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4182181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民版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民版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民版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民版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解读,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一、百家争鸣 1.早期儒学,“仁”与“礼”,礼乐文明,政治,人事,私人讲学,有教无类,儒家,诗,仁政,君轻民贵,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礼,知识研读,知识梳理,2.老庄之学 (1)主要特点:以“虚无”的“ ”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 ”、“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2)老子思想 认为“道”是 ,是永恒不变的。 指出事物具有向 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提出“ ”,阐发了以柔克刚、的方法论原则。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 的态度,幻想回到“ ”的社会。,道,无为,世界的根本,相反,弱者道之用,以弱胜强,消极悲观,小国寡民,知识研读,知识梳理,(3)庄子思想 把“道”作为 ,

2、宣传天道与。 主张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叫“ ”。 (4)历史影响 老子的学说蕴涵了朴素的 思想。 崇尚自然,主张 去追求的倾向影响极大。,最高的原则,自然无为,齐物,辩证法,超越功利,精神自由,知识研读,知识梳理,3.法家思想 (1)特点:奖励 、实施 。 (2)李悝 推行“ ”。 创立“ ”。 进一步推行按 授田宅的制度。 用严酷的 确立以 为特征的政治秩序。 编著 。,耕战,严刑峻法,尽地力之教,平籴法,军功,刑罚,集权,法经,知识研读,知识梳理,(3)商鞅 政治:废除 制度,根据 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禁止父子兄弟 ;实行,以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废除 ,承认 和买卖;实行 政策。 思想:

3、 ,明法令, 。 (4)韩非 主张加强 ,厉行赏罚, 。 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的主张。,世卿世禄,军功,同家共财,编户制,井田制度,土地私有,重农抑商,燔诗书,禁止游学游仕,君主集权,奖励耕战,事异则备变,知识研读,知识梳理,(5)影响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 汉代以来,其 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 的工具。,秦始皇,法治思想,专制政权,知识研读,知识梳理,4.墨家思想 (1)特点 学术团体 。 推崇 的政治,具有苦干和 精神。 (2)主张 主旨是“ 、 ”,进一步提出非攻、尚同、非乐、非命、 、节用等主张。 认识以 为来源,提出判别知识的“

4、 ”法。 建立了“类”、“故”等中国最早的,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的方法论基础。,纪律严密,夏朝,自我牺牲,兼相爱,交相利,尚贤,节葬,客观实践,三表,逻辑学术语,归纳推理,知识研读,知识梳理,(3)演变 墨子死后,他的一些弟子形成“ ”学派。 以来,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传。,墨辩,汉代,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二、汉代儒学的兴起1.背景 (1)中国的“ ”局面得到巩固,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2)以 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3)儒家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 思想。 (4) 初年,起用儒学之士,并用其咨询治国方略。,大一统,专制主义,汉民族,正统,汉武帝,知识研读,知识梳理,2.过程 (1)董仲舒

5、建议皇帝 ,实践 等。 (2)董仲舒的“ ”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认可。 (3)汉武帝时代,完成了 、提升儒学地位的文化体制和 的转变。 3.评价 (1)消极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的局面,扼制了 的自由发展。 (2)积极影响:对于民族 的进步有积极意义。,倡导儒学,德政,一统,罢黜百家,文化政策,平等竞争,学术思想,历史文化,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考点一 正确认识道、儒、法、墨等派别的阶级性及其主张,知识研读,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考点整合,【思维拓展】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 (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 (2)法家主张“法治”,主

6、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4)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知识研读,考点整合,【案例一】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

7、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甲生强调穿衣顺乎自然,与道家主张相符;乙生强调穿衣要讲究身份、地位,与孔子主张的“礼”相符;丙生反对浪费,与墨家主张相符;丁生主张遵从规定和制度,与法家主张相符。【答案】B,知识研读,考点整合,【即时巩固一】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

8、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乙法,丙道 B.甲儒,乙道,丙墨 C.甲墨,乙法,丙道 D.甲道,乙墨,丙儒【答案】A,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考点二 对百家争鸣局面的认识1.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代表各阶层、各派别政治力量,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知识研读,考点整合,2.背景 (1)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

9、(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思想文化上,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知识研读,考点整合,3.影响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2)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3)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4

10、)“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知识研读,考点整合,【案例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相关背景有( ) 此时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思想界非常活跃 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强大自身而极力招揽人才 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使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并带动了思想界的革新A. B. C. D.,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解析】本题考查对“百家争鸣”的背景的理解能力。背景有三:春秋战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士”阶层的兴起导致思想界的活跃;各诸

11、侯国为发展和强大自身而极力招揽人才;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则是“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当时并未出现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的史实。【答案】B,知识研读,考点整合,【即时巩固二】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解析】“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西方思想史上出现了雅典人文主义思想,在东方的中国则出现了战国时期

12、的“百家争鸣”局面,故本题选A。【答案】A,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考点三 全面认识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 (1)经历了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汉初的“无为”思想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了。 (2)土地兼并、边境不宁、王国问题困扰着西汉统治者,强盛的西汉需要有一种新的统治思想来维护封建统治。 2.核心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是新儒学的思想核心。 3.特点 外儒内法,思想专制,又带有神学倾向。,知识研读,考点整合,4.主要内容及评价,知识研读,考点整合,5.目的 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制,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 6.影响 (1)在当时为解决王国问题,巩固

13、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2)儒家独尊,使儒家学说逐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董仲舒的新儒学带有神学色彩,导致西汉长期的神学迷信的泛滥。 (4)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5)儒学独尊,长期以来束缚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6)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知识研读,考点整合,【案例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知识的能力。在儒学的发展中,不断地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C项说法符合题意,当选,排除B、D两项。A项是程朱理学的特点。【答案】C,知识研读,考点整合,【即时巩固三】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知识研读,考点整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