作业类型 计算型 I/O型 I/O型 占用主存 50k 100k 80k 需磁盘情况 NO NO Yes 需终端情况 NO Yes NO 需打印机情况 NO NO Yes 运行所需时间 5分钟 15分钟 10分钟,27,由上看出,作业2主要使用终端(键盘和显示器)进行输入/出,作业3主要使用磁盘和打印机,JOB2和JOB3需要较少的CPU时间。 对于简单批处理,这些作业是按顺序执行。作业1运行

12、5分钟完成,作业2等待5分钟再用15分钟完成,20分钟后,作业3开始执行,30分钟后三个作业全部完成。,28,若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让三个作业同时装入主存并运行。由于它们运行中几乎不同时使用同类资源,在作业1进行计算的同时作业2可在终端上进入输入/输出,而作业3在使用磁盘和打印机。这样,作业1仍需5分钟完成,但在作业1结束时,作业2已完成三分之一,而作业3已完成一半。这样,这三个作业在15分钟内将全部完成。显然整个系统处理效率明显提高。,29,为了更好地理解引入多道程序的好处,下面先解释衡量操作系统或整个计算机系统性能指标的重要概念: 资源利用率 指在给定时间内,系统中某一资源,如CPU、存

13、贮器、外部设备等实际使用时间所占比率。,30,多道程序与单道程序时资源利用率对比单道 多道(三道作业) 处理机利用率 17% 33% 存贮器利用率 30% 90% 磁盘利用 33%=(10/30) 67%=10/15 打印机利用 33%=(10/30) 67%=10/15 完成所需时间 30分钟 15分钟 吞吐量 6 jobs/小时=(3/0.5) 12 jobs/小时=3/ 0.25 平均周转时间 18分钟=(5+20+30)/3) 10分钟=(5+15+10)/3,31,实现多道程序系统应解决的问题:CPU的分配与回收;内存的分配与安全;I/O设备的分配与回收;程序和数据存储的安全性与一致

14、性;应用程序的管理与组织。 因此,在多道程序系统中必须设置一组软件,提供方便用户使用的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 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32,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作业:用户在一次解题或一个事务处理过程中要求计算机系统所做工作的集合,包括用户程序、所需的数据及命令等。 1、批处理操作系统单道批处理操作系统(早期)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缺点: 用户以脱机方式使用计算机,用户提交作业后,在作业运行过程中,不能加以干预,只能等该批作业处理结束后,用户才能得到计算结果,根据结果

15、再作下一步处理,如果有错,还要重复上述过程,从头开始。,33,单道批处理操作系统(早期) 操作员先将若干个等处理的作业合成一批输入并传送到外存,然后将它们逐个送入内存并投入运行。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在该系统中,主存中可同时有多道作业在运行,而且作业可随时被调入系统,并存放在外存中形成作业队列;然后由操作系统按一定的原则从作业队列中调入一个或多个作业进入主存运行。,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34,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2、分时操作系统 分时计算机系统:由于中断技术的使用,使得一台计算机能连接多个用户终端,用户可通过各自的终端使用和控制计算机,我们把一台计算机连接多

16、个终端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分时计算机系统,或称分时系统。 分时技术:把处理机的响应时间分成若于个大小相等(或不相等)的时间单位,称为时间片(如100毫秒),每个终端用户获得CPU,就等于获得一个时间片,该用户程序开始运行,当时间片到(用完),用户程序暂停运行,等待下一次运行。,35,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36,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分时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利用分时技术实现多道程序设计的一种操作系统,它一般采用时间片轮转的办法,使一台计算机同时为多个终端用户服务,对每个用户都能保证足够快的响应时间,并提供交互会话功能。 特点: 1. 多路性:即众多联机用户可以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 2. 独占性:各终端用户感觉到自己独占了计算机; 3. 交互性:用户与计算机之间可进行“会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