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师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86888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江花月夜-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春江花月夜-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春江花月夜-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春江花月夜-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春江花月夜-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江花月夜-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江花月夜-教师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于都五中 2012-2013 年度下学期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教学班级学习小组组内编号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1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的赏析示例,是一篇唐诗中的“顶峰”之作。它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 又以 月为主 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 它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又如情感脉搏,使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作者以月升、 月悬、月斜到月落为线,细致描绘了春江月夜的景色;面对江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熟悉课文,再研读完成导学案。2、将预习中不能解

2、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在后面“我的疑问”处。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3、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学情分析】长期以来诗歌教学给学生带来了两种感觉:一、要背诵;二、要分析诗人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种教学方式冻结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动情读书的欲望,把诗歌变成了公式, 把思考变成了形式,把书本变成了枷锁,把课堂变成了囚笼,从而导致学生只能初步感知到诗歌的内容,却讷于对其意象、情感、意境等的理性分析和深度表达。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动情地诵读,自由地涵咏,自主地探究。高二学生已有

3、了一定诗歌鉴赏知识的积累,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维比较活跃。但要让他们的思维拓展开来,老师就不能包办,不能代替。要放开手脚, 让他们敢“说”,敢“思”, 敢“表达”, 真正地“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预习案1、结合课本下面的注释把握诗歌大意,将难以理解句子或字词写在下面。2.张若虚连字号都不为人所详,沧海一粟地茫然在唐朝灿如繁星的诗人堆里,却又凭着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唐,竟为大家”。闻一多更是称它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请同学们通过诵读来感知一下它的内容美,欣赏它的旋律,且熟读成诵。(诵读本诗可参考课本27 页尾段的诵读提示。 )2、结合课本上的欣赏将本诗分为四层,且概括层

4、意。第一层:从“春江潮水连海平”到“皎皎空中孤月轮”层意:描绘月夜春江美景第二层:从“江畔何人初见月”到“但见长江送流水”层意:写诗人由眼前美景而引发的对宇宙人生的思考。第三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层意:先总写游子思妇的“一种相思,两地闲愁”,再重点写思妇的相思之情。第四层: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层意:写游子的情怀。探究案 一、赏析第一层1、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让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而这五种事物中,月又是中心和灵魂。诗人 首先带给我们的是美丽的月夜之景,下面请用自己的语言为描绘一下月夜之景。(1)、月亮出来了 !从

5、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2)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2、诗人笔下的美景特色鲜明,所营造

6、的意境有何特点,请用恰当的词汇加以概括气势雄伟,景象壮观。于都五中 2012-2013 年度下学期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教学班级学习小组组内编号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2 天一色的美景,诗人思绪飞动,探寻宇宙哲理; 后又联想到思妇怀人和游子思乡。全诗在思想与艺术上不仅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而且超越了一些枯燥说理的玄言诗和抒儿女别绪离愁的爱情诗, 诗人将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诗情、 画意与哲理,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表情述志的方法,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富有生命和活力但不是波涛汹涌幽美深远空明澄澈恬

7、静纯净没有浪涛的聒噪和海鸟的悲鸣。朦胧梦幻惝恍迷离空灵迷茫深邃邈远浩淼、晶莹剔透、流光溢彩、气象万千。3、春江美景带给我们的享受是无穷无尽的,再读诗歌的第一层,说说诗人又是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江美景?写景多角度、全方位。远近江、海、月为远景。芳甸、花林、沙为近景。高低由高到底依次为月、花林、芳甸、白沙和江海。天空地上月为天空,其它为地上。点面江海、芳甸、花林为面。月为点。动静白沙、花林、芳甸为静景,江海月为动景。声色江海波声、江水流动为有声,其它景物位有色。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比喻:皆似霰(写出月照花林的特有景象)、流霜(写出月照无声的特点和月华之色)。拟人: “生”,把静景写成动景,

