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案例分析-任务二-永辉超市引进牛奶国际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85010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案例分析-任务二-永辉超市引进牛奶国际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财务案例分析-任务二-永辉超市引进牛奶国际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财务案例分析-任务二-永辉超市引进牛奶国际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财务案例分析-任务二-永辉超市引进牛奶国际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财务案例分析-任务二-永辉超市引进牛奶国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案例分析-任务二-永辉超市引进牛奶国际(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牛奶国际的基本情况公司历史牛奶公司创办于 1886 年,由苏格兰籍医生Patrick Manson与 5 位香港商人合作成立。早期牛奶公司以3 万港元在港岛西区薄扶林建立牧场,饲养80 只从英国入口的乳牛生产新鲜牛奶。1892 年在中环下亚厘毕道兴建仓库,以现今的艺穗会及香港外国记者会会址作办公室。1904 年,牛奶公司开始进口冻肉到香港,并在中环仓库开设首间零售店。1918年,第二间牛奶公司店铺在九龙弥敦道开设,为香港渔船提供大量冰块。1960年,牛奶公司与连卡佛合作创办的子公司大利连(Dairy Lane)有限公司,在香港中环开设大利连超级市场,是香港第一间超级市场。1970 年代大利

2、连曾在铜锣湾珠城大厦设有分店,1980年代易名惠康。收购事件1970 年代,牛奶公司由当时甚有影响力的华人,周锡年爵士拥有控制权。牛奶公司在薄扶林牧场 (今置富花园) 及在铜锣湾及观塘等地的冰厂, 占地甚广,因此吸引了财团尝试收购。1972 年底,英资怡和洋行旗下的香港置地,提出收购牛奶公司股权,周锡年不接受收购。置地其后与周锡年争夺牛奶公司控制权,即所谓 “ 置地饮牛奶 ” 事件:置地出动大额现金及大量发行股票,双方于报章上作出广告战, 一时成为市场焦点。 牛奶公司早期以维护祖业为理由,声言不接受收购,亦不会发展地产;但其后则改变立场,找来王德辉的华懋地产协助,提出合作发展地产的方案,希望获

3、得股东支持。后期,置地提出 1 股送 5 股的换股计划, 加上置地在当时已是香港最大规模的地产公司, 而华懋与牛奶公司的合作计划则吸引力较低,吸引股东把股票给予置地交换。 1972 年 12 月 15 日,置地宣布已取得90%牛奶公司股份,因此置地根据香港公司法 第 168 条,在 1973 年 4 月 8 日向其余小股东进行强制收购,最终置地成功全面收购牛奶公司,牛奶公司的上市地位则被取消。 收购事件曾引致置地及牛奶公司股价大幅上升。1986年牛奶公司再从香港置地分拆,在香港上市,于九十年代以0353 为上市编号。 1994 年,牛奶公司与怡和系其他公司把香港的上市地位迁至伦敦及新加坡。公司

4、现在百慕大注册。公司现况牛奶公司现在仍然属怡和集团旗下, 业务遍及在亚洲多国, 包括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韩国等地。早年在香港及中国内地与食品生产商雀巢合作生产牛奶及雪糕等奶制品。 而近年为专注其零售业务, 其合资公司股份已全数售与雀巢, 品牌名称改为雀巢牛奶公司。 于香港主要经营便利店7-11、超级市场惠康、健与美连锁店万宁、 宜家家俬及美心食品, 在台湾经营顶好超级市场及台湾宜家家居等。二、永辉超市为何选择牛奶国际永辉超市 2014 年 8 月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向牛奶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8.13亿股,发行价格为 7 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6.9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

5、资金净额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如今已是中国第五大超市集团的永辉超市,在资本运作方面其实较为频繁。这也不是永辉超市第一次引入海外资本。7 年前,它就曾引入汇丰银行旗下民生超市的投资,不久前民生超市退出,7 年间赚取收益高达7 倍。而现在,牛奶国际适时地补上了这个 “ 空缺” 。总部位于香港的牛奶国际目前经营着超过5800 家店铺,囊括超市、大卖场、便利店、家居用品店等各种业态,旗下运营的不乏7-Eleven、万宁、宜家这样的品牌。 2013 年,它的年销售额超过120 亿美元。这些资源背景对于进入成长困境的永辉超市来说尤为重要。截至 2013 年底,永辉超市已开业门店数量为288 家,已签约未开

