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86148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执教者陈胜课时一课时所属教材目录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为以后学习植物学知识奠定基础,在我们身边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学生通过对身边这些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观察, 可以对它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上,教师通过在实验室里对植物根、茎、叶、花的观察活动,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和技能的培养,让学生知道在实验室里怎样观察植物、 观察些什么; 另一方面是通过对植物各器官的观察,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学情分析本节的内容是本章其他章节的基础,旨在学生学会观察植物 的方法和通过对

2、植物各器官的观察,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与环境 之间的关系。学生虽然对植物的根、茎、叶等方面的知识有了初 步认识,但也有一些错误观念,例如,认为植物生长在地下的部 分都是根。 另外,初中学生年龄较小,思维不成熟,好动而且好奇心强,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干扰, 在教学设计中逐渐给学生灌输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多给学生机会, 鼓励学生勇敢地进行实物或标本观察并进行讨论、思考、发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区分直根系和须根系的概念。 (2)识别一般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器官。 (3)举例说出常见的植物的变态茎、变态叶。 (4)分析植物的器官与环境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观察和

3、实验的基本方法,识别植物的各 种器官的形态 (2)搜集课内外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身边的植物, 养成观察植物、爱护植物 的好习惯。(2)体验我国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植物,提高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自觉性。教学重难点重点1、观察植物的方法和技能的培养。2、植物的根、茎、叶和花的组成。难点1. 根、茎和叶区分,与环境的关系。 2、通过对植物各器官的观察, 了解植物的生长与 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情境创设、联系学生原有认知情景策略: 本节课的设计突出 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生物,寻找、发现问 题,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有所收获。 自主科学

4、探究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它是仿着科学研 究的过程设计的,有利于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实证精神、创新意 识。 探究式教学模式: 把发现和认知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 观察过程中按照实物观察模式图认识小组讨论汇报 知识归纳总结为主线, 科学的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观察分 析植物。 发展学生多种智能的策略: 在探究的过程中, 借用多媒体把 课本内容里的根、茎、叶、花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 进行思考讨论,可以发展多种智能。比如:观察各种图片是发展 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 讨论问题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智能;分 析归纳是发展学生逻辑智能; 小

5、组讨论是发展学生的人际合作技 能。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2 分钟一. 情境引入 教师: 我们的身边生长着各种各 样的植物,有参天的大树, 有伏地的 小草;有四季常青的松柏, 有五彩缤 纷的鲜花。这些形形色色的植物它们 都有着哪些共同的结构呢?你能描 述一下它的特征吗?那今天, 我们就 从研究身边的植物出发, 走进神秘的 生物世界。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知道在实验室里怎样观察植物、 观察 些什么,并且请同学们通过对植物各 器官的观察了解一下植物的生长与 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株完整的植物一般是由根、 茎、叶、花、果实等器官构成,这节 课

6、,我们就分别从根、茎、叶、花这 几方面来观察身边的植物。学生:分组讨 论,并描述自己 认识的植物特 征。学生: 观察图形,小 组讨论,归纳总 结。设计目的: 从学生 身边的事 物出发,使 学生从学 习一开始 就感到亲 切、有趣, 从而提高 学习兴趣。【活动一】10 分钟【活动二】10 分钟二. 讲授新课、探索新知 (一)植物的根教师: 展示菠菜和狗尾草的根。 回答问题: 1. 什么是根系? 2. 找到菠菜和狗尾草的 根的区 别,对照上图说出相对应的种类。 3. 比较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的 根的差异,这说明植物的器官和环境 有怎样的联系? 师生共同总结: 1. 根系:一株植物体上所有根的 总和

7、叫做根系。 2. 根系的类型: 根系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种: 直根系由主根和侧根组成, 主根 明显、粗大、较长,各级侧根依次较 小、较短。 须根系主要由不定根组成, 主根 生长缓慢或停止, 根呈丛生状态, 无 主次之分。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各种不同种 类的植物根系标本, 让学生学会判断 这些植物的根系所属的类型。【想一想】 1. 你所知道的植物中, 哪种是直根系?哪种是须根系? 2. 植物的根系是怎样适 应环境的呢?(二)植物的茎教师:观察枝条模式图,了解茎 上都生长有什么? 1. 请一名学生到讲台上拿着枝条 分别指出所要找的各部分结构, 并用 学生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2. 讨论节、节间、叶和芽

8、之间的 关系。 3. 实物展示马铃薯、芋头、藕, 学生判断它们是不是茎,并解释原 因。 教师:讲述变态茎: 功能改变引 起的形态和结构都发生变化的茎, 变 态部分,有的特别发达, 有的却格外 退化。无论发达或退化, 变态的部分 都保存着茎特有的形态特征, 都有节 和节间。 教师:展示生活中的变态茎,如 洋葱、水仙、百合、大蒜等。学生:根据直 根系和须根系 的区别判断。学生上台并 向其他学生描 述各个结构。学生讨论并 回答:茎上有 节,节上着生叶 和芽,两个节之 间的部分叫节 间。 (马铃薯、芋 头、藕是茎,因 为它们具有节 和间。 )设计目的: 有利于 学生记忆, 培养学生 识图、 辩图 能力

