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教案(提纲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86593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2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教案(提纲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自然辩证法-教案(提纲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自然辩证法-教案(提纲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自然辩证法-教案(提纲总)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自然辩证法-教案(提纲总)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教案(提纲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教案(提纲总)(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来源 1、历史来源 时代背景: 19 世纪的自然科学 思想史线索:古希腊辩证法与对话传统 写作: 18731886 2、学理生成 基础:人对自然界的反思(身)关系 方式:人与自然的对话 路向:自然界科学自然辩证法(从哲学看科学) 3、思想传播 发表 列宁与俄国 日本 中国 二、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 1、国内外争论状况及学科特性(二阶理论或第二哲学) (1)大口袋 (2)科学技术哲学 (3)科学技术学 (4)新自然哲学 (5)中国学派 2、中国自然辩证法发展的几个阶段 (1)自然观时期 (2)科学技术哲学时期 (3)STS(科学、技术与社会)时期 (4)发展论时期 3、历史

2、唯物论视野中的自然辩证法 (1)何谓“历史”唯物论唯物史观与现象学 (2)自然和辩证法 (3)自然辩证法新视野 反思地观察自然界:对象是科学、态度是历史的、目标是辩证法; 体系线索:劳动、科学技术、STS、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文明 三、怎样学习自然辩证法(体会超越性和普遍化的东西) 1、目的 (1)在思维差异中正确地理解世界(2)对科学的超验把握( 3)培养 哲学情感和素质 2、意义 (1)强化“联盟”(2)优化素质(个体)(3)追求卓越 3、方法 (1)学习哲学史和科学技术史:哲学、科学、数学、宗教2 (2)马克思主义哲学 (3)学科体验(思) (4)反思和整理第一篇历史进程科学进步与人类自然

3、观的发展科学进步推动自然观的变革 古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史前、上古、中古) 近代科学革命与形而上学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和发展引言 科学进步推动自然观的变革 最初并没有严格的科学,自然观也是模糊的第一章 古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史前、上古、中古) 一、史前时代的技术与经验形态的自然知识科学技术的起点是原始人的劳动创造1、六大技术 (1)木器的使用和制造 (2)石器的使用和制造 (3) 用火和人工取火(智能生产) (4)栽培和驯养技术 (5)陶、丝、筑、运技术 (6)文字的发明2、特点:经验性和粗浅性3、内容:自然崇拜和万物有灵(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量既向往又恐惧的矛盾心 理)二、 上古(

4、纪元前) 1、 四大文明古国 (1)古埃及 前4000年出现奴隶制,历 31王朝,前 332年灭于希腊。 天文:历法(第一个阴历),365天,12月各 30天,年终加 5天,三季 4月。认 为宇宙是个方盒。3 数学: 10进制计算,一元一次和二次方程,有分数比例概念。 技术:农业畜耕、修坝(石料)、制陶、玻璃、皮革、纸草(书、文字)(2)巴比伦(昆仑) 前3000年出现奴隶制城邦,前 6世纪灭于波斯帝国。天文:历法,太阴历,大月30,小月 29 ,每年 354天,几年闰一个月,盛行占 星术,能预测日月相对位置,发现18年日食一次。天是盖在地上的半球壳,天外有水。 数学:10和60 进制,乘法表

5、、平方表、平方根表、立方表,能解一元一次、一 元二次、多元一次和少量三、四次方程,能求面积、和体积,知道半圆内接三角形是 直角三角形。(3)印度 前3000年进入奴隶制社会,形成 “ 哈拉巴文化 ” 。前200年制定了历法,一年 12 月,每月 30天,5年闰1个月。 前6世纪的太阳悉檀多记载了行星运动、日食及观测仪器。 已知10进制和兀、少量无理数的近似值,及勾股定理。 到9世纪才有 “0”。 婆罗门教与佛陀。(4)中国(前 200年纪元) 天文观测、三种宇宙模型; 数学; 农业; 青铜,陶瓷; 百家争鸣; 元气哲学。2、古希腊罗马 (前8世纪395年)哲学形而上学或第一哲学、逻辑思维方式(

