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福州三坊七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85518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福州三坊七巷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走进福州三坊七巷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进福州三坊七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福州三坊七巷(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和父母在今年4 月到福州拜访朋友,在朋友黄总和曹行长的引领下领略了福州的风土人情。福州,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沿岸,是福建省会。因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张伯玉,亲自在衙门前种植榕树两棵,并号召百姓普遍种植后满城绿荫蔽日,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之美称,简称榕。晚饭后,带着浓厚和崇尚的心情,我们特别探访了福州市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三坊七巷。在黄总他们的引导和介绍下,边走边参观。我们从正门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古色古香,造型各异,布局讲究,人气旺盛,充满古代和现代气息,灯光树木交相辉映的清明上河图。黄总说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向西三片称坊, 向东七条称巷,面积约有4

2、0 公顷。 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 座,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我们从南市街由南至北,由西至东先后参观了三坊七巷。我们走进石板铺地,坊巷纵横的三坊中的第一坊衣锦坊。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朝的陆蕴、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名禄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任,更名衣锦。宋时称禄锦,明朝更为衣锦,其实都是说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现在衣锦还乡,荣耀乡里,所以坊名也改过去称通潮,则是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福州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其中水榭戏台是衣锦坊最具特色的地方。这是一个木构单

3、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于此观看戏剧演出,水清、风清、音清,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是福州市目前唯一现存的水榭戏台。接着我们随着人流参观了文儒坊。让人叹服的是这条巷中承载了许许多多的人文气息。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郑穆任国监祭酒,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文儒坊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内有光华阁是为入室弟子课业的地方。这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参观完文儒坊,我们信步漫过城中的安泰河,来到了光禄坊。光禄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光禄坊原名玉尺山,又名闽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历史上,

4、光禄坊内有一座法祥院, 俗称闽山保福寺。 当时曾任过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就刻了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为了感谢僧人,他吟了一首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光禄坊的名字就从此而来的。光禄坊名胜以光禄吟台最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胜,以及宋至清摩崖题刻多处,1961 年被列入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参观完三坊,我们在河边的茶楼小休片刻后,至南市街北到了七巷中的杨桥巷。杨桥巷古名登俊坊,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杨桥巷有座双抛桥,规模不大但传奇多。此桥所处内河沟道,

5、是东西两水合潮的地方,有万里潮来一呼吸的内河奇观,在此感受得最为真切。双抛桥边两岸相向而长的一对榕树,在空中竟枝叶连理,相拥成阴,有个青年男女殉爱的凄美故事,传之久远。如今,此处已成为路人歇脚品茶的重要场所。此后我们来到郎官巷。据说: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郎官巷。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我们穿过塔巷,来到黄巷。据闽志载,晋永嘉二年间固始人黄元方避乱入闽,落户于福州南后街,故称黄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入福州,因闻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灭烛而过,勿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巷内历代多

6、住儒林学士,人文荟萃,成为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的集居地。黄巷中有一庭院名曰小黄楼,属于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因时间原因,我们匆匆参观了安民巷,宫巷,吉庇巷。踩着方方正正的石板,举手触摸着洁白无瑕的高墙,抬眼望着窄窄长长的天空,我们可从坊名、巷名,窥视它曾经的风姿和荣耀以及几多风雅迷人的传说。此情此景让人否浮想联编,顿生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怆然滋味。三坊七巷是福州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这里柴米油盐、日常生活所需三十六店,一应俱全。聚集了花灯、裱褙、书坊等许多福州传统工艺行业,有书画拍卖的,有卖古董的,有捏泥人的,有美食,有各种服饰,更有各种纪念品等等,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 石板铺地; 白墙

7、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 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 假山, 融人文、 自然景观于一体,正房、 后房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 4 开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宋代以来这里就文化教育兴盛,是产生进士(4100 多人) 、状元( 31 人)和两院院士(67 人)最多的城市之一。福州市三坊七巷,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在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以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的荣誉称号。这里背山依江面海,气候宜人,地理环境优越,有江南胜地之美称。结束此次福州之行,三房七巷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虽然我们的脚步太匆忙,没时间走进每一处坊巷去参观,但我相信每一条小巷一定都有属于自己的辉煌历史,每一处宅院也一定都有令人动容的故事。三房七巷,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