8、写出明月的生命力。夸张: “千万里”, “连海平”写出江的气势。炼字:连生4、诗人是用心在观月,用情在赏月,我们从春江美景诗句中窥测到诗人的哪些情感?如醉如痴痴迷陶醉孤独和哀愁望穿秋水不见家舍屋顶的袅袅炊烟,芳甸也有江流不息的陪伴,自己却如月亮一样孤独,月亮只知昼夜不知岁月地映照着江水,不离不弃,诗人也注目江水,只期盼能望见家中玉帘后的牵挂。二、赏析第二层诗人眺望空中孤月,思绪飞跃,飞出了前人思想的束缚,去感悟人生,探索人生与宇宙的奥秘,请同学们从“江畔何人初见月”到“但见长江送流水”思考诗中蕴含的哲学道理。1、 “江畔何人初见月” :明月常圆而人情不圆,2、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短暂,

9、光阴易逝。3、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江月是永恒的,而人生是短暂的;江月虽然恒存,却永远如一、单调,没有变化,没有生命,不过是单调的重复罢了;人生虽然短暂,但作为群体的人类是代代绵延、繁衍不尽的;作为个体而言,人生的悲喜丰富而生动。4、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明月,不知在我们身后,它又在等待何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奔流不息,一去不回头。此景让人无不感叹人生易逝、唯江月永存。流水无情,江月有恨,她总在做着无望的等待。三、结合其他诗人或作家(如:曹植、阮籍、曹操、苏轼、毛泽东等)对宇宙人生的观点,谈谈对诗人观点的认识和评价。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

10、如朝霜”【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的能力;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通过置身诗境的方法,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情景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于都五中 2012-2013 年度下学期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教学班级学习小组组内编号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3 培养学生感受诗歌意趣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品读经典审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通过诗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领悟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1、

11、诗人的人生苦短的感受是普遍存在的,古往今来从未间断过。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如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而张若虚却翻出新意。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超越了前人仅仅哀叹生命短暂的局限,表现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这体现了诗人本身对生命意义的深切体认和对天人关系的深刻认识, 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天人一体”的传统精神。中华传统文化把人与自然看成密不可分的整体,人类既受到大自然的恩惠,也受到自然灾难的威胁,依赖自然,崇敬自然,亲和自然,保护自

12、然。“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体现了“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与绝望,诗人毕竟生活在唐朝,毕竟有找到发展机遇的可能,我们仿佛听到了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4、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大诗人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 ,以及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的诗句,只是此句的翻版。而第四组的起句“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与刘希夷的名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则如出一辙。张若虚感叹江月长明而人生短促,刘希夷感慨风物依旧而人生易老,两者之间何其相似!四、学习第三层第三层诗人先总写游子思妇的“一种相思,两地闲愁”,再重点写思妇的相思之

13、情,情真意切。请同学们思考诗人是如何刻画相思之情的?(1) 、意象暗示(托物寓情)白云:暗喻游子离家远去而又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扁舟:漂泊。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旅夜书怀 :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登岳阳楼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捣衣砧:、关心家人冷暖,为全

14、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 思妇 ” 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小楼:相思、怀远、离愁。 (如“月满西楼” , “小楼昨夜又东风” 。 )妆镜台:古人云: “ 女为悦己者容。“ 女子是为心爱之人而打扮的。此妆镜台在夫妇原来和美团聚时,是天天开镜梳妆打扮的,丈夫离去后,又

15、一直闲置不用,而今月光又照在妆镜台上,何日夫妇团聚,使美人重开妆奁,重新梳妆呢?物景关情,妆镜台凝聚了过去相聚的欢乐;离别后的悲苦和对将来重逢的企盼,包蕴了一段浓浓的感情历程。(2) 、拟人:明月。“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造成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徊不忍离去。明月也暗示相思。(3) 、心理描写: “愿逐月华流照君”(4) 、用典: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五、赏析第四层思妇怀远,常常是“斜晖脉脉水悠

16、悠,肠断白苹洲。 ”游子在外,常常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游子思归,常常是“何当共于都五中 2012-2013 年度下学期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教学班级学习小组组内编号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4 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请紧扣“春” 、 “江” 、 “花”、 “月”等意象进行分析,体会游子情怀。春: “春半”、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 “江水流春去欲尽”示例:春欲去,人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无情地流走,也带走了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诗人借“春”这个意象来表达时光易逝、客居南归的忧思。花: “昨夜闲潭梦落花”落花闲潭可能是曾经的美好回忆,但更是相思没有着落的征兆。补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晏殊浣溪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宋?晏几道临江仙 )“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清? 红楼梦)“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 )一朝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