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4189329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五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专题五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专题五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专题五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专题五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五(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 展与和谐统一知识点一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治措施 人类过度索取资源和超量排放废弃物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其成因、危害、地区分布及防治措施具体如下表所示:,读“云南路南石林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层空气中CO2浓度示意图”,完成(1)(2)题。,(1)如果水分条件相同,下列植被分布区中土层最容易被溶蚀的是 ( ) A.无植被耕地 B.人工草坡 C.柏树林 D.天然草坡 (2)如果当地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但不会引起 ( )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滑坡、泥石流 D.土壤盐碱化 解析 第(1)题,土层中CO2浓度

2、越大,土层被溶蚀就越严重;读图可知,在这四种情况下,人工草坡在各深度CO2的含量都最高。 第(2)题,土壤盐碱化是地下水位上升的同时,将土壤的盐分物质带至表层,当水分被蒸发后,盐分残留在地表,形成土壤盐碱化,它与植被遭破坏无关。,B,D,知识点二 正视热点问题,促进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近年高考试题特别关注对生态与地缘政治敏感区、重大工程与国土整治实施地区、重大国际事件发生地区等区域的空间定位能力、获取信息及分析能力的考查。这部分考点往往穿插在上述热点之中,对能力要求较高,试题在设计上要求考生根据所给信息,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例如对局部区域综合治理方案进行论证探讨等。,1.

3、世界热点问题世界热点问题主要是伴随着特定的地理位置、一定的地缘关 系,围绕资源和能源的争夺、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而出现的。因此与中国在地缘上相互紧邻的周边的地区和国家以及与中国经济发展、经贸往来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体,如朝鲜半岛、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东盟、欧盟、非洲、北美等区域都值得我们关注。从地理的角度:我们主要从热点发生的时间上,与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如昼夜长短、时差、气压带与风带、天气与气候的季节变化相联系;从空间位置上,迁移当地的地形地貌、河流、资源、植被、工农业、交通、人口、城市等地理特征,并就区域之间的差异展开比较;从地理技能上,对区域相关的地理要素分布图、统计图表等展开分析

4、,如对区域内各种等值线分布图以及人口、耕地、产业构成等统计图表进行分析,并能从中提取相关信息,准确进行描述等。,区域地理热点试题命题变化的三个特点:地图的比例尺扩大。教材中区域地理地图大多是小比例尺地图,多反映一个洲或一个地区的地图。高考试题将区域地图比例尺扩大,使区域范围缩小,区域地理事物内容更详细;交界地区地图增多,以局部区域地图为主。该类试题需要借助经纬网来进行区域定位,再根据地理位置分析区域的气候、地形等特征关系,并判断该区域的工农业生产情况和发展条件;区域比较类试题增多。该类试题一般以提供图表数据材料结合两个或多个不同区域的局部图的形式出现,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探讨具体的问题(主

5、要是横向与纵向比较)。,2.中国的热点问题 区域特征分析是高考试题的主旋律。在某一特定的区域背景中提供区域图和相关资料,进行空间定位,提取自然和人文信息,概括区域自然和人文的基本特征,分析自然要素和人文特征之间的关系,得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反思人类活动是否合理,确定当地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区域空间定位的一般思维方法是:根据形状轮廓特点进行直觉推测。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利用地理事物(地形、河流、地名、资源分布等)辅助判断验证。具体而言,进行空间定位的方法有:经纬网定位法、海陆位置定位法、大陆轮廓定位法、地理景观定位法、综合定位法等。区域空间确定后可采取以线串点、以点带面

6、的方法,形成空间网络知识体系。,热点问题是以我国广泛关注的热点地区为载体体现出来的,但地理试题往往不是考查热点时事本身,而是以本区区域地理特征或影响社会发展的经济人文现象为考查点,隐性地考查人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台湾地理概况为例:(1)范围。(2)位置:北回归线横穿,四周的海洋,相邻省份。(3)地形:以山地为主,东山脉西平原,水稻种植,人口、经济生产主要分布在台西平原;交通线呈环状分布;多火山地震,台湾海峡的形成。(4)气候:东北部降水多的原因:A.亚热带季风区,降水丰沛;B.易受台风影响,多台风雨;C.地处台湾山脉迎风坡,多地形雨。(5)经济特点: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结构已有改变(在升级)。与

7、祖国大陆的经济联系:,向大陆输出资本、技术、管理;从大陆输入劳务;台商到大陆投资可利用大陆劳动力、地租、厂房便宜的优势条件;长三角地区吸引台商的优势条件:自然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海陆空交通便利;经济基础好,社会协作条件好;劳动力质优价廉;科技力量雄厚;国家的优惠政策;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等。近年,在我国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有许多,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源和能源安全问题、重大自然灾害对我国的影响及区域国土整治、重大工程建设、重大科技活动对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的影响等,都值得关注。,参加美国加利福尼亚气候变化研究会议的科学家们于2008年9月10日呼吁全球各大城市给建筑物安装白色屋顶,以延