6、逻辑的真) 科学自然哲学:数学、物理学、伦理学。原子论科学传统。 政治城邦民主制。3、轴心期:从流域文明到希腊兴盛(1)文明与流域(水) (2)轴心期的特点:时间接近,水平相近,各自中心,突然呈现。 (3)希腊的际遇:地缘,人口,移民,文化。4 三、中古 1、中国 (1)科学:农、医、天、算;其他。 (2)技术:陶、丝、筑;四大发明。 (3)自然观:元气说(生存体会和猜测思辨) 元气为本,道为规定(准则),人体道、法道,依道行世,天人合一。 (4)中国古代科技特点、发展背景与李约瑟问题(知识社会学角度)2、阿拉伯( 616世纪; 13世纪曾为蒙古所灭)(1)数学:花拉子模的代数学还原与对消 (

7、2)医学:阿维那森医典。与希波克拉底和盖伦并呈三大名医。 (3)光学:伊本 海赛姆光学 (4)神秘主义思维与创作 世界文化的储藏室和二传手3、欧洲中世纪 (476西罗马灭亡 15世纪)(1)基督教的兴起与科学的凋敝 基督教,教父哲学,经院哲学(唯名论与唯实论),启示真理。(2)神学自然观宇宙起源 上帝创世说; 合规律性 神学目的论; 变化动力 上帝意志论; 自然图景 天堂地狱图。(3)科学的复苏(为了上帝) 背景: 1113世纪十字军东征,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 城市兴起; 航海探险(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 1497年达加玛到达印度; 1519-1522麦哲 伦环球旅行); 手工工

8、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学的创立与实验活动: 1168年牛津大学, 1209年剑桥大学, 1200年巴黎大学; 罗吉尔 培根的实验活动。 冲力学派:力学的推理研究。(4)欧洲宗教、世俗、科学(理性)的三元张力及中西传统的差异。5 第二章近代科学革命与形而上学自然观一、前奏 1、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是一个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实质上是 新兴资产阶段为取得统治地位,打着恢复古希腊罗马等古典文化的旗号,创立资产阶级 新文化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 时间: 1416 世纪;地点:意大利全欧洲。 (2)焦点是宗教改革,中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道主义) (3)特点: 宣扬人性,批

9、判神性;提倡人权,鄙薄神权;歌颂世俗,蔑视天堂;崇尚理性,摒 弃神启;鼓吹个性释放,反对宗教柱梏。 蕴藏着理性主义,探索精神,民主思想和世俗观念。 2、宗教改革 (1)马丁路德(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 A 1517 年 10 月 31 日发表关于赦罪符效能问题的辩论 (95 条) ,1520年当众焚烧 教皇教渝, 1521年 1 月被开除教籍。 B 主张取消教阶制度和繁琐的礼拜形式,建立“廉俭教会”。提出“信仰得救”,主 张信仰独立,人人有直接阅读圣经的权利而不需神甫做中介。 C 把圣经译成德文。 D 建立路德新教(市民温和派有产阶级),精神革新。 (2)托马斯闵采尔(平民革命派:外部社会基础的

10、冲击) 最初赞同路德,后来分化组织农民起义,全国2/3 农民参加,提出 12 条纲领。 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预言式地提出了未来的阶级斗争”。 二、揭幕 1、天文学 (外在仰信根基) (1)哥白尼, 1543 年天体运行论六卷提出太阳中心说: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 B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普通行星,本身自转; C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带着月球一起绕日运行; D行星在太阳系中的排列次序是:土、木、火、地、月、金、水,它们绕日运转的 周期分别是 30 年,12 年,2 年,1 年,几个月; E处在这些行星中心的是太阳; F恒星在远离太阳的一个天体球面上静止不动。 (2)布鲁诺

11、 1584 年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 , 论原因、本原和太一 ,28 岁流亡, 8 年铁 窗,1600年 2 月 17 日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 2、医学 (人自身内在自省) (1)维萨留斯(比利时人,西班牙国王御医) 1543年人体构造(七卷) , “解剖学之父”,纠正盖仑 200多处错误。 (2)塞尔维特(西班牙) 1553 年匿名出版基督教的复兴 ,提出血液小循环:血从右心室经肺动脉流入肺6 部,在肺组织内清洗净化,经肺静脉流入左心房。同年10 月 23 日被烧死。 (3)哈维(英国宫廷医生) 1628年出版心血循环运动论提出血液大循环观点。 3、实验方法 (对科学的哲学总结) (1)

