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的国家性与国际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00100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会计的国家性与国际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会计的国家性与国际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会计的国家性与国际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会计的国家性与国际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会计的国家性与国际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会计的国家性与国际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会计的国家性与国际性一般意义上的会计国际性当然是指国家之间的协调,但具体到我国又增加了一次重新学习与借鉴的含义。正确对待国际性, 要求我们应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引进和吸收国外会计的先进思想与技术方法,并尽可能地与国际社会协调一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国际性决非盲目引进,更非照搬某一国家的模式。在学习和借鉴国外会计时,必须对世界各主要国家会计都进行研究, 视需要和优劣选择借鉴对象。 例如,企业会计英、美、日国比较先进,但政府会计加拿大水平更高,社会责任会计法国和北欧更成熟, 通货膨胀会计南美更为完善。 在与国际社会协调时, 必须视国际上的主流和趋势而协调,不能只面对某一个国家。(一)要正确认识中国

2、会计的国际性是一个渐进过程。中国会计国际性的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在这一渐进过程中, 必须以坚持会计的中国特色为前提, 掌握一定的原则: 一是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必须既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交往,又有利于维护我国利益。 在总体上维护我国利益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改革我国会计体系中不适应国际会计惯例的方面, 以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的国际经济交往。二是必须与国际会计协调的总体进程基本一致,循序渐进。中国会计国际化是国际会计协调的一部分。 国际会计协调的道路尚相当遥远, 困难重重。因此,中国会计的国际性, 只能与国际会计标准协调的总体进程基本一致,循序渐进, 才能使中国会计在改革中保持相对稳定。促进中国会计的国际

3、性的进程有三种基本途径:推广、协调和统一。推广是指某种会计技术方法、会计事务处理规则从一国向他国自觉传播的过程,如复式记帐法、权责发生制都是传播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的,自发性是其主要特征; 协调是人们通过协商来调整各国原有的会计法规和业务处理方法, 消除各国会计实务中的某些差异,以保证各国会计信息的共享性, 诱导性是其特点; 统一则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民间的、官方的) ,制定出一套人们公认的会计规范,各国的会计人员按同一规范进行实际操作,如欧洲共同体国家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权威性是其特点。(二)要建立全球性的、地区性的、民间性的、政府的协调组织,具体负责协调事宜。 积极参与全球性或

4、地区性会计专业团体和政府有关会计协调组织, 利用国际讲坛介绍中国会计, 使国际会计组织的决议中包含适应中国情况的内容, 实现双向协调。 这样也自然增加了了解和学习外国和国际会计情况的渠道。(三)加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使理论具有超前性与务实性。超前性的会计理论研究, 不应囿于对国家已颁发的会计法律、规定与制度的诠释,而应具有预见性;研究目前已经存在但不普遍、甚至还未出现的会计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如目前亟待研究的会计要素的确认特征问题、财务报告的揭示对经济决策、资本(证券)市场的影响问题、国内与国际合并财务报告问题等。会计研究的务实性,要求会计理论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目前必须研究

5、如何在会计准则的指导下,改革我国的会计制度, 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等。 务实性使会计理论研究不致于陷入“空洞无物的文字或数字游戏” 之中,而超前性又可以使会计理论不致于在新会计问题面前举足无措, 并为保持国家或企业会计改革的连续性和相对的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四) 要积极改进和提高会计教育水平, 加强国际性的双向会计交流。在财经类高等学校中必须设置一系列介绍国外会计、国际会计的相关课程,使每一个会计专业毕业生都能掌握国际会计知识,以便进而实现更深层次的协调。同时,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政府会计主管机构,应该建立专门的外国会计、国际会计的研究机构,目前我国这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还是一个空白。

6、会计国际化决定了我国会计交流的国际化。一方面, 我们必须积极地、辩证地学习国际会计标准、西方会计理论与方法等; 另一方面我国的会计理论与实务也应走出国门,迈向世界。这样,既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又有利于我国“对外投资”。因此,有关会计准则(含会计制度、会计著作、会计人才、会计杂志)的“国际性双向交流” ,是尤其重要的。(五)以国际惯例为依据, 从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战略高度来修正会计法,建立注册会计师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 。就我国会计法的修正而言,目前应重点解决如下问题:一是把会计法的适应范围扩大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会计主体;二是使会计法成为强制地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可比、保护一切与会计主体相关的利益实体权益的“会计母体”;三是使会计法在层次上高于企业会计准则等,并与税法、 企业法 、 破产法相协调;四是会计法应明确地、重点地界定会计责任,以及与之对应的权利;五是会计法应明确其执行主体的权威与权利;六是会计法 应明确规定,对会计工作质量的检查机构为国家审计机关和会计师事务所;七是会计法应有一个权威的、强制性的解释机构。就注册会计师法的制定而言,最重要的是,围绕会计信息的有效性来规范中国注册会计师的公证行为、权利与责任, 树立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地公证会计信息的权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