6、业门店数为 140 家。未来 3 年的开店计划则达到平均每年新增60 家门店的频率。若以每家门店需要3000 万元的前期投入计算,永辉超市每年在门店拓展方面需要动用的流动资金就达18 亿元。虽然近年来它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营业收入由 2010 年度的 123.17亿元增长到 2013 年度的 305.43亿元,但去年年报显示,其库存资金总额仅为18.9 亿元,资产负债率更高达54.4%。此次引入战略投资,首先能缓解永辉超市的资金短缺问题。根据 8 月 11 日永辉超市披露的定增预案,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到的资金,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 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支持公司在新开门店、 物流配送中

7、心建设、 信息化升级、 电商业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及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永辉超市可以利用牛奶国际旗下的众多公司和渠道,比如其全资子公司牛奶公司的资源进口国外商品,实行全球采购,以降低成本。在品类经营上, 永辉超市最有竞争力的是生鲜食品,但这个优势正在迅速被其他竞争对手模仿和复制, 而非生鲜食品品类则是永辉最头疼的一部分业务。借助牛奶国际,永辉超市一定程度上可以补足这块短板。另一方面,牛奶国际管理上的经验也可借鉴。“ 此前,永辉超市一直是粗放化管理,在库存管理和员工管理上都存在缺陷,牛奶国际在全球采购、 食品加工与安全、自有品牌开发、 供应链管理等多个方面有着不错

8、的领先优势。在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之后, 永辉超市可以进行更为精细化的管理,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 一位消费行业分析师对第一财经周刊说。其实,针对卖场形态逐渐衰落的现象,永辉超市也在进行新的尝试。永辉超市副总裁翁海辉曾表示,其超市将呈现多种形态,包括社区超市、大卖场、精品超市等,面积也会从两三千平方米的到上万平方米不等。它甚至已在总部所在地福州推出了微店,布局O2O。而所有这些未来蓝图的实现,或许都需要牛奶国际这样的战略投资者的帮助。在获得投资后,从 2013年 11 月就开始入股中百集团的永辉超市表示,未来还计划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区域市场的市场份额, 增加盈利规

9、模。三、每股 7 元的定向增发价格是否合理永辉超市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以继续执行公司战略规划,重点发展大卖场业态,提高直采比例,增强公司竞争能力。有利于强化差异化经营, 降低公司财务费用压力。 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主要投向为(1)用于提高生鲜、食品用品的统采直采比例,提升毛利率水平。通过提高统采直采比例,降低单位采购成本。(2)用于提高自有品牌产品的比例, 构建核心竞争力, 提升盈利能力。 通过发展自有品牌产品,超市企业能够与其他竞争者形成差异化竞争,树立自身品牌形象; 减少中间流通环节, 有效控制从原材料直至终端成本;同时较好地控制产品的质

10、量。 (3)用于超市门店扩张,提高对日常运营资金的需求。截止至2012 年上半年,公司已开业门店数量达到221 家,而根据公司的未来发展目标, 在未来两三年的时间内计划新开门店130 家,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将解决公司新增门店运营资金的需求。(4)改善公司资本结构和现金流状况,降低财务费用,提升公司盈利水平。由于公司见此实施对外扩张的经营策略,截至2012 年上半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达到 58.95%;同时公司的财务费用也增长较快,公司有息负债为9.42 亿元。此外,公司 2011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8 亿元和 2012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7亿元分别将于 2012 年 11 月和 2013 年 2

11、 月到期。若募集资金到位,将可在年内节约财务费用约6000 万元。因此,募集资金的到位将进一步强化公司以生鲜作为特色的差异化经营策略, 加快公司对外扩张步伐, 增强公司核心竞争能力, 降低公司由于扩张所带来的财务费用压力。因此每股 7 元的定向增发价格是合理的。四、引入牛奶国际这个战略投资者后,会对永辉超市产生哪些影响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 彰显本土零售龙头风范: 本次永辉超市通过定向发行股份方式引入牛奶国际作为战略投资者,一方面充分彰显了永辉超市的本土零售龙头地位,受到境外零售巨头关注及高度认可;另一方面本次发行将募集资金总额约为 56.91亿元,公司的资金实力得到极大提升,公司竞争优势更加显著;此外,公司通过引入外资 2 名非执行董事及1 名监事,将进一步优化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有利于公司拓宽国际化管理和经营思路。公司战略有望全面加速实施, 行业霸主指日可待: 我认为从永辉的战略方向来看,公司未来仍将继续从门店扩张、信息化升级(包括电商平台投入 )、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商品采购及推进自有品牌、 行业并购等多方面全力推进。 而本次引入零售巨头牛奶国际作为战略投资者,在获得巨大资金支持的同时借助牛奶国际的零售经验及商业资源优势, 公司各大战略均将有望加快实施进程,效果值得期待。风险: 1、公司各大战略推进低于预期;2、线上冲击影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