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54209981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古代诗歌四首古代诗歌四首课题课题课型课型课时课时使用者使用者上课时间上课时间古代诗歌四首预习 展示三课时学学 习习目目 标标了解诗词有关知识。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学学 习习重重 点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学习流程学习流程知识储备:知识储备:乐府诗乐府诗:在中国中古时期的汉魏两晋南北时代,中央政府一直设置着管理音乐和歌曲的专门官署乐府,负责采集和编制各种乐曲,配诗演唱。这些配乐演唱的诗歌,就称为乐府诗,也简称乐府。乐府诗的语言及形式的特点:1.语言朴实自然 2.押韵灵活 3.用对话或独白形式叙事 4.浪漫主义的色彩 5.排偶句 6.回环往复,音韵和谐

2、。律诗律诗: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 8 句。如果仅 6 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 8 句 ,即 10 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 8 句完篇的律诗,每 2 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宋词宋词:它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

3、词,叫做“填词”或“依声” 。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词有词牌,即曲调。常见的词牌名有如梦令 、 渔歌子 、 水调歌头 、 西江月 、 临江仙 、2一剪梅 、 沁园春 、 蝶恋花 、 破阵子 、 清平乐等。散曲散曲: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乐曲的侵入并与中原正乐融合,导致传统的词和词曲不能在适应新的音乐形式,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到元朝时兴盛,可以说散曲的兴起和词的衰退几乎是同时的。金元时在北方起源,故散曲又称北曲

4、。它包括小令、套数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主要形式。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曲有曲牌名,如天净沙 、 刮地风 、 喜春来 、 山坡羊 、 红绣鞋等。学生活动一:学习学生活动一:学习观沧海观沧海导学:导学:这时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可惜的是在次年的赤壁之战中失败了,天下三分,中国从此进入三国鼎立的局面。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面对洪波涌

5、起的大海,触景生情。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 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一、朗读诗歌,给加点的字注音,用一、朗读诗歌,给加点的字注音,用“/”“/”划分节奏。划分节奏。观沧海东临 碣 石,以观沧海。水何澹 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 哉 ,歌以咏志。二、自主学习,完成诗歌赏析。二、自

6、主学习,完成诗歌赏析。31、文学常识填空。观沧海的作者是 ,字 ,东汉(朝代)末年 家、家、 人。他与他的儿子 、 合称“三曹”。2、解释加点的字东临碣石( ) 以( )观沧( )海 水何澹澹( ) 山岛竦( ) 峙(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3、诗人观沧海的地点在 ,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 。全诗由这个字展开,写登山所见。4、 “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这几句作者写了 这一些事物。其中 几句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几句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从写景的角度来看这些句子写得是 (选择 A、实 B、虚)景。5、品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

7、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借助奇特的 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从写景的角度来看这些句子写得是 (选择 A、实 B、虚)景。从两个“ ”字可以看出。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 。三、交流展示三、交流展示把你疑惑的地方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各组分配任务展示,点评。四、小结四、小结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诗人写实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象,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诗中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学生活动二:学习学生活动二:学习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

8、导导 学:学: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4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诗人这次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但见船下江水潮平岸阔,头顶南雁北归,触发了心中情思,于是写下这首传世佳作。一、朗读这首五言律诗,用一、朗读这首五言律诗,用“/”“/”划分节奏。划分节奏。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二、自主学习,完成诗歌赏析。二、自主学习,完成诗歌赏析。1、文学常识填空。这是 (朝代)朝诗人 的代表作,体裁上属于 诗,内容上属 之作。2、解题:诗题的“次”字是 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

9、江市,三面临江。3、解释加点的字客路青山下( ) 风正一帆悬( ) 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 )4、写出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的一联是 。这句诗暗含 之劳。5、写诗人在船上所见景色的一联是 。因为有了“ ” ,所以两岸才显得宽阔,因为有了“ ”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 ”作铺垫。6、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的千古名句是 。结合这一联的意思,说说这一联写出了怎样的生活哲理?7、诗的尾联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直接表达了 之情。三、交流展示三、交流展示把你疑惑的地方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各组分配任务展示,点评。四、小结四、小结5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

10、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学生活动一:学习学生活动一:学习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导学:导学: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此诗是长庆三年或四年(823824)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诗人早春游湖,面对湖光山色,莺歌燕舞,草色花香,心情十分愉

11、快。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诗的风格自然清新,娟秀明丽。一、朗读这首七言律诗,给加点的字注音,用一、朗读这首七言律诗,给加点的字注音,用“/”“/”划分节奏,用划分节奏,用“”“”标标出这首诗的韵脚。出这首诗的韵脚。 (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 。 )钱塘湖春行孤 山 寺 北贾 亭 西 , 水 面 初 平 云 脚 低 。几 处 早 莺 争暖 树 , 谁 家 新 燕啄 春 泥 。乱 花 渐 欲 迷 人 眼 , 浅 草

12、才 能没 马 蹄 。最 爱 湖 东 行 不 足 , 绿 杨 阴 里 白 沙堤 。押韵的韵母是 二、自主学习,完成诗歌赏析。二、自主学习,完成诗歌赏析。1、文学常识填空。钱塘湖春行选自 ,作者是 代著名诗人(姓名),字 ,号 。2、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作者绕湖而行,从 到 最后到 ,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6所以说这首诗是按作者的 顺序(线索)来写的。3、如果在标题的“春”字前补上一个字,以准确显示诗人出行的时间,可以补充为: 春。诗中最能体现季节的景物有 、 、 。4、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的一联是 5、诗的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 的心情。“

13、”一字最能体现作者对钱塘湖景色的喜爱。 “ ”一词体现诗人因景色美而流连忘返。6、将“几处早莺”改为“处处早莺” , “谁家新燕”改为“家家新燕”好不好?为什么?三、交流展示三、交流展示把你疑惑的地方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各组分配任务展示,点评。四、小结四、小结全诗结构严密,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学生活动二:学习学生活动二:学习天净沙天净沙 秋思秋思导学:七百多年来

14、,人们说起“乡愁” ,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 28 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一、朗读这首元曲(小令)一、朗读这首元曲(小令) ,用,用“/”“/”划分节奏。划分节奏。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二、自主学习,完成元曲赏析。二、自主学习,完成元曲赏析。1、文学常识填空。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 ,“秋思”是 。作者 (姓名)是 代著名 作家。2、曲中共写了几种事物?具体指哪几种?3、全曲感情的基调是( )A、依恋 B、悲伤 C、惆怅 D、痛苦4、曲中点明全篇主旨的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