12、达芬奇 解剖学家、画家、工程师、数学家,自称“实验的信徒” 芬奇的经验(价值)和教训(博与专) (2)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科学的伟大复兴( 新工具中三表法)科学归纳法。 (3)笛卡儿 1637年方法谈,数学演绎法。 三、奠基 1、天文学 (1)第谷布拉赫(丹麦人,星学之王,1601去世) (2)开普勒(意大利人,天空的立法者) 1600年给第谷作助手, 1609 年出版火星运动论俗称新天文学 , 提出二定律: 第一定律(轨道定律):行星沿椭圆轨道绕日运行,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推 翻圆和偏心圆传统)。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在相等时间内,行星和太阳的连线(向径

13、)扫过椭圆的面积 相等。 1619年出版宇宙的和谐给出第三定律:行星绕日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其轨道长 轴承半径的立方成正比。 (3)伽利略(意大利比萨人,近代实验科学之父,天空的哥伦布) 改进望远镜,放大 32 倍;观察:月球山脉,太阳黑子, 木星卫星,银河系星群; 1632 年发表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体系的对话,1638 年监禁中写作出版关于两种新 科学的对话。4 年后死于狱中。 2、力学 (1)伽利略 18岁发现摆的等时性,制成第一架摆钟;发现惯性定律,落体定律,抛物体运动规 律。 创立了实验(而不是观察)和数学(推理)相结合的方法。 (2)惠更斯 研究离心力, 1673年发现向心加速度公

14、式 3、数学 (1)几何解析几何 (2)代数韦达定理 四、综合:古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天文学:哥白尼第谷开普勒(椭圆)牛 伽利略(圆) 力学:达芬奇伽利略(惠更斯)顿 数学:笛卡儿 光学:伽利略7 五、扩展(牛顿对后世的积极影响) 1、形成系统的以机械力学为轴心的解释框架(力的观念和哲学),各学科依此建立 规范:光学、声学、热力学、天文学。 2、一系列科学发现印证了牛顿理论:1772 年(德)波德预测火、木之间的谷神星 存在; 1781 年(英)威廉赫舍尔发现天王星;1845 年(英)亚当斯, 1846 年(法) 勒维烈、 (德)伽勒(柏林天文台)发现海王星。人类的预言第一次显灵。 3、引发技术

15、和工业革命: 以纺织机械 (工作机)的革新为起点, 以蒸汽机(动力机) 的发明为标志,实现了工业生产由手工工具到机械化的转变(作坊手工工场工 厂) ,工业技术体系形成。 六、形而上学自然观 1、中心思想: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特别是宇宙不变和物种不变。 2、哲学倾向:机械论观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经验论。 机械论: A、宇宙万物只有空间上的并存关系,而无时间上的演化与发展;B、物质 运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外力的推动;C、时间和空间是与物质及其运动无关的独立客体;D、 宇宙中的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由严格因果关系决定的纯粹必然的过程。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孤立、静止、片面、僵化地看问题。 经验论:认为只有经验

16、才是最可靠的。 4、不良影响 A、光学中微粒说压制波动说;B、热学中热素说压制分子运动说;C、化学中燃素 说压制氧化学说; D 电学中电流体说流行。 恩格斯: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下了挑战书,而牛顿却以关于神的第一 推动结束了这个时期。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和发展一、背景: 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变化即时间因素的突显) 1、天体演化学说。 1755康德自然通史和天体论 、1796拉普拉斯宇宙体系论 。 2、地质渐变学说。 英赖尔 1833 年出版地质学原理针对 法居维叶 1812年地 球表面的革命。 3、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 1838 年德施莱登在植物发生论中提出细胞是一切 植物普遍存在的基本构造单位。1839年施旺推广到动物界。 法拉马克 1809 年动物哲学最早提出系统进化论:A、世界循序渐进产生各种 生物; B、机制:受自身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