8、缓全球变暖的速度。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全球气候变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变暖将导致喜马拉雅山雪线下降 B.气候变暖将使北极熊活动范围扩大 C.气候变暖将使三江平原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得 到改善 D.气候变暖将使巴厘岛面积增大,(2)建筑物安装白色屋顶,可以 ( ) A.增强屋顶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使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减小 B.增强屋顶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使屋顶升温后产生更强的长波辐射 C.使大气逆辐射增强 D.使大气因吸收屋顶反射的太阳辐射而增温 解析 第(1)题,三江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热量,气候变暖有利于改善三江平原的热量情况。 第(2)题,

9、白色屋顶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可以削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量。 答案 (1)C (2)A,考向一 长江上游自然资源的开发及其产生的环境问题 示例1 (2009广东地理)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 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 600mm之 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回答(1)(5)题。材料一见图甲。材料二见图乙。材料三见图丙。,(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 、 等。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 ;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 。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植物种类增加 B.土壤

10、肥力降低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解析 我国长江上游处在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上,且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从图甲看,石油、天然气、煤、磷都是本地的优势矿产;从图乙可以看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覆盖度的关系,坡度越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越大。本区处在地壳活跃区,地壳运动频繁,也是造成滑坡、泥石流频发的原因。 答案 (1)水资源 水力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森林资源) (2)旱地 增大 (3)BCD (4)自然因素:降水(强度);地形坡度;土质条件;植被状况。 (5

11、)治理对策:(封山育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生态移民;调整产业结构。,考向二 围海造陆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示例2 (2009海南地理)下图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 对比图。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 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答案 围填海前后的变化: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湖土地、海湾消失等。 负面影响及对策(任选一项即可): 湿地消失负面影响: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 对策: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 山林被破坏负面影响: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诱发岩坡崩塌、

12、滑坡等地质灾害。 对策: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崩塌、滑坡灾害。 海滩消失负面影响: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对策: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可营造人工湖泊和人工沙滩。 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负面影响:大堤容易造成排水不畅、诱发次生盐碱(渍)化。 对策:开挖人工湖泊、降低水位以及加强围填海区抗洪排涝能力等。 海湾消失负面影响:海湾渔业和养殖业迁出,影响渔民的生产生活。 对策:应通过合理的补偿安置,解决该区域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主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示例1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图是我 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在存

13、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方法点拨 本题解题信息的获取与解读主要源于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其直接信息是图中所显示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煤炭为主,其次是石油,均为矿物资源;其间接信息源于自身对能源开发利用的知识储备,如本题所涉及到的矿物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产生硫氧化合物、氮氧化物气体、废渣等废物,进而会导致空气污染、温室效应加强、酸雨等问题。利用水能发电需修建大坝,建设过程中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14、水库建成以后,会对河流径流、库区地质造成一定的影响。,答案 (1)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 (2)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化(水污染);对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泥沙淤积、地震、滑坡等)。,易错点:对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理解不清 示例2 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 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读图回答(1)(5)题。,(1)影响该集团酒精厂选址的主导因素是 ( ) A.原料 B.消费市场 C.动力 D.科学技术 (2)该地剩余农产品最有可能是 ( ) A.甘蔗 B.甜菜 C.玉米 D.水稻 (3)该产业构想

15、的实行能减轻的环境问题是( ) A.二氧化碳增多带来的温室效应 B.臭氧层破坏 C.酸雨 D.光化学烟雾,(4)发展生物能源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其好处有 ( ) 可促进解决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问题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降低石油的对外依存度 刺激汽车制造业的飞速发展 A. B. C. D. (5)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环境评估,可以看出( ) A.只有原料的选择符合清洁生产 B.只有废弃物的处理符合清洁生产 C.只有产品的使用符合清洁生产 D.生产的全过程都符合清洁生产,错因分析 没有真正理解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含义,是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第(1)题易错在不知道酒精厂生产受原料影响大,属原料指向型工业,第(2)题必须清楚不同作物要求的自然条件不同。从图中可以看出酒精化工集团的原料是剩余农产品。燃料乙醇与一般的商业酒精不同,是以玉米、小麦、薯类、高粱、甘蔗、甜菜等为原料加工成的,甘蔗适于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的地区,甜菜适于生长在凉爽的中温带地区,河南省盛产玉米。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产业构想的实施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且使用燃料乙醇后也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生物能源可促进解决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问题;直接增加国家的能源供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循环经济的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