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单项选择练习题3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86435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单项选择练习题3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学单项选择练习题3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学单项选择练习题3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学单项选择练习题3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学单项选择练习题3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单项选择练习题3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单项选择练习题3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第八章 德育练习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 后的括号内。1、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A、思想德育 B、政治思想 C、思想品德 D、政治品德2、德育具有()A、社会性、历史性 B、社会性、历史性、阶段性C、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 D、社会性、历史性、阶段性、民族性3、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能力是()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A、小学 B、初二 C、高中 D、大学4、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D)A、德育的政治功能 B、德育的生存功能C、德育的发展功能 D、德育的享用功能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2、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 品德。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 转化。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D、德育要注重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6、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7、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8、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是动力。A、知 B、情 C、意 D、行9、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

3、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A)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10、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11、在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发展()A、要遵守顺序性 B、只能从晓之以理开始C、可以具有多开端 D、不能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12、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属于德育内容中的()?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1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规律。- 2 - A、智育过程 B、德育过程 C、心理咨询 D、教育学生14、人们对道德规

4、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 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属于()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 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A、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 B、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C、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 D、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16、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B)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17、“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 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条德育原则体现了()A、德育过程中

5、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18、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单选是选 C 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19、“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一条德育原则(D)A、导向性原则 B、正面教育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20、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 以理服人, 从提高学生认

6、识入手,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使他们积极向上。 这一原则是()A、导向性原则 B、正面教育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21、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原则的()A、导向性原则 B、正面教育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22、孔子的弟子颜回评价老师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 体现了德育的( C )A、导向性原则 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C、正面教育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

7、陶冶法 D、榜样法- 3 - 24、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式的观点的方法是()A、榜样法B、说服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25、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A、说服法 B、榜样法C、锻炼法 D、陶冶法26、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础途径是()A、各学科教育 B、政治课 C、班主任工作 D、共青团活动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27、对学校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D )A、各科教学 B、团队活动 C、课外活动 D、班主任工作附选择题答案 1C2D3B4D5C6B7D8B9A10A11C12C13B14A15A16B17C18C19D20B21C22C23D2

8、4B25C26A27D 第九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练习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 题后的括号内。1、下列关于班集体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班集体就是班群体B、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C、纪律松驰、涣散的群体算不上集体D、不是任何一个班都能称得上班集体2、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4、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念基础的是大教学论的作者是()A、夸美纽斯 B、埃拉斯莫斯 C、杜威 D、凯洛夫5、“

9、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的19 世纪初的()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6、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7、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交往 B、学习 C、课堂 D、课外活动8、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A、班级 B、班干部 C、男女学生 D、集体教育9、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D 、班集体- 4 - 10、在学生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主要任务是 ? (A)A、组织和团结集体 B、建设学生干部阶段C、提出共同目标 D、形成正确

10、的集体舆论11、学生在班级中的活动主要是通过交往来展开的,活动的过程就是() A A、交往的过程 B、学习的过程 C、德育的过程 D、认识的过程12、班级成员在认识上、 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 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推动班级的发展,是指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应该具有(B)A、共同统一的准则 B、共同的目标C、共同的组织机构 D、平等、相容的氛围13、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A、校长 B、教导主任 C、班主任 D、任课教师14、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B)A、集体舆论 B、共同目标 C、干部队伍 D、活动15、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树

11、立(D )A、发挥班干部领导作用的思想 B、班级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C、师生合作的思想 D、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16、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B、维持班级秩序C、形成良好的班风、有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17、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 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的管理方式是()、平行管理 B、常规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18、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立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 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属于()A、平行

12、管理 B、常规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19、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A、民主管理 B、常规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20、目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提出 A 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皮亚杰 D、布鲁纳21、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主要方法是()A、观察法 B、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学生作品分析法2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建立学生档案C、了解学生 D、操行评定23、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B)A、促进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 B、建立班集体- 5 - C、培养学生健康的精神和民主作风 D、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24、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

13、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 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25、()方式不属于一般的班主任的领导方式A、权威的 B、民主的C 、专断的 D、放任的26、班主任接管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的,首先要做好哪些工作?()A、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B、建立班集体核心队伍C、建立班的正常秩序 D、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27、班级建设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制定(A)A、班级建设的目标 B、实现目标的途径 C、具体方法 D、工作程序28、班主任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 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

14、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属于() 领导方式A、权威的B、民主的 C、放任的 D、迁就的29、“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提供支持”的课堂氛围属于()类型A、专制型 B、自由型 C、放任型 D、民主型30、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是设计并开展()A、小组活动 B、少先队活动 C、班级教育活动 D、课外活动31、班级建设设计以()最为重要 D A、实现目标的途径 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 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或制定“、”目标)32、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C 、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附选择题答案 1A2C3A4A5B6D7A8

15、D9D10A11A12B13C14B15D16A17A18D19C20A21A22A23B24D25C26C27A28B2 9D30C31D32C 第十章教师与学生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 在题后的括号内。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2、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6 - 3、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

16、现的问题, 教师需要有()A、高度的政治觉悟 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D、良好的人际文化4、就教育专业素养而言,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5、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A、现实性 B、潜在性 C、可塑性 D、普遍性6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自然人 向社会人转变的()A、动力 B、前提 C、条件 D、基础7、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 这句话的意思是()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