9、设计目的: 引导学生 加深对植 物根系及 作用的认 识。设计目的: 通过此 环节, 使学 生明白茎 的基本特 征是具有 节和节间。 要求学生 从实物上 认识植物 茎的一些 结构特征 , 根据对茎 特征的认 识, 让学生 观察马铃 薯、芋头、 藕等, 尝试 判断它们 是否属于 茎。【活动三】 10分钟【活动四】 10分钟(三)植物的叶教师:展示完全叶的图片,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完全叶是由 哪几部分组成?师生总结 : 一片完全叶包括托叶、 叶柄、叶片三部分。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几种植物的 叶。提问:1. 这几种叶与完全叶有何不同?2. 这些叶子有什么特殊的作 用?3. 为什么有些植物的茎和叶会 发生改

10、变?如: 仙人掌的叶子是一根根的刺, 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豌豆的叶是卷的,可以固定在某 一地方使豌豆向上攀援。 捕虫草的叶子看不到叶柄,可以 捕捉昆虫。教师总结 : 1. 植物的叶片上分布着许多叶 脉,它是输送水分和养料的管道, 起 着支撑和疏导作用, 交叉成网的, 称 网状脉;互相平行的,称平行脉。 2. 叶柄在叶片的基部,能支持叶 片伸展到适当位置去吸收阳光。 3. 几种变态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发生了变化。 原因:为了适应某一特 殊的环境(四)植物的花教师: 展示油菜花和玉米花图片, 请学生对比分析这两种花分别属于 风媒花还是虫媒花。 教师:指导纠错 (油菜花是虫媒花, 玉米花是风媒 花

11、, ) 总结:虫媒花以颜色鲜艳的花学生:观察、讨 论、归纳。学生总结: 有些植物的 茎和叶因适应 某一特殊环境 改变了它原有 的形态、结构、 甚至功能。学生:学生观察自备的几种花,讨论交流、归纳总 结 ,完 成 表格。设计目的: 从实物 上认识一 片完全叶 包括哪几 个部分,然 后比较教 师准备的 各种叶片 与完全叶 有什么不 同, 认识变 态现象。 通过分 析归纳使 学生建立 生物的形 态结构与 生活习性 和生活环 境相适应 的观点。设计目的: 观察不 同类型的 花的图片, 将观察到 的特点填 写到课本 的表格中。 最后归纳 出虫媒花冠、 芳香或独特的气味来吸引昆虫采 蜜传粉;风媒花则没有鲜

12、艳的花冠和 特殊的气味, 但花多而密集, 花粉轻 而干燥,表面光滑,容易被风吹送传 粉。【想一想】1. 生活中还看到哪些花 属于风媒花,哪些花属于虫媒花?和风媒花 的特征。课堂小结2 分钟教师: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 今天我们在实验室中,学习了从表面上观察植物的根、 茎、叶、花等特点,并了解到这些结构与它们所处的环境有很 大的关系。布置作业1 分钟开放性作业,展示资料,并注意思考我们吃得水果和蔬菜是植 物的哪一个部分。板书设计第一节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一. 植物的根1. 根系:一株植物体上所有根的总合叫做根系,根系有两种: 直根系和须根系。2. 直根系:主根和侧根区别明显的根系是直根系

13、。3. 须根系:主根不明显,主要由不定根组成的根系是须根系。二. 植物的茎1. 茎的基本结构。2. 茎的基本特征:具有节和节间。三. 植物的叶1. 完全叶的结构。2. 变态叶:因适应某一特殊环境而改变原有形态、结构,甚至 功能的变化。四. 植物的花;1. 虫媒花; 2. 风媒花;教学反思初中生物是一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利用这一 学科特点,我让学生提前采集了上课所需的植物花朵。从学生身边 熟悉的层面引入,使学生从学习一开始就感到亲切、有趣,具有一 定的启发性。 我把课堂搬到实验室,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图片展示出来,让 学生对实物图进行观察、思考,并分组讨论、归纳,既直观形象, 又提高

14、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潜意识里 督促学生更加高效、自主的学习。 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 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合作学习新知识, 鼓励学生勇敢地去探究, 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不足之处: 1. 在讲述植物的根时,展示的根的图片和实物不统一。 2. 在观察植物的茎时, 有关枝条的结构不应该全部呈现给学生, 而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呈现给学生。 3 . 观察植物的叶时可以先让同学说哪部分是叶?有的同学可能 会对仙人掌的叶刺弄错,这时可以提问“仙人掌的刺为什么是叶 呢?”创设情境后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课结束,学习并没有结束。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实验延续课 堂知识,将知识真正内化。教师应对此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支持。当 然,要上好一堂成功实验课,还有多方面的因素,还需要我们认真 对待,积极思考,大胆尝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